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梅
(天津市天津醫(yī)院,天津 300211)
疼痛是人體受到各種損害性刺激時的感覺反應,常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較低部位的防御和逃避性的反射活動,使人產生不愉快,同時伴有情緒反應。1979年國際疼痛學會(IASP)對疼痛的定義是: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1995年,美國疼痛學會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正式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1]。2000年聯合委員會國際部(JCI)制定了疼痛管理標準,該標準對促進和發(fā)展規(guī)范化疼痛管理體系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轉變原有觀念,變被動為主動,采用個性化、多模式等方案,提高疼痛效果。
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生理心理反應。疼痛既是一種主觀不適感,又是一種保護機制,同時可向醫(yī)護人員提供疾病信息。術后的早期疼痛會引起患者體內的內源性遞質和活性物質的釋放,如內源性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引起全身血管收縮,水-鈉潴留,增加心血管系統的負擔[2]。同時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質的異常釋放,既可加重原發(fā)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腫,又可引起體內激素和酶系統代謝異常,蛋白合成緩慢,組織分解代謝加強,對切口愈合極為不利;疼痛還可使人體免疫球蛋白下降,影響生活質量和術后康復[3]。
疼痛對嬰幼兒有著明顯的影響。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人們才普遍承認嬰幼兒是能夠完全感受到疼痛的。
生命初期未處理的疼痛會給新生兒造成生理和行為方面的近期不良影響,還會給發(fā)展中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4]。疼痛帶來的危害深遠,甚至影響到腦的發(fā)育[5]。臨床出現一系列反應主要伴有哭鬧和扭曲的痛苦面容、四肢屈曲、內收,對疼痛刺激出現的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及掌心出汗,經皮脈搏血氧飽和度下降、顱內壓升高。疼痛還可影響新生兒睡眠與覺醒狀態(tài)、食欲、母嬰交流等。反復的疼痛刺激可損害新生兒神經細胞的發(fā)育,并引起一系列行為改變。疼痛對新生兒,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產兒和危重兒,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遠期不良影響,應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6]。反復疼痛刺激會改變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影響神經系統發(fā)育,降低疼痛閾值,并影響他們將來對疼痛的行為反應[7]。兒童時期對疼痛的不良經歷對其今后健康心智的成長和對痛苦的應對能力都會有很大影響[8]。
疼痛評估是疼痛處理關鍵的第一步,評估不僅可以識別疼痛的存在,還有助于疼痛治療效果的評價。疼痛的全面評估包括疼痛的強度、性質、部位、開始發(fā)作和持續(xù)時間,使其加重或緩解因素的詳細描述。疼痛的評估工具有很多種,因疼痛是患者個人的主觀感受,因此難以用客觀指標來衡量,迄今尚無一種行之有效的客觀疼痛評定方法[9]。語言描述即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從事先設計好的疼痛描述中選擇,又稱疼痛形容詞表或稱疼痛問卷[10]。目前還有多種量表可用于新生兒疼痛的評估,其中“新生兒急性疼痛行為評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且可信度高,可用于新生兒的評估。
4.1 心理疏導 人作為一個身心整體,心理舒適是其最高層次的需要,是人類對舒適的最佳感受,只有在心理上滿足患者的舒適要求,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和心身整體護理[11]。尊重并接受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士以自己的體驗來評判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最喜歡的疼痛術語是全面評估的重要部分。了解患者的疼痛史,可供疼痛評估的行為表現,包括非語言暗示、行為發(fā)生、面部表情、行為改變等。對新生兒疼痛進行適時準確預測評估,并給予積極有效的干預管理,不僅可促進好的結局,還將有效阻斷疼痛產生的危害[5]。
4.2 音樂可有效的預防疼痛 目前認為術前鎮(zhèn)靜可有效地預防術后慢性疼痛,有報道急性疼痛預示慢性疼痛,因此治療急性疼痛可很好的預防慢性疼痛[12]。慢性軀體疼痛與失眠癥狀惡化,更多的日常不良后果以及更多的慢性失眠狀態(tài)有關[13]。音樂療法是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止痛方法,它可通過刺激腦垂體,釋放內啡呔,兒茶酚胺等物質使疼痛緩解[9]。音樂能影響大腦內啡呔分泌,起到鎮(zhèn)靜,催眠作用,和諧悅耳的音樂旋律甚至能直接改變早產兒的精神狀態(tài),使其產生心理的快感和放松[9]。
