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蘭 劉 茜
(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模糊限制語(hedges)是最普遍、最典型的模糊語言、是模糊語言學中的一個常用術語。作為模糊語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模糊限制語是一種常見的言語模糊構筑策略。文學作品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有其特殊的文體功能,無論是人物對白還是人物個性描寫,或者烘托環(huán)境氛圍,模糊語的運用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且能取得其他手法難以達到的效果,從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刻畫入木三分,故事情節(jié)生動形象,飽滿鮮活,從而達到文學作品的語言模糊美和情節(jié)表達美。
本文以Edith Wharton 小說為例,分析她如何巧妙運用模糊限制語塑造人物形象,創(chuàng)設意境以及設立感情基調,通過簡樸的字句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首先,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運用頻繁。從Zadeh的語法角度來看,情態(tài)動詞,如can,could,would,may,must 等,和情態(tài)結構,如maybe、perhaps 等,從語義上模糊了話語表達的內容和程度,或使話語表達更間接、委婉,或使語氣直接得到緩和等等,都屬于模糊限制語。
在對Wharton的小說分析發(fā)現(xiàn),這類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率較高。例如下面一段描述,短短71 個詞中有6 個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且must 連續(xù)出現(xiàn)了3 次:
(1)She had been bored all the afternoon by Percy Gryce——the mere thought seemed to waked an echo of his droning voice——but she could not ignore him on the morrow,she must follow up her success,must submit to more boredom,must be ready with fresh compliances and adaptabilities,and all on the bare chance that he might ultimately decide to do her the honour of boring her for life.(The House of Mirth:22)
盡管無趣無味,盼嫁的年近三十的Lily 仍然在Gryce 身邊待了一整個下午,目的就是為了能得個好婚姻。這里將Lily 懷著目的有意接近Gryce,并想盡辦法吸引他,誘惑他娶她的心思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是這里的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could,must,might 充分展示了Lily 對婚姻的態(tài)度。三個must 模糊中將她為了達到目的而接近Gryce的堅定決心展露無遺,盡管她討厭跟這樣一個無趣的男人待在一起,但為了一樁美好的婚姻,她毫不猶豫,無論多少困難,她都必須克服。
其次,喜歡使用強化詞。對Wharton 小說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強化詞的使用率很高,特別是表示說話者對某事猶豫不決或不明確的詞語:so,such,never,just,too,so...that,so...as to...等等。從何自然的語用學角度看,強化詞是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是一些程度副詞或強調成分,在語義范疇上對原話的真實程度、涉及范圍和話題內容作出修正,使話語表達更加得體,突出或減弱要表達的意思,加強或緩和語氣。
(2)You must tell me just what to do.(The Age of Innocence:76)
(3)It was such a nice party.(The Age of Innocence:75)
(4)He never writes.(The Age of Innocence:232)
(5)You’re so shy,and yet you’re so public.he Age of Innocence:133)
Wharton 使用這些結構,對Ellen 話語的程度、范圍、語氣等做了限制和調節(jié),使她話語的語義具有模糊性,巧妙地加強或減輕了言語的不確定性,將Ellen 所述內容的準確度模糊起來,在含蓄之中給聽者以玩味、琢磨的余地。
此外,喜歡運用語氣嘆詞。根據(jù)Zadeh的語法定義,表達遲疑的詞語,如ah,uh,um,oh,well,why等,也是模糊限制語。這類語氣嘆詞是一種音蘊上的模糊修辭,是表達說話人強烈感情的詞,它不構成句子的一個成分,卻和后面句子在意思上有關聯(lián),在語義上延伸或限定了要表達的內涵意義,在一定語境中常常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修辭效果,例如:
