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晨 (福建省級機關醫(yī)院 福州 350001)
“形神合一”與老年保健初探
★ 林晨 (福建省級機關醫(yī)院 福州 350001)
形神合一;老年;保健
人類健康與長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生命課題。早在2000多年前,《素問·上古天真論》就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笨梢?,發(fā)掘中醫(yī)養(yǎng)生學中的寶貴思想,對我們今天開展老年保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醫(yī)學認為,人的衰老是一個生理與心理變化的漸進過程?!鹅`樞·天年》指出:“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減;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笨梢姡瑥?0歲開始,機體肝膽功能開始衰退;60歲則心氣不足,情緒憂郁,容易傷悲,懈惰好臥;70歲之后,脾肺腎虛衰加劇,陰陽氣血虧虛,加之起居失調,飲食失常,勞逸失度,情志內傷等因素,使五臟六腑氣血運行愈加不暢,溫煦無力,運化困頓,進而導致瘀血、痰飲、水濕、邪毒、食滯等病理產物內生,呈現(xiàn)虛實夾雜的病理循環(huán)??梢?,形神皆虛且虛實夾雜是老年人的身心特點。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老年人生理與心理有如下一些變化:(1)在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方面:機體組成成分中代謝不活躍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歲與20歲相比,體脂多出部分可達體重的10%-20%;而細胞內水分卻隨年齡增長呈減少趨勢,造成細胞內液量減少,并導致細胞數量減少,出現(xiàn)臟器萎縮。同時,器官機能減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謝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環(huán)功能減退,如不適當加以調整,將會進一步促進衰老過程的發(fā)展。(2)在認知、性格及精神方面:老年人行動舉止逐漸緩慢,反應遲緩,認識能力降低,適應能力較差,言語重復,睡眠障礙,性情改變,容易焦慮和抑郁,或煩躁而易怒,或孤僻而寡言、或依賴而膽小。如遇喪偶或家庭不和,更會對情緒產生不良影響。久則會引起神經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低下,促使各種疾病發(fā)生。
中醫(yī)學“形神合一”理論源自《黃帝內經》。形,即形體,古人謂之“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是人類遺傳的要質,屬自然范疇的物質實體;神,即精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指人體生命活動外在表現(xiàn)的總稱,如炯炯有神;狹義的“神”,指意識思維,如神志清楚。合一,是指形體與精神兩者的相互統(tǒng)一?!靶紊窈弦弧崩碚撌侵嗅t(yī)學建立在對人體心理生理“整體觀”認識基礎上的。如《靈樞·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中醫(yī)學認為,一方面,精、氣、營、血、脈是“五神”的物質基礎,五臟的生理功能與“五神”的心理活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另一方面,五臟藏精化氣生神,神接受外界刺激而生情,神活動于內,情表現(xiàn)于外?!鹅`樞·本臟》曰:“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可見,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雖以形體為基礎,但反過來對人的生理活動又能施加重要的影響,只有保持意志和諧、精神專注、情緒活動正常,五臟六腑方可免于遭受邪氣的侵害。在養(yǎng)形和養(yǎng)神兩者中,中醫(yī)學尤重養(yǎng)神?!鹅`樞·九針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碧拼B(yǎng)生家王冰說:“太上養(yǎng)神,其次養(yǎng)形。”中醫(yī)學歷來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古訓。這些觀點已被現(xiàn)代醫(yī)學的研究所證實。
2010年美國科學家公布了一項長達3年的科學研究結果,對700名100歲以上的健康壽星的研究解開了長壽的秘密:“性格開朗,很少發(fā)愁,基本不發(fā)火,一輩子心平氣和”。長壽之道不分中外,世界五大長壽村的人無一例外具有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生活中充滿愛心、遇事不往心里去是長壽老人的生活哲學。從生命起源來看,是形俱而神生,即先有生命、形體,然后才有心理活動的產生。但只有當人的身體與精神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即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與促進健康?,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大敵,而高血壓、冠心病和癌癥等疾病與情緒焦躁、心態(tài)不平衡有著密切的關系,某些不良性格因素是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是關鍵因素,這與中醫(yī)的“形神合一”觀不謀而合。只有“形神合一”,方能健康長壽。
