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炳銳
(玉林市衛(wèi)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目前,中職衛(wèi)校藥劑專業(yè)學生普遍存在一種誤解,認為正常人體學基礎的主要內容是人體解剖學與生理學,與藥劑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如藥劑學、藥物學,尤其是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學、天然藥物化學等聯系不大,對正常人體學基礎的學習未能給予足夠重視,學習效果不理想。事實上,正常人體學基礎包含組織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解剖學與胚胎學等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引導藥劑專業(yè)學生從人體微觀與宏觀角度聯系相關專業(yè)知識,可以明顯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運用生理學知識幫助理解藥物效果。在正常人體學基礎的生理學知識中,常常會提到受體、載體等結構。這些結構與特定的物質結合后會產生相應的生理功能從而引起一定的生理活動的改變。藥物作為一種外來物質,進入人體后有的不僅能殺死或抑制病原體、清除體內異物,還可與特定的受體結合產生組織細胞甚至是器官功能的改變,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或產生副作用。例如,在講解受體的作用時,可結合阿托品與受體選擇性結合引起擴瞳作用,治療虹膜炎,表現出治療作用;但其同時可與消化腺、支氣管腺等腺體的受體結合,從而抑制腺體分泌,表現出與治療虹膜炎不相關的副作用。這有利于藥劑專業(yè)學生理解記憶人體各部位的組織、器官上都分布有某種受體,其作用是能與某些特定物質結合產生特定的生理效果。通過這樣的聯系講解,學生不僅對受體有更好的理解,對藥物產生治療作用與副作用的根源也有了初步認識。
(2)運用生物化學知識聯系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化學。在講解蛋白質的物質轉運功能時,一方面,可以聯系蛋白質對某些物質的運輸類似于對結構相似或相同的藥物運輸,而且這些藥物與蛋白質的結合緊密程度與它們之間形成的化學鍵類型、分子結構等密切相關。結合緊密則不易解離,藥物就不容易被代謝而清除出體外,可以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或滯留體內的時間,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或產生副作用;反之則易被清除而失去效用。另一方面,蛋白質與藥物結構愈是具有互補性,或者藥物與蛋白質結合的部位愈深,二者之間的化學鍵愈穩(wěn)定,它們的結合愈緊密,體現了藥物的化學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與蛋白質的結合穩(wěn)定性。因而在進行藥物研制時,要考慮藥物結構對藥物作用持久性的影響,根據不同的需要改變藥物的化學結構來調整其與蛋白質的結合緊密程度,控制藥物的體內作用時間,如緩釋劑型與短效劑型。這種聯系有助于初學藥學的學生擺脫藥物代謝動力學、藥物化學的抽象與枯燥乏味,盡快適應新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3)運用組織學知識聯系藥物的吸引、貯存。比如在正常人體學基礎學習“皮膚”時,可知皮膚具有吸收的功能,而皮膚的上皮是復層扁平細胞,表面是較厚的角質層,因而吸收功能較弱;而“細胞”章節(jié)中描述到,細胞膜以脂質雙分子層作為支架,對脂類物質有較好的親和力,脂溶性藥物較易通過細胞膜而被更好地吸收。所以,針對皮膚部位的疾病治療用藥,應當選擇脂溶性較強的藥物的劑型配備給患者;還可以聯系制劑過程,考慮選用脂溶性較好的材料做外用藥或經皮吸收藥物的“輔助工具”。通過這樣的引導,可以更好地幫助藥劑專業(yè)學生理解組織學知識,架起與藥劑專業(yè)課的橋梁,有助于加強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聯系,夯實專業(yè)理論基礎。
(4)運用胚胎學知識聯系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在學習胚胎學的“胎盤屏障結構”時,可以知道其主要由絨毛內毛細血管壁、絨毛上皮與二者之間的結締組織3層結構構成,其作用之一是阻止母體血中大分子物質(如某些藥物分子)與較大的病原體進入胎兒血液影響胎兒的正常發(fā)育。因而在對孕婦選擇用藥時,為避免對胎兒造成影響,藥物的劑型或載體的選用上需考慮采用難以通過胎盤的物質,減小或避免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另外,因胎兒在形成的前3個月內發(fā)育迅速,對外來物質(如藥物、病原體等)敏感,用于孕婦的藥物在制取過程中就需考慮對細胞復制、物質合成無干擾的成分,以免藥物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在這些作用中,對孕婦產生治療效果的功能就是藥物的作用,而對不必進行治療的胎兒的影響則是藥物的副作用。
