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麗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藝文尋珠】
論南宋酬贈唱和詞的文人化傾向
陳麗麗
(河南大學 文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酬贈唱和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創(chuàng)作的重要形式,在宋詞中亦多有表現(xiàn)。從詞體發(fā)展來看,酬贈唱和之作在南宋,尤其是孝宗時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內容、風格更為開闊多樣。從互動方式看,南宋文人以詞酬唱主要集中在即席、臨別、異地寄贈這三種情況下。與北宋相比,南宋酬贈唱和詞在主題、功能、藝術形式上都呈現(xiàn)出新特色:傳統(tǒng)的艷情題材有所退減,家國情懷大為增加,詞中的脂粉氣與感傷氣明顯減弱;詞體功能從尊前娛樂更多轉向文人抒情言志,詞甚至充當起了書信的功能;次韻的藝術形式極為突出,文人氣息更加濃郁。
南宋文學;宋詞;酬贈唱和;文人化
酬贈唱和詞是文人有意識地為他人所作,往往在題序或內容中顯示出“贈”、“和”、“送”、“答”以及“為某人作”等。宋代文人以詩、詞酬贈交流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在詞中,酬贈唱和幾乎滲透在創(chuàng)作的各個方面:就所贈對象而言,有上司、同僚、友人、門生、歌妓、僧侶、道士以及妻、子、兄、弟、叔、伯、甥、侄等各種親屬,幾乎涵蓋了各種身份及關系;從內容看,酬贈唱和詞不僅包括傳統(tǒng)宴飲歌舞時的贈妓之作,還包括詠物、詠節(jié)序、離別、應制、賀壽、述懷等各種題材,可以說詞體的絕大多數(shù)主題都可以被文人用來唱答;從風格看,豪放、婉約、諧謔在酬贈詞中皆有涉及。
盡管酬贈唱和之作在宋代詞人筆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然而在南、北宋時期卻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差別。由于文人最初填詞多供樂工、歌妓演唱助興,所以北宋詞人酬贈對象多為歌妓,內容以艷情為主。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時期文人之間的贈答、酬唱、創(chuàng)作特色并不分明,如張先《勸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蘇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等,內容、風格與普通抒情、寫景之詞沒有什么差別。北宋中期以后,隨著詞壇創(chuàng)作繁榮,文人之間以詞贈答現(xiàn)象開始增多,出現(xiàn)了針對性較強的作品,如黃大臨的《青玉案》(千峰百嶂宜州路)序曰“和賀方回韻,送山谷弟貶宜州”,其內容為送別弟弟黃庭堅的殷殷寄語??傮w來看,北宋文人填詞主要是為了娛賓遣興,因而在酬贈互動中,贈妓詞所占比重較大,內容、格調相對比較單一,風格也偏于柔婉。然而南渡之后,隨著“以詩為詞”不斷深入,詞體互動對象從文人、歌妓更多轉向了文人同僚之間。尤其到了孝宗時期,文人之間以詞酬贈現(xiàn)象極為普遍,家宴集會、朋友餞別,幾乎文人參與的所有活動,如泛舟、登臨、游園、賞花、祝壽等,都可賦詞相贈、表達情意。除了游賞、雅集外,在日常生活中,文人亦時常用詞來傳遞信息、表達情誼。例如趙磻老《生查子》(章甫不如人)序曰“答洪丞相謝送小冠”;《生查子》(朝路進賢歸)題序“洪舍人用前韻索冠答謝,并以冠往”;其《南柯子》(體質娟娟靜)則是為了“和謝洪丞相送竹妝奩”所作。辛棄疾《玉樓春》(山行日日妨風雨)稱“客有游山者,忘攜具,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時余有事不往”,又有同調(人間反覆成云雨)“再和”??梢姡隙梢院?,詞體功能不僅是供歌妓演唱,而且更多轉向文人之間的日常交際,因而酬贈唱和之作自然繁榮起來。
