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珍
(1.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710062;2.青海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青海西寧810007)
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向來就有不解之緣,民間文學是作家文學創(chuàng)作之母,為作家文學提供了創(chuàng)作母題和素材,是作家文學的源流?!拔膶W之中之所以有民間文學,是因為它是現(xiàn)實生活里的組成部分”,[1](p54)具有濃厚的生活屬性,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哈代善于運用和借鑒民間文學,民間文學是哈代小說的創(chuàng)作源泉,為哈代藝術(shù)創(chuàng)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給養(yǎng),是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妙用是哈代獨具個性的藝術(shù)風格。威塞克斯小說中哈代大量運用民間文學題材來刻畫人物性格,預射人物命運,烘托小說氣氛,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揭示小說主題,從而使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飽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使情節(jié)跌宕起伏,懸念疊出,主題鮮明深刻。哈代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巧妙穿插傳說、傳奇、歌謠、民間戲劇等活態(tài)文化成分,使小說內(nèi)容更加充實,鄉(xiāng)土色彩更加濃厚,增加了小說的動態(tài)感和親切感,豐富了小說的思想內(nèi)涵和美學意蘊,增強了小說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地方文化魅力。民間文學是“民族文化之根”,是“凝聚一個民族感情和行動的文化核心點?!盵2](p4)“只有解釋偉大作家的創(chuàng)作與深層的民間文化潮流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才能洞察偉大作品的深層內(nèi)涵。”[3](p15)本文從“互文性”理論厘清哈代小說與民間文學的深層關(guān)系,分析哈代小說對民間文學的成功運用及其社會文化價值和美學意蘊,有助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哈代深厚的民間文學底蘊和作品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哈代威塞克斯小說對民間文學既有直接引用又有藝術(shù)戲仿,與民間文學構(gòu)成了復雜的文本共存關(guān)系和派生關(guān)系,本文立足于共存關(guān)系來分析民間文學在哈代作品中的多種文本功能,這些功能往往不是單一呈現(xiàn)而是交錯疊出。首先從性格刻畫說起,“性格是人物生命的表現(xiàn)和標志”,“只有寫出人物的靈魂,寫出靈魂的獨特表現(xiàn),也就是性格,人物才能活起來,有生命力”,[4](p69)萊辛也強調(diào)性格在小說人物塑造上的核心作用,“只有性格是神圣的,加強性格,鮮明地表現(xiàn)性格,是作家在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過程中最當著力用筆之處”。[5](p125)哈代通過民間傳說、歌謠和地方戲劇的巧妙穿插來加強人物性格的刻畫,民間文學成分在人物塑造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而且是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段,也是人物表情達意的渠道,小說中歌謠的大量引用尤其突出。民謠是民間文學中可以歌唱和吟誦的韻文部分,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學、文化價值,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民歌中有很多新鮮和純樸的地方,而這就足夠供我們的美感來欣賞?!盵6](p40)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精神領(lǐng)袖赫爾德也特別強調(diào)民歌民謠和民族語言在表現(xiàn)民族感情、構(gòu)建民族文學方面的核心價值。