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注冊入學背景下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研究

2013-04-29 00:44:03高存艷
職業(yè)時空 2013年8期
關鍵詞:身份認同大學生研究

高存艷

摘要:從2011年起,江蘇省試行高校注冊入學制度。但從目前的反響看,這一舉措并沒有引起社會應有的重視和認可。而通過注冊入學的大學生又是如何看待“注冊入學大學生”這個群體?他們是否從內心認同、接受這一角色身份?研究就此進行操作化嘗試,考察注冊入學大學生群體的自我身份認同情況,通過對調查結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思考。

關鍵詞:注冊入學;大學生;身份認同;研究

2011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試行高校注冊入學制度。2012年,江蘇共有37所高職院校進行注冊入學試點。兩年內通過注冊入學的學生數(shù)達5萬余人。從本質上看,注冊入學使部分學生擺脫了應試教育的桎梏,使素質教育有了循序漸進的實施條件,使教育回歸了其本質功能:為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實現(xiàn)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

但從目前的反響看,這一舉措并沒有引起社會應有的重視和認可。在一些人看來,試行注冊入學的學校均為高職,且以民辦高職為主,試行的對象是低分段的學生,有些甚至是零門檻入學。另外,從現(xiàn)實的教學和生活觀察中可以直接看出,注冊入學大學生普遍存在著較強烈的抽象否定具體肯定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多數(shù)學生未把自己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另一方面,卻認為自己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則表現(xiàn)為學習態(tài)度消極、群體歸屬感差、自我認知不合理等特征。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對參與注冊入校的學生“身份”進行操作化嘗試,考察注冊入學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內在自我主體的身份認同情況。研究重點在于,作為注冊入學大學生主體自我是否從內心認同、接受“注冊入學大學生”這樣一個角色身份?他們是否會在“注冊入學大學生”和大學生的身份困境中游移?也力圖通過分析影響注冊入學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的因素,提出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相關概念

注冊入學大學生:注冊入學是近年來出現(xiàn)的一個新名詞,是一種以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為特征的招生方法改革,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建立健全有利于專門人才、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的多元錄取機制。職校注冊入學,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招錄模式,而在我國還是新鮮事物。本文暫把普通高中畢業(yè)后(不包括中職生、技?;蚱渌后w)通過注冊方式進入到民辦高職就讀的大學生稱為“注冊入學大學生”。

身份:“身份”一詞對我們來說,是古老而熟悉的,它有不同的表述。在漢語中有多種意思:一是指出身和社會地位,二是指身價,三是指姿態(tài)、架勢。總結起來,身份可以看成是個體在社會中的位置及地位的標識和稱謂。目前,“身份”在多學科研究中已經(jīng)是一個重要概念,它與類別、角色等概念相聯(lián)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和社會的關系。有關身份的理論研究主要有身份認同研究、社會認同理論等。

身份認同:身份認同(Identity)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其基本含義是,個人與特定社會文化的認同。這個詞總愛追問:我是誰?從何而來?到何處去?在本文中,身份認同是指注冊入學大學生對教育體制賦予自己“大學生”這個身份和角色的接受、認可和體驗,即自我身份認同。

二、調查樣本

主要采用抽樣調查法,隨機選取江蘇南京兩所注冊入學院校(民辦高職)的2011級和2012級學生。為確保獲取被調查者更真實的想法,調查問卷的填答均為匿名進行。調查樣本特征如下:每校分別發(fā)放問卷300份,共計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3份,有效率95.5%。其中,男生332人,占57.9%,女生241人,占42.1%;2011級學生291人,占50.8%,2012級學生282人,占49.2%。文科類147人,占25.7%,理工類323人,占56.4%,藝術類103人,占17.9%。

三、相關結果分析

1.對注冊入學方式的誤解嚴重影響注冊入學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

在“注冊入學與以往的錄取模式的對比”選項中,75.5%學生認為注冊入學是“錄取零門檻,對高考分數(shù)沒有要求”;15.1%的學生認為注冊入學是“錄取門檻比以前略低,對高考分數(shù)有一定的要求;9.4%的學生認為“錄取門檻沒變,對高考分數(shù)有較高的要求?!敝档米⒁獾氖?,在認為“錄取門檻沒變”的學生中,89.1%是藝術類學生。在“選擇注冊入學的原因”中,“迫于無奈,沒有其他選擇”的學生高達89.9%,僅有6.4%的學生是因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yè)?!?/p>

由此可見,學生對注冊入學并沒有正確深刻的了解,選擇注冊入學多是因為迫不得已。另外,從目前實際操作的情況看,在生源求大于供的大勢之下,其“條件”也只限于“參加當年高考”、“填報志愿”,而最為關鍵的是,分數(shù)和等級都沒有任何要求?!爸灰肷蠈W的學生都可以順利進來”,在拆了“門檻”方便了少數(shù)低分數(shù)學生的同時,卻在無形中深深“傷害”了更多的學生。

