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春才
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是一種病變發(fā)生在胃部或十二指腸部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常引起患者上腹部的灼燒感,其反復發(fā)作以及病程的長期性給患者帶來不適與疼痛,并且也存在著癌變的危險,威脅著患者的機體健康[1]。臨床上常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給藥治療,本研究旨在探討兩種給藥方法的治療療效,以擇優(yōu)進行臨床推廣應用,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收治的15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71例,年齡23~63歲,平均年齡為42歲。所有患者排除哺乳分娩期女性、嚴重肝腎疾病、惡性消耗性疾病、對上述藥物敏感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5例與對照組75例,各組患者排除病程不一,病史各異,年齡相差懸殊,性別兩極化等情況,兩組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給藥,其中左氧氟沙星(來自上海天賜福生物工程生產,其國藥準字H 31021566)用藥3次/d,100 mg/次;奧美拉唑(來自浙江康恩貝制藥,其國藥準字 H 19991118)給藥2次/d,20 mg/次;呋喃唑酮(來自浙江萬馬藥業(yè)生產,國藥準字 H 33020914)3次/d,100 mg/次。對照組給予阿莫西林三聯療法給藥,其中阿莫西林(來自香港澳美制藥生產,進口藥品注冊證號 C 20000018)2次/d,1000 mg/次;奧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用量與次數均與觀察組一致,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服用各自藥物1周不間斷。經過4周藥物在機體的反應后,進行療效的對比分析。
1.3 觀察指標 由胃鏡檢查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其療效可根據以下等級分類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類。顯效:治療后鏡下觀察潰瘍病程超出S 1期;有效:鏡下潰瘍面積治愈恢復到之前的一半及以上;無效:鏡下潰瘍面積縮小未至之前一半,或呈現病情加重趨勢。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觀察組對照組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均數見的差異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
經實驗數據的對比分析可知,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8%,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對于兩組給藥出現的不良反應見表2,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為9.3%,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為13.3%,P>0.05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后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對比[n(%)]
消化性潰瘍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多發(fā)的常見的消化道疾病。通常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消化黏膜,幽門螺桿菌感染,或者精神緊張壓力較大等原因引起的[2-3]。以至于造成胃及十二指腸的圓形或卵圓形的潰瘍面,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上腹部疼痛,有些患者還會并發(fā)穿孔、腸梗阻等癥狀,嚴重的會有癌變的可能。臨床上單獨用藥治療消化性潰瘍常常療效不盡人意,所以三聯療法廣為采用。
觀察組所用的左氧氟沙星為喹諾酮類廣譜殺菌藥,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以各類細菌的DNA為作用靶點,破壞細菌DNA的復制而起到殺菌的作用[4-5]。其化學名稱是(S)-(-)-9-氟-2,3-二氫-3-甲基-10-(4-甲基-1-哌嗪基)-7-氧代-7 H-吡啶并[1,2,3-de]-[1,4]苯并嗪-6-羧酸半水合物。左氧氟沙星對包括革蘭陰性菌在內的廣泛細菌都有很強的殺菌作用。阿莫西林[6]屬于廣譜耐酸青霉素類抗菌藥,對位羥基氨芐西林,是作用于細菌細胞壁的藥物,化學名稱為(2 S,5 R,6 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羥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雜-1-氮雜雙環(huán)[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阿莫西林殺菌作用強,口服吸收快,主要是裂解細菌細胞壁,使細菌因缺少細胞壁的保護,滲透壓難以得到保證,以至于過于膨脹、漲裂,再輔以細菌自身的自溶酶,最終導致細菌的溶解死亡。奧美拉唑是作用于消化系統(tǒng)的藥物,針對胃粘膜具有很強的胃酸抑制作用,據驗證奧美拉唑能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它主要是通過抑制氫鉀ATP酶的活性來減少胃酸分泌,從而減輕酸對胃腸道粘膜的刺激避免潰瘍面的再次擴大。呋喃唑酮屬于硝基呋喃類廣譜抗生素,主要是抑制細菌的生理代謝而達到抑菌的作用。
本研究通過觀察組與實驗組用藥的療效、不良反應、藥物的耐藥性、藥物費用等方面對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和阿莫西林三聯療法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做了詳細的實驗與探究。其中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以總有效率90.7%高于阿莫西林三聯療法,而不良反應,則兩者相差不大,且細菌對左氧氟沙星更敏感,對患者來說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加經濟實惠,易于接受。所以,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更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l]王兵義.雷貝拉唑、左氧氟沙星及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并HP感染50例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20):2.
[2]高國英,苗國芬.奧美拉唑與雷尼替丁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46(5):114,143.
[3]陳庭富.奧美拉唑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療效觀察[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23(23):3524-3525.
[4]陳光,陳霞.奧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根除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6):235-236.
[5]彭興國,許耿瑞,何晴,等.左氧氟沙星三聯療法與阿莫西林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2,18(21):83-84.
[6]張玲玲,江善祥.阿莫西林藥理與毒理研究進展[J].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9,14(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