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總體性”審美反映論下的審美人類學
——從《審美特性》談起

2013-04-11 01:30:59
關鍵詞:總體性人類學特性

何 利 娜

(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2)

“總體性”審美反映論下的審美人類學
——從《審美特性》談起

何 利 娜

(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北京 100872)

“總體性”思想是盧卡契美學的基礎,是貫穿在他整個思想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概念??傮w性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內涵,它經過了《小說理論》和《歷史與階級意識》的發(fā)展,在《審美特性》一書里發(fā)展成熟?!秾徝捞匦浴穼徝垃F象進行哲學研究,從日常生活中探尋審美發(fā)生的問題。它主張把人作為主體置于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與歷史實踐中,研究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的人是如何從一個完整的人向人的整體轉化的。盧卡契開創(chuàng)了一種從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論來研究美學的方法,他的總體性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對審美人類學的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盧卡契;總體性;《審美特性》;交互主體性

網絡出版時間:2013-10-17 18:39

盧卡契被譽為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總體性”思想是盧卡契美學的基礎,是貫穿盧卡契思想發(fā)展整個過程中的重要概念。盧卡契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提到:“總體范疇,整體對各個部分的全面的、決定性的統(tǒng)治地位,是馬克思取自黑格爾并獨創(chuàng)性地改造成為一門全新科學的基礎的方法的本質?!盵1]76到了盧卡契的晚年著作《審美特性》中,“總體性”這一思想最終發(fā)展成熟并完善起來。“總體性”的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本體論的思想,成為盧卡契建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礎?!秾徝捞匦浴酚谩翱傮w性”的思想對審美現象進行哲學研究,對后世美學研究的影響很大,對審美人類學的學科建設與理論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啟發(fā)作用。

一、“總體性”的概念及其內涵

“總體性”思想是貫穿盧卡契一生的思想發(fā)展的重要概念,是他畢生致力于建立馬克思主義美學所形成的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思想。盧卡契的總體性思想來自于黑格爾和馬克思。黑格爾在《小邏輯》里論述過他的總體思想。在黑格爾之后,也有不少人對總體性的思想有過發(fā)展,其中以馬克思對黑格爾總體性思想的發(fā)展最為突出。整體與局部的概念是馬克思哲學中重要的辯證法概念,也是影響馬克思進行哲學研究的重要思想。

盧卡契在黑格爾和馬克思研究的基礎上,對總體性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辯證的思考。在《小說理論》一書中,盧卡契認為,文化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決定著不同類型的文學類型的發(fā)展,因此,他想建立一種“文學類型的普遍的辯證法”。而在盧卡契看來,希臘時代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是人類心靈比較純真的時代,因此,希臘文化是“完整的文化”。盧卡契用“總體性”的思想去描述這個“完整的文化”?!白鳛槊恳粋€個別現象的構成性的根本實在,總體性意味著封存在它內部的某些東西是完整的;它之所以是完整的,是因為一切都發(fā)生在它的內部,沒有東西被它排斥在外,也沒有任何東西能指向比它更高的外部;它之所以是完整的,是因為它內部的一切都指向著完美成熟,通過達到它自身的方式服從于責任。”[1]9帶著這種總體性的思想,盧卡契將希臘文化分成史詩、悲劇和哲學3個階段。在盧卡契的論述中,在史詩階段,本質和生活處于直接的統(tǒng)一之中;在悲劇階段,本質和生活之間出現了分離,只有當悲劇出現的時候,本質和生活才統(tǒng)一在一起,當悲劇過去之后,這兩者又出現分離;而到了哲學階段,本質與生活已經完全脫離了,哲學遠遠高于生活而處于形而上的層面。