2.社會偏見心理削弱了注冊入學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感

偏見是對某一個人或團體所持有的一種不公平、不合理的消極否定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其產生具有多方面的根源。值得注意的是,它是一種非常規(guī)的集體行為模式,對注冊入學大學生帶來的心理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在選項“如果將高校由下到上分為7個層次(第1層代表最低,第7層代表最高),你認為注冊入學的學校屬于第幾層?”選擇第1層的占61.4%,第2層的占30.6%,第3層的占7.2%,4-7層的占0.8%。

一直以來,社會上帶有偏見的認知心理,如普遍認同和崇尚精英教育而歧視職業(yè)教育。由此,注冊入學的院校不可避免地被認為是低層次高等教育,注冊入學大學生也便產生了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感覺。注冊入學對于大學生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是其人生歷程中的一次大挫折。

3.角色體認沖突阻礙了注冊入學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

角色體認是指大學生對自己的角色身份是否感到驕傲、自豪、幸運、快樂等情感體驗。在角色體認問題上,選擇“我很高興自己是大學生中的一員”的占93.3%,但在“當我告訴別人我是大學生時我很驕傲”選項中,僅有19.5%的學生選擇“會”。選擇“和考上其他性質高校的老同學在一起時,我不會有自卑感”的學生也僅占16.5%。

注冊入學大學生存在著較強烈的抽象否定具體肯定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多數(shù)注冊入學大學生未把自己看成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生;另一方面,卻認為自己是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他們承認自己是大學生,卻又把自己劃分在最低層,形成了一種錯誤認識,不能認同自己的身份,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導致自我評價失調。這種身份認同的矛盾心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正處在所謂主流教育和非主流教育的糾結之中。社會對注冊入學大學生的定位、注冊入學大學生自我身份定位與社會現(xiàn)實三者間的極大落差所產生的后果,是基于注冊入學背景下迅速拉大的心理落差以及社會標識與社會現(xiàn)實不符所帶來的困惑與困難。

4.就業(yè)期望相對剝奪降低了注冊入學大學生的自我身份認同感

“相對剝奪”是指當人們將自己的處境與某種標準或某種參照物相比較而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劣勢時所產生的受剝奪感,這種感覺會產生消極情緒,可以表現(xiàn)為憤怒、怨恨或不滿。在“你同意能力比學歷重要嗎?”的調查中,有95.3%的學生選擇“同意”,但在“你認為學校的社會名氣在就業(yè)時的作用”的選項中,90.5%的學生認為“很重要”。

注冊入學大學生存在一定的相對剝奪感心理,這與中國高等教育分層、社會名氣比較有關系。當前,大學生的就業(yè)難已成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現(xiàn)在的大學生已經(jīng)從“天之驕子”變成了“普通勞動者”,甚至成了“蟻族”、“畢失族”等所謂的“新弱勢群體”,無論是身份上還是角色上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業(yè)壓力、角色轉換和適應等帶來的困惑、壓力、挑戰(zhàn)和責任,使注冊入學大學生對自己本就信心不足的大學生身份再次產生了懷疑。

5.注冊入學院校自身建設的不足導致注冊入學大學生對所在院校認同度低

在對學校“教風”的調查中,表示“不滿意”的學生占46.7%;對“學風”表示“不滿意”的占50.1%;對“實驗實訓條件”表示“不滿意”的占51.7%;對“校園環(huán)境”表示“不滿意”的占30.6%;對“職業(yè)能力訓練”表示“不滿意”的占47.5%;“如果可以在同類型、層次學校重新選擇,你還會選擇就讀本校嗎?”的選擇中,有50.5%的學生選擇了“不會”和“不確定”。

目前,參與注冊入學試點的院校多是民辦高職。民辦高職由于沒有政府經(jīng)費撥款,學生學費就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如果生源狀況不佳,辦學經(jīng)費不足,硬件無法提高,還會造成優(yōu)秀教育人才的流失。另外,有的民辦高職缺乏辦學特色和內涵建設、教學資源發(fā)展滯后,實訓基地、設備不足等。更有甚者,有些民辦高職為了生存,注冊招生演變成了“寬進寬出”。這不僅影響了民辦高職在高等教育中的競爭力,也使得注冊入學大學生對所在學校缺乏認同感。

四、幾點思考

1.政府層面

(1)加強宣傳。進一步強化以政府為主體的主導宣傳,消除社會對注冊入學的誤解。江蘇作為教育大省敢為人先做改革先鋒,值得稱贊。但對于高考招生新政的宣傳,卻還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間,尤其是在以政府層面的信譽消除考生、家長和社會的觀望情緒方面,尚可大有作為。

(2)法律保障。國家不僅是對民辦高職教育在辦學條件、教育設施配備、教育質量保證和學生費用收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立法規(guī)范,而且應當對已有的一些促進民辦高職教育發(fā)展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特別是涉及學籍認定、學歷認可、就業(yè)待遇等敏感話題,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予以明確,以此來保障和促進民辦高職院校進行制度和體制創(chuàng)新,更好地服務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接受多層次教育的需求。

