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家長編輯部
近20年來,心理學家與兒童發(fā)展專家逐漸發(fā)現(xiàn),爸爸分擔育兒職責,對兒童的健康成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是媽媽無法替代的。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大多數(shù)男性與女性行為方式不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媽媽抱起孩子時,動作往往非常溫柔,而爸爸更愿意和孩子瘋玩,從生理和心理上給孩子帶來更強烈的興奮。更有研究證實,嬰兒在兩個月大時就能分清過來抱他的是爸爸還是媽媽。如果是爸爸來了,他會全身緊張,心跳和呼吸加快,準備好和爸爸瘋一場。這種外在刺激對嬰兒的大腦發(fā)育很有好處。爸爸帶孩子的好處不止這些,讓我們來看看洋爸爸們的育兒經(jīng)。
美國:爸爸育兒成為時尚
在美國,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很少見,祖父母沒有撫養(yǎng)孫輩的義務。因為人工費價格高昂,只有非常富裕的家庭才請得起保姆,因此育兒的任務只能由父母來承擔。在美國,養(yǎng)兒育女曾經(jīng)被當成母親的職責,后來,女權(quán)主義者從男女平等、提高婦女地位的角度出發(fā),呼吁爸爸多分擔育兒義務。在這種觀念的引領(lǐng)下,一種新的時尚潮流應運而生——-父親育兒。購物中心、各種游樂場所,隨處可見抱著、用小籃提著、背著,或是推著可愛寶寶的大男人。爸爸分擔育兒職責成為一種時尚,在美國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為盛行。
據(jù)報道,美國有兩百萬爸爸選擇留在家里帶孩子,而讓妻子外出工作養(yǎng)家。這么做的家庭有的是因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有的是因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歡陪在孩子身邊。這些全職爸爸樂此不疲,還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結(jié)成各種組織聯(lián)盟,交流育兒心得。(麥德園)
德國爸爸享受帶薪育兒假
如今,在德國的街道上,隨處可見身背嬰兒或手挽幼兒行走的爸爸。
2007年,由德國聯(lián)邦家庭部長烏蘇拉·馮·德萊恩提出的一項“親家庭型”法規(guī)獲得國會批準并實施。根據(jù)這項法規(guī),德國新生兒的父母如果選擇留在家中照顧寶寶,可以請1年長假,其間可獲得相當于過去1年平均凈收入 67%的津貼,以每月1800歐元為最高限。
37歲的佐格·薩特勒原本是法蘭克福機場運營商Fraport公司客戶服務部門的副主管,而現(xiàn)在他有了個新的身份——女兒祖伊的全職爸爸。每天,佐格用小奶瓶給女兒喂奶,給女兒換尿片,哄女兒睡覺。佐格說,他想不出還有什么能比和他剛出生的寶貝女兒度過每分每秒更美好的事了。
35歲的尤里奇·薩米特是一位編輯。他不無遺憾地說:“大女兒出生的時候,我沒有休育兒假,因此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在剛剛出生的孩子身邊。最近,二女兒安娜出生了,現(xiàn)在的政策使我毫無后顧之憂地決定在家休假兩個月。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沒有了?!?/p>
34歲的馬丁·多默下周開始休假兩個月在家陪伴妻子和剛滿10個月的兒子,他說:“如有機會會有更多的男子愿意在家當全職爸爸?!保▌⑶纾?/p>
耐心的英國爸爸
小男孩王度今年8歲。他的爸爸是英國人,媽媽是杭州人,一家人經(jīng)常往返倫敦和杭州兩地。
一天,王度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去杭州少兒圖書館看書。爸媽不在身邊的時候,王度弄丟了數(shù)碼相機。他傷心地哭了起來,因為再過1個月,他就要回英國讀書了。這段時間,他拍了很多西湖的風景照片,本想把這些珍貴的照片帶給英國小朋友們欣賞的。
王度的父母聞訊趕來。問明情況,爸爸拉著哭泣不止的兒子,耐心地安慰起來。
爸爸說:“爸爸也曾丟失過心愛的自行車。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地失去很多東西,對你來說,只是丟了一個相機。相機丟了不能只怪別人,你自己也有責任,如果對珍貴的東西不在意,就很容易失去?!?/p>
聽了爸爸的話,王度不再哭了,但仍默不作聲。
爸爸繼續(xù)說:“別人拿走了你的東西,當然是不對的,我們不應該拿別人的東西。圣誕節(jié)就要到了,圣誕老人會不會送你禮物要看你的表現(xiàn)了,如果你表現(xiàn)得好,圣誕老人說不定會送你一個新相機呢?!?/p>
經(jīng)過爸爸半個多小時的開導,王度沮喪的情緒緩解了許多。爸爸最懂他的心思了。
王度的媽媽告訴記者,王度一出生,爸爸就為他放棄了工作,當起了全職爸爸。相比其他家長督促孩子去學這學那,王度的爸爸總是耐心地跟在孩子后面,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點。
“照相機不算貴重,但它陪伴了孩子兩年,相機內(nèi)的照片很珍貴?!蓖醵鹊膵寢屨f,“如果相機沒有找回,圣誕節(jié)時王度的爸爸會給他重新買一個,不過肯定不是現(xiàn)在,因為孩子得從這件事情中懂得如何學會珍惜,不僅僅是自己心愛的物品,還有家人、朋友……”(張采璐)
