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玉
摘 要: 實驗研究是促進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應用和開展的必要途徑。研究以河南省中牟縣第一高級中學2008級兩個班級分別作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為期14周的教學實驗,以實際教學為依托探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關鍵詞: 合作學習 中學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
1.實驗的準備與實施
1.1實驗對象
以河南省中牟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一年級2個班(2008屆(3)班為實驗班,2008屆(5)班為對照班)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進行教學。
1.2實驗的實施
1.2.1預備階段:(2009年4-5月)預備階段包含文獻探討及分析整理、設計教案、查找測量工具,進行實驗前測驗。實驗階段:(2009年9月一2010年1月)在正式實驗前由研究者實地參觀教學,了解教師的教學活動,并與授課教師討論實驗有關情況及注意事項。然后進行共14周的正式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進行觀察和記錄,在實驗結束后進行實驗后測驗。
1.2.2對實驗中的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測量方法等變量進行嚴格控制。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合作學習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效果的分析
本研究中對心理健康水平的測定選用國內修訂的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量表,該表從身體癥狀、強迫癥狀九個方面綜合測試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每個項目分別采用5級評分,1-5分別代表無自覺癥狀、很輕、中度、偏重、嚴重。評定結果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評價時,常用總均分和因子均分,S CL-90總均分分值小,表明心理狀況較好,同樣,因子均分值小,表明某因子的不良癥狀較輕,健康狀況較好。合作學習對實驗組被試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及敵對情緒的影響較為明顯,其中,尤以對焦慮及人際關系敏感度影響更大。
由上表可以看出,合作學習對實驗組被試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及敵對情緒的影響較為明顯,其中,尤以對焦慮及人際關系敏感度影響更大。合作學習的方式對學生的敵對情緒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這在前人的研究中并不曾發(fā)現(xiàn),究原因,筆者認為其原因在于本研究的被試均為“90后”,與以往的被試群體在成長環(huán)境上有很大不同,這一群體的自我意識極強,一心想要“做自己”,而合作學習的小組互助、互動性增強了他們對同伴的信賴感,對其敵對情緒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合作學習優(yōu)于傳統(tǒng)學習就在于合作學習能主動產生互動,要求學生積極配合,營造愉快的學習氣氛,從而緩解各種壓力,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增進心理健康,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由此結果以看出,合作學習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非全能,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引導,還要結合其他方式進行。
2.2合作學習對社會適應能力影響效果的比較分析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適應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從某種意義上說,表明了一個人的成熟程度。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能否對其他同學和老師理解與尊重,并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努力承擔在小組學習與練習重的責任等。本研究采用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進行測量,主要從社交能力、社交風度和寬容心三個方面考察。分值越高表明社會適應能力越強。研究結果表明實驗組在這三個維度上比對照組均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尤其是在社交能力和寬容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
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上充滿了生生和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學習的頻繁交往對學生交往技能有很大幫助作用,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角色規(guī)范,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合作學習中的角色體驗及增強互動與交流等特點,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性品質有很大幫助。
3.結論
3.1“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承認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將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加以運用,在教學方式上盡量適應學生差異,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與積極性。“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有效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和人際關系敏感度方面。
3.2“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顯著提高了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交往次數(shù)。對于自我意識極強的“90后”,合作學習的小組互助增強了他們對同伴的信賴感,改善了其心理上的敵對情緒傾向。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交往能力,改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都有一定作用。
4.建議
4.1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體育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時,要力求深刻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和理論基礎,避免將合作學習與傳統(tǒng)的小組教學混為一談。
4.2學校可將合作學習的體育教學作為有效實施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途徑,實現(xiàn)預防性的和發(fā)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龐國斌,王冬凌.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2]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 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2(2):68-70.
[3]陳建文,王滔.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