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中學 浙江 臺州 317100)
2012年秋,浙江省啟動了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浙江省教育廳出臺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提出了15個字的課程改革思路,即“調結構、減總量、優(yōu)方法、改評價、創(chuàng)條件”;提出在普通高中開設4類(知識拓展、職業(yè)技能、興趣特長、社會實踐)選修課的要求;提出,“把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把課程的開發(fā)權交給教師,把課程的設置權交給學?!?促進高中多樣化、特色化,實現學生在共同基礎上有個性的發(fā)展[1].浙江省深化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選修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筆者認為,選修課程的教學也應該與必修課程的教學一樣,按照課程細分的類型和特征在課堂組織形式、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上有所側重.
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包括必修拓展課程、大學初級課程、學科發(fā)展前沿課程、學科研究性學習等,旨在讓學生形成更為厚實的知識基礎.基于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是最能體現學科課程價值的領域.它既涉及必修拓展知識、物理學發(fā)展的前沿知識、物理先修知識的學習,又涉及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對象是對物理學科有濃厚興趣且愿意在物理領域多學或領先一步的學生.由于課程類型的多樣化特點,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的教學要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結合達成的課程目標,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內容為平臺,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手段為支撐,通過問題討論、自主探索、實踐設計、比賽評比等環(huán)節(jié)習得知識、方法,體驗探究歷程,享受學習成果.
案例1:“核反應堆”的教學
對于“核反應堆”學生會有許多疑惑,特別是反應堆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對學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謎.對于這個謎底的破解,一方面,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供學生搜尋信息的資訊,適當地講解;另一方面,要利用設計探究的策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以問題導向、思維活動的方式,循著設計的途徑去探明核反應堆的結構和原理.主要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
知識拓展類選修課程的教學總體可以參考必修課程的教學策略,但因為選修課程的選擇性特征,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期待和參與興趣會更濃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和開放性特征.更好地達成過程和情感目標.
圖1 “核反應堆”的主要教學流程
職業(yè)技能類選修課程包括生活技能、職業(yè)技術、地方經濟技術等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職業(yè)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傾向.職業(yè)技能類選修課程是浙江省深化課程改革選修課程設置的一個亮點.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形成相關職業(yè)的興趣與體驗,為今后的職業(yè)傾向和專業(yè)選擇奠定基礎.物理職業(yè)技能類選修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生活技能和職業(yè)技能.教學策略主要是“做中學”,結合實踐進行原理的解剖、理解、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體驗知識的應用,在實踐中構建知識,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案例2:“電吹風”教學過程片斷
(1) 演示實驗引題
演示實驗:用吹風機吹起乒乓球.
利用這樣一個簡單的小實驗,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引入了這節(jié)課的主人翁——電吹風.
(2)學生分組討論電吹風的用途和養(yǎng)護
以4位學生為一小組,課前已經搜集了有關電吹風的資料,在課堂上小組派代表談有關電吹風的用途及養(yǎng)護方法.
(3) 學生分組實驗“認識電吹風的結構”
器材:電吹風,螺絲刀.
學生4人為一小組,拆解電吹風并觀察其內部結構,認識各個元件.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呈現電吹風的結構圖,如圖2所示,引導學生認識各部分的名稱以及作用.
圖2 電吹風結構圖
(4)自制簡易的電吹風
分組實驗:制作一個簡易的吹冷風的電吹風.
實驗器材:小型風扇頭1個,手機充電器1個,小電機1個,開關1個,手把1個.
職業(yè)技能類選修課程的內容專業(yè)性強,學生經驗少,體驗不多.教學要充分利用實物幫助學生建立表象,模仿操作.如果沒有條件進入現場,就間接用視頻、圖片及拍攝的照片、錄像進行對照式原理講解,講解過程要避免播放式的平鋪直敘,要穿插問題、討論、猜測、邏輯推理等方式,以提高講解效果.
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包括體育、藝術、健康教育、休閑生活、知識應用等課程,旨在挖掘學生潛能,提高綜合素質.物理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的著陸點應該是知識應用,在實踐中探究,在興趣中自主.不管是趣味性問題探究、運動課程、攝影課程、無線電定向,還是小實驗、小制作、小發(fā)明,均存在著興趣性和實踐性的統一,所以,物理興趣類課程的內容既要能吸引學生,又要在實踐中培養(yǎng)其特長.教學要遵循“玩中學”的原則.首先,讓學生保持對課程濃厚的興趣[2].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國當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fā),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也認為,“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心理學家認為興趣的發(fā)展是一個從樂趣到志趣的過程,興趣的產生需要情境.所以,興趣特長類課程的教學要從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具體情境或活動開始.讓學生在情境或活動中玩出“知識”,玩出“技能”,玩出“創(chuàng)新”.所以,興趣特長類選修課程教學要非常重視設置豐富多彩、有趣、引人入勝的情境,讓學生“玩”在情境中,“學”在情境中,“收獲”在情境中.
