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越了4個國家,途經(jīng)了7個飛機場,乘坐了5家航空公司的航班,飛行了11個航段后,我發(fā)現(xiàn),飛機本身就是一個有趣的微型商業(yè)世界。
一個人在某個地方登上飛機,幾個小時之后就到達了一個新的地方,正如加拿大喜劇演員路易斯(Louis C.K.)所言,這種體驗神奇極了,“你就好像坐在空中的椅子上?!比欢?,如同以下三個故事所展示的那樣,這種體驗可能會產(chǎn)生戲劇性的變化。
經(jīng)濟艙里抓狂的乘客。第一個故事始于日本之行,整個行程大約8小時。6個小時安然無恙地過去了,突然,坐在我身邊的男子大叫起來。起初他只是自言自語地發(fā)著牢騷,接著他便把怒火發(fā)泄到了坐在他后面的孩子身上,很快整個機艙的人都聽到他大吼大叫了。原來,后面的孩子一直用腳踢他的座椅,他受夠了,于是抓狂起來。
空中乘務員趕緊跑來處理問題,有禮貌地輕聲勸解?!拔衣牪灰娔阏f什么!”這名男子大叫著,其他乘客只能痛苦地等待乘務員給他安排位置。
接下來的航程里,我開始從商業(yè)角度思考這個事件。做生意必定會碰到難對付的顧客。是否有一個臨界點表明這個客人不值得一忍再忍? 在什么情況下,“顧客永遠都是對的”這個道理不起作用了?如果空乘說,“先生,如果你不趕緊閉嘴,并立即坐下向他人道歉的話,飛機一降落,就將依法逮捕你”,這名男子會如何回應呢?
賣不出的豪華經(jīng)濟艙。近幾年,航空公司推出了豪華經(jīng)濟艙,價位介于經(jīng)濟艙和商務艙之間。但對于大多數(shù)旅者而言,他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只要能以最低的成本到達目的地即可。
為了讓乘客為額外的設施付費,航空公司一直在摸索。好比電子商務,網(wǎng)絡零銷商發(fā)現(xiàn)了“免運費”的魔力——人們因為“免運費”而購買更多的商品,這給電子商務帶來了巨大收益。在《怪誕行為學》一書中,作者丹·艾瑞里提到:僅靠“運費便宜”是遠遠不夠的——要不就將“免運費”作為誘餌,在其他方面彌補成本,要不將全部運費讓顧客承擔。
那么,有什么新的法子讓航空公司獲取更多利潤呢?優(yōu)先登機? 改善飛機餐和飲料?提升機艙內(nèi)的娛樂系統(tǒng)?那么隨便找個乘客來問問,看看他們是否會告訴你這樣的服務值得大筆投資。
不過,航空公司還有 “殺手锏”。當人們越來越依賴電子產(chǎn)品時,最具吸引力的當然是飛機上能有WiFi連接和充電服務。的確,現(xiàn)在很多航空公司都有這項服務,但是你覺得信得過嗎?還記得上次在飛機場、飯店大廳或是咖啡店使用免費Wifi的情況嗎,你覺得滿意嗎?
有趣的,在從日本回國的航班上,空乘不止一次,而是兩次,通過機內(nèi)廣播向我們“兜售”豪華經(jīng)濟艙。第一次是用一副銷售的語氣告知我們只需130美元就能享受更大的放腿的空間。第二次廣播的時候,語氣似乎有點不太“友好”,聽起來好像在說:“不要只是坐在那里幻想,好吧!”
遙遠的頭等艙。最讓人沮喪的就是飛機著陸出機艙的時候。經(jīng)濟艙的乘客們在經(jīng)歷了6個多小時的飛行后動作緩慢,大家邊舒展身體邊推擠著往前走。這時,你無意瞥見商務艙的情景。
商務艙的座位是兩個為一組,每個座位都是獨立的,就像單人沙發(fā)一樣。一旦開始留意,你就發(fā)現(xiàn)更多的細節(jié):這里放腳的空間更多,電視屏幕更大,而且座位可以放平。等一下,每個座位都有兩個扶手,不用和別人共用?!再等會,那是拖鞋嗎?。?br/> 有多少普通乘客曾經(jīng)坐在這樣的座位上呢?為什么航空公司不在機場給旅客展示商務艙的舒適呢?這樣大家才會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什么。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看車展,而我最喜歡看到的情景就是:有些人手握價值10萬美元的跑車方向盤,然后說“總有一天我會擁有一輛像這樣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