古人了解養(yǎng)生的道理,效法陰陽之道,采用各種養(yǎng)生方法來保養(yǎng)身體,如飲食有節(jié)制,作息有常規(guī),不輕易使身心疲憊,因而能夠使形體和精神協(xié)調,活到百歲后才去世。這是老年保健的核心思路。老年保健的原則是“形神兼養(yǎng)”,“形宜動,神宜靜”,靜則恬淡無為,動則順乎天然。二者不可分離。
3.1 養(yǎng)形
攝養(yǎng)人體的內臟、肢體、五官九竅及精氣血津液等,具體方法包括:調飲食、節(jié)勞逸、慎起居、適寒溫、動筋骨等。
3.1.1 調飲食 老年人要“清淡飲食”。唐代百歲道士軒轅集在回答唐武宗關于長壽秘訣的問題時,曾特別強調“薄滋味”。所謂“薄滋味”,一方面是指飲食不宜過咸;另一方面是指要以素食為主。提倡素食,并不是放棄油脂,而是要在食物多樣化的前提下,控制脂肪攝入量,主食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經常吃豆類和適量的魚、禽、蛋、瘦肉等食物。
3.1.2 節(jié)勞逸 勞逸,包括過度勞累和過度安逸兩個方面。正常的勞動和體力鍛煉,有助于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必要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腦力,不會使人致病。只有比較長時間的過度勞累,包括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及房勞過度,或過度安逸,完全不勞動、不運動,才能成為致病因素而使人發(fā)病。老年保健要勞逸結合,適度勞作,量力而行。
3.1.3 慎起居 “慎起居”是中醫(yī)學養(yǎng)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從養(yǎng)生角度來看,人的睡眠應順應四時和溫度的變化。因此,老年人應當遵循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原則合理地安排起居,方能健康長壽。老年人在起床時要特別注意“三個半分鐘”,即醒來后在床上先躺上半分鐘,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鐘。經過了這“三個半分鐘”,再起床上廁所就較為安全,可以預防起床時突發(fā)腦缺血、腦中風、心臟驟停、心肌梗塞等情況。
3.1.4 適寒溫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人體在氣候變化中各種器官、組織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在氣溫很高的時候,老年人由于出汗過多,失去水分(體液),造成血液粘度增高,容易引發(fā)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在相反的氣候條件下,寒冷也是老年人的殺手。由于寒冷而引起微循環(huán)障礙、小血管痙攣、外周阻力增大,也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意外加重。因此,老年保健要“知冷暖,適寒溫”。
3.1.5 動筋骨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長壽者大都有一副柔軟的筋骨。 老年人宜從小運動量開始,培養(yǎng)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可從簡便易學、收效較快的健身步行和慢跑開始,當生理上和心理上逐漸適應之后,再學些難度略大些的項目,諸如小球活動、游泳、太極拳或各種類型的保健氣功等。
3.2 養(yǎng)神
養(yǎng)神即調攝人的精神情志活動,具體方法包括:御精神、收魂魄、和喜怒、調情志等。
3.2.1 御精神 精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人體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本珰獾氖⑺Q定人體的生長衰老過程;“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此處為廣義的“神”,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可以說神就是生命。神的物質基礎是精氣,“形具神生”。因此,老年人要修身養(yǎng)性、清靜養(yǎng)神。
3.2.2 收魂魄 “魂”,是指人體隨心神活動而產生的思維意識活動。中醫(yī)認為,“肝藏血,血舍魂”,人體的意識活動需受血之養(yǎng),如肝血虛則容易出現(xiàn)夢寐恍惚及夢游等異常的意識活動;“魄”,為五臟精氣所化生。“肺藏氣,氣舍魄”,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攝取自然之清氣,宣發(fā)五臟之精氣,內含陰魄,以維持機體基本生命功能,如憂愁不解,會使肺氣郁結。故老年人要保持心情愉悅、守護魂魄。
3.2.3 和喜怒 《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芬嘀赋觯骸芭瓊巍?、“喜傷心”。 怒傷肝,是指過度恚怒,引起肝氣上逆,肝陽上亢或肝火上炎,耗傷肝的陰血; 喜傷心,是指過喜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大量臨床觀察表明,老年人的的血壓、膽固醇、血糖會因情緒的波動而變化,進而免疫力下降,內環(huán)境穩(wěn)定被破壞而誘發(fā)和加重疾病,有時過喜或大怒甚至會誘發(fā)老年人突發(fā)死亡。因此,老年人切不可過喜或大怒。
3.2.4 調情志 所謂情志,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精神情感活動,是人們對周圍事物所做出的心理反應,又稱為“七情”。七情過度變化會直接損傷五臟,加速機體衰老,造成各種慢性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七情雖各有臟腑所屬,各有偏傷,然總統(tǒng)歸于心,所以調心、寧心十分重要。人之既老,要知足謙和,老而不怠,力所能及地做想做之事,讀喜讀之書,交青年朋友,人老心不老。情志得調,氣機流暢,病安從來,定能長壽。
R 212
A
201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