沈曉芳,戎雪珍,鄭禾萍,沈 琪
(1.三水灣小學,浙江嘉興314000;2.杭州十五中教育集團,浙江杭州310013;3.淳安縣汾口鎮(zhèn)界川小學,浙江杭州311719;4.浙江外國語學院科學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12)
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和經(jīng)濟價值[1]1-17.城市濕地公園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的、具有濕地的生態(tài)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態(tài)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nèi)容的公園.它是城市重要的生態(tài)基礎設施,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依賴的重要自然系統(tǒng)[2]1-5[3].然而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農(nóng)業(yè)廢水、生活污水不經(jīng)處理就排入濕地,使得大量的城市濕地萎縮甚至消失,城市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正確認識城市濕地、并保護和恢復城市濕地,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杭州西溪濕地是在古河灘遺存的基礎上,又在千余年人類農(nóng)漁耕活動影響下形成的城市邊緣次生濕地[4]397-398.繼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一期、二期開園后,西溪三期(即洪園)也于2009年5月開園.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是一處三面環(huán)山,由西湖淤泥堆積而成的,以山林植被和濕生植被共存、以生態(tài)來命名的公園[5]13..
植物資源的調查分析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分析及生態(tài)修復等研究的基礎.同時,植物多樣性的監(jiān)測和評價研究是使植物多樣性保護和持續(xù)利用成為真正有效行動的科學保障,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之一[1]1-17[6]241-251。因此對于濕地的植物調查分析非常有必要.
有關西溪濕地的研究報道有一些[4,7][8]114-122,但有關其物種和植被組成的報道較少[8].沈琪等[9]曾比較了杭州西溪和紹興鏡湖濕地的維管植物多樣性,曹利仙等[10]256-265曾報道了杭州西溪濕地灌草群落組成的季節(jié)變化,但這些文章都是針對西溪濕地一期和二期的,而有關西溪濕地洪園(以下簡稱西溪洪園)的報道尚未見到.目前有關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以下簡稱江洋畈公園)植物種類組成的報道也尚未見到.由于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都位于杭州,都是新近建成的城市生態(tài)公園,因此掌握兩地植物種類的本底資料非常必要;兩地都具有濕地環(huán)境和中生環(huán)境,比較兩地植物組成的異同,分析其成因,可以深入了解植物與其生境的關系,能驗證相關的生態(tài)學理論,并對濕地的進一步修復和管理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本文試圖從β多樣性以及生長型、生態(tài)類型等方面,比較西溪洪園與江洋畈公園植物種類的構成及其異同點,并分析其中的自然和人為影響因素,為兩地的進一步修復和管理提供依據(jù).
西溪洪園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區(qū)西部,它南以天目山路延伸段、北以文新路延伸段為界,東接西溪濕地核心區(qū)(一期和二期),西接五常,面積約為335hm2.西溪是在河流兼沼澤型濕地基礎上又在千余年人類農(nóng)漁耕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次生濕地地貌景觀,屬于“自然-人工復合型濕地”[4]397[8]115.
江洋畈公園位于杭州市鳳凰山景區(qū)西部,三面環(huán)山,北臨玉皇、東接錢王、西與大慈山相鄰,南面以虎跑路為界,總面積約20hm2[5].1999—2003年間,西湖疏浚工程產(chǎn)生的淤泥通過管道輸送到江洋畈,原來的山間谷地由此轉變成封閉式的淤泥庫。經(jīng)過10余年的自然風干,江洋畈已形成了既具有沼澤、又具有谷地的地表面貌.優(yōu)越的小氣候條件,使得江洋畈形成了山林植被和次生濕生植被共存的生態(tài)公園[5]13.
杭州西溪濕地與江洋畈均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光照充足.土壤主要為水稻土和紅壤.
主要在秋末冬初和春季兩個季節(jié)對兩地進行了調查。植物分類、鑒定和生態(tài)類型的劃分以《浙江植物志》(1~7 卷)[11]、《浙江種子植物檢索鑒定手冊》[12]為標準.
β多樣性用來表示生物種類對環(huán)境異質性的反應.不同生境間或某一生境梯度上不同地段間生物種類組成的越相似,β 值越高[13]162[14]8.本文采用 Sorensen指數(shù)(SI,即相似度))來反映 β 多樣性:SI=2c/(a+b)[14]8,其中,a、b分別為兩地各分類單元的數(shù)量,c為兩地的共有的分類單元數(shù)量.
