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在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偵查中的應用

2013-04-11 14:58陳夢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3年12期
關鍵詞:編題作案人犯罪心理

陳夢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730000)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在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偵查中的應用

陳夢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730000)

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常會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導致久偵不破。然而,作案人在投放危險物質的過程中在大腦中形成的犯罪心理痕跡確是客觀存在、無法抹去的。犯罪心理痕跡反映著作案人的心理活動以及行為活動,直接反映出作案人與案件的關系。運用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結合心理痕跡分析并運用認知綜合測試法編題,通過檢測被測人有無相關的心理生理反應來尋找和甄別犯罪嫌疑人,成為偵破疑難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一種重要技術手段。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偵查工作

前不久,復旦大學研究生黃某,于2013年4月1日因身體不適入院,病情日漸危重,于16日不治身亡。上海警方表示,在該生寢室飲水機內殘留水中檢測出有毒化合物成分,并認為同寢室某同學有投放危險物質的嫌疑。

發(fā)生在復旦大學的這起校園投放危險物質案,讓不少人想起了多年前清華大學女生朱某鉈中毒案。朱某在1994年冬和1995年春至少兩次攝入致死劑量重金屬鉈鹽。1995年5月經治療后得救,但因為誤診時間過長等原因,導致全身癱瘓、100%傷殘、大腦遲鈍。此案歷經十多年仍未查明真像。可見,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在偵查中存在許多難點,給偵查破案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目前,我國各種投放危險物質事件時有發(fā)生,有時甚至由單一的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發(fā)展成為受害人數多、社會影響極大的群體性事件。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種偵查破案手段,雖然它不能作為直接證據使用,只能作為刑事偵查的一種輔助手段,但從近幾年的應用情況看,利用心理測試技術破案的案例不勝枚舉。犯罪心理測試技術,能為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偵查提供很大的幫助。一方面能夠經過編題測試出案件的具體情節(jié)為審訊帶來便利,另一方面能夠打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線、甚至讓其主動交代。因此,在發(fā)案率日漸增多的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偵查中,對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應用研究極具價值。

一、犯罪心理測試技術概述

(一)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概念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是依據人的心理活動及生理活動之間關系的原理,通過設計一定的問題,利用心理測試系統(tǒng),對嫌疑人進行心理生物反應測試,以幫助甄別判斷嫌疑人與案件關系及案件有關情況的犯罪心理檢測技術。它是依據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犯罪心理學三大學科基礎和神經心理學、生物電子學、計算機應用、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等學科知識建立發(fā)展起來的。

(二)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構成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是由相關的理論、方法、技巧和軟硬件測試系統(tǒng)構成的系統(tǒng)科學體系。它的具體應用過程由三大技術環(huán)節(jié)和六大階段技術構成。三大技術環(huán)節(jié)包括:一是誘導心理反應環(huán)節(jié),主要運用刺激誘導技術,體現(xiàn)在測前訪談階段;二是記錄生理反應環(huán)節(jié),主要運用反應記錄技術,應用于實測操作、觀察和同步評圖階段;三是分析測試結果環(huán)節(jié),主要運用結果評判技術,多應用于圖譜綜合評判和測后訪談階段。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六大階段技術,是由一系列技術的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綜合性技術體系,因而每項技術都至關重要。具體包括:犯罪心理痕跡動態(tài)分析技術;認知綜合測試法編題技術;測前心理訪談技術,其中測試人員的訓練和經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實測操作、觀察和同步評圖技術;圖譜綜合評判技術,是犯罪心理測試得出最后結論的關鍵技術;測后談話和訊問技術。此六大階段技術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關的技術整體,每一個階段技術的科學操作運用,是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科學有效地發(fā)揮作用的重要保障。

(三)犯罪心理測試的核心技術與主流方法

犯罪心理痕跡動態(tài)分析技術,是綜合運用心理學規(guī)律性知識和原理,從犯罪現(xiàn)場的各個要素出發(fā),在客觀、全面、科學地分析現(xiàn)場物證信息的基礎上,對違法犯罪人所獨有的、以內隱為主、外顯出來的犯罪心理痕跡進行分析的一項技術,是犯罪心理測試的核心技術。該技術重點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作案人案前、案中和案后的互動、感覺、知覺和有著情緒深刻體驗的心理狀態(tài),包括犯罪的動機因素、時空知覺、犯罪手段、現(xiàn)時心態(tài)等動態(tài)的過程和對證人證言、報案人等案件參與人進行心理痕跡的動態(tài)分析,在整個犯罪心理測試技術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犯罪心理測試技術主要運用的是認知綜合測試法。認知綜合測試法是突出問題的客觀性、認知性,以案件有關要素、情節(jié)、特點及案犯心理活動問題為主,采用多種編題方法,依據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對與案件有關的多個目標問題進行設計編題,以檢測被測人對案件認知狀況的一種編題技術[1]。與其他編題技術相比,它在理論與方法上更加強調編題的認知性、多面性和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性。在具體編題上,采用自我認知檢測法、違法犯罪認知檢測法、即時心理狀態(tài)檢測法、案件相關要素問題、犯罪情節(jié)問題及其相應心理狀態(tài)問題為主進行編題。由于采用多種方法對多方面問題進行檢測,所以認知綜合測試法編題的題項較多,且強調針對性和靈活性,需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特點、類型進行。

