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宦
【摘要】以教育技術視角分析教育領域知識管理應用現狀與問題。以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為理論指導,分析微博的技術特性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優(yōu)勢。由于教師教學是教育知識產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教學過程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專業(yè)水平。以微博如何與這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效整合為研究核心,探討微博與課堂教學整合組建課堂社區(qū),促進學生課程學習的知識轉化。探討微博作為教學筆記和教學反思工具開展對教師個人隱性知識的管理?;谖⒉嫿ㄖR交流平臺,基于平臺構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開展教師組織隱性知識的管理。
【關鍵詞】微博:知識管理;課堂社區(qū);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6—0088—05
一 研究現狀分析
知識管理最早發(fā)生在企業(yè)活動中,國內外對知識管理的研究己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教育知識管理是知識管理理念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是知識管理的衍生。學者黎加厚從社會和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角度認為,教育知識管理是研究人類獲取、傳播、共享、利用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活動規(guī)律,管理有關知識的各種連續(xù)過程,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
教育技術學與知識管理聯(lián)系密切,一些學者從教育技術視角探索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應用,通過文獻調研發(fā)現,研究主題主要涉及知識管理在遠程教育中的應用、知識管理與網絡學習、知識管理工具與平臺研究、知識管理與教育資源建設。相關研究多為從知識管理的視角來提供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新思維、新解決方案。典型的如王悅,宋曉梅提出以知識鏈(知識獲取、知識處理、知識發(fā)現、知識傳播和共享、知識使用和更新)為框架對遠程教育中的知識管理進行分析,并構建新的知識鏈模型。吳長城等以教育大發(fā)現學習社區(qū)為案例探討知識管理實踐模型及應用策略。甘永成以知識管理和e-Learning相結合視角研究虛擬學習社區(qū)中知識建構與集體智慧。從2005年開始知識管理工具研究,涉及“知識地圖”、Blog、Wild、BBS、SNS、RSS、社會標簽等開發(fā)利用。如利用Blog、SNS、Wiki開展教師和學生個人知識管理,王芙蓉引入Web2.0新技術和業(yè)務模式來設計實現教育知識管理系統(tǒng)。
通過文獻調研發(fā)現,相關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
(1)如何在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中對知識或信息有效獲取、組織、共享和創(chuàng)新?如何適應移動性、碎片化的現狀是教育知識管理必須考慮的問題。
(2)忽視隱性知識的顯性化及系統(tǒng)化,由個人與組織(集體)的隱性知識所構成的隱性知識資源,對于知識應用和創(chuàng)新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應該引起教育知識管理的重視。
(3)能否實現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轉化及二者的共享與創(chuàng)新,是知識管理發(fā)揮最佳效能的標志,也是教育知識管理的核心。相關理論研究豐富但實踐層面缺乏。
(4)對“人”的作用重視不夠。知識管理的三個重要元素中:人、技術、過程,最核心要素是人。教師和學生應當成為教育知識管理研究的核心,目前對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較多。
微博近幾年迅速興起,相比較博客、播客、WiKi等Web2.0應用,微博最大的特性在于信息的快速生成以及由此構筑的人際網絡互動,其表達信息的即時性、開放性更適合人們日常表達的網絡應用方式,對于知識分享和知識創(chuàng)新有著天然的實踐優(yōu)勢。但目前微博在國內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非常少,僅有郭力維一對微博社區(qū)知識交流與傳播的研究;曾睿等分析了微博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模型。
如何將微博有效應用于教育知識管理中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課題,本文在文獻調研基礎上,主要回答兩個關鍵問題:微博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優(yōu)勢?教師教學是教育領域知識產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微博如何在這個具體應用層面更好實踐教育知識管理?
