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 張文娟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福鼎市醫(yī)院內(nèi)科,福建福鼎 355200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有自限性,主要的臨床特征有不規(guī)則發(fā)熱、咽痛、肝、脾、淋巴結(jié)大、外周血液中淋巴細胞顯著增多,并出現(xiàn)異常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呈陽性,血清抗EBV的抗體可呈陽性[1]。EB病毒主要經(jīng)接吻等密切接觸傳播,但也可存在于生殖道中,故有可能通過性接觸傳播,該病潛伏期兒童多為5~15 d,成人多為4~7周,目前該病發(fā)病原理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可能與免疫病理損傷有密切的關(guān)系[2]。為探討成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臨床特點,現(xiàn)結(jié)合該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11例成人IM,將11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如下。
病例選自該院200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成人IM共11例,11例患者中男7例,女4例,年齡17~38歲。
①發(fā)熱、咽峽炎及淺表淋巴結(jié)腫大、皮疹、肝脾腫大及肝功能損害;②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10%;③血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④EBV抗體陽性。符合前2項,并排除化膿性扁桃體炎、巨細胞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白血病及淋巴瘤等可作出臨床診斷,再具備后2項中任1項即可做出明確診斷[3]。
發(fā)熱11例 (100%),熱程5~12 d,熱型不規(guī)則,其中高熱(39.1~41℃)7 例(63.6%),中等度熱(38.1~39℃)4 例(36.4%),頸淋巴結(jié)大 9例(81.8%),其他部位(頜下、耳后、枕后、腋下、腹股溝)淋巴結(jié)大4例(36.4%),咽峽炎8例(72.7%),扁桃腺腫大10例(90.9%),皮疹 4例(36.4%),肝脾腫大 9例(81.8%),咳嗽、咳痰 4例(36.4%),惡心、嘔吐1例(9.1%)。
①外周血象3.2~24.6×109/L,11例細胞分類以淋巴細胞為主,其中11例異型淋巴細胞>0.10;②肝功能異常 9例(81.8%),ALT 55~560 U/L,AST 47~521 U/L,均在正常參考值 2 倍以下;③肝炎系列病毒標志物檢測均陰性,血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8例(72.7%),EB病毒特異性IgM抗體陽性11例 (100%),1例重疊巨細胞病毒(CMV)感染;④影像學檢查:11例全部行腹部彩超檢查,其中輕中度脾大7例,肝輕度增大6例。
11例病例均予臥床休息,輔以更昔洛韋或阿昔洛韋抗病毒、補充能量等對癥治療,有肝損害者予以甘草類等藥物保肝降酶等治療,有合并細菌感染者予以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療。11例患者均治愈,無死亡病例。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臨床上一般會出現(xiàn)發(fā)熱、咽痛、淋巴結(jié)腫大、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可見外周單核細胞增多,異型淋巴細胞、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血清EB病毒抗體陽性。應該指出的是單純憑靠嗜異性凝集或咽拭子查EB病毒DNA不足以診斷該病,因為正常人群攜帶EB病毒的比例很高。對于有發(fā)熱、咽痛、淋巴結(jié)腫大、外周血淋巴細胞增多伴有異型淋巴細胞或出現(xiàn)肝功損害的病人,在積極進行相關(guān)輔助檢查以外,不能輕易排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可能。EB病毒引起的肝損害95%以上是亞臨床型,病理損害以間質(zhì)性肝炎改變多見。但有部分人可表現(xiàn)為黃疸型肝炎,有研究表明,此類患者體內(nèi)存在一種高濃度的酶抑制性自身抗體,這些抗體可以抑制過氧化錳岐化酶(MSD)的抗氧化活性,細胞因氧化作用增強而受損害。EB病毒感染后2/3的患者可出現(xiàn)肝功能異常,10%伴有肝臟腫大,5%~15%出現(xiàn)黃疸,脾腫大占50%~75%,多在肋緣下2~3 cm。在老齡患者,EB病毒感染??砂l(fā)生嚴重的膽汁淤積,對于老年患者高膽紅素的除考慮梗阻、戊肝等之外,不可忽視EB病毒感染。體外研究表明EB病毒編碼的核抗原-1有助于HCV的復制,故EB病毒可能作為丙肝病毒的輔助致病因素。EB病毒性肝炎表現(xiàn)為自限性感染,病程多不超過3個月,與甲肝、巨細胞病毒性肝炎容易混淆,治療以休息、對癥為主,預后多較好。更昔洛韋或阿昔絡(luò)韋在體外有抗EB病毒的作用,但有認為其對改善癥狀和縮短病程作用有限,并不推薦常規(guī)應用,有報道早期應用干擾素可取得較好療效。目前有研究表明,EB病毒與全球約1%的腫瘤發(fā)病有關(guān)[5]。目前還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多發(fā)性硬化患者EBV抗體檢測陽性,發(fā)病前有出現(xiàn)EBV抗體滴度的升高,可見EBV導致的IM與多發(fā)性硬化的發(fā)病之間還可能存在相關(guān)[6]。所以對成人IM有必要作長期隨訪監(jiān)測。
[1]樊萬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03.
[2]Chen MK.Epstein-barn virustha irnrnnna svstarn and associated dis-eases[J].Front Miorobio1,2011,2(5):26.
[3]秦剛,陳明泉,施光峰,等.成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21例[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3):192.
[4]薛培麗,聶丹丹,韋明勇,等.成人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臨床特點及誤診分析[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09,4(2):125-126.
[5]Delecause HJ , Feederle R, 0’Sullivan B,et al.L pstein Banvirus-as-sociated tumours:an update for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king pa-thologist[J].J Clin Patho1,2007,60(12):1358.
[6]孫建軍,盧洪洲.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研究進展[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9,8(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