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研 楊懷安
喉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 對其早期對癥治療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程序[1]。以往對早期喉癌主要應用外科治療, 需要將氣管切開, 然后根據腫瘤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喉部分切除治療手術, 該手術方式對患者會造成較嚴重的創(chuàng)傷, 且患者治療后需要較長恢復時間, 另外發(fā)音效果不良。自2005年始對早期喉癌患者應用顯微支撐喉鏡下激光治療, 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F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05~2010年收治的早期喉癌患者共117例。男性85例, 女性32例。所有患者均在手術前或者術中接受冷凍病理檢查, 顯示為喉鱗狀細胞癌, 在術后經病理學證實。年齡最大的為71歲, 最小為42歲, 其平均年齡為54.6歲。聲門型患者107例, 聲門上型患者10例。對其應用國際抗癌聯盟1997年頒布的喉癌臨床分期標準, 具體如下:90例患者為T1aN0M0期, 27例患者為T1bN0M0期。
1. 2 手術設備 本次研究采用德國公司Karl-Stora支撐喉鏡系統以及顯微手術器械一套, 產自長春中吉光電設備有限公司, ZJC-D型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儀器。本次治療中所使用的操作方式為連續(xù)脈沖激光模式, 以患者需要切割治療的腫瘤具體情況對激光功率進行調整設置, 一般在1.5~5 W之間。
1. 3 手術方法 患者先接受經口氣管導管全身靜脈麻醉方式, 麻醉導管直徑一般為6 mm或者6.5 mm, 這樣是為了確保支撐喉鏡下聲門或者會厭區(qū)域在操作的時候能夠有足夠的空間。讓腫瘤在支撐喉鏡輔助下充分顯露之后先使用鹽水棉片對氣管導管進行保護, 在手術顯微鏡的輔助下, 通過顯微操縱器直視操作激光治療, 處于聲門區(qū)域腫瘤, 在距離腫瘤邊緣的2~3 mm范圍內進行激光切除, 本次研究中聲門上型腫瘤患者均是處于會厭喉面的局限腫瘤, 對于此類患者距離腫瘤5 mm范圍外進行會厭部分切除手術。手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少的用激光止血即可, 出血量較大或者出血點明顯的則應用單極電凝止血。腫瘤切除并確保止血完成之后無需縫合處理。全身麻醉效果消退后拔管。術后常規(guī)應用抗菌藥物, 時間在3~5 d之間, 以避免患者出現感染或者喉水腫, 另還需霧化吸入, 2次/次,以防創(chuàng)面結痂。
1. 4 復查隨訪 患者出院之前對電子喉鏡復查并保存錄像。每間隔1個月對其復查1次,復查3次之后改為間隔3個月復查一次, 而復查1年之后則每間隔半年復查1次。每次復查均使用電子喉鏡檢查, 并將錄像保存。
所有患者喉內創(chuàng)面均完整愈合, 時間不超過2個月;22例患者出現聲帶變短或者前聯合有輕度粘連的并發(fā)癥外, 其余患者并發(fā)癥出現;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 術中沒有因為出血狀況導致手術難以進行。手術過程中沒有因為氣管導管激光而致使發(fā)生的氧氣爆燃或者呼吸道燒傷等嚴重并發(fā)癥?;颊咝g后恢復正常飲食時間平均為6 d, 喉功能均全部得以保留。
所有患者接受平均為1年的隨訪, 均沒有出現喉內局部腫瘤復發(fā)或者頸淋巴結轉移的情況。
以往對喉癌的傳統治療方法為手術切除,但該治療方法創(chuàng)傷大且恢復時間過長, 患者聲帶受到嚴重影響, 喉功能被破壞,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沒有太大的保障[2]。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 顯微支撐喉鏡下激光治療被應用到早期喉癌治療當中, 取得了突出的成效[3]。本次研究中, 117例接受顯微支撐喉鏡下激光治療患者, 均收到了突出的臨床治療效果, 沒有患者出現影響臨床療效的嚴重并發(fā)癥, 喉功能均得到了良好的保留。
綜上所述, 對早期喉癌患者應用顯微支撐喉鏡下激光方法進行治療, 患者接受治療后不會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具有安全高效的優(yōu)點,能夠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
[1]王娜亞.喉顯微手術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喉癌前病變臨床觀察. 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3, 05(02):108.
[2]李勇.接觸性內鏡在早期喉癌及其癌前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12, 15(02):117.
[3]李冬枝.顯微鏡支撐喉鏡下CO2激光切除聲帶新生物120例分析. 慢性病學雜志, 2013, 15(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