法國爸爸的育兒經(jīng)
吳女士的丈夫保爾是法國人,他們生有一兒一女,兩年前定居上海。保爾本來是一名建筑師,如今在家當全職爸爸。保爾說:“照顧孩子我比妻子有經(jīng)驗,因為在我19歲的時候,爸媽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3個月大的女嬰,我經(jīng)常幫助父母照料小妹?!?/p>
兒子出生時,保爾說孩子應該從小睡自己的房間、自己的床,這樣能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吳女士不同意。她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當然重要,但親情更重要,堅持讓兒子睡在自己身邊。保爾思來想去,覺得中國道理似乎比法國道理更有道理,最后同意了妻子的意見。
但保爾堅持反對大人喂孩子吃飯。他鼓勵兒子自己吃飯,不管吃多少,吃得多狼狽,都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的時間可以長一些,但不是沒有限制,時間一到,馬上收桌子。第一次,兒子吃得一塌糊涂,第二次、第三次也不理想,但七八次以后,兒子就吃得有模有樣了。
除了吃飯,保爾還讓兒子自己穿衣服。動作慢點,衣服穿錯了不要緊,自己把衣服穿上就是成功。兒子系不好鞋帶,姥姥要幫忙,保爾堅決制止。兒子睡覺鬧著讓姥姥哄,保爾死活不答應。“中國人不是講自力更生嗎?這就是自力更生。”保爾倔強地說。
準備早餐的時候,保爾帶兒子到廚房,扶著孩子的小手,用刀切面包、涂果醬、夾蔬菜。面對家人的反對,保爾一本正經(jīng)地強調(diào):“這不僅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能力,還是培養(yǎng)他良好的生活習慣?!?/p>
保爾跟兒子約定,去商店一次只能買一樣玩具,買了火車,就不能買機器人。有時候兒子會鬧,吳女士心軟,但保爾決不通融。他認為這是培養(yǎng)孩子的選擇能力。
每天早晨,保爾會問兒子:“早飯想吃什么?”如果兒子想吃面包,盡管外婆已經(jīng)準備好了牛奶餅干,保爾也會重新準備面包。他說:“孩子有權(quán)選擇他認為最好的生活。”
保爾天天帶兒子出門,出門買瓶醬油也帶著兒子。早在兒子出生的第二天,他就要帶著兒子去海邊?!叭プ蠲利惖牡胤剑椿?、看樹、看海、看云。”他對新生兒滔滔不絕地說話,盡管孩子什么也聽不懂。孩子兩個月大的時候,保爾就帶孩子旅行,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就去了一趟夏威夷。
如今,每個周末保爾都帶著孩子出門。海邊、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能去的地方都去。在上海兩年,保爾帶著孩子走遍了上海所有好玩的地方,然后輻射上海周邊。這兩天正準備帶孩子去日本,玩迪斯尼去!保爾認為:“讓孩子從小看世界,日積月累,他會熱愛世界,熱愛自然,熱愛人類,并生發(fā)出責任心。”
兩個孩子有時會吵架,犯錯的一方要被爸爸罰“立墻角”,罰站時間長短視情節(jié)輕重,最短兩分鐘。罰站是為了反省,然后要承認錯誤,保證不重犯。被罰的孩子一哭鬧,吳女士就心軟了:“算了算了,孩子還小。”但保爾決不讓步:“大人一讓,孩子就得寸進尺?!?/p>
吳女士跟保爾商量:“多賺點錢,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北栒f:“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我沒意見,但父母只需要準備一部分錢,另一部分要讓孩子自己來承擔。孩子只有為自己成長付出勞動,才會珍惜學習機會,又懂得勞動光榮和勞動價值,還能體會進入社會的艱難?!北栒J為,要給孩子錢,更要給孩子思想,給孩子觀念,還要給孩子實踐的機會。(李藝偉)
瑞典:爸爸角色不可替代
鄰居安德森家是一個和諧的三口之家。接觸中,我發(fā)現(xiàn)他3歲的兒子綜合素質(zhì)挺高,頗有點小男子漢的味道。后來我得知,這主要是爸爸的功勞。
在瑞典,孩子出生后,爸爸可以請13個月的親子假。瑞典的爸爸們非常喜歡自己帶孩子,從給寶寶換尿布、洗澡到洗衣、做飯,樣樣精通。更牛的是,他們帶孩子還不耽誤自己的愛好和生活。瑞典人認為,爸爸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長中是無法替代的。父愛,在孩子的成長中尤其不能缺席。
安德森的兒子1歲多的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和爸爸一起把玩具放入分類的柜子里。再大一點的時候,安德森就教孩子學著自己洗衣服。他先是讓兒子把要洗的衣服放入洗衣機,接著和兒子一起設(shè)定洗衣模式,然后由兒子按開始鍵。洗完后,兒子還要幫爸爸把衣服晾好。
孩子為什么喜歡干家務?原來,安德森有著自己的絕招。收拾玩具時,他和兒子比賽誰收得快;幫爸爸洗衣服,也可以抬著裝衣服的籃子玩開火車的游戲。當然,每次完成任務之后,爸爸的夸獎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安德森的夸獎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兒子干起家務總是特別帶勁。
安德森陪兒子玩玩具的方式也很獨特。兒子選擇玩什么玩具,怎么玩,爸爸不指導,不提問,沒有任何限制。安德森會在玩的過程中充當解說員,詳細描述兒子所做的事,肯定和鼓勵他的玩法,并不斷地夸獎和表揚。(董?。?/p>
(摘自《現(xiàn)代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