從現(xiàn)存資料可見,文人以詞酬贈主要集中在即席、臨別、異地寄贈這三種情況下。由于離別時往往設宴餞行,所以即席與臨別常有交叉。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種環(huán)境中的酬贈,南宋詞人們通常偏愛用次韻的形式來表達。從詞體發(fā)展角度看,南宋酬贈詞在主題、功能、藝術形式等方面都與北宋存在著明顯差別,不僅創(chuàng)作數(shù)量上更為突出,整體內容風格上也更具有濃郁的文人特色和文人情懷。
自詞體誕生后,文人聚會娛樂時以詞交流成為最常見的一種助興方式。北宋便有不少即席所贈之詞,大多是圍繞歌妓演唱而作,有些作品即便題序為贈友人,但表現(xiàn)內容及所抒情感與普通艷情詞并沒有區(qū)別。比如張先《山亭宴慢·有美堂贈彥猷主人》、《木蘭花·席上贈同邵二生》等,雖從題序可見所贈對象為男性友人,但詞中皆充滿柔性色彩:物象上,畫闌紅柱、池館樓臺、落花空樹;人物上,姝娘、瓊女;行為上,弄妝、照影;情感上,相思、愁、恨??梢姳彼卧~人在席間與友人填詞互動時,其潛意識的創(chuàng)作目的很多情況下仍是為了供歌妓演唱。
南渡之后,由于家國巨變,樂譜、樂工大量流失,加之高宗初期實行樂禁,所以北宋中、后期熱鬧的詞壇創(chuàng)作突然中斷,詞體加速了詩歌化、案頭化的進程。紹興中葉樂禁廢弛后,詞人創(chuàng)作有所復蘇,然而卻與北宋產(chǎn)生了較大差別:當行本色的艷情、娛樂色彩明顯衰減,詞體功能從供歌妓歌唱更多轉向文人之間的交際與互動,酬贈對象亦由歌妓更多轉向了友人同僚。詞的針對性、交流性明顯增強,即席酬贈詞的內容、風格豐富多樣起來。盡管不少酬贈唱和詞中仍不失艷情格調,但總體來看,婉約柔媚之氣明顯減弱,文人氣韻大為增加。例如洪適《好事近·東湖席上次曾守韻,時幕曹同集》,雖為尊前歡娛,但其中沒有絲毫香艷之情、柔媚之氣,“風細晚軒涼,妙句初揮新墨”、“只恐朝來酒醒,有文書羈束”等句,把文人氣、官宦氣展現(xiàn)無遺。侯寊《臨江仙·同官招飲席上作》中“癡兒官事幾時休”、《江城子·萍鄉(xiāng)王圣俞席上作》中“莫嘆兩翁俱白發(fā),今古事,盡悠悠”,皆為宴飲時向友人抒發(fā)自己人生感嘆之語。
在辛派詞人筆下,酒筵集會不僅是歌兒舞女侑酒佐歡的娛樂之地,更是彼此交流情懷、傳遞心聲的重要場合。例如張孝祥《浣溪沙·劉恭父席上》:
卷旗直入蔡州城。只倚精忠不要兵。賊營半夜落妖星。萬旅去屯看整暇,十眉環(huán)坐卻娉婷。白麻早晚下天庭。[1]2199
該詞雖然提到了“十眉環(huán)坐卻娉婷”,卻完全沒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的柔媚風情。戰(zhàn)旗翻卷,攻城入營,分明是一首氣概豪壯的愛國詞。劉恭父即南宋初著名愛國將領劉子羽的長子劉珙(公元1122-1178年)?!端问贰贩Q其“生有奇質”,“金犯邊,王師北向,詔檄多出其手,詞氣激烈,聞者泣下”。[2]11849晚年病愈后,“既又手書訣栻與朱熹,其言皆以未能為國報雪仇恥為恨”。[2]11853劉、張二人志趣相投,孝祥有《浣溪沙》稱“我是先生門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真誠地表達了知音之感。張、劉二人的深摯情誼,在于湖詞中多有體現(xiàn),如:《水調歌頭·凱歌上劉恭父》、《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青玉案·餞別劉恭父》、《蝶戀花·送劉恭父》、《鷓鴣天·餞劉恭父》、《浣溪沙·侑劉恭父別酒》、《清平樂·餞劉恭父》、《蒼梧謠·餞劉恭父》等。這些作品風格大多豪放,可見席間以詞酬贈成為文人志士之間表達情誼的手段。
與北宋相比,南宋時期的即席酬贈詞娛樂性、脂粉氣減弱,述懷性、針對性大大增強。由于古人在分別時往往以酒筵餞行,所以不少即席之作帶有臨別酬贈的性質。離別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重要的一類主題,詩、詞、文、賦中皆很突出。就詞而言,表現(xiàn)男女相思離別是當行本色。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尤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等,纏綿哀婉,真摯動人,皆為詞中佳句。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親朋友人之間的別離更為常見,隨著詞體文人化的增強,友人贈別在詞中越來越豐富。