二、投放危險物質案件概述

(一)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概念及分類

投放危險物質案件是指犯罪人故意投放毒物,致使人、畜傷亡,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案件。投放危險物質是殺人或危害公共安全的一種特殊手段,與一般的暴力殺人案件不同。犯罪人采用暗地里投放毒物的方式,殺人手段是非暴力的、隱蔽的,被害人往往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自動服毒。因此,投放危險物質殺人較易得逞。[2]需要明確的是,投放危險物質案件泛指利用毒物進行犯罪的各種案件,主要包括投放危險物質殺人、故意傷害,投放危險物質破壞等刑事案件,不包括服毒自殺及因毒物導致的意外事故等非刑事案件。

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投放危險物質罪,有的屬于故意殺人罪,有的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行為人采用投放危險物質手段殺害特定的人,則屬于故意殺人罪;如果行為人投放毒物已經造成或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人死傷或者大量財產的損失,則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前面提及的校園內的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直接針對特定的人,屬于故意殺人罪的范疇。投放危險物質于公共食堂、酒店、水井、河流中,危及多人生命的,則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疇。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對投放危險物質案件有著各異的分法:

1.根據投放危險物質危害的對象不同,可將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分為三類:一是針對不特定的人投放毒物,造成多人因中毒死亡或受傷的案件;二是針對家禽投放毒物,造成大量家禽死亡或中毒的案件;三是針對特定人投放毒物,造成特定人員或其親友死亡或受傷的案件。

2.根據投放危險物質殺人的方法手段不同,可將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分為三類:一是消化道投放危險物質殺人案件。指犯罪人將毒物混入飯、菜、湯、飲料、藥物中,使被害人在正常的飲食中將毒物一并服入體內而造成的中毒死亡。二是呼吸道投放危險物質殺人案件。指犯罪人將毒氣導管導入被害人的住處,或將揮發(fā)性毒物放入被害人住處,使被害人在正常的呼吸情況下吸入毒氣死亡。三是皮膚表面投放危險物質案件。此種投放危險物質方式多樣。有的犯罪人趁給傷口消毒,將毒物涂于傷口使人中毒;有的用毒蛇咬傷被害人皮膚,使毒液進入人體內;有的將毒物摻入洗衣水中,使毒物從皮膚毛細孔吸入體內;甚至有的利用接吻、性行為,使毒物由皮膚黏膜吸入體內而中毒。

3.根據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犯罪動機不同,可分為奸情引發(fā)型、經濟沖突型、家庭糾紛型、泄憤波及型、嫉妒引發(fā)型、封建迷信型、悲觀厭世型、無端猜疑型、邪教教唆型等。[3]

(二)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特點與偵查難點

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具有以下特點:

1.作案人與被害人之間大多具有明顯的因果關系,無緣無故投放危險物質殺人的可能性較小。這種因果關系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有過去的遠因,也有現(xiàn)在的近因,且近因導致投放危險物質殺人的較多。

2.作案人中女性居多。由于投放危險物質殺人的方式不需要強大的體力,較為簡單易行,而女性多體弱。

3.作案人具有使用毒物的知識和取得毒物的條件。在我國,由于對有毒物質的控制,只有有限的職業(yè)、身份的人才能接觸到毒物。

4.犯罪人在案前多有預謀準備活動。包括尋覓、獲取毒物,選擇投放危險物質對象或地點,選擇投放危險物質的時機等。

5.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現(xiàn)場明顯,痕跡物證較多。常見的有中毒受傷或死亡的人、畜,毒物的殘留物或包裝物,中毒受傷者或死者生前的嘔吐物、排泄物等。

6.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現(xiàn)場容易遭到破壞。案件現(xiàn)場暴露較為明顯,案發(fā)后會對中毒者施以救援,因此極易對現(xiàn)場造成破壞。

7.投放危險物質方式詭秘狡詐,常有偽裝現(xiàn)象。為了割斷因果關系以擾亂偵查視線、逃避法律,作案人常會對現(xiàn)場進行偽裝。如偽造被害人的遺書,偽裝成自殺的假象;投放危險物質后再造成意外事件的假象,如墜亡、溺死等。

