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契
作家汪曾祺曾寫道:“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種在一個橢圓形的小小鈞瓷盆里,有很多人不認識這種草。這就是《邊城》里翠翠在夢里采摘的那種草,沈先生喜歡的草。”沈先生為什么愛養(yǎng)虎耳草:而且要養(yǎng)在那么名貴的鈞瓷盆子呢?汪先生的言下之意。自然是寄托思鄉(xiāng)之情。因為,在沈先生的家鄉(xiāng)湘西,虎耳草遍地都是,隨手可摘。
但細讀沈從文先生的人生,我以為,還有幾個原由,也是說得通的。
虎耳草是_種有點卡通意味的草兒,它的葉子圓乎乎的,的確像老虎的耳朵,葉片上的花紋也很好看。凡大師,都是有童心的人,都有一些粉可愛粉可愛的想法,可愛到常人都覺得不可思議。沈先生給自己的兒子取名虎雛,案上有虎耳草靜靜生長,膝下有雛子靜靜生長,豈不快哉!
虎耳草的學名非常奇妙,從拉丁語直譯過來就是“割巖者”,這是因為虎耳草喜歡生長在背陽的山下及巖石裂縫處的緣故。長時間下來,或許真的可以割開巖石也說不定!因此,虎耳草的品性是“堅持”。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耐性超強,能夠持之以恒慢慢累積成偉大的成就。這說的不就是沈從文嗎?他自己說寫作要的就是“要耐煩”,而他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失去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權(quán)利,便投身于中國服飾史的研究,真是放低自己,把自己放到了一片巖石之下。他心甘情愿地將繆斯的靈感之劍換成了學者的鉆山之矛,日積月累,真的穿透了歷史,穿透了巖石,奉獻給世人一部《中國服飾史》的皇皇大作。
虎耳草還是一味草藥,據(jù)說老虎受傷之后,會自己去找到這種草,在上面打滾,以此來治療傷痛。而在那段非常時期,沈先生不也像一只受傷的老虎嗎?有個故事讓人欷歔不已。說沈先生有的時候為了填飽肚子,不得不去吃變質(zhì)的飯菜,明知變質(zhì)還要吃怎么辦,沈先生只好預(yù)先吃些腸胃藥墊底。真?zhèn)€是虎落平陽了。但老虎是輕易擊不倒的,除了他的毅力和耐力,還因為他知道在什么地方療傷。他在故紙堆里療傷,在壇壇罐罐、花花朵朵中療傷,在小小的綠草間療傷——那是他自己為自己營造的一片片森林……數(shù)年之后,世人終于聽到了森林里傳出的虎嘯,竟然比以往更加渾厚激昂。
有些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像孤傲的白楊,值得尊敬;而沈先生似乎更值得尊敬。他像虎耳草般的生存策略,給了我們多少啟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