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郭鵬 鄭旭
以“保護”為名
誰是強拆的幕后推手?“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文化景區(qū)建設管委會的政府派駐人員表示并不知情。在“修舊如舊”還是“商業(yè)開發(fā)”的爭論中,以“保護”為名遭遇拆遷的古城前途未卜。
□ 本刊記者 郭鵬 鄭旭
“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成為當地文化景區(qū)建設管委會名稱的前綴。圖/鄭旭
夜幕降臨,韓城古城一片沉寂,唯有東營村隍廟巷12號偶見有人出入。
“隍廟巷12號”是一處上下兩層的臨街老宅,20年前被解永生夫婦買下,一層經營了一家食雜店,二層用于起居。
起初,對于《民生周刊》記者的到訪,解永生滿懷戒備,在驗明記者身份后,他才稍作放松:“我還以為你們是管委會的!”
之所以不愿意見管委會的工作人員,解永生說自己顧慮重重。
自今年3月份東營村多座老宅被拆后,有媒體以此為線索發(fā)表了題為《韓城古城:拆除式保護? 》的報道。“可能是因為曝光的原因,從5月份到現在,強拆的事情就沒有再發(fā)生過,管委會的人說話也變得隨和了?!?/p>
解永生說,為了勸說搬遷戶盡快簽訂安置補償協(xié)議,“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文化景區(qū)建設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是先宣講文化景區(qū)建設對古城保護的積極意義,其次強調這并不是一個商業(yè)項目而是政府工程,需要搬遷戶的理解和支持。在談到補償標準時,工作人員的解釋也委婉許多,表示補償標準是評估公司按照市場價格給出的,是統(tǒng)一不變的。
“居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一見管委會還是按照2150元的價格補償,就不愿意談了。”解永生告訴《民生周刊》記者,現在一些被拆遷戶已經習慣了和管委會的人“打游擊”?!班l(xiāng)親們有的拒接管委會的電話,有的早晨很早出門,晚上回家后就鎖門。”
雖然隍廟巷12號也在被搬遷之列,但解永生夫婦卻無處可躲。
“我們也知道補償不合理,特別像這種臨街的商鋪,但沒有辦法,我們就靠這個門臉活著,本來每天掙的就不多,不能為了躲管委會的人連飯都吃不上了?!?/p>
“保護改造古城,并非一定要大規(guī)模拆遷。將原住民趕出去,也就隨之趕走了附加在古城居民身上的文化信息?!?/p>
解永生回憶說,2011年國慶節(jié)之后,就有人來和他談搬遷安置補償的事宜。令他不解的是,按照現行拆遷補償條例的規(guī)定,政府在安置補償政策制定過程中應該考慮到“臨街商鋪”的標準來單獨制定,但對方卻告知他,他所擁有的房屋其補償標準和其它老宅相同。
這以后,管委會工作人員每隔幾日就要上門來做解永生的工作。
“有幾次他們在晚上8點多去找別的住戶‘談判’,結果吃了閉門羹,看我還在店里就進來和我閑聊。”
解永生的顧慮就此產生:一些不知真相的拆遷戶把他當做管委會的“臥底”,很長一段時間不再來他的店里購物。
“都是那次強拆鬧的,現在不但拆遷戶不信任管委會了,就連鄰里間也相互不信任了?!苯庥郎行┳载?。
事實上,《民生周刊》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很多被拆遷戶是怕管委會暗中監(jiān)視他們在和誰接觸。
“一旦被發(fā)現我在和你們或者是被強拆的那幾戶見過,說不定噩運就會降臨到我家?!睎|營村一位不愿具名的拆遷戶說。
東營村村民楊增新向《民生周刊》記者證實,自從自家老宅被強制拆除后,他曾想聯名東營村的被拆遷戶向有關部門反映古城建筑遭到破壞的問題,“可響應的人很少。”
今年5月中旬,當《韓城古城:拆除式保護?》一文被多家網絡媒體轉載后,立即引來了各界對韓城古城保護模式的討論。
有評論認為,以“保護”為名進行強拆,與原汁原味的風貌相比,哪怕以關中民居及民俗展示為主體,設立民俗文物展覽區(qū)、關中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會議中心等,仍略顯現代雕琢的痕跡。
亦有觀點指出,保護改造古城,并非一定要大規(guī)模拆遷。將原住民趕出去,也就隨之趕走了附加在古城居民身上的文化信息。應該尊重歷史,保持舊城面貌,而不是修復成新城。
“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尊重歷史的命題進行的,現在不去保護,古城很快就會消失!”作為“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文化景區(qū)建設管委會綜合辦公室主任,黨輝似乎并不認同上述觀點。
黨輝認為,古城現實處境已經岌岌可危,很多歷史建筑因年久失修已嚴重損毀?!跋裎覀兪屑壩奈锉Wo房屋,很多都在個人手里當做普通的住宅住著。而因為一些可以理解的歷史原因,過去的主管部門也沒有制止居民自行加蓋、拆除、翻建房屋的行為,使得古城私搭亂建現象嚴重,違章建筑成患。”
黨輝向《民生周刊》記者介紹,在此背景下,2011年韓城市政府以改善古城居民民生出發(fā),以保護古城、恢復古城原有風貌為原則,決定啟動古城保護工程。
“陜文投集團到韓城考察后認為,政府的這項工程很有意義,決定出資參與其中?!?黨輝說。
資料顯示,“陜文投集團”全稱為陜西文化產業(y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陜西省人民政府直屬國有大型文化企業(yè),成立于2009年6月9日,是陜西省實施“文化強省”戰(zhàn)略的重要市場平臺。其產業(yè)范圍覆蓋影視娛樂、藝術投資、現代傳媒、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六大領域。
事實上,作為古城保護工程的一個項目板塊,打造“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文化景區(qū)是韓城政府和投資方已經形成的基本共識。而為了服務景區(qū)各項工作、加快景區(qū)建設步伐,雙方還共同成立了以該景區(qū)命名的管理委員會。
盡管如此,黨輝坦言,管委會成立之初,政府只是發(fā)揮指導作用,諸如景區(qū)總體規(guī)劃、搬遷安置補償政策的制定、宣傳等都是由“陜文投”自己運作的。
“在此過程中,鑒于古城居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比較難做,政府決定抽調專人駐管委會參與具體工作?!?黨輝說,他本人剛于2012年9月被調至管委會工作。
如果按照黨輝的說法,2012年9月韓城市政府就已經派員入駐管委會參與了日常管理,那么事發(fā)于今年3月的那場強制拆遷是否是由當地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執(zhí)行的呢?
