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有一句歌詞:“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边@句歌詞描繪的情景,其實并沒有真實地發(fā)生過,經濟特區(qū)是鄧小平力主建立的,但他卻不曾在地圖上畫圈。
第一個在中央決策者面前打開這塊土地地圖的,是生長于深圳大鵬灣的當地人袁庚。他曾參加過廣東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搞過情報工作,時任交通部下屬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他長期在廣東和香港工作,家鄉(xiāng)很早就曾提出“利用香港、建設寶安”,大地蘇醒的氣息刺激了他的神經。
1978年10月9日,袁庚代交通部黨組給中央領導寫了請示報告,提出在蛇口圈地,整合國外資金、技術和國內的廉價土地、勞動力資源?,F在看來,正是這個并不復雜的模式,創(chuàng)造了30年來中國經濟特別是出口貿易的奇跡。
招商局的本業(yè)是船運,圈地選址自然要在海邊。深圳這塊狹長土地的東西兩翼都伸入海中,自然是不二之選。東部的沙頭角、大鵬和西部的蛇口出現在袁庚視野里,也得到廣東省主管領導的認可。
1979年1月31日,中央和國務院正式批準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集資興建工業(yè)區(qū),但并沒有明確用地范圍。這一天,交通部長彭德清和袁庚在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的帶領下,晉見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先念,一同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試管”的誕生——這一天后來被定為蛇口工業(yè)區(qū)誕生日,并被精確到10月30日上午10時至11時45分。
在匯報過程中,袁庚提出在蛇口劃出一塊地。然而,這個當時令袁庚激動萬分的時刻,也成了他日后追悔不已的場景。據《袁庚傳——改革現場》記載:“李先念仔細審視著地圖,目光隨著袁庚手指的移動,從香港地面移到西北角上廣東省寶安縣新安地界上,說:給你一塊也可以。當他抬起頭來在身邊找什么的時候,袁庚立即起身,從李先念辦公桌上的筆筒里抽出一支削好的鉛筆送過去。李先念接過鉛筆,在地圖上一劃:就給你這個半島吧。李先念一筆劃出的30多平方公里嚇了袁庚一大跳。只打算圈一小塊地建五六個工廠的袁庚,對此完全缺乏心理準備,最后只要了南頭半島最南端面積只有2.14平方公里、可開發(fā)面積僅3000余畝的蛇口。袁庚的“小氣”讓他在此后深圳大發(fā)展的格局中裹足不前。不過,在那個滿目荒蕪的年代,誰又能想到有一天會發(fā)展到地都不夠用的地步?
(摘自《錦繡》李詠濤/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