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靜 (本刊記者)
■劉家楠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2012年11月23日,由中國政法大學司法理念與司法制度研究中心 (以下簡稱中心)主辦的“司法學論壇暨首屆司法管理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F將會議研討的主要內容綜述如下。
司法學是法學中的一門新興學科。它是研究司法理念、司法實踐、司法制度、司法體制和司法行政體制等的學問①崔永東:《司法學原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緒論第1頁。。司法學既有交叉性的特點,也有獨立的品格與屬性。交叉性是指用其他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司法學,如用社會學、倫理學、管理學、文化學、哲學等學科的視角與方法來研究司法問題。因而可以派生出如下的子學科,如司法文化學、司法倫理學、司法社會學、司法管理學、司法哲學等等。司法學的獨立性是指司法學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子學科,司法體制學、司法管理學、司法理念學(司法理念學與司法哲學有別,司法哲學強調對現實司法理念的研究,司法理念學是對中外歷史上的司法理念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司法解釋學、司法監(jiān)督學和民間司法學。崔永東主任在對司法學及其體系進行了綜述后,隨即指出,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尚未進入深水區(qū),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缺乏“頂層設計”,也即理論整備不足。出現這種狀況與國內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專門研究司法問題的學科——司法學不無關聯。目前司法學的現狀為司法學學科的發(fā)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中國政法大學司法理念與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攻方向是司法學,對司法學研究起到了引領作用。
在談到本屆論壇主題“司法管理學”時,司法理念與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崔永東教授說:“司法管理學是司法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是司法學的子學科,也是一門新興學科,司法管理學是研究司法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制度,探索司法管理規(guī)律的學科。所謂司法管理是指為了實現司法的公正和效率,通過計劃、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chuàng)新等司法管理職能的行使,來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的組織活動。司法管理以法院審判管理為核心,包括檢察管理、公安偵查管理、律師管理、律政管理等多個方面。一直以來由于種種原因,司法管理并未被當成學科來定位,理論界對司法管理的研究成果甚少,在司法改革扎實推進的今天,關注司法管理制度,在對司法管理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中國的司法管理學迫在眉睫”。
司法部原部長鄒瑜先生在談到司法管理學時表示,司法管理學是一門新興科學,雖然對待許多新問題我們現在還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對此更應有探索科學的勇氣,希望我們的法學家拿出這樣的勇氣進行研究。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從學理的角度指出司法管理首先要研究審判權與審判管理權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國憲法規(guī)定法院獨立審判,不是法官獨立審判,所以此中的審判權和審判管理權之間的關系,兩種權力的配合方式,各自的界限從科學研究的視角來說就非常有必要思考。司法權和司法管理權的關系如何同樣值得考量。江平教授認為司法權作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國家權力,不僅由法院行使,還有檢察院,也包括司法行政機關。司法管理權的權質屬性需要深入探討,以明確司法權與司法管理權各自的指涉,更好地為司法學和司法管理學學科建設奠定基礎,并結合實踐形成司法學的理論體系。
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陳光中在第一屆司法學論壇中對司法的內涵與外延有過主旨論述,這次會議上陳光中先生對司法問題加以申說,指出司法學這一學科的研究應當建立于對不同觀點有所取舍后形成基本一致看法的基礎上,否則很可能導致研究對象的不確定。并明確支持將兩院的司法權活動作為基本研究范疇。有關司法權的研究中必須關注司法權的獨立運行問題,該問題是衡量我國民主法治的標尺。對此,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已經明確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②胡 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28頁。。
