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標
本文中筆者就腹腔鏡在胃潰瘍穿孔治療中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60例胃潰瘍穿孔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35~61歲,平均(45.8±5.5)歲,穿孔直徑3~13 mm,平均直徑(6.5±3.1)mm,發(fā)病至治療時間1.2~24.2 h,平均(6.5±2.3)h。觀察組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34~62歲,平均(45.5±5.7)歲,穿孔直徑4~12 mm,平均直徑(6.3±2.9)mm,發(fā)病至治療時間1.3~23.8 h,平均(6.2±2.5)h。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腹術式進行治療,患者麻醉后,做上腹部切口,切口位于正中部位,長度為10~15 cm之間,分離各層組織,進行穿孔的處理,后進行后期縫合等處理。觀察組采用腹腔鏡進行治療,麻醉后進行二氧化碳氣腹的處理,進入腹腔鏡,在腹腔鏡的輔助下進行穿孔的處理,根據穿孔大小給予明膠海綿或縫合處理等,后進行后期處理。后將兩組患者的手術及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出血量、排氣時間及患者滿意率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1]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軟件為SPSS 12.0,計量資料為t檢驗,計數資料為 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P<0.01為有非產顯著性差異。
將兩組患者的手術及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出血量、排氣時間及患者滿意率進行統(tǒng)計及比較,具體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排氣、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出血量及患者滿意率比較(例,%)
由表1可見,觀察組的手術及住院時間、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或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5或P<0.01)。
消化性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其發(fā)生率為5% ~10%。潰瘍穿孔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其發(fā)病機制為由于潰瘍不斷加深,穿透肌層,漿膜層,最后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發(fā)生穿孔[2]。本病以30~50歲多見,胃潰瘍穿孔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居多。胃穿孔治療不及時就可死亡。胃穿孔主要是暴飲暴食所致,暴飲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而很容易誘發(fā)胃穿孔。本病一般以手術治療為主。腹腔鏡是近年來發(fā)展成熟起來的新的治療胃穿孔的治療方案,其既符合了人們要求美觀的需求,且治療效果也并不差異開腹手術,同時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也更?。?]。
本文中筆者就腹腔鏡在胃潰瘍穿孔治療中的效果進行研究,發(fā)現其綜合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具體表現在手術及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出血量、排氣時間及患者滿意率等方面,因此筆者認為腹腔鏡在胃潰瘍穿孔治療中的效果卓著,安全性高,綜合優(yōu)勢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4]。
[1]刁守志,朱安東,陳德興.腹腔鏡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的體會.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1):25.
[2]崔慶貴,郝曉尊,王會生.腹腔鏡下縫合修補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12例報告.腹腔鏡外科雜志,2007,12(6):453,457.
[3]李波,胡三元,吳玉忠.腹腔鏡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穿孔的應用體會.腹腔鏡外科雜志,2003,8(4):202.
[4]Tsumura H,Ichikawa T,Hiyama E,et al.Laparoscopic and open approach in perforated peptic ulcer.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4,51(59):1536-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