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意到彼得·茲穆托(Peter Zumthor)的存在是1997年,那是日本的《a+u》 雜志1997年1月號對茲穆托的5件作品做了介紹,接著出版了一本厚224頁的臨時增刊,于是立刻成為建筑界的話題。我在1998年5月號的《藝術家》雜志上撰寫了一篇文章“彼得·茲穆托的建筑平凡中靜謐的詩”。在閱讀彼得·茲穆托的經(jīng)歷的時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關于小時候的回憶,也就是他對建筑最初的體驗。
這體驗是從一個門把手開始的,彼得·茲穆托到現(xiàn)在還記得到親戚家的后花園玩時握過的那個把手,存在著特別的“味道”,那是進入一個世界的特殊的方式。在茲穆托驚人的記憶中,還保留著那時踩在砂石上留下的聲音,以及打蠟之后的樓梯上閃爍的光澤,還有廚房后邊一扇很厚的門,甚至那關門的聲音……
就像這么一個小的細節(jié)能讓茲穆托記上許多年一樣,我們這些讀者也會把茲穆托的記憶作為最為了解他的細節(jié)加以記憶。細節(jié)是從感受得來的,是對某些感受的一種再現(xiàn)和復原。
2009年某月我買了一本《外灘畫報》,就是因為里面有一篇我想讀的文章“彼得·茲穆托:隱居在阿爾卑斯山的建筑大師”,因為是獨家專訪,我有些好奇,因為我知道茲穆托不喜歡媒體的打擾。有一本在日本很受歡迎的時尚雜志《Casa BRUTUS》千里迢迢去瑞士的山里采訪他,他只同意30分鐘的時間,結果他又延長了15分鐘。之后他來日本訪問,2003年安騰忠雄請他到東大演講,完了在安藤研究室里擠滿了學生,我雖然照了茲穆托幾張照片,都沒有照好,很是遺憾。我看他在演講以外的時間雪茄一只接著一只抽。茲穆托寡語、深沉,那次去東京日本媒體要采訪他,都被他拒絕了,可見他真的是對媒體沒興趣。然而,去年在我策劃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原初展期間,有機會在展覽和路上多次偶遇茲穆托,我當了一次狗仔,好好照了幾張,還一起合了影,算是了了心愿。
《外灘畫報》的采訪是一篇耐人尋味的文章,我從中閱讀到許多內(nèi)容。
彼得·茲穆托婉言拒絕了來自張永和讓他到麻省理工講座的邀請,我想,邀請茲穆托的世界名校可能太多了,拒絕可能不止這一次。通過這篇報道我知道張永和在普利茲克頒獎儀式現(xiàn)場時,曾告訴在場的中國記者,2名年過花甲的建筑大師(指2002年普利茲克獎得主、今年73 歲的格倫·馬庫特(Glenn Murcutt)和彼得·茲穆托)聚在一起,提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專注”(focus)。是的,茲穆托只想工作,他說:“獲獎耽誤了我很多時間。我必須調(diào)整自己,重新專注工作?!薄邦l繁出入在五光十色的大都會,我擔心自己的作品會變味?!逼澞峦姓f:“在我看來,一年最理想的的出差時間應控制在20% 至25%。如果我一年里有一半的時間在旅行,我一定會生病的?!?/p>
你如見過茲穆托就知道,他的眼睛和穿戴都不適合見媒體,回答那些小記者提的不痛不癢的問題,對茲穆托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本來2008年在東京可以采訪到他,因為他獲得了日本頒發(fā)的世界文化獎,他再次去了東京,可我現(xiàn)在主要的工作在北京,所以沒有專門為此去東京。
茲穆托喜歡建造木制的建筑,可能和他是一位家具木匠的兒子有關,他說他曾在當?shù)匾患夜ど趟囆g設計院校接受過5 年木工訓練,這一切訓練的結果集中體現(xiàn)在他于2000 年漢諾威世博會中設計的瑞士館。我曾在漢諾威世博會開館的時候前往,由于時間短,會場大的難以想象,我沒看完就返回了日本,回來之后覺得沒看瑞士館太虧了,所以又再次前往漢諾威世博會,瘋狂吧?
這是一首凝固的木結構的樂曲,整個都是用方木條架構起來的,沒有使用釘子、螺絲釘或膠,只是用鋼筋和螺絲加以固定。最重要的是,作為展館,它沒有指定的入口和出口,16個木墻圍合出狹窄的通道即是入口,也是出口,因為固定的出入口一般都會顯得擁擠。
盡管茲穆托不是為了獲獎而做建筑,但他畢竟獲獎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獎項,那么采訪就不斷地襲來,對此,從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到茲穆托是那樣的與眾不同。他說:“獲得普利茲克獎,將給予我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我可以選擇更加私人的方式工作,設計我心目中完美的房子?!鲍@得普利茲克獎是茲穆托的設計得到公認,同時也是對他的工作方式的肯定,所以茲穆托才會說“我可以選擇更加私人的方式工作”。茲穆托認為的“更加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原來是“私人的方式”。
那么非私人的方式會面臨怎樣的狀態(tài)呢?
