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愛霞
個性化寫作即指學生寫作內容的真實性和思考的獨特性。為了讓學生的寫作根植于生活,表達其獨特感受,我抓住作文提升的“8”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梯級訓練,具體在“讀—析—悟—察—練—評—改—賞”中,引領學生將“讀與析、悟與察、練與評、改與賞”結合起來,持續(xù)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閱讀名篇佳作是寫作提升的基礎。讓閱讀與寫作牽手,學生不僅可以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素材、技巧甚至靈感,而且可以在名家大師的引導下,富有感染力地去體驗、感悟和鑒別屬于他們的個性品質。長期潛移默化的熏陶,便會鑄造學生的健康心理和鮮明個性。把閱讀同關注生活、思考生活結合起來,讓文學引領,豐富學生的體驗,增加學生面對世界的氣度,讓學生與書相伴,用閱讀丈量世界,用書香潤澤生命。我利用“文化早餐”,課前幾分鐘,由學生每天輪流分享名篇或者進行新聞播報,學生獲得了諸多啟發(fā),感知生活、分析事理的能力越來越強。
閱讀社會人生是寫作不竭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素材無不來自于生活。真正的個性寫作,意味著學生對生活對生命的那刻骨銘心的、至少是有所感悟的獨特體驗。感悟生活不僅要體驗生活,還要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剖析、探求自己的獨特感受,為個性寫作注入源頭活水。
例如:劉喬萍在《正在長大》中,前文寫了“回到老屋,引發(fā)對小時候生活的美好回憶”。結尾幾段她這樣寫道:正在長大的我,多么想回到小時候和姥姥、姥爺并排躺在熱炕上;正在長大的我,多么想再和姥姥一起種種地,她犁地,我播種;正在長大的我,多么想讓姥姥一直擁有好的身體,永不老去;正在長大的我,多么想讓老屋在歲月中風雨不動。
正在長大的我,總是很想抱抱姥姥,可是我怕,怕抱到骨瘦如柴的姥姥,怕摸到皮膚干皺如老樹皮的姥姥,怕看到一天天無法阻擋地老下去的姥姥。
正在長大的我,竟然變成了這樣一個害怕面對現(xiàn)實,害怕時光流過的人。
可是,如果能有一種辦法能讓姥姥不再老去,要我做什么都在所不惜。
因為,我的正在長大,換來的是她的搖搖如墜……
這是一個十五歲的學生對成長的感悟,這樣的感觸是令人感慨的。這種文學感染力,正是因為作者融入生活而生發(fā)的,才如此獨到而珍貴!
個性化寫作一方面要求學生必須擁有獨特的感受,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尋找自我,凈化自我,回歸純潔、擁抱質樸,這是抒寫真我的前提和基石。教師一定要時時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美好的人性品質和寫作潛質,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并延引到課堂寫作中來,使其大膽地抒寫本色真我。同時,積極培育樸素真切的文風,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真切體驗,挖掘人情事理,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她當時竟然是嘴抿著,右手豎起大拇指,不住地點頭。更重要的是,她的眼神是滿意,是認可。她的雙眸晶瑩透亮,正散發(fā)著光輝,好像一顆耀眼的珍珠,在這堂語文課里熠熠生輝。盯著那雙明眸,讓我完全看不到周圍的景物,好像那雙明眸大得能夠包容下整個我,我甚至沉醉在那個眼神中,久久不肯離去。我看到了希望,正在她的眼球中慢慢向我走來;我看到了自信,在她眼球中映出在我的臉上。那時,我已經完全進入那個眼神的世界,即使低下頭,也永遠抹不去。
——《感謝那眼神》
這樣的筆觸,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有此細膩觀察和獨特領悟,才產生了“用心感悟,化平淡為神奇”的靈性和力量!