“矧情至于離,則哀怨必至?!保?]就贈別詞來看,格調往往是哀怨、低婉的。花間、南唐直至北宋,詞人面對離別時,無論內在情緒的抒發(fā)還是外在環(huán)境的刻畫,大抵如此。即便是以豪放著稱的蘇軾,其贈別詞仍不失哀婉,如《南歌子·別潤守許仲涂》“一時分散水云鄉(xiāng)。惟有落花芳草、斷人腸”,《滿江紅·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國還朝》“天豈無情,天也解、多情留客”,《臨江仙·送王緘》“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等,皆為傳統(tǒng)風格。
在艷詞極為發(fā)達的北宋詞壇上,文人之間的離別情思也時常會以艷情的內容、筆法來進行表達,如蘇軾《江神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畫堂新構近孤山。曲欄干。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1]385
述古,即蘇軾僚友陳襄,曾由杭州調知應天府(今河南商丘)。該詞以歌妓口吻表示惜別,若隱去題序,分明是一首典型的艷情之作。陳師道《蝶戀花·送彭舍人罷徐》中“水解隨人花卻住。衾冷香銷,但有殘妝污”,亦未脫香艷??梢姳彼螘r期,不少贈別詞仍以男子作閨音的手法,用女子口吻抒發(fā)對友人的不舍之情,足可見艷情本色對北宋詞人創(chuàng)作觀念的深刻影響。
當然,北宋也出現(xiàn)一些境界開闊、豪放的文人贈別詞,如王安中《木蘭花·送耿太尉赴闕》一詞,格調豪邁,充滿了戰(zhàn)爭氣息。此外,張先《定風波·次子瞻韻送元素內翰》、《定風波·再次韻送子瞻》,亦涉及邊事。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中的“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頗具曠達之風。
南渡之后,隨著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以及詞人思想心態(tài)的改變,詞體的內容、風格變得開闊、大氣起來,贈別之作也突破了傳統(tǒng)婉約格調。紹興中葉,張元干面對上書請斬秦檜而被貶的胡銓,毅然以一首《賀新郎》(夢繞神州路)相送。詞中充滿了國破家亡的悲憤、對妥協(xié)投降的不滿以及對胡銓的無限同情。張元干還有一首《水調歌頭·送呂居仁召赴行在所》(戎虜亂中夏),內容格調不亞于前者。作為南渡之后愛國詞人代表,張元干把朋友離別與民族危亡結合起來,不僅用詞來抒發(fā)文人之間的深摯情意,而且還傾注了深厚的家國情懷,從而把贈別詞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這種風氣直接影響到了南宋詞壇。乾、淳時期,文人、同僚贈別之作極少出現(xiàn)艷情內容,雖然也有“執(zhí)手送行人,水滿荷花浦。舊恨新愁不忍論,淚壓瀟瀟雨”(趙長卿《卜算子·夏日送吳主薄》),“西江水。道是西風人淚。無情卻解送行人,月明千里。從今日日倚高樓,傷心煙樹如薺”(辛棄疾《西河·送錢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這樣低徊纏綿的格調,但整體來說,該時期贈別詞的風格明顯比北宋開朗、明闊。例如趙彥端《垂絲釣·干越亭路彥捷置酒同別富南叔》詞中寫到“論詩載酒,猶勝心寄雙鯉。倦游晚矣。云路非吾事。湖海從君意”,頗具文人疏狂之氣。
