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來
【摘要】 目的 探討單純性翼狀胬肉的治療和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結膜移植術臨床療效,尋求較好的治療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療360例翼狀胬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0例,對照組:采用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觀察組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結膜移植術進行治療。結果 觀察組顯效193眼,顯效率為96.0%,有效8眼,有效率為4.0%,總有效率為100.0%,復發(fā)8眼,復發(fā)率為4.0%。對照組顯效151眼,顯效率為75.8%,有效24眼,有效率為12.1%,總有效率為87.9%,復發(fā)42眼,復發(fā)率為21.1%,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結膜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翼狀胬肉切除術;結膜移植術;翼狀胬肉;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
翼狀胬肉(pterygium)是眼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藥物治療不能控制其發(fā)展,手術治療復發(fā)率較高,為探討一種療效好的治療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療翼狀胬肉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治療360翼狀胬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0例,均為鼻側翼狀胬肉其中觀察組180例共201眼,其中男100例(115眼),女80例(86眼),年齡36-71歲,平均45.9歲。臨床分期:進展期25眼,靜止期175眼。對照組180例共199眼,其中男99例(109眼),女81例(90眼),年齡35-71歲,平均46.6歲,臨床分期:進展期24眼,靜止期175眼。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分期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Excision of pterygium)。觀察組: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結膜瓣移植術(Pterygium excision with conjunctival flap transplantation)。按對照組方法切除翼狀胬肉后,自同眼上方取一寬約2mm,長度與創(chuàng)面大小相適宜的自體球結膜瓣(自體結膜瓣自角膜側開始取,盡量靠近角膜緣,且不帶結膜下組織),然后將自體結膜瓣置于近角膜緣創(chuàng)面,使角膜緣區(qū)的結膜與角膜緣對齊,展平結膜瓣并用8-0可吸收縫線固定于淺層鞏膜上,使移植片與角膜緣間留有2mm的鞏膜暴露面。結膜取材區(qū)無需縫合。
2 結 果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顯效193眼,顯效率為96.0%,有效8眼,有效率為4.0%,總有效率為100.0%,復發(fā)8眼,復發(fā)率為4.0%。對照組顯效151眼,顯效率為75.8%,有效24眼,有效率為12.1%,總有效率為87.9%,復發(fā)42眼,復發(fā)率為21.1%,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翼狀胬肉發(fā)病與環(huán)境因素,尤其是陽光、沙塵和干燥氣候等慢性刺激有關,紫外線可能是主要病原因素。而慢性炎性反應刺激是胬肉發(fā)病的必要條件。翼狀胬肉最佳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但單純的翼狀胬肉切除術復發(fā)率高達30%-50%,甚至高達70%[1]。手術創(chuàng)傷、術后炎性反應以及原有致病原因的存在使胬肉組織殘留的成纖維細胞和血管細胞活化,導致纖維血管組織增生,是翼狀胬肉復發(fā)的主要原因[2]。在顯微鏡下手術,能盡可能地將角膜面上的胬肉組織剝離干凈,能徹底切除肥厚變性的胬肉組織,減少了復發(fā)的可能性,且對角膜損傷小,有利于角膜上皮的快速修復,另外在顯微鏡下進行分離可避免損傷內直肌及不必要的眼球穿孔。移植的結膜瓣對胬肉的復發(fā)起隔離屏障作用,可阻止胬肉切除后切口斷端的結膜上皮下組織向角膜內生長,能有效地避免翼狀胬肉的復發(fā)。自體結膜瓣移植不需要特殊材料,不受供體限制,不存在排斥問題,而且臨床應用也取得較好的效果。
手術中應注意以下幾點:手術應在顯微鏡下進行,分離切除角膜面胬肉組織時一定要徹底干凈,使角膜表面干凈平整,不能殘留任何血管纖維增生性組織。盡量減少對角膜實質層的損傷,否則術后角膜瘢痕形成使角膜發(fā)生變形,出現散光。
參考文獻
[1] 謝立信,胡隆基,張怡,等.角膜緣上皮和球結膜移植治療翼狀胬肉.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14:538-539.
[2] 楊美樂,胡青.5-氟尿嘧啶聯合自體角膜緣組織移植治療翼狀胬肉[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1,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