文學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到了現代社會,小說成為文學的主要方式,希臘的史詩被現代的小說所替代。古希臘史詩的那種“完整的文化”所表現出來的本質與生活的統(tǒng)一在現代小說中已經支離破碎,完全分離。盧卡契認為,在史詩階段的文化,是古希臘的完整文化,這個時候的個人主體與社會現實生活是融為一體的,體現出來的是“生活的總體性”,而到了悲劇時代之后,這種生活的總體性已經出現了分離,個人的主體性無法內在于社會生活之中,個人生命的意義需要主體去追尋與創(chuàng)造,現實世界的總體性已經出現分離。到了現代社會的小說階段,由于現代社會的破碎,生活的本質和意義已經消失,小說自身已經不可能形成總體性,但是人們還是會去追求總體性,這種總體性不是來自生活本身,而是來自于個人主體的創(chuàng)造賦予客體才可以得到。

盧卡契在《小說理論》中有意識地從社會歷史的變化來研究文學類型的變化,認為總體性只能在藝術的形式中得到表達。盧卡契在這個時候的研究雖然深受黑格爾的影響,但是對歷史辯證法的理解還不夠深入,沒有把政治與經濟的觀點運用到對歷史的理解上,他在《小說理論》中的總體性觀點還是比較虛幻的?!缎≌f理論》并沒有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也沒有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到了《歷史與無產階級意識》中,盧卡契對總體性的思考進入了一層新的境界,他這時候把黑格爾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辯證法和馬克思、韋伯的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運用到了對總體性概念的理解上,總體性的概念產生了新的意義。

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盧卡契借鑒了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韋伯的“理性化”的觀點,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問題,他提出了“物化”的概念。在盧卡契的“物化”概念里,他認為,資本主義的商品交換和發(fā)展使人的活動以及人活動的產品抽離出來,變成了一個獨立于人的世界。人的活動成為了具有抽象性質的勞動,成為了商品。對于這一現象,人們只能認識到它,卻無法改變。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成為了外在的商品規(guī)律和機械運動控制的對象,人不是主體,人成為了客體,成為了非人化的物。盧卡契認為,物化不會只是停留在對人的活動以及人的外在存在的影響上,它已經“遍及社會生活的所有形式”[2]158,“正像資本主義制度不斷在更高的階段上從經濟方面生產和再生產自身一樣,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過程中,物化結構越來越深入地、注定地、決定性地沉浸入人的意識里”[2]156。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的科學與理性、藝術以及其他的活動中,人們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物化意識的烙印。“社會形式使人失去了他作為人的本質,他越是占有文明,他就越不可能是人?!盵2]211資本主義社會的普遍物化使人無法達到人作為總體的人的現實的實現。盧卡契把政治與經濟的觀點運用到對歷史的理解上,突出人作為歷史的主體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被物化成了客體,突出了人的總體性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可能實現。這里的總體性與《小說理論》中以希臘文化為代表的生活的總體性不一樣。盧卡契提出:“總體的范疇絕不是把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歸結為無差別的統(tǒng)一性、同一性。只有在這些環(huán)節(jié)彼此間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辯證關系,并且能被認為是一個同樣動態(tài)的和辯證的整體的辯證的環(huán)節(jié)這層意義上,它們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所具有的表面的獨立和自主才是一種假象。”[2]61在《歷史與階級意識》這里,總體性的批判已經超越了《小說理論》中對資本主義文化形態(tài)以及對生活總體性的批判,它提出的總體性深入批判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盧卡契看來,總體性的本質是主體與客體的辯證的統(tǒng)一,“歷史一方面主要是人自身活動的產物(當然迄今為止還是自覺的),另一方面是一連串的過程,人的活動形式,人對自我的關系就在這一串過程中發(fā)生著徹底的變化”[2]275。人是歷史中的主體,只有深入批判資本主義的經濟物質基礎與制度本身,才能更加辯證地認識到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達到對總體性的一個新的認識。盧卡契在這里把歷史的辯證觀點融合進來,這較之《小說理論》里的總體性研究是一大進步,他從對文化的批判進入對社會的批判,總體性的思想逐步發(fā)展完善,具有了方法論層面上的價值意義。《歷史與階級意識》對其后的本雅明、布洛赫、馬爾庫塞、戈爾德曼以及法蘭克福學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哈貝馬斯等人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二、《審美特性》中的總體性