4.3 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使患者的注意力從疼痛或伴有的惡劣情緒轉移到其他刺激上[3]。研究表明,人們在某一時刻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把注意力從疼痛或伴有的惡劣情緒轉移到某種感興趣的任務,或從事能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時從疼痛上移開,就能阻斷條件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系,而使人感受不到疼痛,即疼痛仍存在[3]。人們是暫時將注意力集中到別的地方,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能減少對有害刺激的神經元反應。生活經驗也表明,注意力越集中在疼痛上,疼痛越嚴重;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疼痛就會減輕,甚至會感覺不到[3]。
4.4 實施疼痛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藥物止痛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小劑量、短時間內應用麻醉止痛劑可提高痛閾,改善疼痛反應,抑制不良的情緒和軀體反應,而且不會成癮,有利健康[14]。疼痛具有個別性,主觀資料來自患者的主訴?;颊咧髟V是對疼痛的存在及其強度最準確的描述。有些患者對于應用麻醉鎮(zhèn)靜藥缺乏認識,擔心成癮,刻意忍受疼痛而拒絕使用鎮(zhèn)痛劑。護士應耐心向患者說明鎮(zhèn)痛藥物的用法、用量及不易產生成癮性,使其能主動配合正確使用藥物,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4.5 觸摸減輕疼痛 觸摸護理作為一種普通的松弛類型療法,使患者情緒更穩(wěn)定,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皮膚清潔和彈性[15]。對于嬰兒撫觸,吸吮(安慰奶嘴)也能減輕疼痛感[6]。臨床對患者進行觸摸護理改善了患者睡眠、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使他們身心愉快舒適和放松。
綜上所述,臨床消除或減輕疼痛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疼痛評估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要及時反饋信息,采取有效的鎮(zhèn)痛措施。
〔1〕 沈曲,李崢.休斯頓疼痛情況調查表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1):1049-1051.
〔2〕 卿恩明.疼痛與治療[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86-287.
〔3〕 周會蘭,蔣曉蓮.分散注意力控制疼痛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1139-1141.
〔4〕 倪平,陳京立.母乳吸吮對足月新生兒足跟采血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5):429-431.
〔5〕 黃云麗,葉永青,黃東明,等.新生兒疼痛影響因素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8):709-711.
〔6〕 盧林陽.早產兒發(fā)育照顧護理綜述[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85-87.
〔7〕 劉齊,陳京立.音樂療法在早產兒護理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4):374-376.
〔8〕 張芳,張琳琪,陳昭蘭,等.非藥物護理措施對學齡期兒童急性闌尾炎術后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7):583-585.
〔9〕 孫寶謙.中樞性疼痛臨床與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藥雜志,2008,8(5):412-413.
〔10〕 董加萍.成人疼痛評估與疼痛護理新進展[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19):42-43.
〔11〕 李淳悅.舒適護理在同期雙側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患者中的作用[J].天津護理,2010,18(1):21-22.
〔12〕 劉偉,蘇躍,耿萬明.胸科手術后慢性疼痛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0,24(7):1042-1043.
〔13〕 趙巍峰,姚樹橋.慢性疼痛與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J].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09,18(5):471-472.
〔14〕 林莉莉,李幸霞,楊曉春,等.疼痛教育對婦科病人疼痛認知度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51-52.
〔15〕 劉穎,張春榮.觸摸護理在實施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J].天津護理,2010,1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