中國政法大學樊崇義教授從一個學科如何形成的角度對司法學及其子學科的興起進行了解讀。認為從社會科學到法學,從法學到部門法學,從法學一級學科到二級學科,再到三級學科的劃分,這些學科的劃分與社會的發(fā)展、生產力的發(fā)展、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實踐的需要是緊密相連的。因而司法學及司法管理學的出現,是法學一級學科下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科學的表現。樊崇義先生還回憶了中國政法大學開設“司法管理學”的歷史。中國政法大學在復辦前就設有司法組織學,復辦后專門撰寫講義并開設選修課,雖然最終沒能得以堅持,但中國政法大學有研究司法管理學的傳統(tǒng)和學科設置。樊崇義先生特別強調要運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方法和思維來研究學術和實踐問題,將對司法學、司法管理學等學科體系的建設及學科內容的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賀榮專委在致辭中肯定了崔永東主任有關司法學、司法管理學論述的同時,認為司法學及作為司法學下子學科的司法管理學的誕生,順應了司法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也順應了法學學科建設的布局方向。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8月召開全國大法官審判管理研討班,王勝俊院長做了重要講話。最高人民法院專門成立審判管理辦公室③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印發(fā)《關于加強人民法院審判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http://www.court.gov.cn/qwfb/sfwj/yj/201107/t20110706_131607.htm2012年5月8日訪問。,全國法院相繼成立審判管理辦公室,并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審判質量管理、審判效率管理、審判流程管理、審判層級管理和審判績效管理等活動,努力探索、建立、完善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審判管理制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周建平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主任王晉分別針對司法管理在法、檢系統(tǒng)的具體實施狀況進行了分析。周建平主任指出審判管理在法院系統(tǒng)相對于傳統(tǒng)的管理來說是一個新興領域。2011年召開了全國審判管理工作會議,構建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審判管理的審判管理新格局。截至2012年8月,全國法院專門審判管理機構有2632家 (不含最高院)。審判管理在全國法院開展一年多以來,有數據表明,一審服判率達到90%,二審服判率達到93.7%。在回顧了新型審判管理的現狀后,周建平主任也表示,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效,實務界也亟需理論界的支持,希望理論界為司法管理的現實運行提供理論指導。王晉主任認為,原來檢察機關在辦案的過程中也有針對檢察案件管理的規(guī)則,是由不同的部門分散進行的,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舊的管理模式不再適應新需求。最高檢在總結了多年的改革經驗后,開始在全國開展案件管理改革,自2011年10月最高檢成立了專司案件管理職能的綜合性機構——案件管理辦公室,全國已經有2500多個專門的案件管理機構,開始逐步建立統(tǒng)一受案、全程管理、動態(tài)監(jiān)督、案后評察、綜合考評的檢察案件管理制度。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張彩鳳、北京市德寶律師事務所主任凌平義、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民事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賀寶鍵分別結合自身所從事的法律實務及法學研究的角度,為司法學及司法管理學的體系構建提出了建議。三位與會嘉賓發(fā)言的關注點是公安案件管理。首先,公安管理學是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也是公安學下的二級學科,關注司法學的同時關注警察法學,可以使司法管理的體系更加完善;第二,相對于法院和檢察院的審判管理與案件管理,公安機關案件管理尚在起步階段,問題較多,而公安是案件的源頭,案件管理的源頭處理好,可以減少流向法檢的案件壓力。雖然現在公安機關有法制科室及專職的法制員,但是集安保、行政執(zhí)法、國家安全、刑事案件等綜合于一體的管理體制仍不利于對刑事偵查活動進行有效地管理。公安機關應當建立刑事偵查管理機構,明確刑事偵查活動與刑事偵查管理的職能劃分,提高刑事偵查活動的效率和質量,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辯護律師的訴訟權利,使公檢法為基點的司法程序在運轉上更加順暢,以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的方式推動公安機關刑事偵查活動體制的改革。以此化解目前實踐中出現的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難,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難,對公安機關立案監(jiān)督難,治安處罰案件復核難等情況引發(fā)的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薛剛凌教授認為司法學和司法管理學的定位是學科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司法與行政的特點有本質上的區(qū)別,行政的特點是上下命令服從,促進目標達成,而司法強調主觀的判斷,更多的是一種邏輯推理,司法學應當按司法的規(guī)律來構建這一學科。