《審美特性》主要是研究審美特性的問題,研究“審美原理在人類精神活動架構中的地位”[3]99-103的問題。在《審美特性》一書中,盧卡契既沒有再像《小說理論》中一樣把藝術與審美看成是虛幻與永恒不變的產物,也沒有像《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樣把美學與藝術從現實生活中分離出來,高高地置于思想領域里。他從日常生活入手,從人的日常生活中去探尋審美的起源與發(fā)展。在《審美特性》開篇盧卡契就明確提出:“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態(tài)度是第一性……人們的日常態(tài)度既是每個人活動的起點,也是每個人活動的終點?!盵4]5“只有人類生活的發(fā)生、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及其根源的動態(tài)關系中,才能推導出人對現實進行科學反映和藝術反映的特殊范疇和結構。”[4]5盧卡契認為,審美是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的,科學與藝術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高級反映,而審美,則是從這日常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盧卡契并沒有放棄歷史的辯證法來探討審美,他認為日常生活是具有歷史性的,因此,科學與藝術等活動也具有歷史性。因此,他討論科學與藝術的時候是把它們與特定的歷史社會環(huán)境聯系在一起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不斷變化的歷史總是與不斷變化的總體的現實世界聯系在一起。討論科學和藝術尤其是討論審美的時候,就不能忽略了總體的現實的世界。盧卡契由此深入探討了審美的特性。

首先,審美的產生與發(fā)展是具有歷史性的人類活動,是人們對世界整體的認識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盧卡契認為,審美是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發(fā)展起來的,日常生活是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因此,日常生活的歷史性發(fā)展使得藝術和審美等活動也具有了特定的歷史性?!八囆g的本質不能和它的社會職能相脫離,而且只能在與藝術起源、與它的前提和條件的緊密聯系中來討論?!盵5]15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勞動等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增加了對世界的認識,隨著知識的增加與閱歷的增長,人們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有了更直觀的把握,對藝術與審美的理解慢慢地超越于現實之上。由于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整體性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們對藝術的認識與感受上,人的整體在藝術作品以及在對藝術作品的反映中也就具有了完整的整體性。藝術的完整性作用反過來作用于人的精神,人在這里獲得的審美體驗帶回到日常生活中,更進一步增加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人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深刻體驗,人對自我的認識就會越加深刻。

其次,審美活動具有獨特的個體獨特性與創(chuàng)造性。審美是個體的內在情感與認識直接作用于客觀對象形式而產生的一種感受,每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同,經歷不一樣,即使對于同一客觀對象,個體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審美活動是個體的人的獨特感受,因此具有獨特性。審美個體的獨特性超越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個人獨特性,他在審美中從現象的直觀中尋求和發(fā)現內在的本質的東西,從中發(fā)現豐富而深刻的歷史內涵,發(fā)現內在于自我的東西,以滿足對自我的內在要求。而審美的創(chuàng)造性則體現在個體的人在不同的形式中,會發(fā)現不同的內容,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審美感受中,由于形式與對象的不確定性,個體在審美中的能動作用會得到更大的發(fā)揮,產生不同的審美效果。個體的人在審美活動中通過不同的審美感受,使自我得到提升,使人更接近于一個完整的人。

第三,審美具有普遍性的特點。盧卡契對于審美特性的分析是從哲學的高度出發(fā)的。單純從審美來講,審美活動是指向特殊性的,科學思想則指向普遍性。盧卡契對于審美與科學在這個方面作了明確的區(qū)分。他認為,在審美活動中,特殊性是一種相對的普遍化,它不僅與人的直觀的感性確定相聯系,它還統(tǒng)攝著事物本質的普遍性。對于藝術作品的不同感受是特殊性的,但是藝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整體的世界、完整的人以及人的整體性卻是具有普遍性的。藝術只不過是通過個體的自我認識的形式來達到對藝術的普遍性的理解。不同的個體在具有普遍性的作品中感受到特殊的藝術魅力,把握藝術的內在的普遍原理。藝術“可以把握在個人的單獨性中體現了與普遍持久的事物不可分割地聯系著的環(huán)節(jié)(人與命運、產生的原因和機遇以及對他們的情感反應)”[5]459。在藝術作品中,這種普遍性的力量構成一種影響,它影響到具體的個體的人的命運。

