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眼秋手
遼寧沈陽人,現(xiàn)為北漂。 2008年誤入文化圈,一干就是4年。與字為伴、與書為伍,泡微博、混豆瓣的出版工。
在胃里的食物是生活,在記憶里的食物是文化。
信陵公子——張佳瑋最新美食隨筆集《無非求碗熱湯喝》才發(fā)了預(yù)告,各大書店和網(wǎng)店還沒正式開始發(fā)售,就已經(jīng)登上豆瓣讀書首頁,可見書品之高,人氣之確鑿。也可見吃貨之多,減肥之艱難。
可以說《無非求碗熱湯喝》整個就是一部“讒言”。公子因饞而著書,又搜集了那些古今中外由食物引發(fā)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食物,終于成功召集大批同道中人。作者反芻,觀者垂涎。共迷饞宗。
張佳瑋:2002年底開始以信陵公子為網(wǎng)名寫東西。2004年4月被《南方都市報》列為“八十后實力派五虎將”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傾城》《加州女郎》《朝絲暮雪》《再見帕里斯》等。目前為《GQ》《時尚先生》《博客天下》《人物》《世界博覽》《上海青年報》等雜志撰寫專欄,豆瓣關(guān)注人數(shù)超過38000。
關(guān)于饞,公子追憶道:
我從小是個饞人,見著好吃的東西挪不了步,推而廣之,看到描述吃的字句或影像就目不轉(zhuǎn)睛??磿措娪?,總是對吃喝的情景記得最熟。小時候常為此慚愧,自覺貪圖吃喝,境界不高。
再長大些,看歐洲某位尊姓阿爾伯特的社會學(xué)家言論,說發(fā)現(xiàn)新大陸外加與東方的通航對歐洲最大的影響,并非那些被殖民者堅甲巨炮所俘虜?shù)漠愔奕朔N或是被搶劫的黃金象牙,而是引入了番茄、香蕉、咖啡、玉米、米飯、茶、甘蔗,煙草和東南亞五彩斑斕的香料,這才覺得自己貪吃有理。天下之事,莫大于食。
《無非求碗熱湯喝》就是公子一系列與食相關(guān)的隨筆,從家常食話,到零食小點;從應(yīng)景吃食,到各地風(fēng)物;從文化掌故,到童話臆想;信息量之大早已超越了飲食范疇。聯(lián)想起韓松落的《為了報仇看電影》,食物也好,電影也罷,都只是信息爆炸的導(dǎo)火索。叫人驚訝于作者文風(fēng)華美,博學(xué)廣識以及思維泛濫的能力。
雖然食材千百年不過葷素,關(guān)于吃!吃什么!怎么吃!更關(guān)于吃的心情,這些萬變不離其宗的之外,唯有陪你吃的人,你吃的時候想著你和你想著的人卻是因人而異的。
說到陪你吃的人,公子似乎很鐘情黃蓉款式的姑娘。黃蓉之可愛,在于家有黃藥師這樣的大才,做得了“玉笛誰家聽落梅”這等神菜,一路四咸酸四蜜餞挑著嘴,可是跟著郭靖就吃西瓜、偷雞、吃壓扁的點心,什么都肯。所以,人生找吃飯伴侶,就要找肯和你午飯金堂玉馬吃鮑汁鵝掌枸杞牛尾湯,晚飯坐在路邊攤吃碗麻辣小面的姑娘,上到魚子醬,下到麻辣燙,夫復(fù)何求?
說到你吃的時候想著你和你想著的人,那就當(dāng)屬爸媽了。因為遠(yuǎn)離家鄉(xiāng),不時想起老媽做的雞湯、老爹的豆腐干絲這些家常,思而不得,于是隨筆記下,飲食記憶又最鑿深難忘,所以人走到天涯海角,胃與口舌總還是認(rèn)祖歸宗。每個成長起來的飲食男女心底,都有一道帶著父母溫暖的家常菜。以書籍傳說里龍肝鳳髓孔雀舌的豪華,也并不比家鄉(xiāng)冬季的燜肉面、蛋炒飯、湯泡飯來得偉大。
本書視角在美食與人之間不斷切換,因為對美食的追求就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寫食是形,寫人才是真正的內(nèi)核。文字間彌漫的溫情與現(xiàn)在最熱門的央視紀(jì)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謀而合,但平易如家常一碗熱湯的氣質(zhì)又與其大相徑庭。
在胃里的食物便是生活,在記憶里的食物便是文化。人生在世冰霜苦旅、得失流離,到頭來,真正能令人慰藉的,也無非就是樸樸素素求碗熱湯喝。這也就是最樸拙的生活和最打動人心的文化了。
《無非求碗熱湯喝》
作者: 張佳瑋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8
頁數(shù): 329
定價: 26.8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44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