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娟,牡 丹
(內蒙古師范大學 教育與科學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當今社會發(fā)展如此迅速,變化日新月異,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復雜的矛盾體中,因此,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人生的航行中一直順風順水.在現實生活遇到挫折、困難、逆境是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我們如何看待、面對、解決這些問題.有些問題通過我們自己正確地分析看待、合理地宣泄等等可以得到解決,如果問題解決好了,這些挫折、困難、逆境都可以變成我們成長前進的機遇和墊腳石.但是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辦法解決或解決不好一些問題的時候,這些問題不僅還繼續(xù)客觀存在而且可能變得更糟,更重要的是它會對心理產生種種威脅,導致各種心理障礙、心理問題乃至心理疾病的產生.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求助于專門的心理工作者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伴隨著各種心理問題的突出和亟待解決,心理工作在社會各行各業(yè)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心理工作者也成了為社會健康運轉中不可缺少的一角.但是心理工作自身有不同于其他行業(yè)的特殊性,真是它的特殊性決定心理工作者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個人品格等等,更需要具備良好的情緒智力.只有掌握良好的情緒智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各種心理問題,更好地完成心理工作,更好地服務于他人和社會.
很久之前就有人認識到非認知因素在人發(fā)展中的作用,伴隨著“情緒智力”的提出,人們更加意識到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僅取決于智力等認知性因素,更受非認知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情緒智力的影響.情緒智力有組織、調節(jié)等功能,會對人們的學習和工作、對人際交往、對心理健康都產生重要的影響.現代社會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情緒智力的重要性,并且開始重視自身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越來越多的學者和研究者都已投身到對情緒智力的研究中,做了大量理論上和實證上的研究.但是在閱讀過大量的文獻之后,發(fā)現尚未有人從心理工作者這個角度探討情緒智力的作用.所以本文強調情緒智力對心理工作者的重要意義,強調心理工作者更應該重視情緒智力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而且通過本文也可以豐富有關情緒智力的理論,同時對于心理工作的發(fā)展也有重要的意義.
從1990年美國心理學家Mayer和Salovey提出情緒智力的定義到今天已有20多年,雖然國內外心理學專家和學者對情緒智力的研究一直在廣泛而深入地開展著,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關于情緒智力的定義.1990年Mayer和Salovey將情緒智力定義為:“個體監(jiān)控自己、他人的情緒;識別、利用情緒來指導思想和行為的能力”[1].后來又經過修改和完善,1997年將情緒智力重新定義為:“精確的知覺、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接近或產生促進思維的情感能力;理解情緒和情緒知識的能力;調節(jié)情緒促進情緒和智力發(fā)展的能力”[2].199年Goleman在《情緒智力》一書中將情緒智力定義為:“認識自己情緒、管理自己情緒、自我激勵、理解他人情緒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3].這本書寫了許多案例,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俗易通,這本書當時產生極大的影響力,致使情緒智力開始風靡世界,開啟了我國的心理學專家和學者對于情緒智力的了解和研究.1997年Bar-On在經過多年潛心地研究之后也提出了情緒智力的概念,他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組應對環(huán)境壓力和要求的非認知能力[4].
《情緒智力》在我國的出版之后,在我國也有許多關于情緒智力的書相繼出版,同時在引進和學習國外相關概念和理論之后,我國學者基于本國的實際進行了本土化研究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如王曉鈞將情緒智力分為四個因素包括自我以及社會情緒認知、情緒思維、情緒成熟監(jiān)察的能力.[5]徐遠理指出情緒智力是加工情緒信息和處理情緒性問題的能力.[6]等等.
心理學家和研究者們關于情緒智力概念各有不同,但是他們強調以情感為操作對象.本研究以Mayer和Salovey的情緒智力定義為基礎,以他們的情緒智力結構模型為根據,從正確覺知情緒,有效調節(jié)控制情緒以及正確運用情緒三個維度分析良好情緒智力對心理工作者的意義.
當今社會人們每天面對的事更多、面對的人際交往更復雜、面對的壓力更大,隨之而來的是存在心理問題的人也在增多.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的同時,物質資源日漸豐富,人不再像過去一樣只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身體上的健康,更多的人追求著全身心的健康與發(fā)展.當人們面對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和困惑時,他們更多地主動地尋求專業(yè)人員——心理工作者的幫助.心理工作成了熱門職業(yè),心理工作者也成了急需人才.但是什么是心理工作呢?