在辛派詞人贈別之作中,更是時常充溢著家國之慨和社會責任感。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末尾:“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zhàn)骨。嘆夷甫、諸人清絕。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檐間鐵。南共北,正分裂。”戰(zhàn)骨銷殘,南北分裂,時代氣息撲面而來。毛幵《水調歌頭·送周元特》一詞,上闋連用李膺、管仲、范蠡之典,贊美周元特“英姿雅望”,“礧磈胸中千丈”;下闋提到“歸近云天尺五,夢想經(jīng)綸賢業(yè),談笑取單于”,以“單于”指金兵,點明了復國之志。張孝祥《水調歌頭·送謝倅之臨安》希望友人“好把文經(jīng)武略,換取碧幢紅旆,談笑掃胡塵。勛業(yè)在此舉,莫厭短長亭”,抗金復國之心十分深切。他在《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中寫到“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愛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希望友人不要貪戀榮華,而要愛民如子,使政治和順,百姓安樂。
與詩、文等文體比較起來,娛賓助興是詞體的主要功能。晚唐五代所確立的綺羅婉媚之風歷來被視為詞體當行本色,酬贈唱和這一類作品亦未脫其臼。然而南渡之后,隨著詞體功能的擴大,酬贈唱和詞也越來越多突破了尊前娛樂的限制,更多轉向文人之間情感心緒的傳達和文人情懷的抒發(fā),對于所贈對象的描述也遠比北宋時期清晰明確。陸游《鷓鴣天·送葉夢錫》,從“百萬呼盧錦瑟傍”的少年豪舉,到“身易老,恨難忘。尊前贏得是凄涼”,再到“君歸為報京華舊,一事無成兩鬢霜”,通過對葉夢錫一生的回顧和描述,引發(fā)了強烈的身世之嘆。這首別詞,不僅是替葉夢錫抒發(fā)壯志難酬的郁悶情懷,也是自我感慨。同為送別友人,曾協(xié)《水調歌頭·送史侍郎》(今日復何日)風格迥然,全詞充滿昂揚向上的格調,尤其下闋“促歸裝,趨北闕,覲嚴宸。玉階陳跡如故,天笑一番新。好借食間前箸,盡吐胸中奇計,指顧靜煙塵。九萬云霄路,飛走趁新春”,點明了史侍郎應詔回朝的背景。曾協(xié)還有一首《點絳唇·送李粹伯赴春闈》,轉片為“六花無數(shù)。飛舞朝天路。上苑繁華,卻似詞章富”,巧妙地以景物襯托別情,“朝天路”、“上苑”、“詞章”,處處扣住友人赴“春闈”這一主題。
除了送別友人外,還有一些贈別之作描寫的是詞人自己遠行。在這類別詞中,詞人感情往往更豐富、濃郁,抒情述懷之意更為強烈明顯。例如毛幵曾任宣州、婺州通判以及宛陵、東陽州倅,當他自宛陵至東陽時,曾賦《滿庭芳·自宛陵易倅東陽,留別諸同寮》一闋,既有“珍重諸公送我,臨岐淚、欲語先流”的深情,也有“世事難窮,人生無定,偶然蓬轉萍浮”的感嘆,還有“回頭笑,渾家數(shù)口,又泛五湖舟”的曠達。其《滿庭芳》(五十年來)一詞,在抒發(fā)別愁的同時,亦有“況狂直平生,誰念遨游”的超邁之感。
北宋時期贈別之作大多是圍繞離別感傷來寫景抒情,帶有普泛性,如果隱去題序的話,幾乎可以適用于任何一個離別之人。而南宋贈別詞則大多具有清晰指向,從低婉感傷的身邊瑣事到開闊明朗的家國政治,內容風格更豐富也更具個性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過于清晰明確的針對性,使得這些酬贈詞除了當事人彼此傳遞情意外,很難適用于其他場合的娛樂演唱。南渡之后,詞越來越脫離民間大眾,越來越成為文人圈子的交際工具,這種傾向從贈別詞中便可見一斑。
隨著詞體發(fā)展,填詞逐漸滲透進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酬贈詞而言,文人不僅在宴飲、餞別、游賞這些面對面的環(huán)境中以詞互動交流,甚至在相隔遙遠的情況下也時常用詞來傳情達意。這類異地酬贈詞,通常會在題序或作品中出現(xiàn)“呈”、“寄”等。陸游《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一闋,因夢懷念友人,填詞寄贈。詞的上闋描寫飄雪的早晨,清笳聲起,不知自己夢游到何地?!拌F騎”、“關河”、“雁門”、“青?!钡纫幌盗幸庀螅棺x者山河之心、愛國之情陡然而起。下闋寫夢醒之后的清冷環(huán)境,襯托出“封侯萬里”的強烈報國心。