二 微博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優(yōu)勢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是知識管理的核心理論,其指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互相作用,互相轉化,知識轉化過程包括:社會化、外在化、組合化、內在化,知識管理是不斷螺旋上升的過程,知識創(chuàng)新處在社會交往的群體與情境中來實現和完成”。知識管理的實施離不開技術支撐,本文以SECI模型為指導,分析微博的技術特性在教育知識管理中所體現出的應用優(yōu)勢。
1 知識獲?。悍涸诃h(huán)境中的信息快速匯聚與重組
微博最大的特性在于信息的快速生成。微博以140個左右字符及多媒體呈現的微內容發(fā)布信息,且可以通過手機、IM軟件、客戶端和外部API接口等多渠道更新個人信息。而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便攜性,使微博用戶在泛在環(huán)境中快速獲取信息。
微博通過關注、轉發(fā)、搜索、評論、回復、收藏、私信等方式實現了信息重組。通過綁定不同的信息共享平臺賬號,包括多個微博賬號、SNS賬號、IM賬號、電子郵件等,實現信息同步更新。通過添加好友關注,能同步獲取關注者發(fā)布的最新信息。通過綁定第三方聚合工具,如RSS,實現內容訂閱更新。通過搜索機制,如新浪網的“微博搜索”,可以檢索新浪微博的完整數據庫,獲取大量信息。使用TAG標簽搜索,通過輸入相應的標簽名,可查找相應的微博記錄或貼有相應標簽的人。通過推薦機制,擁有相同TAG標簽的用戶會被系統(tǒng)自動聚集,并在搜索時被自動推薦,還可通過對微博條目被轉發(fā)次數、受評次數、留言內容等來實現信息推薦機制。
雖然微博生成了大量碎片化、非結構性信息,但大量信息是以某一知識內容或某一話題為核心快速匯聚,其蘊含了集體智慧。微博的信息聚合與重組實現知識分類、顯性知識的顯性化、集體智慧中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2 知識生產:多渠道隱性知識顯性化
知識生產關鍵要實現隱性知識顯性化及社會化。組織內部的多數知識,是以隱性的狀態(tài)存在。隱性知識集中存儲于組織成員的頭腦中,是組織成員所具有的獨特經驗,因此難以傳播,需要借助交流、互動、觀察等方式實現知識轉化的社會化。微博是以話題聚合信息的社群化傳播,并能快速聚合多種形式的資源,包括文本、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不僅是短文本,也可實現長文本交互及微盤存儲。這解決了教育知識管理中隱性知識顯性化的瓶頸。微博所提供的知識內容多形態(tài)表現的功能,使學習者可以利用微博作為學習筆記,利用圖片功能發(fā)布圖片日記,或輸入鏈接,直接發(fā)送視頻,并可點擊觀看和收聽。
3 知識共享與知識創(chuàng)新:人際社會網絡的主題知識共享
微博是以個體發(fā)布和群組討論的方式圍繞某一主題的傳播與交流,并且知識內容表達更精練簡潔。通過比較穩(wěn)定的“關注一被關注”關系,微博主與自己的粉絲、粉絲和粉絲之間形成了一種較為密切的人際社交互動關系,極有利于在信息交流與共享中達成群體共識。微博是以微群和話題聚合為核心的互動方式。話題聚合是圍繞某一主題的言論內容的聚集區(qū),而微群是某一類用戶對同一主題感興趣的聚集區(qū)。微群需要用戶向群主申請加入,才能在群內發(fā)表知識言論。微群使群成員更集中關注某一主題而深入探討某些知識言論,可對群內成員知識言論進行轉發(fā)、回復、評論、分享,或將同樣知識言論轉發(fā)至多個微群。如此使知識交流更便捷、更有效,極利于構建網絡學習共同體。而基于微博的學習共同體的自組織狀態(tài)和開放性能有效匯聚各方專業(yè)人士和相關領域專家,通過協(xié)作和知識建構,能夠達到群體智慧升華和知識創(chuàng)新。
4 知識網絡:微博功能拓展
微博是以個體知識發(fā)布為核心向四周發(fā)散交流傳播的互動過程,在知識傳播過程中,人發(fā)揮了核心作用。通過微博關注機制可實現人與人和人與資源的關注鏈接,有利于構建分布式知識網絡。但微博社群交互中生成了大量碎片化信息,這些隱性知識在顯性化過程中需要有效組織。微博提供開放的API允許第三方軟件的介入,目前已有很多工具介入微博應用,雖然不能有效實施知識管理,但可以針對知識管理開展功能拓展。如可視化技術支撐的微博話題或熱詞類聚、微博用戶使用興趣挖掘建模以實現個性化信息推薦、微博話題分類與導航、微群的主題類聚、基于微博數據庫的知識圖譜,從而實現對碎片化信息的有效管理,促進知識網絡的構建。
三 微博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教師教學是教育知識產出的關鍵,教師教學過程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如何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如何提高教學專業(yè)水平。本文探討微博如何與這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有效整合,從而提升教育知識管理水平。
1 課堂教學中的知識管理:促進學生課程學習的知識轉化
