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宇 曹家月 趙 武 石 鵬 林為民 付忠國 解放軍第451醫(yī)院名老中醫(yī)工作室(西安710054)
腎小球腎炎血尿屬中醫(yī)學中的“尿血”、“溺血”范疇。它以反復發(fā)作肉眼血尿或持續(xù)鏡下血尿為特征?!额愖C治裁》曰:“溺血與血淋異,痛為血淋,不痛為溺血”。腎小球腎炎血尿和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為腎小球腎炎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之一。尿沉渣化驗多見管形,如紅細胞管形、顆粒管形,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尿紅細胞形態(tài)多為畸形,占80%以上,并且大小不一,為腎小球腎炎的特征性血尿。目前西醫(yī)治療腎小球腎炎血尿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劑、清除感染病灶及對癥治療等,療效一般,且副作用大,而中醫(yī)治療在取效上也頗感困惑。楊宗善主任治療腎小球腎炎血尿有其獨到之處,現(xiàn)將其經驗進行總結,如有不妥請予指正。
1 病因病機 關于血尿的病因病機的描述,多部中醫(yī)經典均有詳細介紹?!端貑枴庳收摗吩疲骸鞍茻嵊诎螂?,則癃溺血”?!短绞セ莘健ぶ文蜓T方》云:“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熱,血滲于脬故也。血得熱而妄行,故因熱流散,滲于脬內而尿血也”。《諸病原候論》玄:“勞而生客熱,血滲干胞故也,血得溫而妄行,故因熱流散,滲于胞而尿血也”?!夺t(yī)學心悟》云:“心主血,心氣熱,則移熱于膀胱,陰血妄行而溺出焉,又肝主疏泄,肝火旺亦尿血也”?!额愖C治裁》曰:“脾虛不能攝血,久而滑脫”。《臨證指南醫(yī)案·淋濁》曰:“尿血一癥,虛者居多……倘清之不愈,則專究乎虛,上則主于心脾,下則從乎肝腎,久則亦主于八脈”。
從以上文獻所論溺血的病因,因于熱者,如“胞移熱于膀胱”、“膀胱有客熱”、“心熱移于膀胱”、“肝火旺亦尿血”等不論是客熱,亦或內熱,均可視為實熱;但因“勞而生客熱”可視為虛熱。不論實熱與虛熱,均可損傷腎與膀胱之血絡,而致“血熱妄行”的病機。在虛證方面,“脾虛不能統(tǒng)血”,奇經八脈中的沖、帶不攝,而致血不歸經而溺血者,在辨證施治應有所屬和區(qū)別。劉興烈[1]將腎炎血尿病因病機分兩大類,血熱妄行與氣不攝血。血熱又分虛實,實熱多為外感或內熱蘊熱,致血絡損傷,血盜脈外;虛熱多為陰虛內熱。氣不攝血,多為脾腎不足固攝無權而精血下泄所致,這與我們的論述不謀而合。
2 辨證施治 基于以上對病因病機的分析,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總結,楊老總結出兩個基本方。在實熱方面設一基本方,名為“腎炎血尿1號方”;在氣虛方面設一基本,方名為“腎炎血尿2號方”。