第四,審美通過與其相適應的同質媒介的形式表達出來,使日常生活表現出客觀的社會——歷史的必然性,產生激發(fā)的作用,對接受者產生影響?!霸谖覀兊娜粘I钪校捎诟泄俚姆止ざa生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分化,在深入把握處于內涵無限聯系的現象時,顯然具有一定的界限……只有同質媒介,無論在創(chuàng)作還是在感受上,才能產生一種集中……在這里,創(chuàng)作或感受處于同質媒介中的自身世界的也是整體的人?!盵5]461在盧卡契看來,藝術的特性通過同質媒介,向整體的人反映,使“日常整體的人轉化為‘人的整體’,即能夠感受內涵無限性、能夠再創(chuàng)作和適當欣賞的人”[5]461。盧卡契認識到:“同質媒介的引導——激發(fā)力是在接受者的精神生活中,改變了他通常觀察世界的方式,在他面前首先出現了一個‘新的世界’,充滿了對他來說新的或者新看到的內容,由此使他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維方式來感受這個‘世界’?!暾娜恕颉说恼w’的轉化,在這里是他的心理的擴展和豐富,其中包括內容的和形式的、事實的和潛在的作用。”[6]240藝術可以改變個體的人通常觀察世界的方式,從而在接受者面前呈現出一個新的世界,使接受者用新的方式來感受這個世界。這個新的感受方式會直接產生新的內容,當他由審美體驗中回到日常生活中的時候,他的整體的素質也會產生相應的提高。藝術體驗與日常生活的這種交互能動的作用對于人從完整的人向整體的人的轉化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審美特性》里,審美是置于整個社會存在的歷史的必然的總體性之中的,這里的總體性的現實已經是社會的客觀的存在,人在這一社會存在中是與社會現實充分發(fā)展的完整的人的總體。

三、《審美特性》中的“總體性”思想對審美人類學的啟示

盧卡契的總體性思想是其一生美學研究堅持的思想。盧卡契在1915年5月11日的日記中表達了他對總體性的追求。他說:“當我成為我的時候,總是真正的生活,是總體的生活。”[6]235總體性的思想經過《心靈與形式》、《小說理論》和《歷史與階級意識》的發(fā)展,到了晚年的著作《審美特性》中,最終把這一思想發(fā)展完善??傮w性的思想對后世的學者影響很大,很多其他學科也從中汲取營養(yǎng)。《審美特性》中的總體性經過盧卡契多年的實踐與思考,已經發(fā)展成為盧卡契的成熟的思想。在此書中,他對審美現象進行哲學研究,從日常生活入手,深入研究審美發(fā)生的問題,把人作為主體置于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與歷史實踐中,來對審美進行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種從歷史唯物主義實踐論來研究美學的方法。這種總體性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對審美人類學的學科建設和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皩徝廊祟悓W是美學領域對異民族異文化或本民族本社會中的民間文化進行美學研究,還有人類學領域對所調查所研究的諸族群社會文化中,對包含其中的審美文化進行分析探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經化合創(chuàng)生而構建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盵7]1-6審美人類學的學科性質注定了審美人類學的研究不可能只是某一單一或者片面的研究方法,因此,盧卡契的“總體性”思想對于審美人類學的研究和發(fā)展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從盧卡契的美學思想的發(fā)展路程來看,美學與藝術的問題對他來說并不是一個獨立學科領域里的問題。美學和藝術是同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研究美學和藝術的問題要和思考社會的問題聯系起來,和具體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聯系起來。審美人類學主要是從審美的角度來對人類學進行研究,這就決定了這一門的學科研究要把美學與人類學的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盧卡契從日常生活出發(fā)來探討審美發(fā)生問題,找到了哲學與人類學、理論與實踐的凝結點。傅其林在《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人類學闡釋》一書中提到,日常生活也是人類學[6]221。因此,人類學學科的研究要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把整個社會的歷史環(huán)境視作一個整體,研究在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中的人是如何從一個完整的人向人的整體轉化的?!秾徝捞匦浴分械目傮w性思想對審美人類學的學科發(fā)展具有以下的啟示意義:

