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基
人一生見過的眼睛,少說也不下十萬吧!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的那對眼睛肯定是最特異的,保準(zhǔn)會讓你過目不忘。因為那眼睛的眼球呈柱狀從眼眶中伸出來,長達(dá)16厘米,像操縱柄一樣可以用手握住,而且中部還有一道箍,似戴了個鐲子。這奇崛詭異的眼球生長神話,仿佛帶給人幾分溫暖的灼痛感,又似攜著犀利的洞察力,那目光如星如月,如夜行的火把,而且異常質(zhì)樸和厚實。審視這離奇得匪夷所思的縱目,遙望那遠(yuǎn)古洪荒中生存的眺望和剛強,只覺得它蘊涵著人類童年的艱辛和希望,凝日月之精華,匯天地之靈氣,讓人除了驚訝還是驚訝!
青銅縱目面具,寬138厘米,高65厘米,是三星堆的一個國寶級文物,它不僅眼球怪異,而且五官都很奇特,有狀如豬耳、平展伸開如兩把扇子的大耳朵,有碩大的蒜頭鷹鉤鼻,還有一張寬大緊閉的闊嘴,從左耳根直拉到右耳根。野性十足雄赳赳的縱目,帶著怪異的震撼力,讓人心生敬畏。忍不住會問,我們地球上真會有如此古怪的同類?帶著疑惑屏神靜氣多看幾眼,就發(fā)現(xiàn)它雖然怪異卻并不兇惡,雖說有刀刻般的輪廓線條,但那微微上翹的嘴角,到像掛著一絲笑意。
引起的猜測之多自不待言,一些年輕人甚至把它當(dāng)做天外來客,活靈活現(xiàn)地推測縱目是外星人的望遠(yuǎn)鏡,可以變焦鏡頭般自由伸縮。那額頭上豎起的夔龍冠就是遙感天線,收發(fā)來自宇宙空間的神秘信號,需要時豎起來,不用時就縮回去。古史載:蜀王杜宇“從天墮”,即從天而降,這種記錄難道真含有天神下凡的某種暗示?
世界上最冷的語言是青銅,恐怕最能讀懂的語言也是青銅。對這個縱目神,老百姓來了個比較通俗的解釋,稱它為“千里眼順風(fēng)耳”,伸長的眼球和夸張的大耳表示超等的視力和聽力,可謂恰到好處!學(xué)術(shù)化的解釋更富考據(jù)意味,稱它與古蜀蠶叢王有關(guān),“蠶叢縱目”,縱目就是眼睛突出來;《山海經(jīng)》中也有一個“直目正乘”的燭龍神,直目也是眼睛凸出,眼睛突出來的縱目神正好吻合了這些記載,它或許就是遠(yuǎn)古“蜀人的祖宗神圖騰”。
縱目上跳蕩著如煙似霧的古蜀歷史,當(dāng)人們被它吸引得腳跟前移,身子前傾時,那跨越千年的目光,就會以五千年的質(zhì)量和重量擊中你,傳遞出巫術(shù),咒語、火焰等類的意象,風(fēng)光乍現(xiàn)遠(yuǎn)古的莽莽高原和蒼蒼大地,一片渾然高古、和諧寧靜。在那個被綠色浸潤得化不開的世界里,未被污染和干擾的空氣清新得沁人心脾,鴨子河碧波滾滾,浮動著縷縷寒意,河兩岸古歌回蕩,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鸞鳥啄食晨光,靈魚跳進手掌,神樹“建木”筆直地矗立著,古蜀人將這片仙境般的原野稱作“都廣之野”,并認(rèn)為它處在天地的中央,天府之國最初的文明就在這片大地孕育。