“我們也不知道是誰拆的。”黨輝說。
根據我國現行拆遷政策,拆遷主體應該是當地人民政府。倘若已經具備行政能力的管委會并不知情,那么是誰以“拆違”的名義,執(zhí)行了王增祥、楊增新等人的老宅拆遷?
《民生周刊》記者試圖向黨輝提出采訪“陜文投集團”在管委會的相關負責人,但黨輝以“不好聯系”為由謝絕了記者的請求。
盡管如此,他還是強調說:“不管到什么時候,政府都不會采取強拆,因為那是違法的?!钡瑫r認為:“如果沒有3月份的事情發(fā)生,我們的拆遷工作就更沒有辦法進行了!”
黨輝解釋稱,古城搬遷工作在此之前之所以難以推進,主要還是利益問題。
據其介紹,在古城改造項目確定之前,古城的房子非常便宜,每平米平均三五百元,但自從古城改造后,當地居民不再出售房屋,房價也隨之越炒越高。
“目前古城的安置補償價格為2150元每平米,標準是在2010年就已制定好的,是通過八家公司共同評估認證的價值。這其中包括1800元的補償費用、350元重置費用。“我認為這個數字是非??陀^、非??茖W的?!?/p>
據黨輝了解,東營村共有332戶,截至目前拆遷比例已經達93%左右。他甚至認為,這個比例已經足以證明該補償方案符合絕大部分人的利益,補償政策的制定沒有問題。
“而目前剩下的重點戶,多是利益訴求比較不合理的,基本上要價比評估價要高出一倍以上?!秉h輝說。
他認為,古城保護歸根結底是要保障古城居民的根本利益,只是個別居民還認識不上去?!袄辖ㄖ诶习傩帐掷锍闪藟毫?,現在交給政府來保護,他們也改善了條件,老建筑也得到了保護?!?/p>
黨輝向《民生周刊》記者透露,“史記韓城·風追司馬”文化景區(qū)項目計劃投資額度為30億元人民幣,前期所有投入都是由“陜文投集團”獨立投資的。但由于搬遷安置工作進展緩慢,“陜文投集團”為此付出了高額代價。
左圖:韓城市政府文物保護部門對破損的房屋進行修建。圖/鄭旭右圖:韓城古城的寧靜被開發(fā)建設打破。圖/鄭旭
“拆遷戶不搬走,改造保護工作就無法連片進行,而集團方面雇用車輛、人員等產生的費用還要照常墊付。”
黨輝解釋稱,在整個修復過程中,“陜文投集團”遵循的是“修舊如舊”的大原則。建筑用料大部分回收利用從原民居拆除下來的材料;施工人員則以當地老匠人和老藝人為主,每一道工序都經過謹慎處理,最大可能地保證古建筑的原汁原味。
而對于文化景區(qū)項目實為一個商業(yè)項目的說法,黨輝沒有否定。他說,根據韓城古城總體文化定位,古城將實施八大文化工程,最終形成城內有現代商業(yè)時尚文化體驗街區(qū)、史記文化體驗街區(qū)、古玩街區(qū)、民俗文化街區(qū)、綜合文化體驗街區(qū)、民居體驗區(qū);城外有陜商文化傳承區(qū)、仕文化體驗式酒店、游客集散廣場與服務中心、景區(qū)綜合管理中心等文化格局及街區(qū)。
不僅如此,陜文投韓城公司還計劃在未來的三到五年,通過修繕、修復古城眾多的明清四合院落、增補恢復72條古街巷、恢復建設歷史文化名人故居等,把韓城古城打造成為中國最具文化特色的古城之一。
黨輝分析,市政府希望通過“陜文投集團”對古城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完善古城旅游商貿設施來展示古城文化魅力。而政府自身則借助文化旅游發(fā)展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進而提升韓城競爭軟實力。
“作為回報,政府會在未來景區(qū)的收入中,按照1比1的比例與陜文投集團實現共贏。”黨輝說。但他同時認為,一切都還要看古城保護工程完成后呈現出來的具體效果。
有業(yè)界評論,對于政府而言,韓城古城存在的意義更多的是一種懷舊,對當地經濟乃至GDP的增長沒有一點實惠。拆遷后,一部分建仿古建筑,一部分用于商業(yè)項目,再現古跡的同時,更能帶動經濟的增長,且在向上級匯報工作時也有政績的底氣,可謂一舉多得。
此前有專家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國內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潛力、凸顯商業(yè)價值魅力為名的項目不在少數,但真正形成模式效應的卻寥寥無幾,最終的結局是投資方跑路、政府留守埋單。
對此,黨輝并不擔心:“這種風險也許會有,但畢竟陜文投集團是國企,實力也很雄厚。即便日后真的出現了跑路問題,想投資該項目的也不是他們一家公司,還有很多企業(yè)會進來……”
□ 編輯 郭鐵 □ 美編 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