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平
近幾年來,在新課標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本文對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深入的探討,并總結提高有效性的幾種方法。
1.開篇新穎,引人入勝
課堂的開篇工作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正所謂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開始時能夠新穎獨特,引起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教師在上課前就應該設計一段與此次授課內容相關的具有啟發(fā)興趣的導語,好的導語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讓學生在一開始就體驗到樂趣。例如,在學習高中文言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十分討厭“之乎則也”之類的翻譯,但是對于歷史故事十分感興趣。講授蘇軾的一篇古詞,教師就應該在課堂開始先講述一段關于蘇軾的歷史故事,比如“東坡肉”的由來。語言要風趣幽默,因為樸實風趣的語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并在講述中穿插一些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夸張化的,那么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在接下來的授課中,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更多的知識。
2.憑借教師的語言魅力,牢牢吸引學生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講求“精”。要使課堂語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課前把握不同課文的特點并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設計好這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問題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點,否則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解決,往往什么都解決不好。對講授的每一個問題,要盡可能地對用語事先做一番準備,要使用幾個關鍵詞語,經過推敲和篩選,提高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
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的“即席”用語要“一語中的”,這樣,對學生的刺激才強烈,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學生鞏固記憶。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重“啟發(fā)”。教學語言的啟發(fā)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
3.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方法
3.1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fā)現問題。
3.2曲設情境,發(fā)散思維,啟發(fā)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fā)散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3.3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發(fā)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
4.因材而設,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重點要突出
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一堂語文課的靈魂,它既是教師教的指南,又是學生學的指標,還是語文課堂評價的依據。語文教學目標首先要明確,一堂課要達到什么目的,教師上課前就要“瞄準最后的結果”,這個目標要根據教師選取的教材內容而定,這就要求教師吃透大綱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學生,寫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綱,腹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標越明確,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就越緊湊,教學效果就越顯著,教學的目標要重點突出。一堂語文課不能面面俱到,目標確定了,講什么,練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證重點。所謂全面,是指在課堂40分鐘內能夠解決的最大范圍;所謂重點,是指從面面俱到的任務中找出占主導地位的任務。例如,講《荷塘月色》重點在散文語言的品味;古文《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教學目標為:在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上學習廉頗、藺相如的為人,培養(yǎng)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做到點面結合,重點突出。優(yōu)化教學目標,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既掌握知識與技能,又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最后,語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對知識、情感、學法、實踐技能提出相應目標。通過一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不同的學生都有所發(fā)展,在不同的學習領域都有所提高,真正實現語文課堂“三高”目標。
5.教師對學生及課堂進行引導、點撥、調控
這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策略,充滿挑戰(zhàn),呼喚智慧。教師要設計個性化的教學,創(chuàng)造獨特的教學風格,真正實踐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拋開一些“共性的知識”,像批判了什么,揭露了什么,表達了什么,崇高品質,高尚人格,詩意人生,語言獨特,思想深刻,結構精巧等。不是說這類知識不能講,而是如果文本的解讀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時間長了必遭學生厭惡,同時也丟失文本解讀在語文教育中應有的意義。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們不要急于理清結構,總結段落大意,概括藝術手法,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觸摸具體的語言文字觸摸作者的心靈,從文本中探尋作家心靈密碼,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景物描寫的句子,說出喜歡的原因,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可以鼓勵學生自由暢談,在每一景都可能被學生說到后,我們進行及時的點撥,讓他們說說郁達夫最愛故都秋景的哪一景,進而將學生引向對“故都的秋”色、味的整體把握。
6.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要必要、恰當、有效
計算機輔助教學即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是近幾年一直采用的教學手段,它能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而為許多教師所接受和實施。新頒發(fā)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手段恰好可以為這一目標“加一把火”。營造良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盡快進入鑒賞情境,并在音樂與畫面的推動下,激發(fā)審美情趣,提高品德修養(yǎng)。例如,《雷雨》的教學中,“雷聲”的出現;《再別康橋》教學中,康橋美麗風光的重現,都曾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計算機輔助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只適合創(chuàng)設文學情境的文學欣賞課與加大課堂容量的常識介紹課。如果不注意課型特點,濫用多媒體就會弄巧成拙,削弱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