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吳鵬澤 許亞武
【摘要】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之一,教育部“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的“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再次突出了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共享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論文在利用文獻分析法對同類研究進行內容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指導媒體選擇與技術應用的ACTION模式,提出了基于ACTION模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策略,包括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可獲得性、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最小代價率原則、服務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及多元的交互原則。
【關鍵詞】ACTION模式;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4—0064一04
一 引言
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是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是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的重要命題。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是支持與推進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保障。因此,近年來,我國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資源建設的動力主體包括政府職能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企業(yè)、個體等,這些動力主體分別在政策驅動、市場利益、社會文化及價值實現等動力來源的驅使下開展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工作。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啟動了“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工作,再一次將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工作推到了一定的高度。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大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2]因此,研究如何在迅猛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在先進的信息技術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深入開展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通過展開主題分析,可以發(fā)現近年來關于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1)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規(guī)范研究。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制定了中國網絡教育技術標準體系,該規(guī)范中的CELTS-4l便是教育資源建設規(guī)范。(2)數字化教育資源庫開發(fā)研究。研究者大多是基于某種新技術提出數字化教育資源庫的設計研究。如基于云計算的教育資源共享系統,基于Web Service的開放式教育資源庫體系。(3)數字化資源建設現狀與問題研究。何克抗從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內容、類型、管理、技術標準、資源庫管理系統之間的互操作以及質量監(jiān)控六個方面,對我國在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其解決辦法進行了分析,祝智庭從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動力主體、動力來源、動力作用模式、實現機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動力機制。(4)數字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與策略研究。研究者從政策性調控機制策略、科學的投入規(guī)劃機制策略、技術保障技術策略、質量監(jiān)控機制策略、管理服務機制策略及應用創(chuàng)新機制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區(qū)域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5)數字化教育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如遠程教育資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資源在高等學校學科教學論課程中的應用等。
上述研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與應用進行了探究。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數是單純地從教學資源建設的這一具體內容切入,較少將教學資源建設置于教學系統甚至是教育系統中進行審視,即缺乏從系統論的角度進行教學資源設計的研究。ACTION模式是系統地指導遠程教育中媒體選擇與技術應用的有效方法,因此,論文提出在ACTION模式的理論指導下,開展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工作。
二 ACTION模式
1 ACTION模式的基本內涵
ACTION模式是由托尼·貝茨在《技術、開放學習和遠程教育》一書中提出的,其中A(Access)一方面是指技術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是指機構和學習者角度考慮媒體使用的便利性和可獲得性:c(COST)是媒體和技術應用的成本效益;T(Teaching and Learning)是指在某種技術支持下會發(fā)生特定的學習活動,以及技術如何支持這些教與學的活動;I(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是指技術和媒體可提供的交互;O(Organizational Issue)是指在技術和媒體應用中組織與機構的協調:N(Novelty)是指技術的新穎性;S(Speed)是指技術應用中,內容傳遞的速度。
本文主要選取ACTIONS模式中的A、C、I、T四個部分,即分別從教育資源獲得的便利性、成本效益、教與學因素及交互性四個方面分析如何進行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
2 ACTION模式之于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
(1)技術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由于信息時代的教育是基于一定的媒體技術開展的,因此,技術的可行性及便利性是ACTION模式中的基礎條件。同樣,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是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進行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中所涉及的技術及平臺的便利性同樣重要。
(2)強調教學資源的成本效益比
ACTION模式的提出者托尼·貝茨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便是從經濟學角度進行遠程教育研究,因此其提出的ACTION模式中也突出了成本效益這一經濟學元素。這說明,ACTION模式是從教學系統的角度出發(fā),綜合分析教育系統的輸入與輸出因素,確定如何在教育中采用媒體技術。將成本效益的理念引申至教育資源的設計中,其成本便是教育資源設計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等資源,而效益則主要體現在學生利用該教學資源開展學習的學習效果、教學資源的覆蓋面等多個方面。
(3)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活動
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活動是ACTION模式從教與學的角度提出,媒體和技術如何支持遠程教學活動。對應于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就是在進行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時,要充分分析該教學資源可以應用于哪些教與學活動之中。這點突出了媒體、技術最終還是要服務于教與學這一理念。因此,在進行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時,要從如何實現教與學最優(yōu)化的角度進行。
(4)技術和媒體可提供的交互
ACTION模式強調應用于遠程教育的技術及媒體所能提供的師生交互,這是對由于師生分離狀態(tài)引起的學習者缺乏學習支持及歸屬感等方面的教學及情感補償。數字化教育資源雖然并不是完全面向遠程學習者設計及開發(fā)的。但是混合學習已經成為我國從高等學校到中小學普遍采取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因此,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要強調資源所能提供的交互,為混合學習中的在線學習部分提供良好的交互支持。
三 基于AOTION模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策略
1 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可獲得性
根據ACTION模式中的“技術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要提高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可獲得性。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我國的各類政策性文件中均強調要加強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受益面,精品資源共享課等一系列“十二五”質量工程項目,更是在踐行者教育資源共享這一理念。因此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可獲得性及便利性至關重要。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階段,提高其可獲得性及便利性主要體現在:
(1)充分分析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傳播對象
根據教育傳播學相關理論,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體及受教育者是組成教育傳播過程四個基本要素。而教育資源則涵蓋了教育信息與教育媒體兩個方面,即教育資源是面向受教育者的教育信息及相關媒體的集合。因此,明確受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習需求分析、確定受教育者的教學媒體偏好等設計與開發(fā)高質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2)采用常見的信息技術開發(fā)數字化教育資源
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其教學應用,教育資源的應用主要包括學習者的瀏覽學習與教師的編輯再利用。因此,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階段,要采用常見的信息技術手段開發(fā)資源,以保證學習者獲取資源后瀏覽的便捷性,同時教師獲取資源后能夠較方便地進行編輯再利用。如,SAP、MATLAB等軟件是土木工程類課程進行工程建模分析及工程繪圖等常用的技術工具;統計類課程常采用SPSS、SAS等數據處理及統計軟件。因此,在進行數字化教育資源設計時,要優(yōu)先選擇相關專業(yè)、課程常用的軟件。
(3)開放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呈現方式
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呈現要體現開放性,即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無需注冊登錄、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便可以方便地訪問教育資源,實現真正的教育資源全面共享,而不是處于條件性的、半開放共享。但目前為止,我國的教育資源中部分資源未能做到開放與共享。如,2009年度的726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中,有37門課程因為找不到服務器、無法找到網頁、網址修改、用戶沒有被授權等原因而無法正常訪問。因此,完全開放的教育資源呈現環(huán)境與方式,是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環(huán)節(jié)。
2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最小代價率原則
ACTION模式強調成本效益比,而我國目前的教學資源設計中出現的資源重復建設等問題,就是由于沒有系統地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進行分析所致。因此,根據ACTION模式中的強調成本效益比,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設計時要體現最小代價率原則。根據媒體選擇的最小代價率原則,一種媒體或者信息被選用的可能性與其能夠提供的效能成正比,與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成反比。因此,在進行數字教育資源的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所要開發(fā)的教育資源的成本/效益比,盡可能付出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教育效果。如開發(fā)與課程相關的視頻案例,若將其作為網絡課程資源的一部分,其受益面則會大大超過單獨的視頻案例本身。因此,同樣的一段視頻案例,當其融入開放的網絡課程中時,則具有更高的效益/成本比;再如在進行動作技能教學時,開發(fā)動畫資源要比拍攝動作視頻付出更多的人力資源,效益/成本比相對較低。
3 數字化教育資源要服務于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
根據ACTION模式中“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活動”,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要體現如何服務于教與學的最優(yōu)化。
(1)體現學科內容、教學法與技術的整合
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發(fā)展的最新階段采取的整合模式,是整合了學科內容、教學法和技術之后的新知識,是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必備的知識。因此,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要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需要教師具備TPACK知識,作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連接體的教育資源,必然要掌握TPACK知識,才能更好地推進學科內容、教學法及信息技術的融合。在數字化教育資源中體現學科內容、教學法與技術的整合,并不是指三者的分別羅列及簡單疊加,而是要體現每個學習內容如何與技術及教學法融合起來。
(2)加強教育資源評價和審查標準,提高教育資源質量
根據上文中的同類研究述評,我們發(fā)現,目前我國關于教育資源的技術規(guī)范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實踐中起到了指導作用。但是,在如何對數字化教育資源進行評價,教育資源的評價標準方面仍需加強。這方面較為突出的成果主要體現在精品課程等綜合性的教育資源的評價,而對于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實驗資源、媒體素材等教育資源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皣壹壘焚Y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2012年版)”中對各類資源的基本要求屬于此類的研究,但仍需深入、細化。因此,建構各類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評價標準,是提高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3)強調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協作共建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Web2.0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的廣泛應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從獨立開發(fā)走向了協作共建,從小部分人的設計開發(fā)走向了凝結群體智慧的設計,群體動力在其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發(fā)揮。群建共享的特質也使得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成為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資源永遠在不斷被修改、更新與完善。這與之前的數字化教育資源一旦開發(fā)完成之后,便長時間固定不變不同,它是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
4 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多元的交互原則
ACTION模式提出要加強“技術和媒體可提供的交互”,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中要體現多元交互原則:
(1)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fā)者之間的交互
我國的教育資源開發(fā)者包括高校及科研機構、企業(yè)、個人,政府部門在教育資源的建設中大多起政策性引導的作用。因此,要確保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質量,首先在源頭部分進行強化。加強參與數字化教育資源開發(fā)的各方機構的之間交互,建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公共服務體系,確保教育資源的建設質量。
(2)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促進資源開發(fā)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
資源開發(fā)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良好的交互對于促進教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資源開發(fā)者可以為學習者利用教育資料進行學習提供學習方法等方面的指導。因此,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中,要注重師生交互功能的設計,如常見的課程論壇、留言板,或者引用Blog、Wiki、SNS等Web2.0工具為資源開發(fā)者與學習者之間創(chuàng)設交互的平臺。
(3)利用數字化教育資源促進資源學習者之間的交互
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是基于教育資源的學習過程中最主要的交互方式,學習者針對教育資源進行總結、分析、交流與討論,能夠更廣泛地分享個人建構的意義,在不斷的溝通與交流過程中,獲得對教育資源新的理解。因此,在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中,不但要注重資源開發(fā)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互,更應該支持學習者之間的交互。從另外一個方面而言,Web2.0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資源的發(fā)布者,也可以成為資源的學習者。無論是資源開發(fā)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交流,還是資源學習者之間的交流,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促進教育資源的不斷完善,優(yōu)化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傳播效果。
四 結語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工作的啟動使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再次成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內容。ACTION模式作為指導媒體選擇與技術應用的有效方法,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能夠引導我們從資源獲取便利性、效益/成本比、教學因素及多元交互等多方面實施教育資源的設計工作,從而有效地促進基于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