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杰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陶刻是宜興紫砂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中,最常見的一個重要的裝飾藝術表現(xiàn)門類,也是紫砂藝術中一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紫砂坯體為載體,將書法、繪畫、篆刻諸藝術融于一體的綜合陶瓷藝術。
由于文人的直接作用,陶刻藝術形成具有明鮮的文人特點的完整的藝術體系,形成了“壺隨字貴,字隨壺傳”的藝術形式和價值展現(xiàn)。在彰顯筆墨藝術與工藝技巧高雅風貌的同時,提高陶刻藝術水平,進一步繁榮和發(fā)展陶刻藝術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掌握紫砂陶刻裝飾技法,書法、繪畫是必備的基本功,陶刻作品特別講究各種書法,包括正、行、草、隸、篆等。還有繪畫以中國畫為主,國畫藝術是掌握用線的藝術,陶刻藝術也是如此。
只有善書畫者,方能使書畫的章法、筆法、墨法轉(zhuǎn)化成陶刻的獨特語言,通過刀法表出來,從而使陶刻在紫砂陶的裝飾上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紫砂陶刻有獨特的工藝技法,它的特點是以刀代筆。把書法、繪畫以各種刀法技藝栩栩如生傳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藝與書畫藝術結合。使我們在欣賞紫砂作品豐富的造型美、獨有的材質(zhì)美的同時,也感受到它深厚的人文氣息和耐人尋味的把玩性。
紫砂壺肌理豐富,器身大面積留白,十分迎合傳統(tǒng)文人的欣賞趣味,所以自古以來便有文人雅士吟詩作畫于紫砂壺上,再用鋼刀進行篆刻做為裝飾。它融中國文學藝術、中國書畫金石藝術于一體,形成了特有的藝術形式,且具有記事、寓意、言志、寄情、簡練、含蓄、變形等濃厚的“文人昧”特點。
紫砂壺由于歷代文人的參與,留下許多切茶、切壺的壺銘,陶刻銘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使紫砂壺一躍成為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文房用品。在把玩、鑒品陶瓷藝術的同時,人們思哲理、悟人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陶刻藝術的題材相當廣泛,形式豐富多樣,但凡書法、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博古諸圖案皆可入畫作素材。在世界陶瓷藝壇中獨樹一幟的紫砂陶刻藝術,是紫砂壺最主要的裝飾手法,而提高陶刻藝術欣賞水平,進一步繁榮和發(fā)展陶刻藝術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許許多多文人學士書畫名流直接參與陶刻藝術的創(chuàng)作,才使陶刻藝術真正完善和成熟,形成特有的藝術體系。
研究陶刻藝術,在陶刻的鐫刻技法上也需要深入的學習,筆劃間起、承、轉(zhuǎn)、收的細微之處,都著意臨寫,并由淺入深,打好基礎。在陶刻技法上有刻底子和空刻兩種:刻底子是把字畫先繪制或印制作到壺坯上,然后用刀刻出;空刻是直接用刀在壺坯上篆刻,以刀代筆。陶刻刀法基本分兩大類,即“雙刀正入法”和“單刀側(cè)入法”。力度運行要注意輕重緩急,粗、細搭配,疏密有致,表達畫的意境。陶刻裝飾藝術,雕刻方法,對陶刻藝術家來說是各有其法,各有特技,總的是刻刀運行自如,以刻刀雕刻,表達裝飾藝術效果而自成一格。壺體裝飾是紫砂壺的關鍵,看紫砂陶刻藝術之美,不單僅看刻工如何,更要看刻繪內(nèi)容與壺整體造型的協(xié)調(diào)性,是否相得益彰,表達主題是否統(tǒng)一,文化、韻味、情趣等多方面是否具藝術價值。
[1]《游刃集(徐秉方紫砂陶刻藝術)》黃滌平 文物出版社 2011年版
[2] 《明清紫砂藝術 宜興紫砂壺及其裝飾研究》 黃健亮 臺北唐人工藝 2007年版
[3] 《紫砂的本體語言》吳鳴 景德鎮(zhèn)陶瓷【J】2003
[4] 《宜興茶壺的造型與紋飾》 美國謝瑞華 刊于臺灣 《中國茶壺大觀》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