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課程標準強調,該課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既突出了學科的生活性、活動性、主體性和開放性,又為我們保證教學的實效性指明了方向。
一、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引進課程資源
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感知體驗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要盡力做到把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有一節(jié)課叫《天天好心情》,在教學生把煩惱的事情如何“變成”快樂的事情時,教師課前要用心去搜尋學生的煩惱,然后歸納出幾條有共性的事情。課上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中互相幫助,群策群力,一起解決煩惱。這樣既教會學生怎樣正確地給自己找快樂,又讓學生體驗到幫助別人更加快樂。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1.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與文本對話
教材內容所涉及學生的生活實際是課程的基礎,學生只有在自己真實的生活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課堂上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讓學生融入文本之中,讓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喚起他們已有的經驗和體驗,并根據(jù)自己的認識水平參與辨析。如在教《交通陸海空》一課時,教師通過讓學生開旅游觀光車一路上認識各種交通標志,熟悉各種交通規(guī)則,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加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2.引進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進行價值引導
引進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讓學生閱讀文本,加上學生已有的經驗,再現(xiàn)生活中的某個行為片段,讓他們觀察、體驗、探究,從而得出自身的價值判斷。如《我在長大》一課,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再現(xiàn)父母對自己生活、學習上無微不至的關心,讓學生學會用具體的行動感恩父母。
3.引導學生進行“模擬”生活
品德教學要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模擬”生活,讓品德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學時空。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與學生實際、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年級《美,就這么簡單》一課,教師讓孩子從生活中的垃圾分類入手,學生通過對家里學校的垃圾分類,感悟保護環(huán)境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總之,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提高整體教育質量。
(作者單位 河北省承德市營子區(qū)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