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劉曉慧
摘 要: 包公戲是元雜劇中的翹楚,其中塑造的包公形象,既豐富了原先剛正無私、扶危濟貧的鐵面包公形象,又開辟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此外,還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這一異樣迥別卻有血有肉的包公形象,卻是更加的真實可感,成為了其他時代各類作品難以超越的存在。
關鍵詞: 元代包公戲 包公形象 智慧與剛正 世俗色彩 “以權謀法”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其著作《人間詞話》中講到:“凡一代之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弊鳛橹袊膶W史上的又一高峰,元雜劇的藝術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直至今日依然是熠熠生輝。而包公戲更是元代公案劇中的翹楚,不僅作品繁多且廣為流傳,僅鐘嗣成《錄鬼簿》所載就有二十余種,占了元雜劇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以上,而流傳至今的依然有十一種,優(yōu)秀的如關漢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和《包待制智斬魯齋郎》、李潛夫的《包待制智賺灰闌記》以及無名氏的《陳州糶米》等。比之于其他劇作,元代包公戲最為斐然的成就是包公形象的塑造,遠遠超越了前代史書、院本與小說中剛正無私、扶貧濟危的鐵面包公形象,開辟了包公這一人物的豐富性格,異樣迥別,卻有血有肉,更顯人物的真實性,即便是后世相關作品亦很少有可與之比肩者。
一、智慧與剛正的典型特征
提及包公,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不畏權貴、為民請命的高尚人格以及那神乎其技的斷案技術,這是眾多文學作品所塑造的典型形象,元雜劇亦不例外。元代劇作家從史書中取材,以《宋史》中記載的清官——包拯的真實事跡為基礎,并加以藝術性的擴展與夸張,突出了包公的智慧與剛正,構成了包公戲中包公形象的一大典型人物特點。
1.智慧。據(jù)《宋史》所載,包公的原型——包拯,本就是智慧過人、斷案如神的人,并有具體案件陳列:“(包拯)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為割牛舌而又告之?盜驚伏”①。忠實于歷史真實人物,元代包公戲中塑造的包公形象將智慧作為人物的重要能力予以表現(xiàn)。單單從題目看,現(xiàn)存十一種包公戲中即有六種在名字中使用了“智”字,而其劇作內容更是對包公審理奇案難案中的高深智慧與巧妙心思的細致刻畫,無一例外。如《包待制智賺灰闌記》中的包公便是利用了母親對孩子那種刻在骨肉里的深切關愛之心判斷出了真正的生母;而在《包待制智斬魯齋郎》中,包公又利用漢字的筆畫特點,將皇親“魯齋郎”繩之于法。包公戲中,每每在案情山窮水盡之時,包公的足智多謀便凸顯而出,使案件柳暗花明,壞人得以伏法,不僅使故事愈加地生動曲折,更使得那個智慧過人的包公形象愈發(fā)地深入人心。
2.剛正。元代的社會現(xiàn)實是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成性和官吏的貪墨不法,水深火熱中的普通民眾深切期望著一個剛正不阿、不畏權貴、為民請命的清官出現(xiàn)?!端问贰酚杏洠骸罢⒊瘎傄?,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至前陳曲直,吏不敢欺。”②于是,歷史上為民做主、去奸除惡的包公獲得了元人的喜愛,其剛正特點也被作為包公形象的閃光點貫穿在了元代全部包公戲中。
包公戲中,包公的官職是開封府尹,即宋代帝都的地方長官,皇城轄內公卿貴族比比皆是,管制之難可想而知。而元劇中的包公卻以其對百姓疾苦的感同身受及憂國憂民的一腔熾熱情懷,懲奸除惡,還給了百姓一個朗朗乾坤、青天白日。如《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的葛彪、《包待制陳州糶米》中的小衙內,個個都非善類,甚至官爵大過包公,但是嫉惡如仇的秉性卻使得包公聽聞他們?yōu)榉亲鞔醯男袨楹螅匆灾睕_霄漢的勇氣與魄力巧妙行事,終使惡徒伏法、正義聲張。在《包待制陳州糶米》中,劉衙內肆意地叫囂著:“老府尹,我也不怕你”,“你敢殺我兩個小的!論官職我也不怕你,論家財我也受用似你”……面對威逼利誘,包公巋然不動,義無反顧,只愿“與陳州百姓每分憂”,幾經查訪,終于查明真相,拿下劉、張二衙內,使張子小撇古父仇得報,使陳州百姓不再飽受饑寒交迫之苦。元代包公戲中,包公不畏強權、為民做主的大義凜然氣概深深震撼了觀者,亦使智慧與剛正的包青天形象長存人們心中。
二、世俗化色彩
元雜劇是應廣大市民文化要求而產生的,其創(chuàng)作與表演都不可避免地帶有了市民氣息。因此,有別于其他文學作品,元雜劇中的包公形象多了一些世俗色彩,這也是其包公形象的另一大典型特征。在元代包公戲中,包公會像市井平民一般開玩笑,會有避禍保身的想法,也會有羈旅之思,此類種種非但無損于包公的形象,反而使其更顯真實。