課堂教學中的知識管理應實現對課堂教學中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管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以“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傳遞一接受的教學過程,師生缺乏在課堂以外的交流互動,比較注重學生顯性知識的獲取與系統(tǒng)化,忽視了隱性知識的學習。而微博與課堂教學整合有利于組建一個跨越教室內外的課堂社區(qū),從而轉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結構,構建適合課堂交流的知識分享機制,實現對課堂教學隱性知識的管理。
課堂教學中隱性知識獲取需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元化互動、探究及深度討論,并經過顯性化、組合和內化三個階段。通過探究和討論等知識共享形式,學生頭腦中隱性知識逐步顯現化。但顯性化的最初狀態(tài)是零碎的、非結構化的,需要學生將零碎的顯性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和復雜化,這就完成了組合的過程,組合也實現了學生個體知識轉化為團隊知識。內化是團隊知識經過組合過程,新創(chuàng)造的顯性知識可以在組織成員間傳播,又轉化為課堂中其他學生的隱性知識。微博應用于課堂教學知識管理的流程如圖1所示。
(1)課前或課后提示導學
由于課堂學習時間有限,教師利用微博在課前發(fā)布教學通告,課后發(fā)布這堂課的重點、難點、下一次課會涉及的知識點,提醒學生及時復習。尤其是要求學生課前獲取必要資源并上傳到微博,在課堂中評價學生微博資源并進行鼓勵,有利于學生隱性知識的獲取。
(2)有效的師生溝通及答疑解惑,開展對隱藏在學生解決問題中的隱性知識的評價
微博與即時聊天工具的有效結合,如騰訊公司在QQ工具中嵌入騰訊微博,通過即時聊天工具,用戶隨時分享微博動態(tài)并即時回復、評論、轉發(fā)知識信息。如新浪微博在微群中
(5)課堂內外的鏈接及資源的管理,促進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微博現有功能還不能有效實施知識呈現與管理。可利于可視化技術聚合微博社區(qū)中的主題詞或討論的熱詞,如專業(yè)教育微博系統(tǒng)cirip.ro的標簽云工具,從而構建課堂知識圖譜。利用微博開放的API功能,與博客、播客、專題論壇及網絡課程等知識共享平臺進行綁定。學生利用手機微博實時傳送真實情境中的學習資源,從而擴展課堂內外的知識鏈接。由助教管理課堂社區(qū)各類資源,制定資源評價機制,減少信息垃圾,從而實現社區(qū)中師生共享的大量隱性知識的顯性化。
(6)課堂教學中知識管理順利開展,必須有良好的運行機制
教師的作用極為重要,教師對主題設定、積極性和對新技術的應用關系到課堂社區(qū)的成敗。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和監(jiān)督學生微博行為。推選助教輔助課堂社區(qū)管理,并注重發(fā)揮社群中緊密互動學生的帶動作用。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并根據課程學科性質、不同教學內容等靈活采取相應教學策略,制定合理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
2 教師個人與教師組織知識管理: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
教師知識管理關鍵是隱性知識的管理。教師教學經驗、教學體會等大量實踐性知識是以隱性知識狀態(tài)存儲于教師個人頭腦中,難以傳播共享,需要提供及時記錄、交流、研討、反思的知識共享環(huán)境和配套的運行機制。微博可作為教學筆記和教學反思工具開展對教師個人隱性知識的管理?;谖⒉嫿ㄖR交流平臺,基于平臺構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開展教師組織隱性知識的管理。
(1)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課堂社區(qū)中的課程教學評價、教學筆記、教學反思工具
教師是一個反思性實踐者,教師教學知識就是在反思的實踐過程中逐漸生成。而微博課堂社區(qū)為教師教學反思提供一個微環(huán)境。課堂社區(qū)中師生溝通促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真實想法和學習問題,也可開展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評價,從而促進了教師教學反思并調整教學行為,改善教學效果,在反思與實踐中促進了教師教學隱性知識轉化。
教師的教學靈感如果不及時記錄,有可能會遺忘。而微博與手機結合,以140左右字符及多媒體呈現的微內容發(fā)布信息,非常適合作為教學筆記,在課余時間教師隨時記錄教學靈感,發(fā)布教學問題,并可對之設置標簽進行整理。教師通過微博關注專家、名師,擁有興趣相投的同伴,從而構筑了教師個人的學習社會網絡,來進行求證問題的解答,獲取資源。教師隨時查看、整理零散的教學記錄和互動信息,促使教師經常化的進行教學反思。