首先,任何一個學科的發(fā)展最終都是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服務的。審美人類學的學科研究要從總體性的角度出發(fā),來研究作為主體的人的問題,要關注總體的人??傮w即主體,也即主體的人,“人這一總體是文學最基本的總體”。在審美人類學研究中,人這一總體是研究的最基本的總體。人作為完整社會里的主體,應該實現完整的人向整體的人的轉化,這樣的人類學研究才具有總體性。阿格妮絲·赫勒說:“由于人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存在,那么人類學就只能是一種社會的人類學?!盵6]244人不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也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作為一門人類學科,更要突出研究人的主體性,把人作為總體來研究。審美人類學學科應該側重研究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活動,突出主體的人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對世界的認識與把握,研究人在日常生活審美中對自我的認識與發(fā)展。人類的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新的對象性活動,是人對自我的發(fā)展,對自我的確證?!霸谒囆g接受過程中,人獲得了總體性,也變成一種感性豐富的全面的個體。”[6]240審美人類學科要深入研究人在日常審美活動中的總體,研究在主體——對象關系中人的總體性活動。

其次,總體是存在于歷史領域中的,審美人類學科的研究要有辯證歷史的觀念,要有歷史性的眼光。盧卡契認為,人類社會是個辯證的、歷史的統(tǒng)一體。人類學科的研究要有總體的概念,把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發(fā)展以及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歷史關系都要放置在歷史的領域中來考察。人類的審美活動,是歷史領域中的歷史活動。其研究要關注整個社會生活的總體,而不能局限于某一地方的地方特性。如研究一個少數民族在某一個地方的文化特性與審美問題,就不能只限于這一地方,還有其他地方的關于這一少數民族的相關研究也是值得注意的。“以總體性的眼光來批判局部性,進而克服局部性,就成為當代文化的中心問題?!盵6]242總體性體現為一個歷史的過程,藝術與審美的發(fā)展都是具有客觀的歷史過程的,要看到某些社會存在的歷史必然性。研究廣西壯族的圖騰文化不能忽略了人類圖騰文化的歷史與原始的圖騰崇拜。人類的審美活動都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歷史的過程,人們的主體性在歷史的領域中是一種關系性和過程性的存在。因此,審美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要關注社會生活的總體,運用辯證的、歷史的、總體性的眼光來看問題。

第三,審美人類學學科要注意學科內研究的交互主體性。盧卡契認為,審美藝術活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統(tǒng)一,是具有總體性的統(tǒng)一體。在研究審美活動的原理與形成機制的時候,要具備一種交互主體性的眼光,審美活動與人是互為主體的??傮w性不是單純的整體與局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是在大的總體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審美藝術活動形成發(fā)生與人的日常生活,與人類的命運與發(fā)展密切相關。當人在藝術活動中感受審美時,人是主體,發(fā)揮著主體能動性的作用。而當審美感受所達到的對于人的自我意識的提升反作用于人的活動時,藝術審美活動卻是主體了。人與藝術的這種交互主體性往往具有交往性的功能,在藝術的世界里,人與自我、人與世界融為一體,藝術是他們相互交往的手段?!斑@種共同的具有交往性的功能,使人向整體的本質的生活邁進?!盵6]234交互主體性還表現在人與歷史的關系中。盧卡契的總體性是人與歷史的總體性,是日常生活、社會總體生活的總體性,研究問題不能把人類活動與歷史環(huán)境割裂開來。因此,審美人類學在進行理論研究與田野調查的時候,要有這種主體交互性的眼觀,看到不同的人與不同的文化互為主體時候的深層價值意義。

