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是陳忠實先生的散文名篇。在文中,作者寫了一株“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樹”,贊揚其不“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的頑強精神。整篇文章最大的寫作特色在于借助想象與聯(lián)系,從“虛”、“實”兩面,刻畫了柳樹的形象。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讀完全文,我想聽聽你們的想法。這株柳樹留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這株柳樹不畏怯危險和艱難。
生:這是一株永不放棄、不屈不撓的柳樹。
師: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將這印象刻在你腦海中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看文中哪些內(nèi)容是作者在青海高原親眼所見,而哪些卻不是?(生默讀課文,思考。)
生:寫柳樹外形的一部分是作者看到的。
師:寫現(xiàn)在所見到的內(nèi)容,我們稱之為“實寫”。(板書:實寫)哪些內(nèi)容不是作者現(xiàn)在看到的呢?
生:寫柳樹生長過程和家鄉(xiāng)的柳樹這兩部分。
師:柳樹的生長歷程是作者想象的,家鄉(xiāng)灞河的柳樹是作者聯(lián)想到的。這些都不是寫作者現(xiàn)在所見的,我們稱之為“虛實”。(板書:虛寫)文章既有這些眼前景象的實寫,又有想象、聯(lián)想的虛寫。那么,如果刪去實寫或刪去虛寫,你認為可以嗎?
生:我覺得寫柳樹的外形不能刪。少了,我們就不知道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獨特的樣子了。
生:我也認為外形描寫很重要。如果沒有這些實寫,就全是作者的聯(lián)想、想象,讓人覺得不太可信。
師:是的,實寫柳樹的外形除了讓讀者能直觀了解這株柳的外形特點,更讓接下來的想象、聯(lián)想有了立足點。(補充板書:實寫,使形象扎根)所以,這段實寫不可或缺。那,虛寫呢?
生:如果把作者的想象、聯(lián)想都刪掉,這篇文章就刪掉了一大半,只剩下一點點寫柳樹外形的句子。應該不能刪。
生:我也覺得不能刪。如果作者不寫他想象中柳樹生長過程中經(jīng)歷的干旱、寒冷、雷轟電擊,我們就感覺不到它的頑強。
生:作者寫家鄉(xiāng)灞河的柳樹就是為了和青海高原的柳樹進行對比,不寫這段聯(lián)想的內(nèi)容,就沒有了對比,也就讓人不大容易感覺到青海高原這株柳樹的頑強精神。
師:看來這些想象、聯(lián)想的內(nèi)容,雖然不是現(xiàn)在作者親眼所見,但對表現(xiàn)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的特點非常重要,它讓我們更清晰、更深刻的地感受到了這株柳樹頑強的生命力。(補充板書:虛寫:使形象豐滿)實寫眼前所見,虛寫自己的想象,這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示?
生:我以前寫景寫人都只會寫看到的,不大去寫自己想到的,總覺得自己的作文不豐富。
師:顯得不夠飽滿,給人印象不深刻,有些干癟,是吧!
生:我覺得寫作文也要學會不光寫看到的,還可以寫寫想到的。
師:但“想”的內(nèi)容應該立足于什么?
生:跟看到的內(nèi)容要有關系。
師:要為表現(xiàn)你想說明的重點服務,不是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希望大家寫作文時也能試著這樣寫。
《青海高原一株柳》在寫法上虛實相生,將“實寫”與“慮寫”糅合,取得了良好的表達效果。閱讀這篇文章不僅要指導學生了解這一寫法,更應該引導他們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即“知其所以然”。葉圣陶先生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說:“如果教好閱讀課,引導學生逐課逐課地體會作者怎樣用心思,怎樣有條有理地表達出中心思想,他們就仿佛跟作者一塊兒想過考慮過,到他們自己作文的時候,所謂熟門熟路,也比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笨梢姡喿x一篇文章應該跟著作者想一遍“怎樣用心思”、“怎樣有條有理”地說。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正是請學生從表達效果上來想一遍,思考“如果刪去實寫或虛寫,你認為可以嗎?”學生將刪除后的文章與原文對照,發(fā)現(xiàn)“實寫,使形象扎根”“虛寫,使形象豐滿”,它們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樣,學生便能比較深刻地了解“虛實相生”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
閱讀教學無非是用一篇篇例文來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閱讀”中獲得“寫作”的有效啟示,應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這樣的“啟示”對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意識,豐富他們的寫作經(jīng)驗大有益處。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