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董仲舒人性論探微

2013-04-12 04:20
衡水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董子人性論董仲舒

聶 萌

?

董仲舒人性論探微

聶 萌

(西北政法大學 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2)

董仲舒的人性論有其內(nèi)在的理論結構,他的人性論是在天人感應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并滲透到社會政治、教育等各個方面,他的“性三品”“性情說”等人性論思想無疑在儒學歷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人性論不單單是一種思想,更是在漢代大一統(tǒng)背景下為政治而服務的理論工具,是儒家思想重新被重視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主要理論原因。

董仲舒;天人感應;“性三品”說;人性論;儒學

董仲舒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同時他對《公羊春秋》頗有研究,是當時的今文經(jīng)學大師,曾任兩個諸侯王的國相,退休以后,依舊深受漢武帝的尊敬,他的人性論是其教育觀、政治觀的理論基礎,在儒家人性思想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至今仍舊為人們所研究著。在張實龍所著的《董仲舒學說內(nèi)在理論探析》中,作者強調(diào)學者應用“假設的同情”的羅素式態(tài)度去看待一個思想家,看待歷史上的董仲舒。接下來筆者將以求實的態(tài)度來分析董仲舒的人性論。

一、董仲舒人性論的本體論根基

研究董仲舒人性論必須應看到其人性論背后的天人感應思想,正如高春菊所說“天是董仲舒思想體系的最高范疇,天道是人道的終極根據(jù)”,董仲舒的人性論的提出是與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思想密切相關的??梢哉f“天”是人性論的本體根基,是人性道德教化、政治教化的終極價值根源。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將天和人聯(lián)系起來的同時,也把天和君主聯(lián)系起來,把君主和中民聯(lián)系起來,更讓其人性論有了可信服的依據(jù)。天人感應思想是董仲舒人性論能為君主以及當時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思想前提。

“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春秋繁露·為人者天》)董仲舒認為天人相副,天是人的根據(jù),所以可見人性也是以天為根據(jù)的。“是正名號者於天地,天地之所生,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為一暝。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言人之質(zhì)而無其情,尤言天之陽而無其陰也”。董子認為身的名稱是從天取法而來的,上天同時有陰陽二氣施放,身也同時有貪婪、仁愛的本性。天人相副,天有陰陽,人有性情,“乍全乍傷,天之禁陰如此,安得不損其欲而輟其情以應天”。(《春秋繁露·深察名號》)董仲舒進一步指出人類應減損自己的欲望而停止自己的追求來回應上天。這也是董仲舒教育觀的理論基礎。

除了天人相副推導出身有性情之外,天人感應思想中還強調(diào)天賦予君主實施德政來彌補人性的質(zhì)樸?!疤焐裥杂猩瀑|(zhì),而退受成性之教於王”。既然天任用德教,作為天派遣的王更應任用德教,對百姓施行教化,使民向善,彌補人性的質(zhì)樸。“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號也”。(《春秋繁露·為人者天》)董子在《深察名號》中一直強調(diào)人性是由天賦予的,但那不是善,只是有善質(zhì)而已,為了達到善需要王的教化。

董仲舒利用漢代較為流行的陰陽思想來闡釋其天人感應思想,并以此形成其人性論。人有性情,性有貪仁,是天人感應的結果,可以說人性的根源在于天道。同時君主受到天的召喚來實施教化使民向善。天與人性通過天人感應的理論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疤煊嘘庩枴钡健靶郧橛^”的過渡,這不僅能體現(xiàn)出董仲舒學說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還可以看成董仲舒秉承《中庸》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思想路徑,將天、人用人性理論完美地貫穿在一起,為其政治主張服務的良苦用心。

二、董仲舒人性論的重點內(nèi)容

(一) 性情觀——董仲舒人性論中的哲理基調(diào)