在《包待制智賺生金閣》中,把從西延邊賞軍回京的包公心緒摹寫得十分出彩。如在第三折【南呂一枝花】中,剛踏上歸京之路的包公是滿懷豪情,有著“不辭年紀老,豈憚路途遙”的壯語。而在【梁州第七】中,近鄉(xiāng)情怯的包公也不由地開始了借景抒情:“我也則為那萬般愁常縈心上,則兩條恨不去眉梢。急回身又遇著新春到,我只見寒梅晚謝,夜雪初消……歸來路杳,裊絲鞭羨殺投林鳥。薄暮也,在荒;怎當這疲馬西風雪正飄,說不盡寂寥?!鼻妍惏Ц械木従徳V說中,包公的愁緒被展現(xiàn):寒梅凋零、冬雪初融,自是極美的景色,卻也難抵包公那顆歸心;偏偏那投林鳥又勾發(fā)了包公對家愈來愈強烈的念想,一發(fā)不可收拾;此刻西風飄雪中艱難前進的自己,想來即是蕭瑟、凄苦,寂寥的感傷該怎生的排解!細讀此處,我們方才驚覺,原來鐵面無私的包公亦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喜怒哀樂、離愁別緒也是難免,那份感性的律動卻是真真讓包公的形象更加鮮明可感了。
而元代包公戲中的翹楚——《包待制陳州糶米》,更是塑造了一個矛盾多棱卻更加真實可信的包公形象。此劇中,已是八旬老人的包公,早認清了官場的種種黑幕,亦下定決心要明哲保身,“從今后,不干己事休開口,我則索會盡人間只點頭,倒大來優(yōu)游”,與范仲淹談論時更是表明要以歷史上耿介臣子遭屠手之事為戒,學習那些識時務保自身周全者??墒?,當賞軍歸途上的包公聽聞了陳州官吏貪墨致使民不聊生之事時,其嫉惡如仇的秉性便難以抑制,即刻調轉馬頭奔赴陳州,為民分憂。盡管明白現(xiàn)今是奸邪當?shù)?,也有著“及早歸山去”的想法,但是包公還是毅然地甘心為民做主,而正是這種矛盾與沖突,使得包公這一人物更加血肉豐滿,更加貼近歷史上真實的包公,其藝術性更是熠熠生輝。
三、“以權謀法”
受各類文學作品的影響,包公已經成為了鐵面執(zhí)法的代名詞,然而受時代特點的影響,元代包公戲中的包公卻并不能說是執(zhí)法如山。據(jù)《元史·刑法志》所云:“元典,其初末有法守,百司斷理獄訟,循用金律,頗傷嚴刻。后雖頒布一些律書,但社會痼疾已是積重難返,有元一代未改。”③異族統(tǒng)治時期的元代,吏治混亂,權貴不會因欺凌百姓而獲罪,若是包公依法執(zhí)政,維護王法,只會成為統(tǒng)治者殘害百姓的助力,而無法做到懲惡揚善。因此,元雜劇中的包公是“以權謀法”,用手中的封建特權和自身的智慧與勇氣,伸張百姓心中的正義,維護“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般公正嚴明的法,這亦是元代包公戲中包公形象的又一大鮮明特征。
在《包待制智斬魯齋郎》中,皇親魯齋郎恃勢橫行,強搶李、張二人妻子,而依照朝廷律令竟可以不受任何處罰。包公幾次欲將魯齋郎繩之于法,卻因為皇帝寵幸其而無計可施,只能收容了李、張兩家的兒女,在容忍中等待時機。終于,一次偶然的濁油濺污了書本模糊了字跡,觸動了包公的靈感,他故意將魯齋郎的名字錯寫為“魚其即”,在通過皇帝審批后再增添筆畫還原為魯齋郎,方才順利地審理了案件,斬首了魯齋郎,為李、張兩家洗刷了冤屈。若是按照明文律令,《元史·刑法志》所規(guī)定:“強奸有夫之婦人者處死……然諸主奸奴妻者,不坐”④,只怕是惡徒魯齋郎依然在法的保護下逍遙于天理之外了。
元代包公戲中包公“以權謀法”,不只是用來鏟奸除惡,還用來庇護那些善良的平民百姓,使得那些本要被處死的無辜民眾得以存活,彰顯著“公道自在人心”的理念。《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王老漢僅因沖撞了皇親葛彪的馬頭便被打死,其子義憤難平卻又無處申訴,為報父仇而殺葛彪,即使是包公在審理此案時亦只能是判決王老漢之子死刑。但是,有感于其孝道,又思其是無可奈何之舉,包公便利用職權之便,在斬決時刻用一個被判死刑的盜馬賊作了替換,保全了王老漢之子的性命。又如《包待制陳州糶米》中,包公讓張子小撇古用御賜紫金錘打死了小衙內,又用那張“只赦活的,不赦死的”的赦書保全了張子小撇古的性命,終于使天理與民意得到伸張。正是因為包公的不依法與“以權謀法”,元代包公戲比之于其他時代的文學作品多了些別樣的色彩,也更使包青天的形象成為了中國清官的典型。
總而言之,元代包公戲中塑造的包公形象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劇作家筆下的包公,既足智多謀、剛正無私,又貼近世俗生活、真實可感,更是通過法律來保護百姓權益,這些都使其形象有血有肉,成為了其他時代各類作品難以超越的存在。毫不夸張地說,元雜劇中的包公形象對后世的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都產生了重要且深遠的影響,此后,包青天的形象亦深入人心,甚至影響了中國人的民族文化心理。
①② (元)脫脫等撰:《宋史》,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0316頁,第10317頁。
③ 劉新文:《鐵面執(zhí)法還是以謀代法》,《龍巖學院學報》2008年第10期,第55頁。
④ 張本一:《徘徊于法律與倫理之間》,《名作欣賞》2006年第18期,第18頁。
作 者:周建華,碩士,赤峰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劉曉慧,碩士,赤峰學院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宋元文學。
編 輯:康慧 E?鄄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