(6)“Well,then,”he said with plunge,“perhaps that’s the reason.”(The House of Mirth:11)
當Lily 試探詢問Selden 是否要娶她時,Selden一邊享受著她的美麗一邊卻逃避著這個問題,在他短短一句回答中,共有4 個模糊語well、then、perhaps、that。尤其是話語開頭的語氣嘆詞well、then 是他在講話時充塞思考或猶豫的空間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聲音符號,將他矛盾猶豫、敷衍搪塞、虛偽推委的情狀充分刻畫了出來。
后來,Selden 表示他一直想念著她時,Lily 也運用模糊語提出質疑。
(7)Then why do we never see each other?Why can’t we be friend?(The House of Mirth:147)
在這里,Lily 對Selden的話充滿了懷疑,她有許多的疑問和不確定,她既不相信他的話也對他有怨氣,可是卻又想要再次回到他身邊,模糊限制語then 將Lily的問題弱化了,少了埋怨和質問的成分,多了份感慨與渴望。
(8)Ah,love me,love me——but don’t tell me so?。═he House of Mirth:148)
所以很快Lily 恢復了,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吻了Selden,她堅持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而非虛偽的言辭。這里的語氣嘆詞ah 沒有確切意義,從語義上使話語表達委婉、緩和,而在語用內涵上卻表達了更為復雜的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深層蘊涵。
首先,小說言語交際中喜歡使用疑問句。研究發(fā)現(xiàn),Wharton 小說中的主人公們想要表達某種想法或要求時,出于情感方面的需求不便直截了當說明,則喜歡使用商量式的疑問口氣,一方面自己顯得非??蜌?,另一方面又表示尊重對方,使自己說話的語氣和要求更緩和些,更委婉些,使對方容易接受自己的請求。分析中還發(fā)現(xiàn)女主人公使用疑問句的次數(shù)是男主人公的2.5 倍。在對語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作為女性的Ellen,May,Lily,Mattie,Zeena,Charity 等等即便在陳述同一件事時,她們喜歡使用疑問句的語調,如:
(9)Cards——you’ve played cards for money?....You play cards on Sunday?(The House of Mirth:183)
姨媽認為打牌就是賭博,她能給Lily 提供一個安身之所已是仁至義盡,可不想為她賭博玩樂買單,因而將這樣的陳述用疑問的語氣講出來,既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又含蓄的提出了要求。而Lily 也立刻表示自己決不會沉溺于此,并對姨媽祈求:
(10)Aunt Judia!You don’t mean that you won’t help me?(The House of Mirth:184)
Lily 心中恐懼,生怕姨媽不顧自己了,想求得姨媽的支持和幫助,想緊緊抓住這根救命稻草,可又不能要求什么,只好用這樣的疑問句試探、請求。模糊中既禮貌客氣,又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也將自己的無助一覽無遺。
再分析小說《The Age of Innocence》發(fā)現(xiàn),女主角Ellen的389 句話語中有118 句是使用了疑問語氣。如:
(11)Ah——it’s really and truly a romance?(The Age of Innocence:65)
(12)Then you’ll help me?(The Age of Innocence:109)
(13)You know about my husband——my life with him?(The Age of Innocence:109)
不難看出,疑問句可以達到禮貌客氣、委婉含蓄的作用,并且語義較模糊。她通過向對方提出建議或請求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直截了當?shù)匕严敕ǜ嬖V對方,從而委婉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避免過于直接、肯定,使講話留有余地,既可以緩和語氣,又可以使語義模糊一些,還可以顯示出她的文雅、溫柔。
其次,喜歡運用插入語。在對Wharton的小說分析中發(fā)現(xiàn),主人公在話語交際中為了使自己的話語表達非??蜌舛Y貌,除了使用疑問句外,還愛使用另一中調節(jié)結構,即插入語。插入語是典型的模糊限制語,是一種婉轉客氣、富有人情味的表達,可以表示試探性的要求或提議,同時也可回避直截了當?shù)乇響B(tài)。
無肯定意義的短語,如“I think”、“I suppose”等,和表猶豫的插入語,如“well”、“you know”、“I guess”等結構都是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如:
(14)Yes;I suppose it must be going.(The Age of Innocence:168)
