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摘要:音樂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就是把音樂巧妙地整合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中,使課堂顯得自然而又藝術。它的提出彌補了語文教學過去對情感因素關注較少的不足。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可以鼓舞斗志,振奮精神,培養(yǎng)人們的高尚情操,而且不同類型的音樂能調(diào)動人不同的情感。新課標提倡“以情優(yōu)教”,這表明了新課標對音樂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得到重視,而且得到了它的認同。
關鍵詞:音樂 語文 運用
一、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語文教學和音樂教學結(jié)合的實踐者
《詩》是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它收錄了我國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這些詩歌當時都是配樂演唱的歌詞,是文學和音樂結(jié)合的最完美的形式?!对姟烦蓵臅r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時代,孔子一生又酷愛音樂。他在齊國與樂師們論樂,聽到《韶》樂,他說:“學之,三月不知肉味?!笨鬃影选对姟纷鳛閷W生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勢必關注《詩》中的音樂因素,孔子的課堂上一定是書聲朗朗、歌聲悠揚的??鬃邮谴蠼逃?,他們的課堂就在河邊,最好的教學方法是唱歌。歌詞是文學的,曲子是音樂的。由此可知,音樂和文學是孔子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并常常使兩者融為一體。在孔子的課堂上音樂與文學相融,分離是不可思議的。
二、音樂應用于語言教學具有科學理論依據(jù)
新課標指出,高中語文課程要“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更新內(nèi)容,以適應現(xiàn)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毙抡n標的這個要求告訴我們,可以用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手段輔助語文教學,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新課標還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感知和審美創(chuàng)造的能力。新課標把審美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而音樂對審美意識的構建起重要作用,它不僅能提高人的美的鑒賞力和美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能啟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
據(jù)此,我們應在教學實踐中將音樂引進語文課堂,用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中學教材中作品與音樂關系密切
現(xiàn)行的高中語文教材版本很多,新的、舊的、普高的、職高的,基本上都少不了《詩經(jīng)》《漢樂府》中的優(yōu)秀作品,以及《琵琶行》《蜀道難》等經(jīng)典的篇章。《詩經(jīng)》中的音樂因素和文學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漢樂府》實際上是帶有音樂性質(zhì)的“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詩體;《明湖居聽書》聽的就是音樂效果;《琵琶行》中再現(xiàn)作者心路歷程、生命流程的是音樂流程。因此,要讀懂這些文章離開對音樂的理解是很難實現(xiàn)的?,F(xiàn)代詩文中很多都可以作為配樂朗誦的典范,如《致橡樹》《再別康橋》《淚珠與珍珠》《我與地壇》等。
四、音樂與語文結(jié)合多樣效果
(一)課前序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新的課程標準非常強調(diào)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真正的參與,應該是思維的參與,情感的投入。每篇課文都有特定的時代特點、生活氣息、人物性格以及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為學生營造與課文相一致的情感氛圍,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
毛澤東同志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的詩歌《沁園春·長沙》把磅礴的革命氣概和壯觀的景物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豪放的詩風。學習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已任的博大胸懷,可以用貝多芬著名的《英雄交響樂》作為學習這首詩的前奏。波瀾壯闊、排山倒海、激情澎湃的音樂體現(xiàn)了毛澤東和人民的堅強意志、英雄性格。音樂預熱了課堂氣氛,學生產(chǎn)生了激起奔放的熱情,形成了學習這篇課文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
(二)背景音樂,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聲音中蘊涵著的豐富情感魅力是不可忽視的。為了讓悅耳的音樂吸引學生投入情感,與課文中的文學形象產(chǎn)生情感共鳴,為一些課文朗讀添加一些背景音樂,在激發(fā)學生情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課文方面,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犊兹笘|南飛》和《梁祝》是我國藝術苑囿中的奇葩,“焦劉”的悲劇和“梁祝”的悲劇驚人的相似。不同的只是它們分別以不同的藝術樣式表現(xiàn)。我們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先讓學生聆聽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視》。音樂時而委婉起伏,時而渲染驚恐不安的情緒;時而如泣如訴,悱惻凄絕,催人淚下;時而充滿幻想,清澈柔美。迷人的音樂讓學生感受到“送別”的纏綿,“殉情”的悲切和“化蝶”的美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由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遭遇聯(lián)想到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悲劇,聯(lián)想到詩歌中的人物性格。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
五、解讀音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借助音樂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把提高閱讀寫作能力作為“本”,不能把語文課上成音樂欣賞課。音樂走進語文課堂是一個大文章,隨著課程改革逐步深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必然會出現(xiàn)多姿多彩的局面,而音樂的參與必然會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新意。
六、配樂朗讀,調(diào)動情緒,引導學生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
音樂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著手整合。兩者表達的情感方面的整合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的情感作為切入點,用音樂去進行對學生情感上的熏陶,給學生以美的體驗,美的探索和美的成長。兩者所體現(xiàn)的人文性方面的整合語文學科是最具有人文性特點的學科。課本中入選的文章,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和很強的人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肩負著純凈學生心靈、塑造學生靈魂、指引學生人生方向的重要任務,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嘗試,它溝通了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這種嘗試的最終目的是喚起學生主動學習、探求知識的熱情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感受一切先進思想的影響和美好情感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