中國全民健心網肖漢仕教授認為:廣義的心理工作是指有意識地對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心理發(fā)展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狀態(tài)施加積極影響的一切實踐活動,而狹義的心理工作是專業(yè)的心理工作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人的心理活動以及心理健康狀態(tài)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以滿足人的心理發(fā)展、心理適應、心理健康需要的實踐活動.[7]本文講的心理工作主要是指狹義的心理工作,其特殊性表現在:其一,工作對象的特殊性.心理工作常見的對象有這幾類:一種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困難,比如戀愛問題、擇業(yè)求學問題、人際關系問題等等.他們希望通過心理工作者的分析講解,更好地做出選擇,以便更好的度過困境取得更好地發(fā)展;一種是因為某一現實的刺激產生心理沖突或是心理障礙,并且長期處在這樣的沖突之中,嚴重的甚至可能還會影響正常生活、學習、工作的:還有一種是他們的心理沖突更激烈,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總之,心理工作的對象是心理健康不程度受損的人,而且伴隨著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他們情緒、行為、生活都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二,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心理工作就是在與工作對象建立良好工作關系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心理學方法搜集有關工作對象心理問題的各項資料,并對獲取到的資料進行有條理的整理和嚴密的分析,全面深度地了解工作對象存在心理問題及問題的來龍去脈和深層原因.再結合工作對象的特點和具體問題采用運用行之有效的辦法幫助其解決心理問題,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素養(yǎng).其三,工作目的的特殊性.心理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幫助工作對象解決當下困擾他們的心理問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學會如何應對和解決某些問題的方法、讓他們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心理工作這樣的特殊性:心理工作者面對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受損的人們,不僅要幫助他們解決當下心理問題,還需要讓他們學會自己解決心理問題、健康生活.這樣的特殊性就決定了心理工作者除了具備必需的知識技能之外,更加應該重視自身的情緒智力的發(fā)展與提高.
Goleman指出預測一個人的未來的成就,智商至多只能解釋其成功因素的20%,其余的80%則歸于其他因素.其中的關鍵因素就是“情商”.[8]良好的情緒智力對每個人的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心理工作者更是如此,可以說如果良好的情緒智力就很難勝任這樣的工作.下面將從提高心理工作者正確覺知情緒的能力、有效調節(jié)控制情緒的能力以及正確運用情緒的能力這三個方面闡述良好情緒智力對心理工作者的具體意義.
首先,正確覺知情緒的能力.Mayer和Salovey的情緒智力理論中指出情緒知覺是指通過生理狀態(tài)、情緒體驗、思維辨認和表達自己情緒;從外顯的言語、聲音、表情和動作辨認出他人情緒;區(qū)別情緒表達時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的能力.[9]良好的情緒智力有助于提升人們情緒知覺的能力,能幫助人們更好的辨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可以準確分辨出他人情緒的真實性.作為心理工作者需要具備比他人更好的情緒知覺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心理工作者很難直接看出工作對象的心理問題,而且有時心理工作對象也很難準確表述自己的問題,或者有的心理工作對象他們并不想坦白地說出自己的問題.但是心理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外顯的動作、言語和表情體現出來,心理工作者要想解決好心理問題就必須先明確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解讀好他們的動作、語言和表情.其中對表情的解讀,心理工作者就需要通過表情這一外部表現模式來了解其真正的情緒情感以及產生的原因.俗話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心理工作者通過對情緒知覺找到問題的癥結是常用的而且是比較有效的尋找問題的途徑之一.其次在工作中,工作對象可能會對心理工作者產生不同的情緒,如有的工作對象會懷疑工作者的能力,產生疑慮、不滿、抵觸或是怨恨的情緒.這時就需要心理工作者及時地覺知到這些情緒,但是如果工作者沒有覺知到這些情緒并及時作出調整的話,不僅不利于心理工作的進行還有可能造成對工作對象的傷害.心理工作者良好的情緒智力有助于提高其情緒知覺能力,這樣將有助于其通過對工作對象情緒的知覺準確了解工作對象存在的心理問題,而且有助于其及時準確地把握了解工作對象的情緒變化,進而了解原因并作出調整和反映來促進心理工作的高效完成.