要表達出個性化的思想,必須借助不隨流俗的佳句。要使語言的風格多樣,凝練簡明,抑或含蓄華美,都必須具有兩點:一是要有生活體驗、生活閱歷、生活積累;二是要有敏銳的眼光,發(fā)散的思維。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構思、去挖掘、去寫作,更需教師的點撥與激活。通過思想積淀,學生逐步形成個性思維、批判思維等能力,為張揚寫作個性奠基。
在學生眼睛里,回眸童年,這樣寫道——
那時的我喜歡坐在炕上看姥姥糊窗戶:自己家用爐子燒水和面粉弄成的糨糊,裁好的畫紙,大個的剪刀……姥姥將原來的紙撕掉,換上新的。透過那小小的窗戶,我看見北方的蒼穹像歐洲電影片尾的字幕,悠長悠長地從眼前流過去……
這樣的畫面得益于文學的熏陶和教師的啟迪:我總是對學生說,膠州是一方獨特的凈土,立于城市與農村的立交橋上,我們有城市的繁華,也能感受到鄉(xiāng)村的質樸。我們擁有多彩繽紛的生活,我們的寫作過程也應該是多樣的、幸福的!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在于激勵、鼓舞和喚醒。抓住學生思維的火花,進而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
例如:母親徑直地走到紙簍前,什么也沒有說,只是淡淡地、細細地,一絲不茍地剝著橘子。我有些失落地拾起地上的尺子,呆呆地望著母親的背影:背微微有些佝僂,剛剛洗過的頭發(fā)四散在肩頭,像秋末里垂落的菊花,散發(fā)著絲絲縷縷的橘子香。那時,嗅著那縷橘子香,那么令人心安……
這是學生創(chuàng)作的片段,在寫母親外貌和父親動作的細節(jié)中,融入了真摯的情感體驗。我用電子白板呈現(xiàn),讓學生點評欣賞,既達到相互學習的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此外,發(fā)揮教師自身優(yōu)勢,以下水文隨時帶動;欣賞名篇佳作,吸引學生進入寫作佳境;范文引路,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積極投稿真誠分享寫作成果……都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善于寫作的重要策略!
提高個性化寫作能力,這是作文有效教學的最高境界。練與評相結合,才會做到:順手拈來,細膩描寫,突出主旨,實現(xiàn)“善寫”的目的。經驗告訴我們,要在主題、結構、寫作手法、語言表達諸方面,張揚個性,展現(xiàn)風采,關鍵要培育學生個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
將三年的作文教學作為一個完整的訓練體系,我在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總體目標基礎上,按部就班地安排寫作內容,進行梯級專題訓練,促進了學生個性發(fā)展。比如,按年級分層:七年級強化真實性。抓住本階段學生“認知發(fā)展——形式邏輯思維形成階段”的特點,既要向他們提出具體可行的要求,又不能奢望過高。引領學生以一顆純潔真實的心靈去認識自己,關注生活,抒寫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使學生形成“求真”的寫作習慣;八年級強調個性化。抓住本階段學生“獨立意識高漲——抽象邏輯思維形成階段”的特點加以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形成他們富有自我的創(chuàng)作風格;九年級突出思想性。抓住學生“社會閱歷增多——辯證邏輯思維形成階段”的特點,有效發(fā)揮導向作用,幫助學生逐漸完善自我,使作文在立意方面走向更為正確而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課堂是什么? 是由一條思維、兩條思維、三條思維、無數條思維碰撞而構成的充滿激情與活力的智慧空間。在這里,師生互動合作,在碰撞中改賞文章,提高審美水平和評價能力,帶動后進學生實現(xiàn)“會寫”的目的。
“循環(huán)閱讀”作文批改法。即將學生作品分發(fā)給不同的學生,四人一組,輪流閱讀并做點評,這不僅能夠節(jié)省批閱反饋時間,又增加了眼觀耳聽的直觀性,這種合作互動批改的方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起到先進帶后進的作用,深受學生喜愛。
“范例引路”作文評價法。即從學生習作中選出兩三篇有代表性的作品,確定講評重點,并根據這一重點,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要講評的問題,由教師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學生先思考,然后組織小組討論,最后派出代表,全班交流。通過學生對不同觀點的辯駁,思想的碰撞,在補充修正中,加深理解,陶冶性情,提高辨別美丑是非的能力。
“想象聯(lián)想”作文欣賞法。即聯(lián)系生活,填補空白,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文學語言常常留下空白,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需要學生在閱讀時能展開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將語言與平時自己豐富的閱歷和以前所獲得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品味語言的潛臺詞,讀出弦外之音,也讀出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