最后,審美人類學要注重從審美的角度出發(fā),研究人類學領域內的審美發(fā)生、審美原理以及審美機制問題。審美藝術是推動人類不斷認識自我、促進自我精神提升的重要中介,也是人類不斷地從完整的人向人的整體性轉化的重要因素。盧卡契認為,藝術具有反拜物化的功能,是人在分裂的現實社會中能尋找到自我的東西,因此“能夠使人從人的特性轉化到人的個性與與物種普遍性的統(tǒng)一,使人從完整的人轉化到人的整體,從而使人獲得總體性”[6]236。審美人類學應該從盧卡契的《審美特性》中吸收養(yǎng)分,從人的日常生活入手,深入研究審美藝術問題,研究人類的藝術產物、審美資源、精神遺產、民族風俗等具體問題。

盧卡契的總體性思想不是單純的美學思想,它是與社會現實的很多問題聯系起來的。審美人類學的學科建設應該借鑒這種總體性的思想,把學科建設和發(fā)展與具體的社會現實聯系起來,在人的生活的整個社會歷史的全面聯系中考察藝術及其作用。

[1] 盧卡契.歷史與階級意識——關于馬克思辯證法的研究[M].杜章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2] 盧卡契.盧卡契早期文選[M].吳勇立,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徐恒醇.盧卡契美學的開拓性及其當代意義[J].哲學研究,2006,(8):99-103.

[4] 盧卡契.審美特性:第二卷[M].徐恒醇,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5] 盧卡契.審美特性:第一卷[M].徐恒醇,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6] 傅其林.審美意識形態(tài)的人類學闡釋——二十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審美人類學文藝理論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8.

[7] 覃德清.中國審美人類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柳州師專學報,2008,(2):1-6.

EnlightenmentofLukacs’TotalityTheoryonAestheticAnthropologyfromthePerspectiveofAestheticCharacter

HE Li-na

(School of Liberal Art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The thought of totality is both the foundation of Lukacs’ aesthetics and an important concept through the enti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is thought.The concept of totality has profound connotation,which is based on Lukacs'TheTheoryoftheNovelandHistoryandClassConsciousness,and becomes mature inAestheticCharacter.In the latter,Lukacs made a philosophical study about aesthetic phenomena and tried to explore aesthetic problems from the daily life.The book advocates that people,as the subject,should be placed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practice,and studies how people transform from a whole person to a person’s entirety in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environment.Lukacs created an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aesthetics from the practice 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His thought of totality and research methods have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Lukacs;totality;AestheticCharacter;inter-subjectivity

2013-07-02

何利娜(1984-),女,廣西陸川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與西方文論。

I 106

A

2095-462X(2013)05-0001-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31017.1839.025.html

(責任編輯劉小平)

猜你喜歡
總體性人類學特性
《審美人類學》評介
美育學刊(2023年2期)2023-04-21 12:14:18
VR人類學影像:“在場”的實現與敘事的新變
《資本積累論》中的總體性方法探究
谷稗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
色彩特性
流行色(2020年9期)2020-07-16 08:08:54
黃立新、賈強飛、肖天為 、馮瀚平作品
進一步凸顯定制安裝特性的優(yōu)勢 Integra DRX-5.2
人類學:在行走中發(fā)現
世界文學理論史建構的新突破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CHIP新電腦(2017年6期)2017-06-19 09:41:44
汕头市| 石河子市| 社旗县| 湖南省| 公安县| 梅河口市| 台北县| 古浪县| 始兴县| 崇文区| 仙桃市| 贡觉县| 文水县| 余江县| 玛曲县| 岢岚县| 全椒县| 常宁市| 阳西县| 青龙| 崇信县| 米脂县| 高陵县| 遵义县| 环江| 增城市| 治县。| 海城市| 民丰县| 福泉市| 永康市| 霍城县| 荥阳市| 鸡西市| 边坝县| 镇平县| 曲靖市| 武功县| 华池县| 融水|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