辛棄疾有不少寄贈友人之作,如《滿江紅·病中俞山甫教授訪別,病起寄之》“莫信蓬萊風浪隔,垂天自有扶搖力”,《臨江仙·醉宿崇福寺,寄佑之以仆醉先歸》“莫向空山吹玉笛,壯懷酒醒心驚”等,往往顯示出詞人闊達的心胸。稼軒《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一闋,序曰:“夜讀李廣傳,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楊民瞻約同居山間,戲用李廣事賦以寄之。”詞人由李廣的命運聯(lián)想到友人的山居之約,從萬里功名想到田園桑麻,信筆揮灑。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陳亮拜訪辛棄疾,于鵝湖相聚,分別后,彼此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賀新郎》同韻唱和詞,從而成為文學史上一段佳話。辛棄疾在《賀新郎》(把酒長亭說)題序中詳細記錄了唱和的緣起:“陳同父自東陽來過余,留十日,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既別之明日,余意中殊戀戀,復欲追路。至鷺鶿林,則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獨飲方村,悵然久之,頗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泉湖吳氏四望樓,聞鄰笛悲甚,為賦《賀新郎》以見意。又五日,同父書來索詞。心所同然者如此,可發(fā)千里一笑。”[1]2438陳亮以同調“老去憑誰說”一闋唱和回應,題序:“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辛棄疾“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又以“老大那堪說”一闋回贈。陳亮則“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回復一首“離亂從頭說”,并且“懷辛幼安用前韻”,又賦就“話殺渾閑說”一闋。辛、陳二人身隔異地,以同韻《賀新郎》循環(huán)唱和,傳情達意,互抒壯志,彼此砥礪,把酬贈唱和創(chuàng)作推向了一個高峰。稼軒著名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亦是鵝湖相會后寄贈陳亮的共勉之作。詞中不僅回顧了鐵血丹心的戎馬生涯,更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憤懣和悲慨。
與北宋“應歌”為主的娛樂性能相比,南渡之后詞體功能更多擴展到了文人之間的應酬及交流,例如管鑒有《酒泉子》二闋,其序曰:“唐德興為海棠賦《酒泉子》詞,而尊前無能歌者,即席用韻?!笨梢姰敃r文人填詞已不再以歌唱為目的,彼此唱和、互動交流也成為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動機。由此可知,南宋時期,詞體在保持傳統(tǒng)應歌功能的同時,其詩歌化與案頭化創(chuàng)作傾向大為增強,具體表現(xiàn)在文人之間酬贈唱和現(xiàn)象以及詞體紀實性能的強化與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南渡之后出現(xiàn)了大量的異地寄贈之作,從某種意義上表明詞體甚至充當起書信的實用功能。詞體功能的擴展與內容上的延伸是同步進行且互相作用的,這種文體發(fā)展傾向,在酬贈唱和詞中也得到清晰體現(xiàn)。
在文人的各種酬贈之作中,經(jīng)??梢钥吹健按文衬稠崱边@種形式。押韻本是詩、詞等韻文文體的一個重要特征。次韻,即要求新作的韻腳與原作完全相同,在創(chuàng)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更具有文人游戲的性質。雖然酬贈唱和詞在唐代就已出現(xiàn),但早期的唱和詞并不講究次韻,比如白居易、劉禹錫所唱和的《楊柳枝》等。北宋中后葉,隨著詞體的發(fā)展以及文人大量介入,次韻之作逐漸增多。單就酬贈唱和詞中的次韻對象來看,既有次他人之韻,也有自步其韻,前一種現(xiàn)象南北宋都比較普遍,后者在南宋相對較多,比如李處全有《水調歌頭·詠梅》“微雨眼明處,春信著南枝”一闋,另有同調“飛雪已傳信,端葉未分枝”一闋,其序曰“前篇既出,諸君皆有屬和,因自用韻”。洪適有一組《滿庭芳》,其一“華發(fā)蒼頭”題曰“辛丑春日作”,乃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自抒胸懷之詞,另外有9首為酬贈之作,涉及徐守、葉憲、景盧、趙泉等人,皆為次自己前韻之作。丘崈有《滿江紅》“十載重游”,序曰“和范石湖”,又有同調同韻“冠蓋吳中”一闋,序曰“余以詞為石湖壽,胡長文見和,復用韻謝之”。可見丘崈、范成大、胡長文等人互相次韻相和,十分熱鬧。