而且,薛剛凌教授指出我國目前的司法和行政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還不是法治,行政帶有濃厚的倫理色彩,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管理。嚴格意義上的現代管理重推理和邏輯,但司法的邏輯要高于行政的邏輯,行政的目標和司法的目標是不一樣的,研究清楚這些問題對司法的發(fā)展和行政管理的提升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趙曉耕教授與清華大學法學院蘇亦工教授探討的重點是審判管理與審判的界分問題。趙曉耕教授從法律史的角度指出中國現行體制下法院和檢察院的設置容易使人聯想到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的監(jiān)督,不同于西方觀念中的二分法,即設定一套權利制度,在此基礎上形成制約。中國智慧將監(jiān)督轉換成自我完善,即法院是審判機關,檢察院是檢察機關,檢察權中包括對法院審判權的監(jiān)督,在一般的監(jiān)督理論敘述上,很多內容與法院內部的審判管理是重合的。法院的審判管理傾向于法院內部自己來管理自己的法官,形成一套法院審判職能外的法院審判管理職能。體現在以后的法院內部職能上,包括機構設置上,有無進一步二分的可能,也就是說在同一法院內部,一部分從事通常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審判,另一部分從事審判管理,這一推論從管理學的角度講似乎可以成立。但是如此推演就會出現法院自身定位的困惑,所以審判管理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審判之間應有明確的界限并找準各自的定位。蘇亦工教授以教學與教輔人員來類比審判與審判管理,指出審判與審判管理應當是兩個不同的工作,審判管理及其他管理接近于行政管理,而審判權作為司法權的體現,主要的任務在于判斷是非曲直,公平與否,法官是作出上述判斷的主體。所以審判權與審判管理權應當尋求相互配合,審判管理權服務于審判權。蘇亦工教授建議中心對審判權與審判管理權都加以研究,尤其注重使兩種權力相互配合達到司法目標的方法。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院長卞建林教授的發(fā)言側重從檢察機構的體系出發(fā),探討具有中國特色檢察體系的構建問題。他認為案件管理機構是檢察機關在近年改革中設立的一個重要機構,也是檢察機關自我監(jiān)督的一種手段。十八大報告將法律監(jiān)督問題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刑訴法的修改已經強化了檢察院監(jiān)督,民訴法的修改也對此予以明確,即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進行監(jiān)督。要正確區(qū)分檢察機關承擔的訴訟職能與法律監(jiān)督職能。同時要關注檢察機關的自身監(jiān)督問題,也即監(jiān)督者自身進行的監(jiān)督。
司法學及司法管理學的研究不僅要關注當下的司法實踐,也應當注重從歷史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借鑒中國的傳統(tǒng)司法文化來完善當下的司法制度建設,推動司法改革的進程。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張晉藩為本次會議撰寫提綱—— “中國古代的司法文化與司法制度”,認為司法學的學科構建離不開司法傳統(tǒng)。他指出,中國古代經歷了四千多年的發(fā)展,在司法文化與司法制度上多有建樹,其中不乏有許多超越時空的值得借鑒和發(fā)揚之處。在司法心理學上,早在公元前的11世紀,中國就出現了以五聲聽獄訟的記載;在司法倫理學上,體現有同居相隱不為罪;在司法應用學上,體現為律學的發(fā)展;在司法哲學上,體現為天人合一,擇天行刑;在司法政治學上強調中刑;在司法制度上體現為民刑有分。中國傳統(tǒng)司法重視證據,強調依律斷罪,定罪皆當以律令正文,如果無正文就依名例來斷,如無正文、名例,則不論。中國傳統(tǒng)司法人道主義強調對老幼婦孺要恤刑,死刑要嚴格復核。中國傳統(tǒng)司法中調解息訟思想更是由來已久,遇有訴訟,司法官員要事先對當事人進行勸導,在審判過程中,注重寓教于判。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司法學及司法制度中值得肯定的部分。當然中國古代司法中也有許多糟粕,比如說司法與行政不分,君主的擅斷,濫施拷刑等等。中國當下的法治建設應當在摒棄傳統(tǒng)糟粕、繼承優(yōu)秀內涵之上展開。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辦副主任孫萬勝從司法改革的角度,為司法問題研究提供了方法論上的解讀。第一,加強理論界和實務界的交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應當成為司法問題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論界與實務界目前在很多方面的認知有一定的區(qū)別,需要通過雙方的交流對話,形成彼此一致的、能夠在國家現行政策下行得通的結論,推動司法改革。尤其強調的是研究的是問題及其解決方案,而不是在研究一個“題目”,此種方法論上的省思與自覺必須要有。第二,把握社會發(fā)展現狀,把握司法制度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政治體制改革如果不推進,經濟發(fā)展、社會發(fā)展會失去支撐。法治建設乃當務之急,法律體系建成后現在最關鍵的是法治體系的建立。理論界與實務界就這一問題應當確定一些課題,共同研究,逐步形成共識。還應當在方法論的高度把握三個標準,符合國情,即真正在中國行得通;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尤其要符合司法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行政化;符合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將來的司法制度能夠和世界接軌與對話,司法價值觀應該被世界認可。注意克服三種傾向,完全照搬西方做法的拿來主義傾向;克服過去傳統(tǒng)司法的影響,司法權被行政權吸收的傾向;克服計劃經濟體制下,以首長負責制對待司法的傾向。上述方法論的自省應當在司法問題研究的過程中予以把握,使研究成果更接近現實,更具可操作性,并通過建立試點的辦法去檢驗研究成果是否真正可行。