董仲舒的性情觀是董仲舒人性論中最基礎部分,“臣聞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質(zhì)也,情者人之欲也”“天令之謂命,命非圣人不行,質(zhì)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謂情,非度制不節(jié)”。(《舉賢良對策一》)他認為性是有生以來上天就賦予的既有的本質(zhì),情是人后天所擁有的欲望。這跟《中庸》中“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董仲舒將性看作是人天生就有的東西,與生俱來的,而情是人們后天所有的欲望,性情這倆字在董仲舒那里是分開的,內(nèi)涵是不同的,性是質(zhì)樸的,需要教化向善,情是欲望,所以要節(jié)欲,限制欲望,性非同于情。這跟現(xiàn)代所了解的性情有所不同,簡單說來,董子是從普遍的人性論上所說,而如今的性情更傾向于個體。

王永祥將董仲舒的性情感表述為:待教而善的人性論。曾振宇將其表述為“天賦善惡論”,也有人將其表述為:性善情惡論。不論進行怎樣的表述,學者在研究董仲舒的性情論時首先應必須要清楚董仲舒的“性”有廣義狹義之分,在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地提出了這點,“董仲舒用‘性’字,有時取廣義,有時取狹義。就狹義上,性與情分開而且相對;就廣義說,性包括情”。如果不懂得這一點,就會認為董仲舒的性情論是矛盾的。

“是正名號者於天地,天地之所生,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為一暝。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言人之質(zhì)而無其情,尤言天之陽而無其陰也”。(《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周曉露針對這個找出陰氣-情-惡質(zhì),陽氣-性-善質(zhì)的對應關系,認為性只有善質(zhì)了??梢娝J為出現(xiàn)了矛盾,隨后她又解釋道由于董仲舒要建構其“性未善”的觀點,所以董仲舒說“情亦性也”。周曉露顯然沒有認識到“性”的廣狹義之分,性廣義看是天性或者質(zhì)樸的性,里面有善端而不是善,狹義的性就是善了,身有性情的性應當狹義講,故對應善。顧玉林根據(jù)“情亦性也”和“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陰陽也”這兩句話得出董仲舒似乎陷入了性情二元論。筆者認為顧玉林也沒有認識性的廣狹義之分,在董仲舒的人性論中廣義的性包括性和情,所以董仲舒的人性論不是性情二元論,而是性情一元論。

至于“性情相與為一瞑。情亦性也”,許多人的解釋不同。金春峰在《漢代思想史》中的理解是董仲舒認為善是主導的方面,情欲是從屬的方面。而余治平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相關的問題:“性與情都為天地所生,是生存世界里不可回避的‘天令之然’?!痹诒举|(zhì)論和發(fā)生學的意義上,性與情甚至就沒有任何的區(qū)分,“性就是情,情就是性,性與情一同始起,一同周始,也一樣重要,一樣產(chǎn)生作用”。董仲舒說了性與情不同,在這里又說“情亦性也”,這是一種矛盾嗎?不是,正如剛才所說,性有廣義狹義之分,性作廣義講,性包括著情和狹義的性,情也就是性?!扒槭菒旱?,但又在人的質(zhì)(廣義的性)中”。這些說得都有道理,不過可以這樣理解,董仲舒的人性里面包含著善端,情通過后天的教化可以向有著善端的性靠攏,最后達成的就是圣人之善了,也就是“情亦性”了,或者可以這么說本性和情感互相一致深入到善,這時我們就分不清情性了。它們一起為善作努力,只不過一個完善善端,一個節(jié)制欲望,誰都否定不了兩者的緊密聯(lián)系。

(二)“性三品”——董子人性論的核心學說

荀悅的“天命人事的上中下三品”,王充的“人性善中惡三個等級”,韓愈的“上者善;中者可導而上善或下惡;下者惡”的明確的性三品說,這些都有性三品的影子,不過正如王永祥所說“董仲舒乃是提出性三品說的先驅(qū)或鼻祖”。