縱目充滿智慧和想象力,是一種精神品質(zhì)的具象化,眺望的目光閃動著古老的開放和自信。簡直沒法想象古蜀先民是如何獲得了這個想落天外的靈感的?或許真?zhèn)€是受到了太陽柱的啟示吧!圓形的太陽會出現(xiàn)柱狀?又是一個離奇得不敢想的事情,不過追溯歷史還真有記載。四川盆地多云霧,每當(dāng)盆地內(nèi)的云層向西運行,碰到西北大山的迎風(fēng)坡面時,常常形成波濤洶涌千變?nèi)f化的云海,在遠(yuǎn)古清純的空氣中,日出日落云霧乍破之處,太陽折射偶爾會出現(xiàn)瑰麗無比的柱狀奇觀。四川的志書和游記載:日暈出現(xiàn)時,太陽呈光柱狀由淡而濃,由模糊漸變清晰,柱徑很大,光暈數(shù)重。日暈中還會顯現(xiàn)橙黃色的亮點,其形狀像佛頭,如鳥立,或如大鵬飛翔,燦爛的霞光照徹天地,美麗的光輝一直射進人的心中。不要說親眼見到,就是想一想那妙不可言的壯觀,也會覺得空氣都馥郁醉人。美妙的太陽柱感動著古蜀先民,古蜀先民渴望縱目眺望,二者一結(jié)合,于是鑄就了這神奇非凡的眼球。這個解釋或許有點玄,但倒勉強可以接受。于是在這種遠(yuǎn)大目光的引領(lǐng)下,有了披荊斬棘走出盆地的探索,開始了史前的大范圍交流,有了穿越千山萬水聯(lián)系到中原乃至南亞、中亞的元素。事隔數(shù)千年重新凝目對視,仍能感受到那斑斑銅繡里的風(fēng)霜雨雪,領(lǐng)悟到絲絲縷縷探索的勇敢和艱辛,和那曾遺落在盆地深處的堅定信念。
鼓蕩著虎虎生氣的縱目讓人浮想聯(lián)翩,光的拱門打開了,依稀一彎兩河環(huán)抱的古城,黃土堆筑的高高城墻,四條魚被穗形箭射中,四只魚鷹棲息在金杖上,印象之林走馬燈似的旋轉(zhuǎn)著,真真切切而又朦朧閃爍。
縱目沉睡數(shù)千年,感受過太多的星移斗轉(zhuǎn)興亡盛衰,期待和渴望被一寸寸拉長,于是有了這古老而神秘直來直去的目光,它毫無遮攔,像黎明遙掛天際。目光中跳蕩著破繭成絲的喜悅,有發(fā)現(xiàn)五谷的歡欣,當(dāng)然還有馴服魚鷹,在湔江捕魚的悠悠時光,這些都與最基本的生活有關(guān),但又是了不起的奉獻(xiàn)。還會有啼血化鵑的變奏飄出來,那個教民稼穡的杜宇,效法堯舜將王位禪讓給鱉靈,他是否真?zhèn)€甘愿退隱西山?那個開明王堅定地疏通金堂峽,使盆地水退土肥,出現(xiàn)沃野千里,是他的經(jīng)歷融入了大禹故事,還是大禹治水本身就包含古蜀的內(nèi)容?
赤裸裸的目光樸素而坦誠,牽引著思緒在遠(yuǎn)古穿行。原生態(tài)風(fēng)光有若清晨般美好,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百獸率舞,游蕩著成群的大象和許多叫不出名的動物,犀牛在河里暢飲夢的瓊漿,毛色斑斕的猛虎居然和梅花鹿做伴。樹上珍禽作歌,百鳥朝鳳,鳳鳥的彩羽燦若云霞。鴨子河和馬牧河河邊則是一片開墾出來的土地,土地上五谷飄香,河邊的青草地上正在牧馬放羊。當(dāng)瓦藍(lán)的天宇升起一輪素月,輕紗似的霧靄時卷時舒時,一群笑語歡聲的姑娘出現(xiàn)了,她們有著黝黑的身軀,健壯的臂膀,她們披著夢幻般的月色在河邊踏歌起舞,然后就沐浴在鴨子河的清波上,玉體在朦朧的水霧中演繹國色天香,蜀人的老祖母們?yōu)t灑曼妙將博大的母愛揮灑開去,終于浸潤出花開的聲音,蜀人的豐富多彩于是有了和諧的緣起。
縱目挺舉著拓荒者一往無前的力量,這對有著硬邦邦力度的目光是雄性的,奉獻(xiàn)出遠(yuǎn)古人類艱危生活中的那份單純和美好,可以擊碎所有的軟弱和怯懦。古蜀先民曾群情激昂地狩獵,住山洞,造石室,馴養(yǎng)家畜,澆灌禾苗,艱辛而快樂地生活著。他們百折不撓地用樸素簡單的生活態(tài)度照亮現(xiàn)實的困苦,才造就了如此的挺拔、勇敢和剛強。