其次,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的能力.Golemanl995在情緒智力結構指出情緒的調節(jié)和控制是指調控自己的情緒讓其保持在一定程度范圍之內.對情緒的調節(jié)和控制能力的基礎是自我覺知.怎樣安慰自己,怎樣使自己擺脫焦慮、沮喪、激怒、煩惱等消極情緒的能力.這種能力比較差的人往往會使自己無法擺脫消極情緒困擾的困境;反之,這一能力高者可從人生的挫折和失敗中迅速跳出,重整旗鼓,迎頭趕上.[10]良好的緒智力有助于提升人們調節(jié)和控制情緒的能力,是我們的情緒適時適地適度,同時還可以幫助他人調控情緒.同樣,作為心理工作者需要具備比他人更好的情緒知覺能力也是必須的.首先,心理工作者要調節(jié)控制工作對象的情緒.心理工作者經常會遇到心理工作對象特別沮喪流淚不止,或是捶胸頓足怒不可遏等等,他們不能妥善管理自身的情緒,甚至會被自己的情緒擺布,讓情緒左右著他們成了情緒的奴隸.這時就需要心理工作者把握不同工作對象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幫助和引導心理工作對象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理智地、客觀地處理問題.如果心理工作者不能控制調節(jié)好工作對象的情緒,聽之任之的話將很難幫助工作對象解決好心理問題.其次,心理工作者還要調節(jié)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理工作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中,也會要到各種困難、產生消極情緒.這時心理工作者必須要對自身情緒加以調節(jié)和控制,決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去.確保自己在心理工作中不受自身消極情緒的影響,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和熱情,才能不會因為個人問題影響工作.再次,在心理工作中,每天會有不同的工作對象,帶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來尋求幫助.為了更好地理解他們,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心理工作者必須通過積極地共情,設身處地理解工作對象.但是共情要注意把握度,過于沉浸在那種情緒當中甚至把情緒帶到生活當中不僅會影響工作的效果還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這些都需要心理工作者具備良好的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心理工作者良好的情緒智力有助于提高心理其對情緒調節(jié)和控制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助于其調節(jié)和控制工作對象的情緒、正確解決心理問題,還有助于心理工作者調節(jié)和控制好自身的情緒,既不把生活帶到工作中又不讓工作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在解決好他人心理問題的同時確保自己的健康幸福.
最后,運用情緒的能力.Mayer&Salovey的情緒智力三因素理論中指出情緒的運用是指計劃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改變主意方向、動機形成.[11]其實情緒的運用就是將情緒運用到各個領域來發(fā)揮情緒的積極作用.良好的情緒智力可以提升運用情緒的能力當然作為心理工作者更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首先,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工作中要善于運用情緒,因為作為心理工作成功的前提:良好的工作關系,它的建立需要運用情緒.對于工作對象要表現出適當的熱情、調動運用自己積極的情緒,這不僅有助于營造一個溫暖的氛圍和環(huán)境,而且可以榜樣的作用,有助于工作對象努力控制自身的消極情緒擴大積極情緒.其次,情緒就像一個藏在我們身上的大寶藏,運用的好就可能在這個寶藏中發(fā)現寶物,就可能成就成功的人生.在工作當中心理工作者需要運用各種情緒策略,同時最好可以把各種情緒策略教給工作對象讓他們也更好地運用情緒,發(fā)揮情緒良好的積極的作用.良好的情緒智力有助于提高心理工作者的情緒運用的能力,這樣將有助于心理工作者在工作中通過運用情緒來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教會工作對象運用情緒,發(fā)揮情緒的積極作用,進而提高工作對象的生活質量.
綜上可見,雖然面臨的心理問題的日益突出而且心理工作尤其特殊性,但是良好的情緒智力可以幫助心理工作者更好地完成心理工作.所以心理工作者要想在心理工作領域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就更要注重自身情緒智力的發(fā)展.
〔1〕Salvoey P M&Mayer J D.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 Cognition.and Personality[M].1990.(9):185-211.
〔2〕〔9〕Mayer J D&Salovey P.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sis Books.1997:3-31.
〔3〕Goleman D.Emotional Intelligence.Scientific American.Inc[M].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4〕Bar-0n.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Technical Manual[M].Toronto:Multihealth Systems.2000.
〔5〕王曉鈞.情緒智力理論結構的實證研究 [J].心理科學,2000,23(1).24-27.
〔6〕韓小瓊,鄭雪,等.大學生情緒智力與應對效能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l):81-83.
〔7〕肖漢仕.什么叫心理工作.中國全民健心網,2013-3-2.
〔8〕吳琦.情商教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10〕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力[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
〔11〕Mayer J D,Di-paolo M T,&Salovey P.Perceiving Affective Content in Ambiguous Visual Stimuli:A Compon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