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從詞義訓詁和眼睛觀察事物的原理兩方面說明“有眼無珠”的“眼”指眼珠子,“珠”指瞳人,“有眼無珠”表示有眼珠子卻沒有瞳人,比喻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關鍵詞 眼珠 有眼無珠
鄧明,山西省語言學會會長,晉中學院副院長、教授。
“有眼無珠”作為成語人所共知,在詞義訓釋上似乎也沒有什么異議。一般成語詞典或不解詞,或把“珠”注為“眼珠子”,把“有眼無珠”串譯為“有眼睛卻不長著眼珠子”?!稘h語大詞典》則既不解詞,也不串譯,而是徑直釋義:“比喻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中文大辭典》《大辭?!返却笮娃o書略同。其實,注與不注沒有本質區(qū)別,都是把“眼”理解成眼睛,把“珠”認定為眼珠子。這種傳統(tǒng)的解釋是否就是確論,本文擬通過考察“眼”和“珠”的詞義、“有眼無珠”的變體以及眼睛觀察事物的原理,試圖對“有眼無珠”作出合乎事理、近于故訓的解釋。
“眼”字晚出,始見于戰(zhàn)國文獻。宋·戴侗《六書故》:“合黑白與匡謂之目。”“眼是珠子。”明確地區(qū)別了“目”和“眼”的意義,即“目”泛指眼睛,“眼”特指眼珠子。王力先生也曾反復強調“眼”本義是眼珠子:“‘目是今所謂眼睛,‘眼是今所謂眼球(眼珠子)。眼是目的主要組成部分。”[1-2]《莊子·盜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薄妒酚洝ご炭土袀鳌罚骸奥櫿蠛?,所擊殺數(shù)十人,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遂以死?!薄熬裱邸迸c“決眼”義同,均指摳出眼珠子?!妒酚洝翁蟊炯o》:“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去眼”指挖出眼珠子。宋·羅燁《醉翁談錄·張氏夜奔呂星哥》:“眉來眼去,魄散魂飛。”用眉和眼傳情,自然是靠能夠轉動的眼珠子?!把邸币灿脕矸褐秆劬??!墩f文》:“眼,目也?!薄妒酚洝ぴ酵豕篡`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毫毛而不見其睫也?!薄额伿霞矣枴ど鎰铡罚骸按艘嘌鄄荒芤娖浣薅?。”此兩例意思大同小異,“眼”、“目”互換而意義不變,足見“眼”“目”同義,都用來統(tǒng)指眼睛?!逗鬂h書·董卓傳》:“次鑿其眼目,以鑊煮之?!薄把勰俊蓖x而連用。
“珠”本指珍珠。珍珠又小又圓,光滑明亮,所以后來泛指像珍珠一樣的小而亮的球狀物。眼珠子具有珍珠的特征,所以也用“珠”表示眼珠子?!饵S庭內景經·天中》:“眉號華蓋覆明珠?!绷呵鹱幼ⅲ骸懊髦椋恳??!贝恕澳俊狈潜硎菊麄€眼睛,而是專指眼珠子,因為“珠”前加“明”就清楚地告訴我們“明珠”是指眼睛中具有明亮特點的部分——眼珠子?!端疂G傳》第三回:“(魯達)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因為“眼稜縫裂”,導致“烏珠迸出”,這迸出的烏珠一定是整個眼珠子,因為眼珠子上有發(fā)亮的黑晶體,所以稱為“烏珠”。書面語稱“珠”,口語則多稱“珠子”。“珠”(珠子)還用來特指眼珠子上的瞳人(仁)。《玉篇》:“瞳,目珠子?!薄队衿罚骸熬?,目珠子也。”《廣雅·釋親》:“珠子謂之眸?!薄巴薄绊北硎就怂責o異議,“睛”本指瞳人也有專論言及,[3]既然“瞳”“睛”“眸”都能用“目珠子”(珠子)詮釋,足見“珠子”也可指瞳人。成語由于四字格的特殊要求,“珠子”也可省稱為“珠”。要之,瞳人單言曰“瞳”曰“睛”曰“眸”曰“珠”,復言則曰“瞳子”“眸子”“珠子”。加“子”者,《釋名·釋形體》:“子,小稱也,主謂其精明者也?!?/p>
通過考察“眼”和“珠”的詞義,我們知道“眼”和“珠”都有泛指和特指的不同意義。著眼于泛指義,“眼”可指眼睛,“珠”可指眼珠子,“有眼無珠”自然可以解釋為“有眼睛卻不長著眼珠子”。著眼于特指義,“眼”可指眼珠子,“珠”可指瞳人,“有眼無珠”當然可以理解為有眼珠子卻沒有瞳人。這是否意味著兩說皆通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一,從事理上來看,眼睛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光線通過瞳孔映入眼內的結果,也就是說眼睛觀察事物的功能是由長在眼珠子上的瞳人決定的,所以只有把“有眼無珠”解釋為有眼珠子卻沒有瞳人,才合乎眼睛觀察事物的科學原理。其二,從成語的源頭流變來看,“有眼無珠”語出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常言道,賢者自賢,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蕕般各別難同處,怎比你有眼卻無珠?!逼渥凅w一作“有眼無瞳”,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你戀酒呵,多敗少成;你戀色呵,色即是空;你戀財呵,那財中隱兇。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你有眼無瞳?!庇肿鳌坝醒蹮o睛”,明·馮惟敏《紀笑》詞之三:“有眼無睛,可曾識好人。側耳聽聲,強將假當真。”“珠”與“瞳”“睛”異文而同義,“瞳”“睛”皆指瞳人,則“珠”也當指瞳人。
綜上可知:“有眼無珠”的“眼”指眼珠子,“珠”指瞳人,“有眼無珠”當釋為:有眼珠子卻沒有瞳人,比喻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序[M]. 北京:中華書局,2000.
[2] 王力. 談談學習古代漢語·序[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5.
[3] 鄧明. “睛”字本義小考[J]. 天津師大學報,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