(2)構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開展教師組織的隱性知識管理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立足于教師群體,通過教師之間的專業(yè)經驗等的分享與對話提升對教師群體的知識進行的管理。其充分利用了微博跨時空限制的主題知識共享機制,進行本校、外校教師及專家間的交流互動。如開展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家型教師的專業(yè)引領和對相關教學問題點評和指導、團隊專業(yè)課題研究、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等,從而促進跨學科的知識經驗交流、跨領域的課程設計和發(fā)展。圖2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共同體學習模式。
共同體合作平臺構建策略:建議搭建專業(yè)微博平臺,如借鑒企業(yè)級微博平臺Yammer、Present.ly,在學校內搭建教師研修平臺,也可搭建校際間的教師知識聯(lián)盟平臺。在平臺管理上要具有以下關鍵功能;(1)進行教師認證、專家認證、甚至實名制(2)由專業(yè)人員管理平臺,對信息進行監(jiān)管。(3)群組可設置為私密組和公開組(開放、社會化)。(4)平臺要有效支撐知識組織與快速分享。具體策略如:標簽分類實現對信息和好友的個性化管理;微博與博客及專題論壇的綁定,通過一個微博管理多個博客(論壇),并可對多個博客(論壇)進行信息跟蹤;知識挖掘與推薦機制;微博信息同步分享等。
共同體協(xié)作環(huán)境構建策略:強化專家型教師實踐經驗的擴散與共享,如通過平臺認證推選專家構建微博社群,由學校組織某一學科的優(yōu)秀教師參與微博社群,上傳或記錄自己相關教學技能和教學案例等。如此也可匯聚大量教師粉絲,通過互動交流、專家引領,新手教師共享專家教師的經驗,加速其專業(yè)成長。學校推動定期的平臺共享交流,邀請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教育專家加入,由專家組建教學專題研究社群。
共同體共建資源構建策略:微博易生成大量碎片化教學信息,可借助“微刊”并進一步拓展其功能開展協(xié)同編輯資源。共建者通過微刊的編輯模板添加、協(xié)同編輯資源,并可進行評議、關注和推薦。對協(xié)同編輯完成的資源進行發(fā)布,形成版本標簽。共建者可對版本修改、評議、關注、推薦。微刊中的資源一旦發(fā)布就同步在微博中共享。共建資源期間可產生多版本,由于具有版本標簽,共建者可對新舊版本進行比較、評議,以便推選出被廣泛接納的最終版本。平臺可認證推選“科學顧問”,其是教學領域的權威專家,由專家來評審最終版本。
教學知識庫構建:專業(yè)微博平臺使教師成為教學知識的使用者和建設者,并能快速匯聚大量資源。微博通過關注機制實現人與人和人與資源的關注鏈接,通過相近主題鏈接教師社群,相同標簽(如TAG標簽)鏈接教師社群和教學知識點,如此構成了分布式的知識網絡。知識網絡從技術上可構建結構化的知識鏈表數據庫,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知識共享數據庫,基于數據庫的知識聚合與挖掘必然促進教師專業(yè)共同體的知識共享深度,促進知識創(chuàng)新。
(3)教師知識管理需要有良性的配套運行機制
學校應培養(yǎng)教師運用微博進行教學記錄和不斷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文化建設的過程,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教師組織文化環(huán)境,鼓勵、促進教師學習型組織的形成。要把基于微博平臺的教師互動與傳統(tǒng)的“面對面”教師隱性知識共享方式相互結合、互為補充,共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知識管理需要教師以一種開放、接納和發(fā)展的觀念來對待,但教師知識共享的動機不強,可建立一種量化的報酬激勵機制,對積極參與知識共享的教師給予獎勵,把個人在知識共享中的表現作為績效考核的標準之一。
四 結束語
本文探討微博如何在教師教學這個具體層面開展知識管理。作為一項新技術,微博如何無縫地整合到普通課堂教學中去,還需根據不同課程性質采取最佳教學策略并進行相關教育實驗分析。目前,郝兆杰將微博引入到“C程序設計”課堂教學,張艷瓊將微博引入到“大眾傳播學”課堂教學,都有力證明微博提升師生交流水平并促進知識轉化。目前博客在我國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廣泛應用,微博在此方面的推廣實施,必定會提升教師專業(yè)知識管理水平。但微博生成的碎片化的龐雜的信息內容,易使學習者分散注意力,導致學習資源的非系統(tǒng)化,還需進一步完善知識檢索、挖掘的功能。一項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實施總要經過不斷質疑、改進、試行的過程,微博在教育知識管理中的應用模式、策略及效果驗證,今后都值得深入探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