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橋 滕紅麗
廣西民族醫(yī)藥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1
壯醫(yī)外洗方治療接觸性皮炎100例臨床療效觀察
馮 橋 滕紅麗
廣西民族醫(yī)藥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1
目的:觀察壯醫(yī)外洗方治療接觸性皮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用壯醫(yī)外洗方治療,對照組用無極膏治療,分別觀察兩組病例治療前后的炎癥、瘙癢程度。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結論:壯醫(yī)外洗方治療接觸性皮炎療效顯著。
接觸性皮炎;壯醫(yī)外洗療法;療效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科臨床常見病,因其瘙癢難忍,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我科在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間,選取100例接觸性皮炎的門診病例,進行臨床觀察研究,并與無極膏組作對照,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兩組病例均為門診病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治療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0~58歲,病程2~15天;發(fā)于四肢者28例,發(fā)于頭面者22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1~59歲,病程3~16天;發(fā)于四肢者27例,發(fā)于頭面者23例。兩組病例性別、年齡、病程、發(fā)病部位相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 《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1]擬定。①發(fā)病急。②有接觸植物、化學物質 (包括藥物)或動物的病史。③好發(fā)于露出部位或與致敏物質相接觸的部位,如頭面、手、足、前臂、小腿等處。④皮損有紅斑、丘疹、小皰、大皰、糜爛、滲出、脫屑、甚至壞死。病損部腫脹明顯,界限清楚。⑤病程自限。若不再接觸致敏物,愈后則不再復發(fā)。⑥劇癢,常伴有燒灼感。⑦用致敏物做斑貼試驗陽性。
2.1 治療組 自擬壯醫(yī)外洗方:馬纓丹30g,一點紅30g,千里光30g,山菅蘭30g,飛機草30g,三角泡30g,水煎,外洗患處,每次20分種,每天1次。
2.2 對照組 用無極膏外涂患處 (福建漳州無極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870010),每天1次。兩組均以7天為1個療程,共用2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結束后評定療效。
3.1 療效標準 參照文獻[1]標準擬定。治愈:皮疹和炎癥消退,自覺癥狀消失;好轉:皮疹和炎癥大部分消失,自覺癥狀明顯減輕;無效:癥狀、體征無改變。
3.2 治療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療效比較,經Ridit分析,u=3.1728,p=0.0007<0.01,表明兩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黏膜接觸某種外界致敏物質或刺激物質后而發(fā)生的急性皮膚炎癥反應。
在中醫(yī)文獻記載中,根據(jù)接觸物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稱,如因漆刺激而引起者,稱 “漆瘡”。若因貼膏藥引起者,稱“膏藥風”。發(fā)病前均有明顯的接觸某種物質的病史。
壯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人體稟賦有異,毒侵肌膚所致。治療原則,首先脫離與皮膚接觸的毒物,除去病因。再用壯醫(yī)外洗方治療。方中一點紅、馬纓丹、山菅蘭、千里光、飛機草、三角泡均為壯藥,能清熱毒,除濕毒,通龍路,止癢瘙[2-3]。諸藥合用,共奏良效。
本項目研究通過設立對照組進行臨床觀察和資料分析,壯醫(yī)外洗方的臨床總效率為96%,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意義。今后有待對本方進行更多的研究,為拓寬民族醫(yī)藥的治病領域作更深入的探討。
[1]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 [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8:29.
[2]梁啟成,鐘鳴.中國壯藥學 [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5:195.
[3]鐘鳴,韋松基.常用壯藥臨床手冊 [M].南寧:廣西科技出版社,2010:632~642.
R29
A
1007-8517(2013)14-0008-01
2013.05.26)
馮橋,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皮膚病、生殖泌尿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