哈代通過小說文本與歌謠的互文共存關(guān)系,借助歌謠的生動內(nèi)涵和純樸風格來影射性刻畫人物性格,使人物性格飽滿,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避免了語言直接描述所帶來的單調(diào)和僵化。在《苔絲》中這種手法展現(xiàn)得尤為精湛,瓊·德北是個愚昧、沒有受過多少教育、有著強烈宿命論意識的鄉(xiāng)村婦女,她順其自然、聽天由命的處事態(tài)度,使她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仍然保持著樂觀通達的心態(tài)。雖然讓一大群孩子拖累著,但仍然酷愛唱歌,凡是流傳到布萊克穆爾谷的歌曲,只要一個星期,就能把調(diào)子學會。她喜歡邊洗衣服,邊腳踏搖籃,同時唱著《花牛曲》,“搖籃聲和歌聲,有時中斷一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陣扯著嗓門的叫喊?!薄啊\告完后,搖籃聲和歌聲又重新開始,《花牛曲》又唱了下去。”[7](p13)民謠給了她生活的快樂,減輕了生活的壓力,排除了生活的苦悶,一曲民謠以及歡快的演唱,便將苔絲母親的性格生動地刻畫了出來,一個鮮活的村婦形象便躍然紙上。苔絲因“王子”之死到特蘭嶺攀親后,被安排在亞歷克家養(yǎng)雞,她的美貌一開始就打動了亞歷克,他沖她吹了一句《去,把你的嘴唇挪開》來引誘她,這首英國歌謠的第一段也見于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這是一首用來調(diào)情嬉耍的歌曲,從而揭示和刻畫了亞歷克輕薄好色的惡少本性。
在《遠離塵囂》中奧克喜歡吹奏《喬凱去趕集》,這首節(jié)奏歡快的曲子映襯出奧克誠實正直、樂觀直率、熱情霍達的性格特征。西方有濃厚的橡樹情結(jié),奧克(Oak)意為橡樹,是哈代筆下宗法制社會田園牧歌的典型形象,是威塞克斯世界的理想人物?!读值鼐用瘛分袨閯倧某抢锘丶业母窭俳z小姐舉行的晚會上,兩個應邀來參加晚會的村民酒后高聲吼唱:“……我再也不是黃花閨女,除非橘子樹上長蘋果…”[8](p66)之類歌詞簡單直白,內(nèi)容接近民間艷曲的歌謠,表現(xiàn)了村民粗獷豪放的鄉(xiāng)野性情。《卡斯特橋市長》中法夫瑞常唱思念蘇格蘭家鄉(xiāng)的歌,他多情的歌聲也曾打動了許多人,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從來沒有回過家,這說明他內(nèi)心深處不是一個熱愛家鄉(xiāng)的人,他的美妙歌聲,他的動情歌唱反襯出他的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和他淡薄的家鄉(xiāng)意識。法夫瑞是個精明的外鄉(xiāng)人,是工商資本主義的新人代表,因此他身上少了威塞克斯人耿直淳樸的品德,出于歷史的選擇,哈代讓他成為名利愛情具收的贏家,但情感上,從對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哈代對他的漠視和不屑。法夫瑞喜歡唱蘇格蘭民歌《往昔》或《友誼地久天長》,但商業(yè)競爭中的他卻把友誼拋之腦后,從不顧及他與亨察德的友情,完全忘卻了后者給他的幫助和扶持,這些歌曲的內(nèi)涵和演唱者品行之間形成了巨大反差,表達了作者對法夫瑞見利忘義,薄情寡義之輩的諷刺和對工商資本主義浪潮沖擊下唯利是圖、缺乏溫情的社會的針砭。正是高唱“友誼萬歲”的人不顧前情,忘卻舊恩,在情場和商場毫不留情地打敗了亨察德,并奪走了他的養(yǎng)女,使他一敗涂地,一無所有,遭遇了愛情、事業(yè)、家庭的三重拋棄,最終悲壯地走進了他的生命荒原,走向了悲劇深淵,實現(xiàn)了生命的回歸,成就了希臘式的悲劇“英雄”。哈代善于利用民間文學素材來實現(xiàn)具有深層內(nèi)涵的反諷,對某一事物或人物進行嘲諷和鞭撻,以此來提升小說的藝術(shù)品位和感染力。
哈代慣以傳說和民謠為主的民間文學成分來預射人物的命運,為人物命運發(fā)展起到了影射和暗示作用,苔絲母親愛唱的《花牛曲》在小說中除了性格刻畫的功能外還起到了人物命運預示的作用:“我看見她躺在那邊的綠樹林里;來吧,親愛的!讓我告訴你她在哪里!”[7](p12)這首小曲正好暗示了后來苔絲在狩獵林被亞歷克誘奸的情節(jié),指涉了苔絲在綠林失身的遭遇。民謠在預示人物命運的同時還烘托了其悲劇氣氛,為悲劇來臨奏響了前奏,拉開了序幕,為讀者制造了懸念,引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增加了小說的趣味性和可讀性。民謠在作品中的穿插使用增添了作品的鄉(xiāng)土色彩、審美意蘊,“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提升了其藝術(shù)品位”。[9](p110)苔絲受辱回家后,一直躲在家里,終于鼓起勇氣下地干活了,女伴們見她又出門了,既高興又同情,卻又調(diào)皮地哼了幾段民謠,其中一首意思是一位姑娘跑進一片快活的綠樹林,回來時就變了樣,講的是國王幼女珍妮公主到樹林逍遙游玩時,遭一青年橫加奸污,后來發(fā)現(xiàn)這個青年竟是她失散多年的哥哥,公主遂自刎身亡,二人相抱而死。這首民謠恰到好處地影射了苔絲被冒牌的堂哥亞歷克奸污的遭遇,似乎在講述女主人公的親身經(jīng)歷,同時又進一步戲劇性地預言了苔絲接下來的劫難和悲劇命運,對女主人公的命運發(fā)展做了進一步鋪墊并暗示了苔絲將來要殺死亞歷克以除羞泄憤。