生態(tài)類型主要從濕地植物與非濕地植物,生長型主要從木本與草本、常綠與落葉木本、多年生草本與一、二年生草本,本土植物與外來有害植物等方面來探討西溪洪園與江洋畈公園植物組成的特點.以《浙江林業(yè)自然資源(濕地卷)》[15]333-351中的濕地植物名錄為標準,來確定濕地植物和非濕地植物.以上述文獻及《中國外來入侵種》[16]1-54,98-189來確定本土植物與外來有害植物.
3.1.1 西溪洪園及江洋畈公園植物組成的總體情況
在西溪洪園調查到維管植物246種(植物名錄見附錄,種下分類單位不重復計算),其中蕨類6科6屬6種;裸子植物5科5屬5種;被子植物83科190屬235種,分別占維管植物科、屬、種數(shù)的88.3%、94.5%和95.5%.江洋畈公園維管植物216種,其中蕨類3科3屬3種;裸子植物2科2屬2種;被子植物71科175屬211種,分別占維管植物科、屬、種數(shù)的93.4%、97.2%和97.7%,說明被子植物是構成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植物區(qū)系的主體.總體來說西溪洪園的物種比江洋畈的要豐富,這主要與前者的面積比后者的大有關,也與江洋畈大部分區(qū)域是由西湖淤泥堆積而成的、植物定居時間較短有關.另外江洋畈的被子植物的比例更高一些.
3.1.2 西溪洪園及江洋畈公園兩地優(yōu)勢物種的分析
從含物種數(shù)量最多的前8個科來看(表1),無論是屬的數(shù)量還是物種的數(shù)量,在兩地這些科均大約占了總被子植物數(shù)量的一半.西溪洪園含20種以上的大科有3個,即禾本科、菊科和薔薇科;而江洋畈公園中菊科、禾本科的物種數(shù)量比西溪洪園的要少.薔薇科的物種比較多,主要是因為人工栽培的種類較多,如兩地都有的梅屬若干種(Prunus sp.)、海棠屬若干種(Malus sp.)和石楠(Photinia davidsoniae)、粉花繡線菊(Spiraea japonica var.acuminat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月季(Rosa chinensis)、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等.菊科自然生長的、兩地都有的主要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小飛蓬(Conyza cannadensis)、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等.兩地共有的禾本科植物有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芒(M.sinensis)和菰(Zizania caduciflora)等,且在水邊的濕生環(huán)境中占優(yōu)勢.十字花科的栽培物種較多,如蕓苔屬若干種(Brassica sp.).百合科植物兩地共有的種有山麥冬(Liriope spicata)、沿階草(Ophiopogon japonicus)、吉祥草(Reineckea carnea)等.兩地共有的傘形科植物有香菇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破銅錢(H.sibthorpioides var.batrachium)、水芹(Oenanthe javanica)和竊衣(Torilis scabra)等.兩地共有的蓼科植物有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酸模葉蓼(P.lapathifolium)和羊蹄(Rumex japonicus)等.
表1 杭州西溪濕地洪園與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優(yōu)勢科的組成
兩地物種的分布較為分散,每個屬中所包含的物種數(shù)量不多,大多僅含1~2個物種;含有3個物種以上的屬在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各有6、7個屬,如梅屬、薔薇屬Rosa、蓼屬Polygonum等.
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大分類階層的相似度比較(β多樣性指數(shù))見表2.兩地相似度大小依次為科>屬>種;兩地被子植物的相似度最高,而裸子的相似度最低.兩地物種的各分類階層有65%左右的相似性,主要原因一是兩地同處于亞熱帶的杭州地區(qū),又都有濕生和中生的環(huán)境,作用的自然因素基本相同;二是兩地開發(fā)為公園后,種植的園林植物相同度較高.目前兩地都有的、自然生長的濕地植物有垂柳(Salix babylonica)、南川柳 Salix babylonica(S.integra)、構樹(Broussonetia papyrifera)、羊蹄、荻、蘆葦?shù)?,兩地都種植的有梅屬的桃(P.persica)、梅(P.mume)、紅葉李(P.cerasifera)和日本晚櫻(P.serrulata var.lannesiama)等,還有二月蘭(Orychophragmus violaceus)、車軸草(Trifolium sp.)、香菇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芒、大花金雞菊(Coreopsis grandiflora)、吉祥草、菖蒲(Acorus calamus)、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旱傘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兩公園中都引種栽培了一些外來物種,如再力花、大花金雞菊、旱傘草、黑麥草(Lolium perenne,僅西溪洪園)、粉花月見草(Oenothera rosea,僅江洋畈公園)等.