懷著崇敬之心品讀縱目,雖說塑造它的有力臂膀亦已遠(yuǎn)去,古蜀人虔誠的夢想已杳若黃鶴,古蜀的春華秋實亦已凋零。但縱目是一位忠實的導(dǎo)游,可以把你帶到遺址區(qū),看那些剝離出來的小水溝遺址和房屋柱洞邊排列有序的鵝卵石,讓你看那一串串卵石上隱藏著的人生故事,引領(lǐng)你追尋文物里的精彩。也許這種追尋有些奢侈和迷茫,很難找到入口和路徑,甚至?xí)霈F(xiàn)思緒的影子踐踏影子,迷離彷徨連著迷離彷徨的狀況。碰了釘子不要著急,驚心動魄的挺立會吸引你支持你??v目或許應(yīng)是抽象出來的概念,是古蜀人目光的聚合體,如同天上的云,地上的樹,或是一群催春的布谷飄蕩在歲月的軌跡上,解讀和想象豐富多彩,感覺卻是實實在在的。
青銅縱目不僅藏看豐富的故事,而且彰顯著古蜀的冶金水平。這種水平很能讓人震驚和產(chǎn)生自豪感,因為它比之同時代的中原,可以說不相上下,并且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不算落后,這對于偏居一隅的巴蜀來說,簡直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探索這些遠(yuǎn)古先進的冶煉水平始于何時極富價值!它是本土實踐所獲還是引進的?銅礦石來自何方?是附近的彭州還是遙遠(yuǎn)的云南東川?冶銅的燃料是什么?取火方式是鉆木還是敲擊燧石?一個個都是難解而又閃光的命題。更有甚者,蜀地的火井古已有之,左思《蜀都賦》中就曾描繪其“火井沉熒于幽泉,飛焰高煽于天垂”,其中難免隱含著一種可能,會不會在古蜀時天然氣就已被發(fā)現(xiàn)?因為冶煉切割玉石的硬質(zhì)材料需要很高的溫度,用木材作燃料根本無法達(dá)到?!渡袝び碡暋分杏涊d:古“梁州”向中央進貢除金銀外,還“厥貢璆、鐵、銀、縷、砮、磬……”“鐵”無需解釋;“鏤”為鋼鐵,可以刻鏤,只有今天的“鋼”才能辦到;“砮”為鐵礦,可以煉鐵作箭鏃,“鐵”“鏤”“砮”均為鋼鐵,古“梁州”對應(yīng)著今日的四川地區(qū),這無疑是一條珍貴的重要冶鐵線索。
從縱目上品讀不盡生命的意象,過去、現(xiàn)在、未來,輪番在心中潮起潮落,追憶像影子飄忽不定,流逝的時間在磨損心扉的門環(huán),松動了人的牙齒,昏花了人的老眼。猛然間覺著縱目里閃動著黃色的元素,時間像一把刷子,亦將艷陽驕傲的黃色,刷涂在了縱目犀利的目光里。有鋪展開的黃土地,有流動的黃色大河,和沉淀在中華民族引以為驕傲的黃色皮膚的影子。沐浴在混合著黃色的青色光芒里,一雙數(shù)千年前明亮的眼睛,從猿到人,從狩獵到農(nóng)耕,匯聚了豐富多彩的黃色記憶。
這對神奇、豐富、美好、天真的巴蜀童年的目光,凝聚著剛強的父愛,亦流動著慈祥的母愛,隱約能聽見那段純真動情的歌唱:“嘉谷旨酒,可以養(yǎng)母;旨酒嘉谷,可以養(yǎng)父?!边@歌唱一句頂一萬句,因為它建立在人類還遠(yuǎn)遠(yuǎn)沒有解決溫飽的時候,顯得那么本真而動人。播灑了天府之國第一片希望的這群人,在篳路藍(lán)縷地拓荒,深情歌唱的是人性,是真情,把孝敬父母當(dāng)做頭等大事,他們有著濃濃的人情味,有著天籟般的赤子之心。高天后土庇蔭后人,開天辟地警醒世人,沒有老祖宗的開發(fā),哪得這片天人合一的寶地。縱目是一束來自生命深處的目光,生存的沉重,敞開的心靈,至尊和諧的愛意,分分毫毫都帶著純潔的花香。在古老的期冀中,巍巍青山起舞,蒼蒼大地含笑,思想伸出翅膀,靈魂起錨遠(yuǎn)航。
當(dāng)年的崇高理想可曾縈繞高高的西山?那是一個備受景仰的神話天國,高一萬仞、方圓八百里的昆侖橫亙天際。戴著玉首飾、滿口虎牙、有一條豹子尾巴的西王母就居住在那里。雪峰閃著炫目的銀光,“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的開明獸,東向站在昆侖山上。西王母的大門上恐怕一定盛開著雪蓮花,屋檐上掛滿劍芒似的冰凌,巖石般的墻壁上應(yīng)是刻著谷穗、玉璋、太陽輪的圖案,九頭鷹盤旋在他的頭頂,一行行蝌蚪文字龍蛇般游動其間。