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董仲舒的性三品是獨特人性思想,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性三品正是董仲舒社會教化的理論根據(jù)。比如曹影曾說:“董仲舒的‘性三品’論,是對先秦和秦漢的人性理論、人性現(xiàn)實甚至于是治國實踐的總結和概括。”不過也有些學者從其他角度分析了董子的人性論的不足之處,黃開國從邏輯角度上認為董子的性三品說是明顯的邏輯矛盾,并提到:“只有在認識到儒家人性論發(fā)展的三種基本形態(tài),才能懂得董仲舒的人性論是處于儒家人性論從性同一說向性品級說發(fā)展的邏輯轉(zhuǎn)折點,而明白董仲舒人性論的混淆?!薄霸谘芯空軐W家時,必須以把握到某一思想理論的發(fā)展邏輯為前提?!敝軙月兑舱f過:“董仲舒的人性觀并非全部值得肯定,它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并從3個方面闡釋了董仲舒人性觀的不足。對于董仲舒人性理論,從最早研究的相關論著到現(xiàn)在的一些論著,我們其實能看到分析評價人性論時的態(tài)度從絕對肯定分析、絕對否定分析再到辨證分析的階段歷程,也能看到從進步、退步的階級分析到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這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學者們在分析哲學家思想時理性的一面越來越突出。

董仲舒認為人性分3種: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在他的著作中他主要論述了中民之性,值得強調(diào)的是有些學者不認為董仲舒的人性論是性三品,而是其他,比如陳云森認為是質(zhì)樸的一品論,陳德安認為是四品論,不過總的來說主流思想是三品論。

“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春秋繁露·實性》)在性三品中,我們該如何理解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呢?周桂鈿的《秦漢思想史》專門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他經(jīng)過分析在他之前的關于董仲舒性三品的思想,其中尤其闡釋了以階級分析方法分析性三品說的思想觀念,最后得出“董仲舒所謂圣人之性僅指少數(shù)圣人,并非包括一切封建統(tǒng)治者(皇帝)。斗筲之性僅指極少數(shù)嚴重危害社會的大惡人,并非指勞動人民。所謂中民之性即指絕大多數(shù)人的本性,包括上自一般皇帝,下到平民百姓乃至奴隸在內(nèi)”。在筆者閱讀相關董子的論文、書籍、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的人把“斗筲之民”定義為“封建社會中最貧苦最‘低賤’的勞動之民”,如顧玉林《董仲舒“性三品”的人性論及神學化的思想傾向》;還有的人將斗筲之民看成“教而不能善”的人,比如曹影所作的《性三品:董仲舒社會教化的理論根據(jù)》。

金春峰在《漢代思想史》中把斗筲之性看成下愚之性,認為“斗筲之性又叫下愚之性,是經(jīng)過教育也不可能轉(zhuǎn)化為善的性,圣人之性不需要教育,是先驗的善的性”。不過他的論述較為簡單。

廖其發(fā)在《董仲舒的人性論與教育思想研究》中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闡釋,他認為斗筲之民是天生就沒有接受教育的潛能的人,沒有善質(zhì),外界的教育不能對其起作用。

王永祥在《董仲舒評傳》中涉及到相關問題,提到:“‘斗筲之性’,當然在本質(zhì)上也不屬于人性,而只能是鳥獸之性。鳥獸之性自然亦無善質(zhì),只能是絕對的惡質(zhì),有王教亦不能使之為善?!痹谒磥恚拥氖ト?、斗筲都不是人。

商聚德《試論董仲舒人性論的邏輯層次》中相對詳細地提到了相關的東西。他認為圣人既然是純善的象征和化身,那么斗筲之人便是純惡的象征和化身,他們的本性只能設定為先天的惡,是不可救藥、不可教化的,因此被排除在“待教而善”的討論之外。