案例3: “玩”在現成的情境
2011年11月16~19日,臺州市重點中學運動會在三門中學勝利召開,操場上除了裁判員、運動員及相關工作人員外,多出一群背著數碼相機或攝像機或筆記本的學生,只見他們三兩人一組,有的滿操場轉,一會兒跑到賽跑場地,一會兒又跑到跳高場地……有的卻呆在某一場地半天不挪窩,還不時對著運動員拍照或攝像,不時交頭接耳,拿筆記本的學生還不時在本子上作著記錄.噢,原來是高一年級學生在實施校本課程“運動場上的物理學”研究.
評析:運動會觀摩或親身運動體驗.抓住一年一度的校秋季運動會或市重點中學運動會的契機啟動課程.選修該課程的可以是直接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也可以是其他有興趣的學生,但要保證不少于2次(4課時)的觀摩或運動體驗時間.要求帶上筆記本、照相機或攝像機及時記錄精彩的運動瞬間(側重于能展示物理過程的鏡頭),建議兩人或三人一組,分工協作.同時,提倡在體育課或課外鍛煉時間選定一個具體的運動項目,通過體驗并對該運動項目的物理原理進行分析,學以致用,改善健身運動質量,并加以記錄.
案例4:“玩”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
某周一下午第四節(jié)班會課,高一各班教室內正在討論周日的拔河比賽問題,奇怪的是主持人既不是班主任也不是班長,而是清一色的物理課代表.原來他們正在物理老師的指導下,結合物理學的原理,對拔河隊員的選拔、穿鞋的種類、拔河隊員的協作、隊員排列的次序、拔河的姿勢及場地等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周日上午的操場上,高一年級正在進行拔河比賽.場面熱鬧非凡,學生個個滿頭大汗,激情昂揚,啦啦隊員變著花樣激發(fā)隊員的斗志,有的嗓子啞了就用手勢輔助,有的班級比賽結束了,學生和教師還是久久不愿離去.有的談論著比賽的結果,有的剖析著失利的原因……
評析:策劃或參加一次趣味拔河比賽.此次活動集中了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慣性、摩擦力、摩擦相關因素、重心、穩(wěn)度、力的平衡、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相互作用力等物理知識和方法,改變了拔河只關注結果的傳統,從隊員的選拔開始,到改變游戲規(guī)則(如可以自由選擇穿鞋的種類,包括釘鞋,可以改變場地的性質等),將學生從關注結果的輸贏引導到策劃過程,分析結果的成因上去.既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團體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了知識的整合應用.
案例5:“玩”在問題情境中
在“趣味性問題探究”課程的第十講“地磁場探秘”中,學生往往會對地磁場的分布、方向及相關自然現象的解釋心存疑惑.以習題或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探究欲望,在玩中探究是實施興趣類課程的策略之一.
教學過程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圖3 “地磁場探秘”教學流程
這個教學流程圖體現了趣味性問題探究的一般流程,即“提出趣味性問題—討論設計方案—行動研究(包括各種理論和實驗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
陸游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包括調查探究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等課程,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問題,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課程.物理知識為背景的社會實踐類課程通常有兩個典型的類型,教學策略應有所側重.
課題化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對通過社會實踐而產生的親身體驗、發(fā)現的問題,采用調查研究(課題化)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所以,課題化社會實踐類選修課程教學策略應側重于研究性學習模式.
案例6:“能源與環(huán)境”系列課程實施策略[3]
課程背景資料介紹.北極星火力發(fā)電網訊:位于浙江省三門縣健跳港南側浬浦鎮(zhèn)牛山涂的浙能臺州第二發(fā)電廠項目獲國家發(fā)改委核準,建設規(guī)模為2×1 000兆瓦,動態(tài)總投資約84億元.是該縣除三門核電之外單體投資最大的工程,該工程于2012年9月底開工,2015年兩臺機組全部建成發(fā)電.