雖然茲穆托覺得獲獎之后的感覺真的很不錯,可是這一活動占用了他整整兩個月的工作時間,讓他團隊里所有人都非常緊張,茲穆托認為這種感覺很不好,他說他的員工很孤獨。茲穆托表示這是我接受的最后一個采訪了(指接受中國媒體的采訪),從此茲穆托將跟普利茲克獎劃上句號,這就是大師到達巔峰之后的喜悅和困惑。
記者問:“你最喜歡自己設計的哪棟建筑?”茲穆托回答: “它們像我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我從心底里喜歡它們?!睂τ谄澞峦衼碚f,他會把所有經(jīng)手的事情都做到完美極致的狀態(tài),所以他手里沒有壞孩子。
記者問:“你認為建筑的本質(zhì)是什么?”茲穆托回答:“試想一下,如果地球上一棟建筑物都沒有,那是多么讓人沮喪的一件事。無論是電影院或是質(zhì)樸的小木屋,建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給人類提供一個擋風遮雨的地方。我想,建筑的核心是:給人類提供一個空間。”茲穆托所說的“擋風遮雨的地方”的意義和功能就是我常常給建筑所下的定義,建筑的本質(zhì)就是為人類建造一個“庇護所”(Shelter),這是非主流建筑史中的觀點。茲穆托的每一個設計,無論大小都無比精辟。他的工作方式是邊緣的,方法是工藝的,但是他的建筑設計在建筑學上具有核心的價值。
茲穆托有三個孩子,當他們還很小的時候,茲穆托就和他妻子一直灌輸他們這樣一個理念:你不必成為No.1,但是你必須做一個好人。茲穆托說:“在建筑業(yè),我認為沒有必要爭第一,而是要爭取做到最好?!边@就是我的博客的一句座右銘:“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極致”。
茲穆托總是在和媒體有限的交流中,把我們的認知拉回到感覺中去。他不認為建筑是一種信息或象征。它首先是生活的容器和背景,敏感地容納地板上腳步的節(jié)奏,容納工作的專注,容納睡眠的寂靜。就是說建筑包容了這一切,生活的、行為的、記憶的、氛圍的、內(nèi)向的??傊?,建筑不是一只小喇叭,或者投影儀。
當記者讓茲穆托給中國建筑師一些建議的時候,他認為一棟好的建筑與“地址”有關,與“歷史”有關。在現(xiàn)代建筑中適當融入古老的建筑傳統(tǒng),建筑應該是“歷史”和“現(xiàn)代”的結合。茲穆托說的都沒錯,可是當記者問他如何評價貝聿銘的建筑時,盡管在一位明星建筑師面前,去對另外一位明星建筑師的評價這樣的問題是不禮貌的,但是茲穆托沒有像其他人那樣,通常都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而是在最初的一句回答的比較曖昧,他說:“對于我來說,我感覺他的作品有點冷,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一名技巧嫻熟的建筑大師?!痹谟浾叩淖穯栔拢澞峦械幕卮鸹氐奖举|(zhì)上來。他說:“這只是我的一種感覺,他很專業(yè),但卻不能在靈魂上感動我。我覺得可以這么說,我很尊重他的作品,但是這樣的作品并不能深入我心?!?/p>
茲穆托的回答涉及到我們評價一個設計或者一座建筑最本質(zhì)的問題。首先建筑不是為了讓人悅目,也不只是單純的解決居住功能,不是玩概念,也不是顯示材料和炫耀權利,真正的建筑應該打動人的靈魂。它可以是日常的,但它必須尋找到一種獨特的建造方式,這種方式是人的感覺可以接受的,它有一種宗教氣息,但不是強迫的,是漫射的、是包圍的、是沁心的,讓人回到內(nèi)省的位置。
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潮流,就是把一種認知標準化,這種做法是和工業(yè)文明的步伐一致的。比如柯布西耶宣傳現(xiàn)代建筑的五項原則,實際上是建立一種標準,主張一種樣式,于是柯布就是一本巨大的教科書。而茲穆托的方式就是宅男,更為鄉(xiāng)間的、作坊式的、師傅傳承式的、手藝的、個體的、私人的方式。這不是一種現(xiàn)代的方式,是原始的、持續(xù)了很久的方式,是查爾斯王子喜歡的方式。這種方式怎么樣?如果你能被其感動,那就不管它是什么方式。而事實是,只有這樣一種寧靜的私人方式,才能保證睡眠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