《還鄉(xiāng)》中爽朗樂觀的闞特大爺愛唱《樂呵呵的小伙》,也叫《艾琳王后的懺悔》:“國王扭頭轉(zhuǎn),從左往后看,滿腹的怒氣,滿臉的怒顏,若非我誓言已說在先,卿家你難免絞架身高懸,”[10](p42)講的是艾琳王后做懺悔時,不慎暴露了她與大臣間的私情,從而導致了她的悲劇,這首風趣的民歌隱約道出了女主人公“夜的女王”游苔莎與韋狄之間的私情,預射女主人公今后要面臨的情感悲劇。果然由于跟情人私會間接造成了姚伯夫人的死亡,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和矛盾,最終迫使游苔莎與韋狄冒險私奔,偏巧那夜天降大雨,雙雙溺水身亡,實現(xiàn)了民間文學中情人雙雙死亡的結(jié)局,死后墳上也許會長出玫瑰和石楠來象征死后的結(jié)合。英國愛情題材的悲劇性民謠常以這樣的方式結(jié)尾,如《美麗的瑪格麗特和可愛的威廉》(74B),《阿麗絲姑娘》(85A),《拉韋爾爵爺》(75A);從《布蘭德伯爵》(7C)的最后兩段可見端倪:“一個葬于瑪麗坡,另一個埋在瑪麗山;一座墳上長出美麗的玫瑰,另一座墳上生出可愛的石楠。/它們向上長啊,一起長,長到與眾相比很特別,當它們一點不能再長高,就枝葉相連長成情人結(jié)?!盵11](p44)很有中國民間文學中的“比翼鳥”和“連理枝”的浪漫意蘊。哈代借助歌謠簡潔明快、幽默詼諧的敘事風格給小說增添了傳奇色彩、浪漫情調(diào)以及宿命論的意味,哈代悲觀主義人生觀就這樣在一個個傳奇和歌謠的襯托下表露了出來,天命難違,在劫難逃,是哈代悲觀主義思想和宿命論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其中許多悲劇人物都是在民謠和傳奇的陪伴下無奈地走向了人生的悲劇深淵。
傳說、民謠和民間戲劇在哈代小說中為情節(jié)發(fā)展起了背景鋪墊的作用,為情節(jié)的進一步深入提供了動力,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短z》中與亨利三世有關(guān)的白鹿林的傳說道出了布萊克摩爾河谷的悠遠歷史和古風遺韻;《一雙藍藍的眼睛》中“安德爾斯湯莊園”(Endelstow House)與查爾斯二世的近乎荒誕的故事講述了路克西里勛爵傳奇的家史,為小說敘事場景營造出濃厚的歷史氛圍;《無名的裘德》中的“褐色房子”(Brown House)的傳說,渲染出一份神秘陰森的氣氛,多了份哥特式情調(diào)。苔絲遭安琪拋棄后,為了獨立生活,也為了改善家庭拮據(jù)的狀況,寒冷的冬天被迫來到條件極為艱苦的弗林庫姆阿什農(nóng)場(Flintcomb-Ash Farm)干活,她有空就練習唱安琪喜歡的《愛神的花園》和《我有獵苑,我有獵犬》,尤其是《天剛破曉》:“起來,起來,起來,園中百花盛開,采一朵美麗的鮮花,獻給你的所愛。在這五月的時光里,天色剛剛破曉,只只斑鳩和小鳥,在枝頭筑新巢?!盵7](p328)每當她獨自干活的時候,她就唱著這些歌謠,想到安琪不再回來聽她歌唱,就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這些歡快癡情的歌曲“仿佛在嘲弄歌唱者那顆悲切的心,使她越發(fā)痛苦,”[7](p329)越發(fā)失落惆悵,越發(fā)體會到生活的凄涼;這些歌謠所描述的鳥語花香、愛的樂土與女主人公所處的天寒地凍的惡劣環(huán)境以及此時低落的情緒和苦楚的心境構(gòu)成了強烈的對比,進一步襯托出苔絲處境之艱難、烘托出她凄楚憂傷的心情,春意盎然,鮮花盛開,斑鳩小鳥筑愛巢,但安琪卻棄之而去,留下她這個空巢獨燕,在寒冬臘月的弗林庫姆阿什,嘗盡了人間的辛酸和愛情的悲苦?!短靹偲茣浴愤@首曲子很有寓意,強烈反襯出歌者內(nèi)心的酸楚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另一方面也給作品增添了反諷意蘊,為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做了背景鋪墊?!犊ㄋ固貥蚴虚L》中法夫瑞第一次見到秀麗端莊的伊麗莎白時唱到:“我走進小屋的門扉,白日將盡覺得勞累,啊,是誰輕盈地走下樓來,是健美的帕格,我的寶貝?!盵12](p66)法夫瑞借助民歌《健美的帕格》所做的大膽表白,樸素矜持的伊麗莎白聽到后感到羞怯窘迫。以歌傳情是民間文學中青年男女表達愛情的常見方式,哈代借用歌謠特有的形式給小說營造了一種溫情浪漫的情調(diào),極大地烘托和渲染了氣氛,使小說敘事活躍了起來,同時對人物關(guān)系的發(fā)展和主題的拓展進行了鋪墊,起到了情節(jié)之間轉(zhuǎn)乘上的紐帶作用,為故事和人物關(guān)系的自然發(fā)展起到了潤滑鏈接作用。