筆者認為既然董仲舒的人性論其實在為政治統(tǒng)治張本,那么將圣人理解為不教而善的人(即不需要教化的人),將斗筲之民理解為教而不善的人(即不值得教化的人)較符合董子人性論意愿。相對于不教而善的圣人之性與教而不善的斗筲之性而言,董仲舒認為中民之性是需要教化的,“中民之性如繭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為雛,繭待繅以綰湯而后能為絲,性待漸於教訓而后能為善”。(《春秋繁露·實性》)董仲舒講中民之性講得較多,他認為中民的本性就像繭和卵,蠶繭經(jīng)過抽絲就可以成為絲,鳥卵經(jīng)過孵化才成為小鳥,人性經(jīng)過教化才會成善。這為教育理論提供了人性論基礎,同時也反映出儒家一直以來直面現(xiàn)實的外王精神。

三、董仲舒人性論與其他思想家人性論比較

先秦的孔子、孟子或者荀子這幾位思想家所闡述的人性觀都具有代表性,又因為董仲舒與他們同屬儒家學派,所以學者對董仲舒的人性論進行評價時總是將其與先秦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論進行比較,董仲舒為了力證自己人性論的可靠性,在《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中,就把自己的人性論和孟子的人性論作了比較,董仲舒用“深察名號”的方式提到反對孟子性善論。

首先,他說:“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于禾中,而禾未可全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為善也,善與米,人之所繼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為之內(nèi)也?!?《春秋繁露·深察名號》)董仲舒用性比作禾,將善比作米,雖然米出于禾中,但是米又不同于禾,通過比喻得出結論,善是由天性經(jīng)過教化而來,但是天性并不是善,而只是有善端而已。孟子主張所有的人本性全可與善想對等這一觀念是錯誤的,強調(diào)人性不是善,只是善端而已。這在很多著作中將性與善的關系看成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的關系,以此為著眼點進行將董子待教而善的人性論與孟子性本善論作比較。

其次,董仲舒認為:“性有善端,動之愛父母,善於禽獸,則謂之善。此孟子善。循三綱五紀,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愛,敦厚而好禮,乃可謂善。此圣人之善也?!?《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孟子所謂的善是愛父母,相比禽獸善良就是善,而董仲舒的善即圣人的善,兩者對何謂善的標準不同,相比之下,董仲舒的善即圣人之善層次更高些,更難達到些,正因如此人性的完善需要教化,需要向圣人看齊。

除了董仲舒自己之外,歷來的董學人性研究著作也針對董仲舒和先秦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進行了分析比較。在1995年王永祥著的《董仲舒評傳》中,作者對此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比較、分析和評價,總的認為:“董仲舒綜合孟、荀,從總體上來說,毫無疑問,比孟、荀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卻表現(xiàn)了某種后退?!痹凇度寮宜枷雽д摗分?,馬秋麗、張德蘇也認為董子的人性論是孔子、荀子和孟子的融合。顧玉林在分析了先秦諸家人性論后認為董仲舒兼綜“善”“惡”,是一種神學人性論。但在曹影的《“性三品”:董仲舒社會教化的理論根據(jù)》中,曹影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董仲舒的‘性三品’是直接吸收了韓非的思想,是再次對治國之道的總結”。

董仲舒的人性論到底是借鑒了先秦哪位思想家的理論的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筆者認為這還需要各位學者今后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董仲舒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建構在政治大一統(tǒng)體系下的人性論。在今天這個學問紛呈的年代,我們不能用進步或者反動的字眼來簡單總結董仲舒的人性論,答案不是研究的重點,重點應是回到當時提出理論的時代背景下用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將董仲舒的人性論與先秦思想家的人性論進行比較的過程。比如黃開國就在《析董仲舒人性論的名性以中》中認為“董仲舒的人性論思想是處于儒家人性論從性同一說向性品級說發(fā)展的邏輯轉(zhuǎn)折點,應看到董仲舒人性論的混淆”。其站在把握儒家人性論發(fā)展邏輯的高度來研究董仲舒的人性論,可以說是個特色。

