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蘭,王金玲,彭郁金,鄭木珍(廣東省茂名市電白縣人民醫(yī)院,廣東茂名525400)
術后切口愈合不良和感染是外科手術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切口感染可導致裂開,致使傷口愈合時間延長,而愈合時間的延長,可能導致傷口感染進一步加劇,如此反復,將對患者術后的恢復以其生命安全產(chǎn)生較多不良影響。甚至在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全身性感染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而死亡[1]。研究資料顯示,雖然在對患者進行有效且及時的治療的同時,對其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術后傷口的感染率,對于傷口的愈合和術后的康復有利,但是效果仍不是很理想[2]。因此,如何進一步降低術后切口的感染率,促進切口愈合,仍是各方面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在本文中我們研究了術后在積極的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聯(lián)合頻譜照射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相關結果總結和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0年1月~2012年1月因泌尿系疾病在我院住院并行手術治療的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齡14~75歲。所有患者中為腎癌根治術的34例,膀胱部分切除術26例,輸尿管切口取石術18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14例,腎盂輸尿管成形術6例。根據(jù)患者術后是否接受頻譜照射將患者分為護理干預對照組和護理干預聯(lián)合頻譜照射觀察組,每組各49例。兩組間患者在年齡、性別、所患疾病類型及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護理干預:對照組49例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和指導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主要包括:①術前護理。術前皮膚準備,于術前1天清潔患者皮膚、剪指甲、剃須和更衣,術前30 min檢查術區(qū)皮膚有無破損或炎性反應,以75%乙醇脫脂后再以碘伏消毒;術前胃腸道準備,于術前1天對患者予以流食,術前晚以及當天各行灌腸清潔1次;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保持手術室空氣流通、定期紫外消毒,手術器械和輔料等嚴格消毒滅菌。②術中護理。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規(guī)程,按規(guī)定刷手,避免損傷皮膚,手臂區(qū)域不得檢出致病菌,手術器械、手套以及敷料等污染后需立即更換;切開消化道前可以紗布等保護切口周圍組織,殘段行消毒處理,對切口皮膚進行縫合前后或需延長切口時均需以碘伏消毒。③術后護理。在患者手術切口縫合后,以吸附性較好的敷料敷在切口處,從而盡量減少組織間隙滲液和死腔,注意浸濕的敷料應及時更換。敷料更換時注意仔細觀察切口局部感染;如有必要,可于適當位置放置引流管以便于滲液及時流出;可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于術后繼續(xù)預防性使用抗生素2~3 d以預防切口部位感染。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觀察組49例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干預的基礎上,使用周林頻譜儀(周林生物頻譜有限公司,WS-301型),于術后24 h取下敷料,清潔傷口后,對切口部位局部進行強檔照射,30 min/次,2次/d。
1.3 效果評定[3]:根據(jù)患者傷口的愈合情況,可分為3個等級,分別為:甲級愈合,即術后切口愈合良好,且無不良反應的初級愈合;乙級愈合,即切口愈合欠佳,部分可有血腫、積液或
皮膚壞死等,但未見化膿;丙級愈合,即切口出現(xiàn)化膿,需要敞開切口或行切口引流。將甲級和乙級愈合定為切口愈合,丙級愈合定為切口感染,以丙級愈合的比例定為感染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甲級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切口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切口愈合和感染情況[例(%)]
切口感染是臨床外科手術中最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尤其是泌尿系的手術,大部分屬于污染類手術,患者術后發(fā)生切口局部感染的概率更高。因手術切口部位的感染,導致切口長期難以愈合,嚴重時還可引起患者全身性感染,甚至是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chǎn)生嚴重威脅。
大量的研究資料顯示[4],引起患者切口感染的原因中,除了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因素外,還與手術室人員以及手術操作技術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如若在增強術者手術操作技能的同時,于圍術期加強護理干預,最大可能的減少引起感染的危險因素,將對預防術后切口感染,促進切口愈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本研究中,我們也觀察到,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和指導的基礎上,加強手術相關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干預后,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良好,切口的甲級愈合率達到46.9%,總愈合率達到83.6%,效果明顯優(yōu)于文獻報道中相關手術后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愈合率[5]。然而我們還觀察到,雖然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切口感染率,對愈合和恢復有利,但是效果仍不是很理想。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同時觀察了在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頻譜儀進行照射的臨床效果。結果顯示,在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用頻譜儀照射的患者,術后切口甲級愈合率明顯提高,感染率明顯降低,與僅進行護理干預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頻譜儀工作的基本原理為通過模擬人體頻譜腸照射人體,在產(chǎn)生的熱生理效應下可促進人體尤其是照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的微循環(huán),進而緩解局部的肌肉痙攣,促進炎性滲出液的吸收,具有消炎止痛、減輕腫脹的作用,同時還可促進局部組織細胞的再生,對組織的修復和愈合有利。由此可見,在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用頻譜儀照射后,患者切口局部的炎性反應更輕,切口愈合更好,炎性滲出更少,恢復更快。
綜上所述,在護理干預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頻譜儀照射,可顯著提高手術切口的愈合效果,預防術后感染發(fā)生。此方法簡單方便,使用省時、省力、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1] 劉麗華,魏全珍,張惠珍,等.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調(diào)查與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091.
[2] 陳朝芝,黃啟玲,陳霞.護理干預在行消化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預防中的作用[J].全科護理,2011,9(3):758.
[3] 賀蕊.護理干預對預防消化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1):171.
[4] 周嵐.頻譜儀促進胸外科術后切口感染愈合的分析[J].上海醫(yī)藥,2010,31(4):191.
[5] 林衛(wèi)紅,陳云志,曾其強,等.護理干預對預防消化道手術切口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