《一雙藍藍的眼睛》中女主人公埃爾弗雷德和史密斯的戀情就從《冬天的夜晚》開始了,接著又以一曲法國民謠,為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做了鋪墊,此歌大意為:“我栽了玫瑰,已見它發(fā)芽,開出美麗的花朵,吸引來小鳥”,[13](p17)預示了他們二人一見鐘情,已萌生愛情,為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起到了鋪墊作用,給小說帶來了活力,增添了趣味?!哆h離塵囂》中剪羊毛的晚餐中,歌曲是不可缺少的娛樂形式,樸實的農(nóng)民包括害羞的普格拉斯都唱了幾曲,直到芭斯謝芭的《在阿蘭河兩岸》把晚會推向了高潮:“一個士兵求她做新娘,句句話兒喜動她心懷,在阿蘭河兩岸上,誰個女孩兒有這般歡樂!”[14](p186)這首關(guān)于士兵與姑娘的愛情歌曲,旋律生動活潑,歌詞大膽直白、毫無矯飾,講述了士兵怎樣巧言打動了多情的姑娘,贏得了她的芳心的故事,實際上恰到好處地預射了特洛伊和芭斯謝芭的浪漫史,為后來特洛伊和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進行了鋪墊,為下文特洛伊甜言蜜語博取芭斯謝芭的愛情埋下了伏筆?!哆€鄉(xiāng)》中克林家演出的幕面劇(Mumming)《圣喬治》是英國一種古老的民間戲劇,起于中古,節(jié)日出演,圣誕節(jié)尤盛,演員均為男性,游苔莎為了見到克林竟然女扮男裝在劇中扮演一個土耳其武士,幕面劇的演出既表現(xiàn)了游苔莎的勇敢與叛逆,又為克林和游苔莎的會面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和場所,從此雙雙一見傾心、墜入愛河,使韋狄斷了游苔莎的念頭,跟朵蓀結(jié)了婚,這一環(huán)節(jié)成為人物關(guān)系和命運發(fā)生重大轉(zhuǎn)折的契機,對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哈代利用民謠做情節(jié)鋪墊,創(chuàng)設情節(jié)發(fā)展的背景,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起故事情節(jié)的波動和起伏,推動情節(jié)一步步走向高潮,并達到悲劇的頂點。
哈代小說中作為互文被利用的民間文學素材“拓展了作品的意義維度,有效地深化了作品的主題蘊含”,[9](p113)苔絲失身于亞歷克的“英國最古老的樹林”狩獵林是對人物命運的暗示和主題的揭示。狩獵林(Chase)[7](p64)該詞暗藏殺機,象征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恰恰就在狩獵林女主人公成了亞歷克的獵物,這就意味著這里會發(fā)生“狩獵”的故事,上演一出人間悲劇,為苔絲的悲劇拉開了序幕,揭示了弱肉強食的社會現(xiàn)實,流露出作者對資本主義社會非人道主義的批判,也透視出他對斯賓塞“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接受。另外,令人毛骨悚然的德伯家的馬車的傳說,無疑也是為小說主題服務的,暗指苔絲的貴族祖先在家族顯赫之時是何等地作威作福,草菅人命,也從另一層面反映了苔絲作為他們的末世子孫為祖先贖罪的主題,這一傳說的出現(xiàn)為小說增添了濃重的宿命論色彩——苔絲的悲劇是其祖先惡行的報應,命中注定,無法抗拒,是因果輪回的體現(xiàn)?!肮朴趶拿耖g文學藝術(shù)中尋找源泉來拓展作品的主題”,[15](p214)他善于在作品中穿插一些民間故事和歌謠來揭示和深化小說主題,成為哈代小說獨特的敘事技巧。