表2 西溪洪園與江洋畈公園各分類階層相似度的比較(用Sorensen指數(shù)表示)
兩地物種組成有所差異,原因之一是兩地固有的種子等繁殖體庫以及兩地形成時間不同,如柿(Diospyros kaki)、早園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野薔薇(Rosa multiflora)、忍冬(Lonicera japonica)、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a)等在西溪存在的歷史較為久遠,小巢菜(Vicia hirsuta)群落是西溪洪園的優(yōu)勢群落,但這些在江洋畈未見或極少見;在江洋畈公園植物的定居時間較短,接骨草(Sambucus javanica var.argyi)群落是它的優(yōu)勢群落.原因之二是兩地地形有不同,江洋畈公園一些區(qū)域為山間谷地,上長有許多森林的成分,如殼斗科的多個種:苦櫧(Castanopsis sclerophylla)、青岡(Cyclobalanopsis glauca)、櫟(Quercus sp.)等,還有木荷(Schima superba)、楤木(Aralia chinensis)、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闊鱗鱗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等,這些在西溪洪園中未見;原因之三是兩地人類種植的物種有一些差異,江洋畈公園有山桃草(Gaura lindheimeri)、醉蝶花(Cleome spinosa)、朱唇(Salvia coccinea)和海仙花(Weigela coraeensis)等,而在西溪洪園未見,反過來,楊梅(Morella rubra)、余山胡頹子(Elaeagnus argyi)等僅在西溪洪園出現(xiàn),在江洋畈公園則未見。原因之四是人類管理的強度不同,西溪洪園的管理措施常態(tài)化,每年秋末會收割大部分的高大草本,這樣就為一些短生活史的草本植物進入和定居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江洋畈公園則較少有這樣的收割,因此多年生植物的優(yōu)勢地位較為穩(wěn)定.
西溪洪園與江洋畈公園草本和木本植物的相似度比較見表3.可見兩地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組成各有約60%的相似性。小巢菜、絲茅(即白茅,Imperata koenigii)、萬年青(Rohdea japonica)、小魚仙草(Mosla dianthera)和五節(jié)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草本僅在西溪洪園見到,而接骨草、石龍尾(Limnophila sessiliflora)和長苞香蒲(Typha angustata)等僅在江洋畈公園中見到.
表3 西溪洪園與江洋畈公園植物生態(tài)類型的β多樣性比較
3.3.1 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兩地維管植物生長型的比較
西溪洪園木本植物有100種,其中常綠的37種(包括竹類),落葉的63種(包括半常綠的);草本植物有146種,其中多年生90種,短生活史的物種,即一、二年生的56種(見表4).在江洋畈公園木本植物有90種,其中常綠的有30種,落葉的60種;草本植物126種,其中多年生81種,一、二年生45種(見表4).江洋畈公園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比例較西溪洪園為低.
與一般濕地相比[9],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的木本植物比例比較高,而草本植物比例較低.兩地各種生長型的比例都非常接近,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百分比上.
3.3.2 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兩地濕地物種組成的比較
本文中的濕地植物是指水生植物、典型的濕生植物以及濕地中常見的物種[15],非濕地植物包括中生和旱生植物[13].調查發(fā)現(xiàn)在西溪洪園246種植物中有濕地物種132種,其中水生植物17種,其他濕地物種115種;非濕地植物有114種(見表5).在江洋畈216種植物中有濕地物種111種,其中水生植物23種,其他濕地物種為88種;非濕地植物有105種(見表5).
表4 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維管植物生長型的比較
表5 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濕地植物生態(tài)類型的比較
目前兩地常見的水生和典型濕生植物有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沉水)、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沉水)、狐尾藻(Myriophyllum sp.,浮水)、槐葉蘋(Salvinia natans,浮水)、萍(Lemna sp.,浮水)、荻(挺水)、蘆葦(挺水)、菖蒲(挺水)、菰(挺水)、再力花(挺水)、長苞香蒲(挺水,僅江洋畈公園)、旱傘草(濕生)、蓼(濕生)、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濕生,僅江洋畈公園)等.江洋畈公園的水生植物較西溪洪園的要豐富.
另外,如莎草科、燈心草科中典型的濕地植物種類在兩地都極少見,僅1~2種.
總體來說,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兩地的濕地植物所占比例非常接近(53%左右),但濕地植物所占比例都不高.這主要與兩地中的部分地段地勢較高、距離水體較遠有關,如西溪洪園的部分魚塘基及主干道——壽堤的地勢較高、江洋畈部分地區(qū)為山谷,也與人為栽培種植的中生性植物較多有關.但兩地也種植了一些濕生和水生植物.