2.1 腎炎血尿1號方 本方主要藥物包括大小薊、白茅根、生地、蒲黃、藕節(jié)、山梔、竹葉等,即以小薊飲子為基礎方,再結合臨床辨證進行加減。若夾毒熱者:如皮膚癤腫,腰痛尿疼,尿赤澀少,脈弦數(shù)或滑數(shù),舌質紅赤苔黃。尿檢紅、白細胞增多,以白細胞為主。治以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可在基本方1號方基礎上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馬齒莧、金銀花、魚腥草、菝葜,用量在15~30g 左右。濕熱重者:如腰酸困痛,尿黃澀痛,或浮腫,脈滑數(shù)或細數(shù),舌苔白或黃膩。尿檢紅、白細胞增多,以紅細胞為主。治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稍诨痉?號方基礎上去生地、藕節(jié),加黃連、黃柏、土茯苓、石葦、滑石、薏仁、車前子、地龍等。陰虛型者:腰困酸痛,頭暈耳鳴,手足心熱,口微干,脈細或細數(shù),舌質紅少苔或有苔剝如地圖樣。治以滋陰涼血止血??稍诨痉?號方基礎上去山梔,加旱蓮草、女貞子、寄生、阿膠等?;蛞曰痉?號方合入知柏地黃湯,或合入豬苓湯。
典型病例 李某,女,78 歲,2011年11 月23 日首診。自訴突然出現(xiàn)血尿8d。其中肉眼血2 次,無痛,色鮮,伴尿頻、尿急。尿常規(guī):潛血:4+,紅細胞:40~66個/HP,多形占76%,細胞顆粒管型:2~4個/HP,舌紅苔黃,脈弦滑。既往患高血壓病、2 型糖尿病。診斷:血尿(腎性)。治以清熱利濕、涼血止血。治療以基本方1號方加減:小薊、生地、白茅根、烏賊骨各30g,焦蒲黃、焦地榆、地骨皮、桑葉、焦杜仲各12g,炒茜草、決明子各15g。處方6劑,水煎服。6d后復診:自述尿清亮已3d,尿頻,無尿痛,脈弦滑,舌質紅苔白厚。遵前方繼進6劑,1周后來診述:再無血尿出現(xiàn),尿感正常,轉入高血病和糖尿病之治療。
2.2 腎炎血尿2號方 本方的藥物主要有茜草根、海螵蛸、黨參、黃芪、阿膠、白術、茯苓、炮姜、蒲黃、仙鶴草,即以烏賊骨蘆藘茹丸加味,再結合臨床證型進行加減。氣虛型:病程長久,身疲無力,腰困腿軟,面色淡白,舌質淡紅苔白,脈細或滑無力,尿檢有紅細胞。治以益氣收澀止血。用藥基本2號方加側柏葉、棕炭、鹿角霜、黃土等。亦可用補中益氣湯加黃柏、知母,以治清陽下陷之血尿。沖帶不固型:合入龜鹿二仙膠。血瘀者:久病必瘀,腰部刺痛,面色晦暗,尿感不利,舌質暗紅或瘀色斑點,脈弦或細或澀。治以活血化瘀止血,可用基本方2 號方去藕節(jié)、山梔、竹葉,選加益母草、琥珀、三七、生蒲黃、水蛭等。
典型病例 某女,36歲,2012年4月17日初診,自述今年4月初體檢查尿隱血4+、紅細胞2+,故來診治。自覺腰酸困,身無力,時有尿熱,無尿頻、尿痛,舌質尖、紅苔白,脈沉滑。西京醫(yī)院查:尿紅細胞形態(tài):多形為88%。診斷:腎小球腎炎。中醫(yī)辨證屬氣陰兩虛,濕熱下注。治宜補腎益氣,滋陰斂血,清泄瘀濁。治以腎炎血尿2號方加減:黨參、黃芪、仙鶴草、白茅根各30g,石葦、焦地榆、山藥、蓮子各15g,茯苓、麥冬、黃芩、車前子、川斷、茜草炭、焦杜仲、桑寄生各12g,海螵蛸24g,甘草6g。水煎,1日1劑,分兩次服。1周服6劑,從無間斷至6月19日無不適,脈舌正常。復查尿常規(guī):隱血(±),紅細胞0~2個/HP。
總之,腎性血尿尤其是鏡下血尿治之不易,實為臨床一大難題。本病多屬本虛標實,虛實并見,寒熱錯雜,在立法處方時,要標本同治,補瀉兼施,寒熱并用,分清主次靈活權變,切不可拘泥于原方,貽誤病情。
[1] 劉興烈,劉敏雯,劉旭生.中醫(yī)藥治療原發(fā)性腎小球性血尿的研究思路探討[J].陜西中醫(yī),2007,27(12):1538-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