次韻的藝術技巧與酬贈唱和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的融合,原本是詩歌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在宋代十分興盛。北宋中葉以來,隨著詞體的高度發(fā)展,次韻酬贈也逐漸成為詞人們創(chuàng)作的一種常見形式。這種創(chuàng)作既可以當場互動,也可以異地寄贈。在創(chuàng)作時,不僅要呼應對方的作品內容,而且要完全采用原作的韻腳,在形式上有較嚴格的要求。例如毛幵有一首《江城子》(神仙樓觀梵王宮),序曰“和德初燈夕詞次葉石林韻”??梢娫撛~是借用葉夢得的詞韻,來和德初的詞作內容,一首唱和詞串連起兩個人的兩首作品,頗有趣味。
就具體創(chuàng)作而言,南渡后,尤其是孝宗年間,詞壇上的和韻、次韻數(shù)量大增,內容風格趨于開闊,文人意趣更為濃郁。以洪適《鷓鴣天》為例:
兩塾弦歌日日春。不容坐席更凝塵。常思芳桂攀燕竇,未見童烏繼子云。流慶澤,仰家尊。救荒陰德過于門。從師已是平原客,毛遂懷繃作弄孫。[1]1791
序曰:“十九孫入學,因作小集。景裴有作,次其韻?!笨梢姾檫m為慶賀孫子入學,特設聚會,其弟景裴賦詞一首,詞人便次韻相和。這首詞的格調比較獨特:兩塾、芳桂、慶澤、家尊、陰德、從師,一派書香雅正氣韻。毛幵《念奴嬌·暮秋登石橋追和祝子權韻》,是首登臨后的追和之作,在清霜搖落的浩蕩林壑中,詞人“散發(fā)層阿,振衣千仞”、“長嘯聲落悲風”,頗具魏晉風度,給人以清曠、超邁之感。史浩《驀山溪·次韻貝守柔幽居即事》一詞,從“清談無限,林下逢人少”的幽居起筆,既有對“名場利海,畢竟白頭翁,山簇翠,水拖藍,只個生涯好”的人生議論,又有關于“風勾月引,余事作詩人,詞歌雪,氣凌云,寒瘦倫郊島”的情懷抒寫,文人意趣盎然。
林淳有《水調歌頭·次趙帥開西湖韻》三首,乃聯(lián)章之作,從形式到內容都別具一格。三首詞同樣表達了對趙帥開鑿西湖的贊美,其中不僅有對西湖景致的描寫,還表現(xiàn)出鮮明的盛世氣象以及民本思想。三首詞分別寫到“隘游人,喧鼓吹,雜歌讙”,“擁鰲頭,民間樂,頌聲讙”,以及“肆華筵,魚鳥樂,眾賓讙”,以民眾的歡樂來襯托開湖的功績。第二首起句“疏水繞城郭,農(nóng)利遍三山。使君重本,雅志初不在游觀”,直接描述開湖的意義。第三首“年豐帥閫塵靜,欄檻縱遐觀。四望潮登浦溆,萬頃綠浮原野,堤岸溢波瀾。畎澮皆沾足,日永桔槔閑”,豐盈的湖水,不僅帶來了美好景觀,更為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了便利。以水利工程作為內容進行聯(lián)章次韻唱和,在詞史上也十分罕見。
京鏜《松坡居士樂府》存詞44首,次韻之作24首,占半數(shù)以上。京鏜于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授四川安撫制置使,知成都府。期間他有一系列詞作記錄與盧漕使、楊茶使的交往,其中不少次韻之作,如《好事近·次盧漕國華七夕韻》、《好事近·同茶漕二使者登大慈寺樓,次前韻》、《定風波·次楊茶使七夕韻》、《定風波·次韻》、《水調歌頭·次盧漕韻呈茶漕二使》、《水調歌頭·次盧漕高秋長短句,并呈都大》等。從七夕到中秋直至重陽,賓主三人互動十分頻繁,京鏜多為次韻,可見盧、楊二人即興賦詞在先。從內容上看,這些作品寫景、述懷、說理兼?zhèn)?,充滿文人氣和理趣,完全脫離了香軟之風。