由于有農(nóng)耕濕地和次生濕地的起源背景,又是新建成的公園,因此兩地外來有害入侵物種種類較多,如兩地都有且危害較嚴重的有喜旱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小飛蓬、一年蓬等.西溪洪園還有細葉旱芹(Apium leptophyllum),江洋畈還有鬼針草(Bidens pilosa)等.這也與這些植物的繁殖和擴散能力很強有關,這些物種會威脅其它植物的生存,降低生物多樣性[16-17],同時會破壞景觀,影響到整個濕地的生態(tài)價值,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綜合的措施及時清理,以減少它們的危害.
杭州西溪濕地洪園和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都位于亞熱帶東部地區(qū)的浙江省杭州市,從β多樣性以及生態(tài)類型和生長類型的分析來看,都顯示兩地物種組成有65%左右的相似度,這與兩地相似的自然和人為因子影響是分不開的.兩地固有的種子等繁殖體庫、兩地形成時間以及局部地形的不同,人類影響的不同,造成了兩地物種組成的一些差異,
多樣化的生境,如自然古樸的濕生環(huán)境、小面積的林地和高地、?;蚴粱~塘、農(nóng)田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植物可以為濕地動物如鳥類等提供棲息地、避難所[1-2,5])、植被和景觀類型、加強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減低熱島效應、休閑旅游、科普教育……)等等都符合濕地公園的建設原則[4,6],因此,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標,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公園現(xiàn)有的246種和216種維管植物中,大部分應該保留.從上述濕地公園的建設原則中可以看出,兩公園物種組成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是有必要的,不僅可以維持兩地的生態(tài)景觀的多樣性和差異性,也可以提高兩地的審美價值.
從調查可見,西溪洪園和江洋畈兩地中屬于自然濕地的植物種類比例較低,特別是在西溪洪園,這反映出人為干擾下濕地一定程度退化的特征[18].由于西溪洪園屬于濕地,是作為國家濕地公園來定位并實施保護的,因此,筆者認為擴大和修復濕地生境,培植多樣的濕地植物是西溪洪園今后的首要任務.要注意中生植物種植過多可能造成的濕地干旱化的問題.還要注意及時去除有害物種.江洋畈是作為生態(tài)公園來加以建設的,在保護好現(xiàn)有的多種生態(tài)景觀的同時,建議可適當增加本土的濕地物種.
西溪濕地洪園和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的進一步建設還需注意修舊如舊、自然樸野的定位,注意藝術美與生態(tài)美的融合.在引種栽培過程中應多考慮本土物種,而不是盲目引入國外種.要維護好杭州西溪濕地洪園和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人類的干預活動應該適度.
[1]郎惠卿,趙魁義,陳克林.中國濕地植被[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城 市 濕 地 公 園 規(guī) 劃 設 計 導 則 (試 行)[EB/OL].[2012-08-10].http://wenku.baidu.com/view/901aba0f4a7302768e9939ea.html.
[3]駱林川,董國政.南京秦淮河濕地公園潛在生態(tài)經(jīng)濟效益分析[J].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6,30(1):84-88.
[4]陳久和.城市邊緣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性研究——以杭州西溪濕地為例[J].科技通報,2004,19(5).
[5]唐宇力,張玨,范麗琨.擬天然生境 造精雅空間——杭州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建設實踐探索[J].中國園林,2011(8).
[6]Mitsch W J.Wetland creation,restoration,and conservation:A wetland invitational at the Olentangy River wetland research park[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5(24):241-251.
[7]李健娜.杭州西溪濕地生態(tài)服務功能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3.
[8]沈琪,劉珂,劉世玉,等.杭州西溪濕地植物組成及其與水位光照關系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8,32(1).
[9]沈琪,黃茶英,蔣躍平.杭州西溪和紹興鏡湖國家濕地公園內(nèi)的維管植物多樣性[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8,26(4):385-390.
[10]曹利仙,沈琪,張麗娜,等.杭州西溪濕地灌草群落組成的季節(jié)變化[J].濕地科學,2010,8(3):256-265.
[11]浙江植物志編委會.浙江植物志(Vol.1-7)[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1993.
[12]鄭朝宗.浙江種子植物檢索鑒定手冊[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13]孫儒泳,李慶芬,牛翠娟,等.基礎生態(tài)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4]方精云,沈澤昊,唐志堯,等.“中國山地植物物種多樣性調查計劃”及若干技術規(guī)范[J].生物多樣性,2006,12(1).
[15]陳征海.浙江林業(yè)自然資源:濕地卷[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出版社,2002.
[16]李振宇,解焱.中國外來入侵種[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2.
[17]王辰,劉全儒.北京濕地維管植物區(qū)系研究[J].武漢植物研究,2004,22(5):406-411.
[18]肖德榮,田昆,楊宇明,等.高原退化濕地納帕海植物多樣性格局特征及其驅動力[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7,16(2):52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