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王 勇 王金蘋
1.黃河河口管理局
2.利津黃河河務局
利津黃河公路大橋(以下簡稱大橋)位于黃河大堤左右岸樁號分別為309+050、205+480(,2002年10月建成,并投入運用。大橋所處位置屬于利津東關窄河段內,該段河道為1855年(清咸豐五年)黃河蘭考銅瓦廂決口,改道奪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后隨之形成的。
該河段附近工程相對較多,大橋左岸上游有宮家險工、宮家控導、張灘險工、張灘控導等五處工程,下游附近有東關控導、綦咀險工,劉夾河險工、小李險工四處工程,右岸上游有南壩頭、打漁張、羅家、大莊、勝利、王院等六處險工。
2.1.1 河道概況
大橋位于素稱“窄胡同”的麻灣—王莊河段,該河段彎曲狹窄,兩岸堤距平均不足1km,最窄處小李險工僅460m,河道縱比降在1/10000左右,橫比降一般在1/3000之內。
2.1.2 排洪能力與洪水演變分析
由于黃河來水偏少,水沙不平衡,挾沙能力降低,大部分泥沙淤積在主槽內,抗洪能力明顯降低,“96.8洪水”流量僅4100m3/s,而水位達14.70m,僅比1976年8020 m3/s的相應水位14.71m,低0.01m,超過1958年洪峰流量10400m3/s的相應水位13.76m近1.0m。漫灘流量由80年代的4000m3/s~6000m3/s減少為現(xiàn)在的3500m3/s。河道高出兩岸地面3m~5m,防洪水位高于兩岸地面8m~10m。槽高灘低,堤根洼,二級懸河之勢日益加劇,致使小水出險和漫灘機率增大,防洪任務加重。
大橋建成后,設立在河道內的橋墩縮窄了河道斷面,使過水斷面減小,由于水流受阻,橋址上游的水位產(chǎn)生一定的壅高,對河道行洪和防洪工程造成不利影響。
根據(jù)有關資料計算數(shù)據(jù):當大河流量為3000m3/s、5000m3/s和11000m3/s三種情況時,大橋壅水高分別為0.31m、0.26m和0.12m,壅水最大影響范圍為橋上游7km左右,受此影響,大橋上游附近河段洪水漫灘機率增大,大河流量在2500~3000m3/s左右就有可能漫灘成災,另一種是受橋墩壅水和挑溜的作用必然會造成防洪工程著溜部位發(fā)生變化,破壞了左右岸、上下游工程的整體布局。三是受壅水影響,橋前水位抬高,大橋上游附近的工程防洪標準,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對此,建議黃河主管部門根據(jù)來水條件,適時對大橋壅水、河勢變化等進行長時間的系列觀測,發(fā)現(xiàn)異常變化,認真分析研究,為今后的河道整治提供可靠數(shù)據(jù)。
利津黃河公路大橋建成后,對其附近河段的河勢變化、河道行洪、防洪工程安全等都產(chǎn)生不利影響,在今后的防洪工作中,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根據(jù)來水條件,一方面要加強觀測,全面掌握水情、凌情、工情、做到心中有數(shù),另一方面要加強防守,特別是凌汛期間,密切注視凌情變化,一旦發(fā)生異?,F(xiàn)象,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搶護。再就是要特別加強河道整治措施,調整河勢,保持流路穩(wěn)定,以確保黃河防洪安全和大橋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