縱目神兀立在紅絲絨展臺上,如炬的目光熠熠生輝。當(dāng)初被魚鳧女王供奉在祭祀臺上時,或許也是這般高貴吧!在香煙繚繞鐘鼓齊鳴之中領(lǐng)受眾生頂禮膜拜,聆聽成敗與得失,睥睨千古地俯視奔騰的鴨子河和豐收的原野,看太陽的金光染黃了谷物的種子,溫暖了篾筐內(nèi)蠕動的幼蠶,那是人類生存條件的巨大改善。然后帶著祥和的期冀從容赴火,有若在火中涅槃的鳳凰。古色古香的奉獻(xiàn)何其崇高!那是古蜀先民精神的濃縮。有了崇敬的思索和感悟,只覺得縱目里似有火焰呼呼著響,蒲扇大耳的耳尖跳躍著火舌,緊閉的闊嘴擠壓出火花,空氣中躥動著火星,紅絲絨上紅光閃閃,富貴與貧賤,困頓與奮起,祭臺上的劊子手和犧牲品,一切都在燃燒,連思想也躥起火苗。時間在悄無聲息流逝著,“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轉(zhuǎn)眼之間紅光褪去,展臺上平靜得讓人心驚,只不過太陽眨了眨眼睛,縱目神的目光被歲月固定。
被擊打火燒的痕跡,或許還隱含著一幕不忍卒睹的慘痛:祭祀臺上塤聲凄厲磬聲抑揚,旗幡飄著哀傷,香煙裹著悲愴,帶著金面具的巫師高舉法杖聲嘶力竭,祝禱得嘴角翻著白沫倒在了祭臺上。當(dāng)他渾身震顫重新站立起來時,仿佛天神附體,肉身和精神分離。巫師語無倫次地轉(zhuǎn)述著神的旨意,國王祭拜將五齒高冠叩碰在了祭壇上,大家瞪大眼睛渴盼神仙顯靈扼制住災(zāi)難。熊熊大火吞噬了古蜀人用生命打造的金杖、玉璋、大立人和縱目神,吞噬了他們多少代苦心集聚的財寶。烈火熊熊,火塘上的肉香,血紅的太陽,以及活了三十多歲就算高壽的榮光,古蜀先民所有的虔誠和希望都在火焰中燃燒,青銅的剛強在火中嘶嘶有聲。但這一切都沒能扼制住災(zāi)難,通往天國的大門未打開,結(jié)果卻是通向未來的閘門關(guān)閉了,古蜀王都被廢棄,田園荒蕪,子民流散,萬念俱灰把一切掩藏之后,縱目斑斑銅銹浸潤著重重淚痕。
也許還有洪水的肆虐,城墻出現(xiàn)了缺口,滔滔巨浪涌進了城市,房屋成片倒塌,古蜀人哭地喊天,驚惶地四散奔逃。巫師的徒兒徒女毅然跳進滔滔洪水,向河神獻(xiàn)身,但最終也沒能擋住洪水。茅草屋漂浮在洪水上,陶罐沉入水底,多少代人的慘淡經(jīng)營頃刻化為烏有,三星堆地層剖面的厚厚淤泥層鏈接著一段傷痛。
縱目伸長希冀,虎嘯狼嚎中臥薪嘗膽的開拓,原初的罪孽洪水滔滔,生命誕生時的喘息,壯士臨終前的悲憤,鴨子河邊的布谷催春,以及瘟疫流行時,部落里魑魅的鬼影,縱目神劫后余生挺立著足夠的激情。記憶著這片厚土曾是后稷的安息之所,盆地曾有《蜀本草》的誕生,這里的勇士曾幫助周武王伐紂,沖鋒陷陣,戴著面具歌舞以凌殷人,往事如煙繞梁三匝裊裊余音,好像就發(fā)生在眼前,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高天兀自日升月落,厚土兀自五色雜陳。
于是有了一種沖動,真想像魔術(shù)師樣伸出想象之手握住縱目,縱目是帶電的,恍然覺得掌心產(chǎn)生了涼絲絲的感覺,體會到一種硬度,像具有穿透力的電流在掌心脈沖!眼球上的那道箍有點烙手,縱目是乎在被火燒砸打、埋入祭祀坑中那一刻,就痛徹心扉地洞察到古蜀國行將衰亡,料到了五丁開山,最終引來了秦國大軍揮師南下血染棧道的結(jié)果。它不忍卒睹古蜀的悲劇,本想把目光縮回去,怎奈被箍住縮不回去了。這伸長的目光,在平原溫暖的黑土下最終淡化了興亡盛衰,一任鶯飛草長。本想就此安靜地在大地的懷中,一天天聽任自己化為泥土。沒想到被一把普通的沿用千年的鋤頭輕輕碰醒,有了“芝麻開門”的神奇。長長的歲月療治了傷痛,伸長的目光看著悲劇變成了喜劇,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巴蜀兒女有了更加燦爛輝煌的前景。
