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 然
合作學習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探究性學習,共同努力完成安排的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相互之間會形成積極交流信息的合作關系。初中是承接小學向高中過渡的學習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過渡,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也是為今后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的重要階段。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表現(xiàn)出以下明顯的差異: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tǒng)化;學習成績競爭日趨激烈;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日顯重要;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并存。[1]
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特點很不穩(wěn)定且逐步突出,活潑好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高,好奇心和爭勝心強,同學之間往往存在相互競爭的心理。實踐表明,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運用合作學習法,能夠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師的指導下,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現(xiàn)欲。合作學習中的成員同屬一個伙伴式的學習小單位,在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小組成員的組織性、自主性、探究性都能夠得到加強,良好的合作氛圍可以匯聚小組全體成員的智慧,有利于探究性學習的形成,進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探究性學習中,為了圓滿地完成學習任務,小組成員間會按自己的意愿去協(xié)商、去合作,形成一個互幫互學的整體,各盡所能地發(fā)揮自己的專長。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習式體育教學方法,師生關系因授課方式過于呆板單一,造成教學氣氛過于死板和沉悶,容易使學生處于單個的被動接受知識與技能的角色,無法滿足初中生好奇、好勝、好強的競爭心理需求,很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不利于學生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提高。通過合作性的體育教學,教師明確向學生說明學習任務,引導各合作組學生進行互動學習和練習,學與練的過程由各組負責的學生進行主體交流,能夠形成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在探究和協(xié)作的場景下順利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學生們意識到要想使自己的技術能力和運動素質有所提高,就必須做到小組之間的每一個成員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虛心請教等。[5]在這一協(xié)作提高、互幫互學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克服掉虛榮心和自傲心理,逐步培養(yǎng)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幫助他人共同提高的好品質。同時,也有利于師生間的互相交流,有利于同學之間的彼此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促成學生很好的建立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精神。[3]
合作學習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學習活動是多邊進行的,學生有很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從而能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獲得相同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案,擴展了學習的環(huán)境,擴大了能力發(fā)揮的空間。這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正是一個有效表達的途徑。如對一個運動技能的學習任務來說,大家都可以選擇和提供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通過展示和相互指導,使練習的方法和手段更趨最優(yōu)化。另外,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探究知識技能的奧秘,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而且還激勵了學生積極參與和實踐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之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愉悅的心情,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可塑性強,是培養(yǎng)社會交往能力的關鍵時期。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逐步把自己融于小群體之中,進而成為大群體的一員,小組成員相互結為朋友和伙伴,一起練習、鍛煉,一起活動、討論,逐步形成關系融洽、情誼相通的群體,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集體性、協(xié)作性。據(jù)調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初中生對小群體的學習依賴性和認可度高于高中和小學高年級階段,初中生更樂于與小群體成員一起分享成功或挫折的經驗。因此,在體育教學這一特定的合作環(huán)境和氛圍下,學生由小集體的相互適應,逐步過渡到對大集體的適應,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初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和自我表達需求,在體育活動中尤顯突出,體育課堂上的每一項活動,每一次技能練習,都會成為他們展示自己的重要機會。在體育教學中,對于個體來講,為了提高或保持在小組中的地位,需要小組成員都會在互幫互學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在與其他小組的競爭之中,則要求每一個成員都必須不斷提高競爭實力,不但要確立小組共同奮斗目標,還要確立個人奮斗目標。小組內部和各小組之間,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局面,不僅增強了學生們努力學習、鍛煉的競爭意識,也極大地優(yōu)化了班級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合作學習是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的主要內容。它不是簡單地分組教學過程,而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強調形式與內容的統(tǒng)一。在相當多的初中體育課堂上,一些教師只注重追求的是有形的教學形式,而忽視了合作的實質性內容,導致把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實施演變?yōu)閷φn堂教學行為的改變,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尤其是在公開課上,“合作學習”演變成了“靈丹妙藥”,成了“課改標簽”,逢課必用,開課必貼[1]。有些合作學習則只關注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卻忽視了活動內容和教學主題的設計。導致學生在小組的學習中缺乏合作的意向和團隊意識,造成學生沒有參與互動、討論、練習的興趣。不僅達不到合作的應有效果,反而造成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機會的喪失。
在合作學習與練習過程中,成員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幫、互助的關系,創(chuàng)設融洽的合作氛圍。但是由于教師引導不夠,加之初中學生易于產生好惡性心理變化,導致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基礎,從而失去合作的意向性;有的小組因一時的利益需求拼湊而成,一旦產生利益沖突或這樣那樣的矛盾,合作學習便必然地流于形式,在體育教學的合作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一些不能友好相處、互不傾聽、不團結的現(xiàn)象,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但絕不是放任自流。有些體育教師在上課時,為了能體現(xiàn)新課改的精神,主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但如果忽略了合作學習的基本要求和內涵實質,而是一味地突出學生的“自主”,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教師只做一個旁觀者,失去主導的作用,那么,這樣的“合作學習”根本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變相成為“自由式”學習。造成目的不明確、參與的程度不均衡的現(xiàn)象,從而偏離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在一些體育教學的合作學習中,極易出現(xiàn)少數(shù)體育基礎好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起導學、領頭的任務,多數(shù)基礎一般或相對較差的學生則扮演從屬角色。分組的合作學習可以給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學練和展示的機會,但是,如果教師引導不到位,基礎好的學生則會扮演一種壟斷的角色,基礎差的學生只能作配角,得不到獨立思考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導致基礎差的學生在合作學習與練習中所獲得的益處得不到保障。
每個小組成員盡量按體育基礎的好、中、差來搭配,要充分考慮小組內部的和諧因素,要指導各小組成員間建立一種“榮辱與共”、“協(xié)作共贏”的氛圍,要使每一名小組成員明白合作互助的重要性,創(chuàng)設和諧互助、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的良好環(huán)境。
每次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首先要提出明確的任務和要求,讓學生圍繞某一主題展開合作。要盡量讓每一位學生在小組中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特長和能力,教師所提的要求要有梯度,要隨著學生合作技能的熟練,逐漸提高要求。
要提高課堂合作學習與練習的效果,教師應該根據(jù)班級、分組實際,設計和建立一套靈活、嚴謹、有序的合作模式,使小組的每一名成員在合作過程中都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服從角色的分配與定位,成員間相互理解與支持,主動發(fā)揮自己的水平與實力以實現(xiàn)有效合作等等。
小組合作學習鍛煉過程中和活動結束時,教師應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激勵小組成員能夠在合作學習中形成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在評價學習、練習結果的同時,還要有意識地評價小組合作的能力,并對組員的合作學習參與度、積極性、獨創(chuàng)性等也要給予恰當?shù)脑u價,在小組內樹立榜樣,激發(fā)組內合理的競爭,調動每位成員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會并善于交流與合作。
合作學習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是一種有效的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組織方式。在體育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利于建立師生、生生之間各種各樣的交流模式,使每個人都有機會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展示自己的能力,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和練習的樂趣。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和互助探究,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提高了學生的交流溝通與適應能力,促進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達成學生學會、會學、樂學的目標,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1]卞文琰.關于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反思與探討[J].考試周刊,2009,(39):147-149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7
[3]李原,王巧莉.合作學習對學生同伴關系、成就動機和成就影響的研究[J].心理科學,1995.18
[4]郭海玲.淺析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J].浙江體育科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