作為文人之間重要的交流、互動方式,次韻唱和在南宋詞壇上的表現(xiàn)明顯要盛于北宋,并且呈現(xiàn)出一種有趣的創(chuàng)作特點,即在辛棄疾、陳亮、劉過等“以詩為詞”傾向明顯的詞人創(chuàng)作中極為突出?!坝绕湫翖壖才c劉辰翁兩人,唱和詞數(shù)量十分驚人。其中僅和韻詞,辛棄疾有144首,劉辰翁有102首,而北宋全部和韻詞僅150首左右?!保?]相比之下,在姜夔、趙長卿等這些秉承詞體家法、風格婉約、嚴格講求音律的詞人創(chuàng)作中,次韻唱和所占的比重較少。從這個角度看,次韻唱和可以說是詞體走向詩歌化、案頭化、文人化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
就宋詞發(fā)展歷程來看,酬贈唱和在南宋尤其是孝宗時期達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內容、形式繽紛多樣。可以說,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滲透到南宋詞人創(chuàng)作的方方面面。無論酒筵尊前的即景酬贈,還是離別后的書信傳遞,抑或是生活中的交流互動,詞已經(jīng)像詩一樣,成為文人之間重要的交際工具。
[1]唐圭璋.全宋詞[M].王仲聞,參訂.孔凡禮,補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
[2][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宋]張炎.詞源[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264.
[4]李桂芹,彭玉平.唱和詞演變脈絡及特征[J].甘肅理論學刊,2008,(5):117-121.
Intellectural Tendency of Responsorial Poems to Thank for Present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CHEN Li-li
(School of Liberal Arts,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Responsory to thank for presents proved to be an important form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ic writng. A large amount of responsorial poems to thank for presents in the Song Dynasty indicats a great variety of contents and styles.Compared with responsorial poem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se poems illustrated distinct features in themes,functions and artistic forms:decreasing romance and sorrow and increasing patriotic feelings,transformation from entertainment to expression of intellectual ambitions,outstanding artistic form in use of the rhyme sequence.
liberal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poems in the Song Dynasly;responsory to thank for presents;intellectural tendency
I222.8
:A
:1672-3910(2013)06-0047-06
2013-07-20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ZD154)
陳麗麗(1972-),女,河南洛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詞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