從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特點不難發(fā)現(xiàn),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在這類案件的偵破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天地。雖然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作案過程短暫,但是犯罪嫌疑人對產生的后果十分清楚,并存在相應的畏罪心理。在其預謀的過程中,他必然對是否作案、預期后果、如何取得毒藥、選擇什么時機、如何避開耳目進入現(xiàn)場以及投放毒物的具體位置等問題經過仔細的考慮,這些情節(jié)也必然在他的心理上留下很清晰的痕跡,而這些正是測試工作所需要的。

投放危險物質案件自身的特殊性,給偵查破案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1.難以準確判斷事件或案件性質。偵查初期,難以確定是服毒自殺、意外不幸事故,還是投放危險物質謀殺,導致公安機關對是否立案、是否采取相應偵查措施而猶豫不決。而且,不少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屬不報案或不及時報案,貽誤偵查破案良機。

2.難以準確判明偵查方向和范圍。由于發(fā)案現(xiàn)場混亂,且作案過程簡單,無需復雜的作案工具,現(xiàn)場很難找到明顯的痕跡物證。與此同時,案件現(xiàn)場易遭到破壞,偵查工作常陷入僵局,許多情況下與偵查方向和范圍的判斷出現(xiàn)偏差。

3.難以找全犯罪證據。對于某些案件,即使偵查機關確定了具體的嫌疑對象,但如果沒有找到與案件相關的毒物或其包裝物,缺乏直接證據,即使案件破獲,嫌疑人也可翻供,加大了偵查破案的難度。

(三)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分析重點

第一,中毒原因與投放危險物質手段是否查明。第二,調查訪問是否全面。第三,分析判斷案情是否存在偏差,包括對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質的分析判斷,對投放危險物質案件性質的判斷。第四,摸排調查取證是否存在疏漏。第五,偵查方向、范圍的確定和偵查途徑的選擇是否恰當。第六,通過必要的技術檢驗工作,包括指紋、足跡、文書檢驗等,揭露真像。

(四)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偵查途徑

1.從挖掘潛在因果關系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2.從調查毒物及包裝物來源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3.從調查投放危險物質手段與技能條件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4.從調查投放危險物質時間和空間條件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5.從調查現(xiàn)場遺留物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6.從調查反?,F(xiàn)象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7.從物證調查、檢驗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8.從審核鑒定材料入手,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心理測試技術在疑難投放危險物質案件中的應用

(一)案情簡介與前期偵查

2002年8月29日,某地村民宋某及其妻子藺某在家中飯后相繼發(fā)生中毒癥狀,后經村民送醫(yī)院搶救,宋某妻子藺某獲救,宋某死亡。法醫(yī)尸檢認定宋某為中毒死亡,并將其胃內溶物、藺某嘔吐物、宋家鍋內剩飯、面粉等提取檢樣,送有關部門檢驗發(fā)現(xiàn)老鼠藥成分。

經調查,未發(fā)現(xiàn)宋某與本村其他人有明顯矛盾等不正常情況。案發(fā)前除死者的連襟李某來過宋家外,再無其他人來過。死者妻子藺某在搶救過程中及其后表現(xiàn)有所反常。調查得知,死者宋某由于平時愛喝酒,不大干農活,其妻對此意見較大,兩口子平時經常吵架。由于藺某的反常表現(xiàn),且死者親屬反映藺某與他人有奸情嫌疑,使藺某的作案嫌疑大大上升。同時,對死者宋某的連襟李某也作為嫌疑人進行了有關調查訊問。然而,兩人均否認作案。由于缺乏有關證據,同時又無其他線索,案件的偵破陷入困境。

(二)犯罪心理動態(tài)分析與認知綜合測試法編題

1.從案件整體上分析。此案應是熟人作案,因為是從食物中下毒,陌生人沒有作案的時機。因此,應測試事發(fā)當晚在宋家出現(xiàn)過的所有人,包括宋某的妻子藺某和其連襟李某。

2.從作案動機上分析。此案目的性很強,直接針對具體人的生命安全,但其作案動機不明確,因此要考慮多種情況。相應題目包括:作案人放老鼠藥,是因為有矛盾嗎,是為了錢嗎,是因為男女關系嗎,是怨恨宋某嗎,是恨他們家嗎,是因為別的原因嗎?

3.從作案時間上分析。由于作案人經歷了投放危險物質的過程,因此會清晰記得作案的時間,在問到具體時間段時,作案人會出現(xiàn)明顯的心理生物異常反應。關于作案時間的題目有:作案人放老鼠藥,是早就放了嗎,是出事前幾天放的嗎,是出事當天放的嗎,是上午放的嗎,是中午放的嗎,是下午放的嗎,是晚上放的嗎?

