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在小學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是決定其語文能力的要素。事實是否如此呢?顯而易見,綜合考量語文能力,的確與閱讀和寫作兩項密不可分,其中閱讀能力直接決定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筆者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就好比姹紫嫣紅的美景,而吹開滿目勝景的是那富有生機的東風。東風恰似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能力。如何才能從課內(nèi)閱讀抓起,強化小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能力呢?針對當前課內(nèi)閱讀的狀況,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體會。
一、課內(nèi)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當前課堂閱讀教學中有一些怪現(xiàn)象,教師講得多,學生聽進去的少;教師提問自問自答,學生似乎成了陪襯,隨口敷衍應付,課堂仿佛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在唱獨角戲。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發(fā)言并答上來的就那幾個學生,仿佛成了好學生的專場,而其他學生都成了陪襯。更有甚者,教師遵循新課標理念,從文本出發(fā),讓學生進行探究合作,結果卻抓不住問題所在,只是流于形式,走走過場,看似一片熱鬧繁華,內(nèi)里空洞無物。整個閱讀課堂中,學生一直都在讀課文,寫生字詞,無法獲得深刻的思想感悟,更不用說和文本進行對話。
究其原因,語文教師有很大責任:首先,教師在教學中,不深入鉆研教材,從理論上不多研討,對文本沒有自主探究解讀,無法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元解讀;在教學中圖簡單省事,只要將任務布置下去就行,學生寫寫,讀讀,背背就完了。這種教學模式敷衍潦草,造成學生對語文課堂厭倦,更討厭進行課文閱讀。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提高?課改中提到的要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只能是一句空話。針對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改變觀念,樹立閱讀意識,加強對學生課堂自主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
二、加強課堂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一方面調(diào)動其積極性,另一方面加強引導,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個性化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才會樂于探索語文閱讀的奧秘。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師要先從課堂導入語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一)激發(fā)學生探索熱情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當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如猜謎語、游戲、制造懸念等,一下子調(diào)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樂于探索,這時能夠讓學生樂于投入精力,課堂就變成了知識的寶庫,學生可以盡情探寶。
另外,教師要適當采用變式教學,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順式導學,按照課文的順序按部就班,缺乏新意,無法提供新鮮感,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倦,思維定式僵化。
為了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我獨辟蹊徑,拓展學生思路,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蛙螂捕蟬》中,我從課文的結尾入手,讓學生根據(jù)文中的一段話,進行想象。(課文最后一段話:“聽了少年這番話,昊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保W生心中的疑問很多,其中主要的問題是:“少年到底說了什么話?道理何在?昊王弄懂了什么?為何要打消攻打楚國的念頭?”
學生帶著這四個問題進入自主探索閱讀的課堂中,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深入領會課文內(nèi)容,更深刻理解“蝗螂捕蟬,黃雀在后”的含義。
當然,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還要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文字內(nèi)容轉化為直觀形象的畫面,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強其理解能力。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安塞腰鼓》一課時,我播放那些狂野奔放的安塞腰鼓的視頻畫面,震天響的鼓點,紅綢子白羊肚的西北民族風格,一下子撲面而來,震撼學生心靈,再通過文字體會,讓學生加深了印象,同時從文本中抽捉到了安塞腰鼓的迷人魅力,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二)傳授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
學生的課堂自主閱讀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后,還需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我常采用如下方法:
1.緊扣重點段,訓練概括能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的過程。如何有效對話,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呢?我認為,要讓學生扣住重點自然段自主閱讀。比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課文《鄭成功》一課時,我抓住最后一節(jié)讓學生分段,明確哪些內(nèi)容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哪些內(nèi)容是鄭成功建設臺灣。在此過程中,學生讀懂本節(jié)內(nèi)容是對鄭成功的肯定和贊美,通過思維發(fā)散理解文中的思想內(nèi)涵。
2.提出關鍵問題,訓練拓展能力。
對有些課文,學生可能一下子不知從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通過關鍵問題的設置,使學生由點到面,進行思維發(fā)散,并進行拓展,打開思路。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船長》一課,如何讓學生從中感悟到作者對船長的贊美,如何深化船長精神,這是個關鍵問題,也是難點問題所在。我提問:危急關頭,哈爾威船長如何應對?從他的行動中你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根據(jù)問題自主探究,從而深刻理解哈爾威船長的性格:沉著、鎮(zhèn)定、機智,指揮有方,忠于職守、舍己救人。學生順著關鍵問題這條綱,去思考,去理解,就能理解課文,從而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3.圍繞課后的問題,訓練自主理解能力。
一套教材凝聚了教材編寫者的心血。教師與學生要能夠與編者“對話”,充分發(fā)揮課后練習題的作用,圍繞課文后面編者設計的相關問題理解課文,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詹天佑》,有這樣一道課后練習題:你對“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是怎樣理解的?仔細閱讀有關課文,畫個示意圖,給大家說一說。
這道題可以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畫示意圖的同時,進行自主探究,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從而準確畫出居庸關采用的“兩端開鑿法”和八達嶺采用的“豎井開鑿法”的示意圖。另外,這一練習題還要求學生畫好后“給大家說一說”,這對學生又是一個綜合的口語交際訓練,一題多練,訓練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三、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師生應注意的問題
在訓練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不可否認,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教師要少講,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考,多感悟。另外,教師要少包辦,多鼓勵。讓學生多一些空間和機會,即使是錯誤的理解,也要給予充分信任,在鼓勵的基礎上一起探究,最終使學生獲得理解,循序漸進,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顯然,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的多方面努力。只要我們在日常的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注意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熱情自然會有所提高,課內(nèi)自主閱讀的能力也會像那冬風吹開的春景般姹紫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