四、評價

董仲舒作為儒家發(fā)展到漢朝階段時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對儒家正統(tǒng)地位的重新確立有積極影響。董仲舒的人性論是為其當時的政治服務的,可以說人性論而政治則是董仲舒思想的現(xiàn)實歸宿,也正因為這一點,儒家思想才擺脫夾縫中生存的尷尬境地,這也是董仲舒會被稱為“將漢帝國理論化的哲學家”的原因。按照尼采的歷史觀:“真正的歷史是應服務于生活的。”我們應從董仲舒的人性論去尋找對我們現(xiàn)在生活有意義的東西,比如說注重人性的善,發(fā)掘人們內(nèi)心的良知良能等,這才是歷史的意義而非歷史的濫用。

[1] 張實龍.董仲舒學說內(nèi)在理路探析[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前言1-2.

[2] 高春菊.近十年董仲舒研究述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125-130.

[3] 王永祥.董仲舒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 曾振宇.董仲舒人性論再認識[J].史學月刊,2002(3):16-23.

[5]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228.

[6] 周曉露.試論董仲舒的人性觀[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1):220-222.

[7] 顧玉林.董仲舒“性三品”的人性論及神學化的思想傾向[J].唐山學院學報,2006(4):20-23.

[8] 金春峰.漢代思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9] 余治平.唯天為大——建基于信念本體的董仲舒哲學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164.

[10] 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三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4.

[11] 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會教化的理論根據(jù)[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8):36-39.

[12] 黃開國.析董仲舒人性論的名性以中[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6):34-38.

[13] 周桂鈿.秦漢思想史[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14] 廖其發(fā).董仲舒的人性論與教育思想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1(2):62-68.

[15] 商聚德.試論董仲舒人性論的邏輯層次[J].中國哲學史,1998(2):81-88.

[16] 馬秋麗,張德蘇.儒家思想導論[M].北京: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出版社,2010:181-182.

Dong Zhongshu’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NIE Meng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Xi’an, Shaanxi 710122, China)

Dong Zhongshu’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which has its internal theoretical structure, wa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thought of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has been applied in social,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aspects. His theory on human nature such as “three grade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ory on temperament” undoubtedly occupies a certain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ism. It is not only a kind of thought but also a theoretical tool to serve 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ification of Han Dynasties, and that is why Confucian thoughts were thought highly of again as the main theory of orthodoxy.

Dong Zhongshu;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ree grades of human nature”; the theory on human nature; Confucianism

(責任編校:衛(wèi)立冬 英文校對:吳秀蘭)

10.3969/j.issn.1673-2065.2013.05.005

B234.5

A

1673-2065(2013)05-0023-04

2013-06-07

聶 萌(1992-),女,河北晉州人,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學生.

猜你喜歡
董子人性論董仲舒
春秋決獄與法律解釋——以董仲舒春秋決獄案例為中心的考察
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22年2期)2022-03-16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問題研究述評
《董仲舒思想通解》出版
太餓的董子皓
荀子法哲學的人性論基礎
春秋“王魯”說芻議:以董仲舒為中心
董子?。簞e在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奧古斯丁和尼布爾的人性論比較
董子亮治療肝脾不和型泄瀉經(jīng)驗
松阳县| 内丘县| 通州市| 新密市| 上林县| 兴和县| 沅陵县| 二连浩特市| 屏边| 三门县| 丰都县| 锡林郭勒盟| 蓬溪县| 临漳县| 如皋市| 临湘市| 尉犁县| 太谷县| 论坛| 高雄县| 余庆县| 南昌市| 定襄县| 共和县| 崇仁县| 靖州| 荥阳市| 汉阴县| 伊春市| 临洮县| 太和县| 岳池县| 永清县| 鹰潭市| 理塘县| 武山县| 高阳县| 公主岭市| 苍梧县| 织金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