民謠除了刻畫性格,預射命運,背景鋪墊,推動情節(jié)外還用來點化主題、以原文的主題來深化受文的主題。苔絲在新婚前試穿絲綢新衣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哼唱的關(guān)于一件神秘長袍的民謠:“妻子一旦做了錯事,永遠穿不了這件衣裳……”[7](p194)這歌謠出自英國古代民歌《兒童與斗篷》,講的是一個男孩帶著只配貞潔女子穿的神奇斗篷進了亞瑟王宮殿,當失貞的皇后昆納芙穿上后,斗篷頓時變了顏色,證明她是個不貞之女。想到自己的處境,苔絲開始憂慮不安,“要是她穿的這件長袍,到時候也像昆納芙皇后穿的那件一樣,改變了顏色,泄露了她的秘密,那可怎么辦呀?”[7](p195)透過民謠作者恰到好處地描寫了苔絲因聯(lián)想到與亞歷克“有染”而惴惴不安的憂慮心態(tài)。在維多利亞時代“貞操觀”大行其道,失貞是婦女不可饒恕的罪責,這首歌謠極具諷刺意蘊,仿佛是對苔絲的戲諷,預言了苔絲即將面臨的悲劇,影射了苔絲將成為男權(quán)統(tǒng)治和世俗偏見的受害者的主題。這歌謠暗藏殺機,這件寓意不祥的袍子給她帶來了厄運,使她一步步走向悲劇。不久,在附近鎮(zhèn)上置辦結(jié)婚用品的時候,來自特蘭嶺的格羅比認出了她,隱約地揭穿了她的秘密,這使苔絲更加不安,當她正式穿上新衣后,她的命運果然像歌中所唱的那樣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世俗的安琪無法原諒妻子的“過失”,拋棄了苔絲。這首歌謠的穿插既揭示了小說的主題,又深化了小說的思想內(nèi)涵。
總之,哈代威塞克斯小說與民間文學有不解之緣,民間文學是哈代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哈代小說的重要內(nèi)涵,也是哈代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哈代小說中通過穿插大量的傳說、歌謠、地方戲劇等民間文學成分,彼此形成有效地互文共存關(guān)系來刻畫人物性格,預示人物命運,鋪設情節(jié)發(fā)展的背景,營造悲劇氛圍,或作為主題的核心部分進行綜合利用,點化和突顯主題,或渲染鄉(xiāng)土色彩,它們使小說人物形象生動、性格飽滿,情節(jié)曲折,主題鮮明,從而深化了小說的思想內(nèi)涵,豐富了作品的美學意蘊,增強了作品的藝術(shù)感染力和鄉(xiāng)土魅力。作為語言民俗的民間文學成分在諸多方面都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其妙用是哈代小說敘事的基本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是哈代小說的精髓與靈魂。大量的民間文學成分給哈代小說打上了鮮明的地方文化烙印,是十九世紀英國南部鄉(xiāng)村生活的藝術(shù)再現(xiàn),同時也體現(xiàn)了哈代對作為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鐘情與認同。
[1]李楊.作家文學與民間文學[M].李揚,譯.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
[2]黃永林.關(guān)于民俗學與民間文學教育問題[J].文學教育 2008,(5).
[3]萬建中.民間文學引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4]馬振方.小說藝術(shù)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萊辛.漢堡劇評[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
[6]車爾尼雪夫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選集:上卷[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58.
[7]托馬斯·哈代.苔絲[M].孫致禮,唐惠心,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8]Hardy Thomas.The Woodlanders[M].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6.
[9]馬弦,劉飛兵.論哈代“性格與環(huán)境”小說的民謠藝術(shù)[J].外國文學研究,2007,(2).
[10]托馬斯·哈代.還鄉(xiāng)[M].張谷若,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11]阿蘭·鮑爾德.民謠[M].高丙中,譯.北京:昆侖出版社,1993.
[12]托馬斯·哈代.卡斯特橋市長[M].張玲,張揚,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13]Hardy Thomas.A Pair of Blue Eyes[M].Hertfordshi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1995.
[14]托馬斯·哈代.遠離塵囂[M].傅徇寧,佟天翎,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15]吳笛.哈代新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