中共中央黨校卓澤淵教授運用語義分析的方法,全面解讀了十八大報告中與司法相關的最為“閃光”的單詞,闡釋中國司法的現實目標與體制改革。第一個詞是:司法公信,司法公信一個是放在中國改革開放和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中提到的,把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另一個是放在社會文化建設部分講的,提高全社會的司法公信力建設。司法公信的重要內容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要有整體背景的依托,即司法權威,司法神圣和法官神圣的社會意識。第二個詞是:司法公開,司法公開是政治建設的具體行動,司法權是國家公權,國家公權必須要公開行使,必須在陽光下運行。司法本身要公開,司法自己要在陽光下運行;司法公開促進政治權力公開,監(jiān)督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第三個詞是:司法保障,司法要為社會的平安建設,要為打擊和預防犯罪,最終要為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保障。第四個詞是: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和現實目標,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五個詞是:司法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近期司法體制改革目標是司法公正 (終極目標)與司法公信 (外在目標);改革中心是獨立行使司法權;三個基點是改革法院設置、法院預算與法官的任職制度。
檢察日報社李雪慧社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所向澤選副所長、司法部司法鑒定管理局霍憲丹局長、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尹吉主任、上海同濟大學朱國華教授均從管理學的理論與方法出發(fā)對司法管理學進行了闡述。首先,考察管理學的發(fā)展史很有必要,現代管理學大致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企業(yè)而來的,1930年以前管理主要是對工廠企業(yè)的管理,目的在于獲得最大的利潤。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后,企業(yè)的管理者認為管理是調解雇主和雇工之間的矛盾,后來隨著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不同,開始走向多元化。從管理的歷史及趨勢來看,均是由放任不管到管理,從自定義管理到規(guī)范管理,從粗放管理到精細化管理,從項目管理到構成管理。第二,管理學并非是具有強烈解釋世界色彩的科學,而是一門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科,使得其自身具有復雜多樣性,也就同時決定了管理學必須集合其他眾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管理學中的每一個學派都只針對某一側面進行研究,這樣對管理學基礎理論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窒礙,這樣的狀況被管理學研究者稱為“管理理論叢林”④參見吳照云等編:《管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13頁。。因而管理學的理論種類較多,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司法管理學必須立足于法律實踐總結經驗,形成有效自治的司法管理學體系。也正是因為管理學并非是具有強烈解釋世界色彩的科學,與之相應的司法管理學尤其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的推演,由邏輯到邏輯,而忽視司法實踐的存在。第三,司法管理學的研究要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注重中國的實際,從司法管理的實踐當中找到理論的源泉。因為司法實踐是催生法治原則的重要領域,司法實踐是法律獲得解釋的重要載體,司法實踐還是司法學理論、司法管理理論獲得突破發(fā)展的力量源泉。司法管理學的研究中要注意探討三種功能,分別是懲罰功能、管理功能和激勵功能,如果沒有好的激勵功能,管理就將回到傳統(tǒng)的金字塔式的管理,那種管理應當被稱為“管治”。還應當做好宏觀、中觀、微觀的統(tǒng)一,權責利效的統(tǒng)一,從戰(zhàn)略性的角度來看待司法管理學這一新興學科。第四,司法管理學不能夠承載太多的東西,例如公正及其他一些內容。而是應當回歸到管理的本源,就是提高效率,司法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公正與效率,司法管理學的目標應該定位在提高效率上,這樣更加符合管理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