怪異的目光中亦有田園牧歌式的浪漫和歡欣,艱辛的狩獵采集之余,石磬陶塤的樂音婉轉(zhuǎn)飄飛在草壩上火堆旁,雖說骨哨和塤的聲音有些蒼涼,而且常有食不果腹的窘境,最簡單的生活恰恰更和諧,姑娘小伙的舞步又曾踏動多少春心,陌上桑間的故事是那樣純真誘人。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友愛互助,因為生存需要互助需要團結(jié),群體的力量是生存的必要條件,這種前提不需要提醒。
五千年的時光神異得使銅綠開花,鑄就了一對飽經(jīng)風(fēng)霜,把世道人心看透看穿的目光。沒想到這份深沉反倒弄了個面具的名稱,并博得了中國最早面具的美譽。面對不絕于耳的褒獎之聲,縱目緊閉闊嘴,兀自孤傲地挺立著。它何嘗沒看清,驕傲的現(xiàn)代人其實好多都戴著心靈的面具。朵朵銹花破解憂傷和迷茫,能給后人的心靈增加亮度,增添一份警醒。
應(yīng)該說,縱目和自然環(huán)境是不相適應(yīng)的,眼睛那么嬌嫩,長長的眼球,怎受得住風(fēng)吹雨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應(yīng)勢必遭淘汰。縱目神別開生面挺立出一段蒼老的聲音:“蜀”字突出了“目”字的含義,字上部象征縱目,橫起的“目”就是一對鼓鼓的大眼睛。下部那條“蟲”,與蠶有關(guān),一個字竟隱含著一個民族的來歷,那是一個字剛剛誕生時,被刻在甲骨上的模樣,這種精彩恐怕只有象形的方塊字才能形成??v目處在遠(yuǎn)古民族融合的前沿地帶,它是不帶盆地意識的目光,直來直去能穿透盆地云遮霧罩,山河阻隔,比較封閉的自然環(huán)境。在遠(yuǎn)古的岷江上游地區(qū)曾有一群無比生動的身影,他們刀耕火種,狩獵采集,耒耜犁地。那里的縱目人石棺、石室(石頭砌的房子)可以作證。后來蠶叢氏稱侯立國了,稱作蜀侯蠶叢,鼓眼的含義一路傳承。漢代建立蠶陵縣,縣址在今四川茂縣以北的疊溪。一說到疊溪,最讓人驚懼的就是地震,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山崩地裂頃刻間使疊溪鎮(zhèn)永遠(yuǎn)沉入湖底,只留下山巖上“蠶陵重鎮(zhèn)”四個石刻大字訴說著滄桑巨變的沉重。疊溪真是一個多災(zāi)多難的地區(qū),疊溪大地震距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僅75年的時間,可見龍泉山斷裂帶上地震的頻繁和慘烈,在中華民族的童年時代,大地震將會給居住在那里的古蜀族帶來多大的傷痛!或許就是他們拖家?guī)Э谶h(yuǎn)走他鄉(xiāng)的一個重要原因吧!所以那對眼神伸得那么長,流露出那么多期盼、渴望和堅韌。
數(shù)千年的埋沒終于鍛就了一醒驚天下的黎明,縱目復(fù)蘇的光芒使人癡迷,使人眩暈。贊美和歌頌屬于你,崇敬和價值連城屬于你,生命和榮光屬于你。歲月不朽,你沐浴著二十一世紀(jì)的陽光,每天都是新生。凝視縱目神,你那永不隕落的目光,顫動著無盡想象力的生命意義,你以遠(yuǎn)古的充實和單純,留下一個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