2.教育主管部門

(1)科學設置入學標準。真正的“注冊入學”應向“招考分離”方向發(fā)展,即享有注冊入學資格的高校將考生高中會考成績作為主要指標,不同的學校和專業(yè)可以提出不同的會考成績標準。同時,須參照考生的平時成績、學校表現(xiàn)、思想品德和專特長情況,提出入學要求和標準,由高校審核決定是否準予注冊??忌鸁o需再參加高考,使注冊入學名副其實。

(2)合理安排注冊時間。當前的注冊入學安排是高考的最后一個批次錄取,學校完全失去了“選擇”的機會,這與“注冊入學”可以讓學校獲得招生自主權的初衷有所背離,導致招生自主權名存實亡。另外,在中國高考錄取的概念中,錄取批次的不同代表了院校的層次不同,這就意味著民辦高職在高等教育中的層次最低。教育主管部門應合理安排注冊時間,讓注冊入學的學校參與到更早階段、更多優(yōu)質生源的競爭中。

(3)建立配套制度。一是學生的自由轉學制度。不少學生在進入某所大學前,并未充分了解這所大學的文化和專業(yè)特點,一進大學就對學校及專業(yè)產生不滿情緒,從而直接影響大學學習。如果學生有機會重新選擇學校,提高學生與學校、專業(yè)的“匹配度”,則可增添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校而言,可通過轉學制度,建立起相應的“淘汰制”,通過學生的“流轉”,保持學生群體的“品質”,提高辦學質量。另外,在求學期間,若對所在的學校教育質量不滿意,學生可申請轉學,這必然會對學校自身的內涵建設有警示作用。

二是寬進嚴出制度。為確保教育質量,授權注冊入學的高校應嚴格管理,采用“寬進嚴出”的培養(yǎng)方式?!皩掃M嚴出”是高等教育大眾化后的必然趨勢,注冊入學的“寬進”能讓更多人擁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嚴出”則是“寬進”后的必然選擇,也是人們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和要求。通過注冊入學招收的學生,入學后可按照一定的比率實行淘汰制,學業(yè)不合格、技能不達標或品德不好的學生不可畢業(yè)。只有通過嚴格的篩選、考核,保證畢業(yè)生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才能提高注冊入學高校畢業(yè)文憑的權威性和公信度。

三是職業(yè)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互通制度。如果想要轉變學生只追求文憑,不追求職業(yè)技能的“唯學歷論”觀念,還要從長遠上打通職業(yè)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流通渠道,職業(yè)教育的學分可以獲得普通教育認可,甚至彼此可以申請轉學。

3.學校方面

(1)加強內涵建設,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民辦高職發(fā)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學校建設也應該從擴大辦學規(guī)模向提高辦學質量、加強內涵建設方面轉變。一要突出辦學特色,錯位競爭、錯位發(fā)展;二要以專業(yè)帶頭人與專業(yè)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為核心,建立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使團隊具有較高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科技開發(fā)服務能力,適應地方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新需要;三要實施“科技興?!睉?zhàn)略,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建設,增強技術服務能力;四要不斷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包括辦學思想、辦學使命和教育目標等方面內容。

(2)做好生涯教育,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一種自我的建構過程,是一種個人動機、能力、信念、生活經(jīng)歷等內在自我建構而成的動態(tài)組織。學校要多途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幫助學生了解自我,并幫助學生積極運用自己的能力、興趣、性向和人格特質等,根據(jù)正確的價值系統(tǒng)確定自己的目標及前進的方向,從而在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并選擇和扮演合適的社會角色。

參考文獻:

[1] 黃仕君.抓好高職內涵建設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J].職教論壇,2010,(5).

[2] 孫凌云.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0,(11).

[3] 王慶環(huán).高職生源告急[N].光明日報,2011-08-26.

[4] 楊德廣.民辦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未來增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0-24.

[5] 郭光明.江蘇高職院校注冊入學探析[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8).

[6] 張秋山.大學生社會角色時代變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Study on Self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stered

GAO Cun-yan

Abstract:From 2011 onwards, the trial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system in Jiangsu province. But from the current response, this move did not cause social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should be. The enroll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how to treat "enrolled students" this group? They are from the heart of identity, accept this role identity?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of attempt, identity of subject enrollment inner self on this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tries to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nd some thinking.

Key words: registr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ty; research

猜你喜歡
身份認同大學生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布爾加科夫戲劇創(chuàng)作與身份認同
在性愛中找尋自我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27:36
從后殖民主義解讀《藻海無邊》中安托瓦內特的身份認同
望都县| 六枝特区| 陈巴尔虎旗| 循化| 汽车| 曲松县| 中方县| 中阳县| 达孜县| 金沙县| 收藏| 抚松县| 枣阳市| 宜宾市| 灵石县| 阿巴嘎旗| 饶河县| 图们市| 柳林县| 大城县| 元朗区| 原平市| 温泉县| 宜兰市| 拉孜县| 纳雍县| 郓城县| 福州市| 红桥区| 安陆市| 黄大仙区| 大荔县| 济阳县| 房产| 杭州市| 裕民县| 七台河市| 沅陵县| 大渡口区| 隆林|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