這則網訊給了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激起了他們的探究欲望.三門是一個濱海小城,除了核電和火電,還有豐富的風能、潮汐能和水能,它們有無開發(fā)價值?同時,海產品養(yǎng)殖是三門的支柱產業(yè),電力城的規(guī)劃實現,是否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從而影響支柱產業(yè)?等等.
(1)組織報告,學生動員
課程開始,教師做研究指導報告,主要給與方法論的指導.同時,學校邀請有關領導和專家對三門縣核電與火電開發(fā)和三門電力城建設設想情況作介紹,以增加學生對能源與環(huán)境相關知識的了解,提高課程選修的興趣.
(2)個人或小組選題
圍繞三門電力城規(guī)劃調研,分別從“核能與環(huán)境”“火力發(fā)電與環(huán)境”“風能的開發(fā)”“潮汐能的開發(fā)”“水力電站”中選題,相同選題的學生組合成調研小組.
(3)前期準備工作
擬定計劃,搜集前期資料,撰寫課題開題報告.
(4)開題報告會,方案評審
由3位學生和1位教師組成評審小組,由其中一位學生擔任評審組組長,聽取小組對設計方案的說明.評審結束,為每個調研小組填寫評價表,并提出完善建議.
(5)組織活動
小組調查研究行動,教師監(jiān)控、指導,及時解決行動中出現的偏差和困難.
每次活動結束,在規(guī)定時間內填寫并上交“課題活動情況記錄表”.
(6)形成成果報告,個人、小組總結
活動結束,個人進行小結,在此基礎上小組總結,形成最后的成果報告,個人小結及小組活動總結上交指導教師.
(7)班級展示,同學評議
小組活動的成果,可以采用文字、模型、圖片、照片、聲像、多媒體等形式,先在班級交流,同學間互相取長補短,交流后各小組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成果.
(8)組織答辯會
學生的最終成果要按小組進行答辯,答辯由陳述、展示、提問、回答、評價等組成.
(9)教師評定成績,做出總結
遵循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本課程的成績是綜合評定的,開題報告、活動過程、最后成果都在課程成績中占有一定權重(根據具體課題學生討論決定),成績按小組計算,小組經評議給出個人成績.
主題類社會實踐課程是以學生關注的某個特定領域的內容為背景,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進行體驗、參與社會的課程形式.在物理領域,環(huán)境與科學是最常見的大主題.主題活動可以是“軍訓”“養(yǎng)老院義工活動”“徒步野營”,也可以是參觀科學館等.物理主題類社會實踐課程以其內容的綜合性和活動方式的實踐性決定了其實施方式的多樣化策略.有學生活動、理論授課、現場參觀、講座互動、征文、知識競賽活動等等.
案例7:“參觀三門核電站”
這是一個社會實踐活動課題,它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傾聽介紹的基礎上,通過實地考察、觀摩感受物理知識與社會、物理知識與技術的聯系,它的學習資源主要是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宣傳手冊、建設工地等).在參觀考察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問題,有的是知識性的,有的是關乎生活和社會的,有的是綜合的.在現場設一個咨詢點,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有利于保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參觀結束,圍繞參觀主題搞一次征文活動,既是對活動的總結、內化,又是對活動的評價,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升華.學生對三門核電站有強烈的好奇心,社會實踐活動走出課堂對學生有強烈的吸引力.在參觀之前,通過專家講座和交流,通過課程的教學,學生對三門核電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這些知識如何與現實結合起來,對學生極具挑戰(zhàn)性.為了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不至于停留在興趣層面,必須讓學生明確參觀的程序、任務、要做的準備等.教學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參觀核電站”教學流程
為適應物理選修課程教學的需要,必須逐步建
立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的物理選修課教學評價體系和學生選修課程學習評價體系.選修課程的教學評價包括教材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對不同類別的課程構建不同評價方法,在評價主體上劃分為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包括管理者、專家評價)和學生評價.
建立多樣化的學習效果評價體系,倡導在學習活動的情境中評價學生,倡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對學生評價的價值取向為注重過程、注重體驗、注重合作、注重運用,從課前準備、參與程度、實踐能力、協作性、創(chuàng)新精神、完成程度、個性發(fā)展等方面評價.對不同類別的選修課應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知識拓展類采用類似于必修課的評價方法,其他類別選修課主要采用檔案袋評價.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匯報.浙江省教育廳網站,2012
2 李洪玉,何一栗.學習動力.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52
3 崔允漷.校本課程開發(fā):理論與實踐(第1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9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