(1)運用系統(tǒng)解剖學知識聯系藥劑專業(yè)知識。影響口服藥物的吸收最常見的是消化系統(tǒng)。因消化液與消化酶對藥物可能造成破壞,胃腸道吸收能力的有限性及血液對藥物運輸的飽和度影響等,使得胃及小腸成為口服藥物吸收的第一道關卡,即“關卡效應”。因而,對于作用于腸道的口服藥物,需要把藥物的有效成分裝入藥用膠囊內以避免胃液的破壞;還可考慮在藥物中加入促進胃腸道對藥物吸收的無害成分,減小“關卡效應”,提高藥物吸收率與血液濃度。這樣的引導思考,不僅聯系實際應用,還啟發(fā)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
(2)從心理活動與神經系統(tǒng)活動間聯系理解藥物作用。神經系統(tǒng)中的內臟神經對非意識控制的器官活動調節(jié)起到重要的作用。人的精神活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神經活動的狀態(tài),如精神緊張、害怕等會引起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掌心出汗、心悸等;利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等產生心理暗示可以引起副交感神經活動活躍,產生“心靜自然涼”的效果,甚至使人進入催眠狀態(tài),形成類似于服用藥物后的效用,即“暗示療法”。某些藥物在進行治療時如果劑量過大,能影響神經系統(tǒng)活動,表現在它們發(fā)揮治療效果的同時,可能還會導致譫妄、產生幻覺等,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這樣的例子可以幫助藥劑專業(yè)學生緊密聯系專業(yè)知識與相關知識,理解人體解剖學的神經系統(tǒng)功能。
此外,還可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專業(yè)思維,引導他們研制神經選擇性更強的藥物,服用后能增強疾病治療的針對性,卻大大減少對其他神經的干擾。某些藥物如左旋多巴等在攝入體內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組織后的代謝產物可以替代特定的神經遞質而發(fā)揮相同或相似作用,用以治療因特定神經遞質缺乏引起的疾病。因而在制劑過程中,需要考慮替代性用途的藥物的分子結構盡量與被替代的神經遞質相似或相同,從而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相反,非替代性用途的藥物的分子結構與可能被替代的神經遞質的差別要盡量大,以免產生更多的副作用,從而提高治療質量及患者對治愈疾病的信心,這種引導聯系是鼓勵、啟發(fā)學生萌生鉆研興趣的推進器。
充分利用正常人體學基礎各部分內容聯系藥劑專業(yè)各主干課程知識,從而消除正常人體學基礎知識單調、枯燥以及實際應用性不強的錯覺,增加專業(yè)趣味性,有利于吸引正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的注意力。另外,把藥劑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知識融入正常人體學基礎之中,有助于學生樹立基礎課與專業(yè)課需要緊密聯系的思想,學會運用正常人體學基礎知識理解或解決專業(yè)問題的技能。
藥劑專業(yè)學生學習正常人體學基礎,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學習專業(yè)課程。一方面,教師應盡可能聯系藥劑專業(yè)的專業(y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到專業(yè)知識與基礎知識不可偏廢,達到突出專業(yè)特色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藥劑學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定期到相關崗位進修,提高專業(yè)能力,增加專業(yè)體會,在教學中做到“信手拈來”,提高授課質量。此外,教師還必須具備根據學生不同來源與知識起點進行針對性授課的能力,不至于產生“對牛彈琴”的效果。最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專業(yè)品質的培養(yǎng),提升自身專業(yè)品質魅力,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強,更主動地學習該門課程,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