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肖 霞
(1.重慶市南岸區(qū)人民醫(yī)院,重慶 400060;2.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0080)
2010年以來,我們用中藥治療聲帶息肉15例效果較好,小結如下。
15例中,男5例,女10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5年以上。均因聲音嘶啞曾用中、西藥物未見好轉。
聲帶無明顯充血者以痰濕積滯為主,用噙化丸(西月石20g,元明粉15g,膽南星10g,百藥煎10g,訶子肉15g,梅片1.5g,烏梅肉20g。研細末,用烏梅肉搗如泥,打和為丸,如龍眼肉核大?。?丸含化津津咽下,1日4~6丸。聲帶充血、瘀紫、肥厚者以氣滯血瘀為主,用王清任會厭逐瘀湯加減(當歸15g,赤芍15g,生地15g,丹參15g,桔梗15g,玄參20g,柴胡15g,甘草10g,蟬蛻10g,海浮石20g,紅花10g),水煎服,每日1劑。聲帶息肉呈消腫樣,兼胸悶納呆、痰多、舌苔厚膩者以中焦痰濕壅聚咽喉為主,用平胃二陳湯加減(蒼術15g,厚樸10g,陳皮10g,茯苓15g,姜半夏15g,益母草30g,牛膝15g,薏苡仁30g,澤瀉15g),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2個月后統(tǒng)計結果。
痊愈:發(fā)音正常,聲帶紅腫、息肉等病變消失,或僅留痕跡。顯效:發(fā)音基本恢復,聲帶局部病變縮小2/3以上。無效:發(fā)音未見好轉,檢查聲帶病變無改善。
7例屬痰濕積滯者用噙化丸而治愈。4例兼有血瘀者以噙化丸配合會厭逐瘀湯加減治愈。4例屬中焦痰濕、壅聚咽喉者用平胃二陳湯加減方治愈。
楊某,女,43歲,教師,2010年4月初診。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聲音嘶啞。查右側聲帶前1/3游離邊緣有一小息肉,左側聲帶有局部充血。屬痰濕積滯、氣滯血瘀所致。方用噙化丸,1日3次,1次2丸含化咽下。治療10天,用藥80丸之后,發(fā)音好轉,檢查聲帶已不充血,聲帶息肉明顯縮小,繼服120丸后發(fā)音正常,聲帶息肉消失,觀察半年未見復發(fā)。
噙化丸方中,西月石、梅片、膽南星、烏梅清熱散結,百藥煎、訶子肉、元明粉潤肺化痰、利咽消腫。會厭逐瘀湯加減方中紅花、當歸、赤芍、丹參活血化瘀,生地、玄參養(yǎng)陰清熱,柴胡、海浮石開郁化痰散結,桔梗、甘草、蟬衣清利咽喉以開音。平胃二陳湯加減方中蒼術、姜夏、陳皮、厚樸燥健脾、化痰去濁,茯苓、薏苡仁、澤瀉健脾和胃、滲濕泄熱,益母草、牛膝活血化瘀。以三方為主,結合臨床癥狀加減,如咽干咳嗽加麥冬、沙參、黃芩、桑白皮養(yǎng)陰清肺,聲帶水腫,舌苔厚膩者加蒼術、薏苡仁以化濕濁,大便干結加大黃通便瀉熱。較小聲帶息肉用中藥治療效果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