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三仙
閱讀教學既是學生識字,提高識字量的有效途徑,又是為作文打下基礎的工程。因此,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重要。許多一線的語文老師為閱讀教學的改革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為一名一線語文老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改進閱讀教學的方法,把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放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上,在教與學中逐步摸索,并形成“讀、思、議、練”整合運用的教學方法,努力實現(xiàn)變“以教為主”為“以學為主”,讓學生掌握讀書方法,為后續(xù)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思、議、練”整合運用的閱讀教學方法把“熟讀、精思”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我把課堂教學分為:讀(初讀課文)、思(細讀全文)、議(討論課文)、練(完成鞏固練習)四個階段。
一、讀
讀即初讀課文,這一過程就是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預習,讀的三維目標是:自學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和大體結構。自學生字新詞,要求學生通過工具書,學懂生字的音、形、義,正確理解詞義,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課文因題材、體裁不同,了解內容的要求也不同,如寫人的文章,目標是了解主要任務及主要事件;敘事的文章,目標是了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及與事件有關的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狀物的文章,目標是了解事物的構造、特點、蘊含的哲理等。
初讀課文,教師應設計預習提綱,提綱要注意從課文的整體著眼,不宜過多、過細,適當留有余地。預習目的用以幫助學習掃除學習課文的障礙(如生字、生詞、時代背景等)和了解課文整體內容為主。
如《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5課),我設計預習提綱如下:
1.學生學習“施、撓、庸、鏟、毅、劣、惹、譏、漿、岔”等生字的音、形、義;區(qū)別“漿與獎”“撓與繞”等形近字。
2.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課文內容,理解重點詞語:“杰出、施工、竣工、藐視、要挾、阻撓”等。
3.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fā)生在何時、何地?
4.了解修筑京張鐵路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環(huán)境。
5.詹天佑在什么情況下接受了什么任務?完成這項任務有什么困難?他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
學生要完成以上題目,就必須讀課文,查閱資料。學生通過初步的閱讀、思考,掃除了學習課文的障礙,對課文內容有初步了解后,我再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思
思即細讀課文。細讀課文是閱讀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故而我注重抓好兩點:一是我設計好思考題;二是學生根據(jù)思考題,細讀課文。思考題要體現(xiàn)本課教學目標及單元訓練重點,要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設計思考題時還要注意與預習提綱相銜接,避免脫節(jié)和重復。如教學《詹天佑》可設計如下思考題:
1.京張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2.詹天佑是怎樣主持修筑鐵路的?他是怎樣解決各個難關的?
3.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敖艹觥本唧w表現(xiàn)在哪?
4.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給課文編一個簡要的復述提綱,然后按提綱復述課文。
學生帶著思考題去細讀課文,思考問題,把熟讀和精讀結合起來,對課文內容就會有更全面的理解。
對于文章中語言特色、篇章結構的特點,標點符號的運用等知識,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對年級段的要求,也要列入思考題的設計內容。
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0課) 這篇課文有幾組互相呼應的句子,在設計思考題時我出了這樣一道題:仔細閱讀下面三個句子,再從課文中找出和它相呼應的句子,然后把兩個相呼應的句子聯(lián)系起來理解它們的意思。(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天。(2)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統(tǒng)統(tǒng)投到火爐里去。(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通過對這些句子的理解,使學生對于作者深切懷念父親的思想感情,對舊社會的白色恐怖,了解得更清楚更全面,得到的印象更深刻。
又如《凡卡》(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5課)這篇課文,在凡卡給爺爺寫信的過程中,插進去敘述了幾件事情,根據(jù)文章結構上的這個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道思考題:課文中凡卡給爺爺寫信過程中,回想了幾件往事,使信的內容和回憶的事情交織在一起,仔細閱讀課文,說說凡卡給爺爺?shù)男牛瑢懥四膸c內容?寫信過程中插敘了哪幾件事情?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根據(jù)思考題的要求,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理清了文章的結構,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加深了對凡卡悲慘命運的認識。
三、議
議即討論課文。在學生個人鉆研課文之后,我安排了一個討論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先小組討論(5~6人一組),小組討論是圍繞思考題進行的,討論時同學們發(fā)表自己對思考題的見解,同時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來討論,討論時,有些問題大家的認識比較一致,可以歸納起來,有些問題意見允許保留,待大組討論時再議論;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大組(或全班)討論。大組討論時,每道題安排一兩個小組作中心發(fā)言,其余各組進行補充。學生發(fā)表意見要求說得具體明白。對于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忙于正面回答,更不要輕易下結論,而是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討論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且不斷激發(fā)學生鉆研課文的積極性。討論所產(chǎn)生的群體互感效應對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有益的。
四、練
練即鞏固練習。在對課文進行逐項分析之后,再回到整體上來進行總結練習。這個過程要注意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辯證統(tǒng)一。在學生朗讀(默讀)全文之后,我啟發(fā)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所受到的啟示,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設計出相應的練習題。練習題除采用課后習題中的部分題目外,還設計部分鞏固知識技能的題目。如在教完《詹天佑》一文后,我又設計了這樣的題目:
1.詹天佑憑著一顆愛國之心,面對“帝國主義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的極端藐視”,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受命:帝國主義的“狂妄自大”“對中國人的極端藐視”各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2.“詹天佑提前兩年修筑完京張鐵路”這一事實證明了什么?
3.用自己的語言來警告帝國主義者:“中國的工程師已經(jīng)出世了!”
4.細讀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填寫如下表格:
[線路體會 困難,辦法\&國外
阻力\&國內
現(xiàn)狀\&地理、
自然
環(huán)境
困難\&詹天佑采用的辦法\&你會有的辦法\&京張鐵路居庸關隧道\& \& \& \& \& \&八達嶺隧道青龍橋\& \& \& \& \& \&你的感受\& \& \& \& \& \&]
總之,通過以上的“讀、思、議、練”,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而且學到了讀書的方法,以《詹天佑》為例,通過“讀、思、議、練”,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而且懂得了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閱讀類似的課文,就是要抓住時間、地點及時間發(fā)展的聯(lián)系,學生掌握了這個方法,在今后的學習中,就能在老師輔導下或完全獨立的情況下,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
在閱讀教學中,我運用“讀、思、議、練”整合的教學方法,加上自身的不斷總結,不斷改進,逐步完善,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采用“讀、思、議、練”的整合閱讀教學方法,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