4.從作案人數上分析。作案過程中有幾個人參與,對于真正的作案人會有強烈的反應。對此出題:這件事是一個人干的嗎,是和別人商量好了的嗎,是有別人幫忙的嗎?

5.從毒物來源上分析。毒物的來源,只有投放危險物質的人心理十分清楚。在問到相應問題時,被測人會有所思考,在與案件相關題目上會勾起回憶,從而產生心理生物反應。對此出題:作案用的老鼠藥是從哪里來,是別人給的嗎,是家里放著的嗎,是買來的嗎,是從別人那里要的嗎?

6.從毒物包裹物上分析。這組題目包括:老鼠藥是用瓶子裝著的嗎,是用紙包著的嗎,是用塑料袋包著的嗎,是用別的東西包著的嗎,是用手拿著的嗎?

7.從投放危險物質方式上分析。作案人對投放危險物質的方式應該是認知清晰的。因此,有關題目為:老鼠藥放在廚房里了嗎,是放在水里了嗎,放在缸里了嗎,放在面粉里了嗎,放在鍋里了嗎,放在碗里了嗎,藥是分開放的嗎,是一次放的嗎,放了一種藥還是放了兩種藥?

8.對作案人現(xiàn)實心態(tài)的分析?,F(xiàn)實心態(tài)反應出作案人作案后的心理,而無辜的人并沒有這樣的心理認知。這組題目有:你現(xiàn)在后悔嗎,愿意主動說清楚嗎,想爭取從輕處理嗎?

(三)測試過程和測后處理

2004年10月11日,專業(yè)測試人員應當地公安機關邀請前往發(fā)案地,在熟悉案情并同辦案人員探討研究案情的基礎上,先對藺某進行了測試。經過測試,排除了之前被重點懷疑的藺某的作案嫌疑。接著對李某進行測試,發(fā)現(xiàn)李某在作案的因素、動機、作案時間、投放危險物質位置與方式、毒藥種類、毒藥的包裝物等目標題上均對應顯著,并在現(xiàn)實心態(tài)問題上反映出明顯的后悔及愿意爭取從輕處理的心理,認定李某系此案的作案人,并當即對李某進行了測后談話。隨后,辦案人員根據測后指導意見對李某進行審訊。李某當晚便在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徹底交代了作案的原因及其過程,從而使此案成功告破,使藺某在被懷疑兩年之久后洗清冤屈。[4]

四、結語

對投放危險物質案件分析時,為了能更好地喚醒被測人與案件相關人的認知,應從案件發(fā)生前作案人動態(tài)的準備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準備行為入手。測試活動的經驗表明,在測前準確地把握作案人的作案動機、情緒的活動狀態(tài),并且在出題測試中對作案人的這種情緒記憶進行有效地調動,是此類案件中有效識別嫌疑人的有效辦法。

綜合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應用,可以看出,在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編題中一定要重點突出。只有準確把握作案人案前的心理準備及其犯意的形成,才能在測試中準確區(qū)別不同的被測人,甄別其是否涉案。不同案件的編題要根據案件的性質、數量、種類予以區(qū)別,而不能隨意套用標準的模板。每一起案件都有其內在原因與作案人心理動態(tài)活動的獨特性,不能一概而論。每一起案件的測試題都要根據案件的獨特性,在對案件進行全面的犯罪心理學分析后,建立起專門的心理測試題庫。

從該案中我們可以看出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的重要作用。許多疑難案件都會用到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疑難案件中的“四輪驅動”的前三個輪子——偵查審訊、物證鑒定、電子信息偵查都發(fā)揮不了作用時,犯罪心理測試技術這第四個輪子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1]武伯欣.心理·內宇宙[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1.

[2]李海波.投放危險物質案件的犯罪動機類型、特點及判定[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2001(4).

[3]米學軍,孫延慶.刑事案件偵查[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 007.

[4]范剛.刑事偵查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

D631.2

A

1673―2391(2013)12―0025―04

2013-07-26 責任編校:邊 草

猜你喜歡
編題作案人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痕跡分析在刑事偵查中的運用研究
犯罪心理痕跡應用現(xiàn)狀與反思
教師自我提升的一個力擎
犯罪心理痕跡應用現(xiàn)狀與反思
系列搶劫案件犯罪實施階段的反偵查行為相關問題探析*
小學數學訓練學生編題的好處及過程
犯罪心理畫像初探
犯罪心理畫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析刻畫作案人出現(xiàn)認知偏差的原因
論現(xiàn)場重建中作案人行為基準線的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