(15)I guess I won’t come up yet awhile,”he said,turning as if to go back to the kitchen.(Ethan Frome:78)
這些結構在模糊之中給以彈性的判斷,對話語的程度、范圍、語氣等起限制和調節(jié)作用,巧妙地加強或減輕言語的不確定性,將所述內容的準確度模糊起來,使得話語的語義具有模糊性,在含蓄之中給聽者以玩味、琢磨的余地。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結構,如as if,as though,seemingly/It seems that,I'm afraid,It is said,It is well known/people say 等,無論從自然的語用學角度還是從Zadeh的語法角度,都是說話者為了在表達自己觀點時表示禮貌,或對某事猶豫不決或不明確而使用的一種緩和結構,屬于緩和型模糊限制語。
比如《The Age of Innocence》的第二十一節(jié),新婚的Archer 有了一次到海邊見到Ellen的機會,面對遠在波堤盡頭觀海的Ellen,
(16)Archer said to himself:“If she doesn’t turn before that sail crosses the Lime Rock light I’ll go back.”(The Age of Innocence:169)
這里“If……I’ll go back.”明顯是一種語氣的緩和,這一模糊限制語恰如其分地將Archer 一度對自由生活和愛情產生強烈的向往而又猶豫不決的心情表露無遺,他想要跟隨前進,但卻瞻前顧后,無法明確自己的心緒,最終仍是擦肩而過。
人物的塑造是小說的核心,在Wharton的小說中,她總是精心挑選詞匯,將主人公的性格和行為描述得生動深刻,對主人公的刻畫人木三分,如:
(17)Her face looked pale and extinguished,as if dimmed by the rich red of her dress.She struck Archer,of a sudden,as a pathetic and even pitiful figure.(The Age of Innocence:8)
這些極具模糊意義的詞將Ellen 消瘦蒼白、楚楚可憐的形象活靈活現(xiàn)的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尤其是模糊限制語as if 使得Ellen的形象更加鮮明、真實,她是一個多重矛盾的統(tǒng)一體:她那不尋?;虿坏皿w的穿著將她劃分為一個與紐約上流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物,她那蒼白沒有光澤的臉龐,都給人一種楚楚可憐、值得同情的感覺。她待人真誠,有鮮明的個性,既坦率又深沉,時而溫柔多情,時而冷靜理智。
再如《The House of Mirth》中的Lily 美麗動人、天性善良、聰慧機智,但卻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她繼承了愛讀詩的父親的理想主義的品質。Lily 天生孤高、清傲、優(yōu)雅,有教養(yǎng),對愛情充滿向往和浪漫,為了尋求更美好、更高尚的精神生活而將榮華富貴棄之不顧。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卻使得她的掙扎變得徒勞,窮困潦倒的生活將她唯一一個危險的弱點暴露了:她常常抵擋不了物質的誘惑,這就是她天生的矛盾,一個來自母親的品質。有著“清高”品格和離不開奢侈品的弱點,播下了Lily 悲劇的種子。
年少時,她私下里為她母親對金錢的赤裸裸的熱忱感到羞恥,她浪漫地幻想著找一個“英國貴族”或“意大利王子”作丈夫。因而,一開始她對紙醉金迷的“上層生活”是輕蔑的、厭煩的。
(18)…She knew she could not afford it,and she was afraid of acquiring so expensive a taste.(The House of Mirth:29)
這里的情態(tài)模糊限制語could not 和was afraid of 將Lily 心理的猶豫和掙扎表露出來,她不愿染上這種所謂上流社會的“毛病”,不愿沉溺于無所事事的打牌、跳舞等等沉悶的消遣中。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錢人的生活常態(tài)就是如此,她要想進入,就必須遵從、接受。這里,兩個模糊限制語同時也將她性格中受母親影響的另一面含蓄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19)Lily obeyed;she always obeyed when her mother spoke in that voice.(The House of Mirth:36)
受母親品質影響的Lily 過慣了舒適生活,她從沒有忘記母親的教導,把嫁個有錢丈夫,過上奢華生活作為自己人生的唯一奮斗目標。這里的模糊限制語always 將Lily 性格中的矛盾和脆弱充分詮釋了出來。成年后,她向往著進人“歡樂之家”過一種衣食無優(yōu)的生活。為了與富人們打成一片,她每天光彩照人地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花在穿著、橋牌等上的錢總是大大超過她所能支付的項目。雖然深感無力應付,但是對奢華生活的迷戀和嫁個有錢人的使命又使她無法放棄。
在Wharton的小說中,她常常利用模糊限制語,巧妙搭配,對主人公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做精辟論述。比如在《The Age of Innocence》中,Wharton 把自己生活過的那個紐約上流社會比作一個金字塔:
(20)The New York of Newland Archer day was a small and slippery pyramid,in which,as yet,hardly a fissure had been made or a foothold gained.(The Age of Innocence:8)
在這里,她先利用small 和slippery 兩個形容詞的模糊性,形象地向讀者勾畫了紐約上流社會的具體形象——小小的、滑溜溜的金字塔。那尖尖的塔尖就是上流社會,平民百姓很難在上面立足。實際上,slippery 一詞多義,語義含糊,有不穩(wěn)定的意思,緊接著用了模糊限制語hardly,模糊中也暗示了那樣的一個排斥新事物、自以為是的上流社會最終是會倒塌的。
此外,Wharton 還精心挑選模糊限制語,巧妙地暴露了紐約上流社會的種種虛偽的丑態(tài):
(21)New York was kind,it was almost oppressively hospitable;……(The Age of Innocence:2)
一方面,華頓用了形容詞kind,hospitable的模糊性來宣揚紐約上流社會的友好和熱情;另一方面,她又用了模糊限制語almost 來揭露紐約上流社會的虛偽以及對新事物的恐懼。華頓所選用的文字朦朧含蓄,對讀者產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進一步彰顯了小說的主題——在當時那個社會中,主人公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
Wharton 在敘事的過程中,常常精心描述生活環(huán)境,力圖在環(huán)境中烘托故事情節(jié),凸顯人物性格。在小說《Ethan Frome》中,久居沉悶的Ethan在活潑可愛的Mattie 面前覺得自己又活過來了,從沉睡中蘇醒了:
(22)Her breath in his neck set him shuddering again,and he almost sprang from his seat.(Ethan Frome:129)
就Mattie的氣息也讓他激動,他almost 就要跳起來了。這里,模糊限制語almost 既將他內心的激情澎湃含蓄道出,又委婉地暗示他為了顧全三個的感受和社會世俗的眼光而將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一方面是壓抑了的悲哀,一方面是雋永溫和的諷刺,辭藻樸實,平淡中意蘊深刻。
《Ethan Frome》中,主人公們總是在忍受孤獨、壓抑和寂寞的煎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Ethan 多年來在與Zeena 沒有愛情的婚姻里掙扎、痛苦、壓抑,終于熱情活潑的Mattie的到來將要改變他沉寂的生活??墒?,殘酷的現(xiàn)實讓寄人籬下的Mattie膽小怯弱,孤僻壓抑的Ethan 生性靦腆、優(yōu)柔寡斷,他們的戀情注定將陷入悲慘中。所以當Zeena 要趕Mattie 走時,兩人以極端悲壯的方式宣泄。
(23)The big tree loomed bigger and closed,and as they bore down on it he thought:“It’s waiting for us:it seems to know.”(Ethan Frome)
短短的一句話,就有四處用了模糊語言表現(xiàn)手法。尤其是最后的模糊限制語“it seems to”,模糊中將Ethan 心中的萬念俱灰表露無遺。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Wharton 在小說中的詞匯和句法層面都對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運用,恰當搭配模糊限制語,使表達靈活、自由、簡潔,既能豐富這些小說的敘事話語,又能對小說中人物生活和心理透徹展示,還能推動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讓讀者通過模糊的言語形式細細體味作者所傳遞的淡淡的蒼茫和悲涼,獲得意在言外的美學享受。同時,豐富了小說的文本審美層次,拓展這些小說的解讀空間,使敘述更空靈、活泛,留下更多想象空間給讀者去思索、去琢磨、去體味、去感同身受,使讀者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把握小說脈絡,了解情節(jié)發(fā)展,進入人物思想,體味人物心理,使讀者和文學形象更貼近,對小說的理解更深入。
[1]Joanna Channell,F(xiàn)uzzy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107.
[3]何自然,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外國語,1985(3).
[4]張瑩,文學研究論.《純真年代》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J].邵陽學院學報,2007(6).
[5]楊金才,王麗明,老紐約社會的婚姻——論伊迪絲·華頓的紐約小說創(chuàng)作[J].婦女研究叢論,2004(5).
[6]權楓,伊迪絲.華頓自然主義觀的表現(xiàn)[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2(1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