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藝
摘要:哈代筆下的苔絲是一位美麗堅強的女性,但卻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犧牲者。本文從時代、性格和命運三個方面分析造成苔絲悲劇的原因,并進一步指出哈代對苔絲悲劇人生探索的意義。
關鍵詞:苔絲 悲劇 人生 性格 命運
文學大師托馬斯·哈代,19世紀時無法被人忽視的一位現(xiàn)實主義作家,《德伯家的苔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塑造了女主人公苔絲善良、美麗、勇敢的形象, 她飽經風霜,遭受了無數(shù)的苦難和邪惡勢力的壓迫,最后走向毀滅。造成主人公苔絲悲劇人生的原因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這悲劇注定又是不可避免的。
一、生不逢時——時代悲劇
苔絲雖是哈代筆下的一個純潔、善良、美麗的化身,但作者卻把她置于一個資本主義入侵、農村宗法制被破壞掉的動蕩黑暗的環(huán)境中,社會上有關經濟的、權勢的、傳統(tǒng)道德等的因素使身處社會底層的苔絲的人生悲劇就成為必然。
首先,從經濟環(huán)境看,當時苔絲所處的時代正是19世紀資產本主義開始萌芽,工業(yè)文明入侵農村的年代,農村宗法社會開始解體,農民生活日益窘困。苔絲出身于貧困的農民家庭,為了維持家人的生計,成為雇傭勞動者。后來家里又遭遇變故,迫使苔絲去本家德貝維爾那兒認親,導致后來苔絲人生悲劇的開始。沒有經濟基礎的人在當時那個社會就是別人剝削和欺壓的對象,這就成為她悲劇的基礎。
其次,社會惡勢力也是導致苔絲悲劇的一大原因。亞雷就是這一代表,當他初見美麗的苔絲就霸占了她,剝奪了苔絲的貞潔,這在當時傳統(tǒng)的觀念中,女人失身被當成是女人的罪惡,這罪惡成了苔絲一生都無法擺脫的精神枷鎖。而當多年后再次遇見苔絲時,放蕩的亞雷仍然不改本色,威脅她說:“你記住了,我的夫人,你從前沒有逃出我的手心,你這回還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做太太,就得做我的太太?!倍砩鐣噘F的亞雷的這種惡劣行徑卻是被當時社會的法律、國家機器維護的,窮人只有被欺壓被侮辱的命運。所以自從遇到亞雷,苔絲的悲劇命運就拉開了序幕。
此外,資產階級社會的倫理道德是造成苔絲悲劇的又一大因素。哈代就是通過苔絲的悲劇來批判當時社會傳統(tǒng)貞操觀的:“一切有機體都有恢復原狀的能力,為什么單單處女的貞潔就該沒有了呢?”在當時的社會傳統(tǒng)道德面前,失貞的苔絲被周圍人們奉為傷風敗俗的典型、淫蕩的榜樣。克萊就是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代表。從故事的發(fā)展來看,苔絲為了爭取自己的幸福不堪忍受亞雷的欺辱而殺死亞雷被判處死刑的悲劇是亞雷造成的,但我們更不能忽視悲劇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克萊對妻子苔絲的拋棄。苔絲不想對自己的丈夫有所隱瞞,就在新婚之夜不顧母親的反對把自己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天真地以為思想開明的丈夫會原諒她,但克萊第二天就拋棄她遠赴巴西。在這以前是她與克萊的愛情支撐著苔絲在陰云一樣籠罩著她的傳統(tǒng)道德中孤軍奮戰(zhàn),但使她精神受到徹底打擊的卻是克萊那披著的虛偽道德面紗被撕開之后的真實面目,沒有克萊的傳統(tǒng)世俗觀念,也就沒有后來苔絲殺掉亞雷斷送自己人生的悲劇。
二、潛在的軟弱——性格悲劇
在苔絲短暫的人生中充滿了種種苦難,但她具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善良和果敢堅強的品質。她熱愛自己的家人,甚至可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當她被亞雷誘騙后,她沒有想借助婚姻使自己過上富貴的生活,而是選擇了離開。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也沒有向丈夫克萊的父親尋求幫助,顯示出她堅強勇敢的內心與對命運的抗爭。最后在審判來臨的時刻,她依然淡定地走向死亡。
但是就是這么一位敢于與傳統(tǒng)道德和宗教倫理對抗,為了自由而與惡勢力抗衡的踐行者——苔絲,卻無法真正擺脫傳統(tǒng)道德對自己的束縛,成為資本主義時代的祭品。這是由于環(huán)境對人物性格的影響,19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對女性有著很大的壓制,然而,縱觀那個時代的宗法制度與道德觀念,宗教是社會的道德與政治的基礎,英國社會的一切都要受到宗教的影響,而女性則處于社會底層,尤其受到上層社會男性的輕視。在那樣特定的環(huán)境中,個人也難免被打上傳統(tǒng)道德思想的烙印。
苔絲潛意識中深受道德倫理的影響,一方面表現(xiàn)在她對自己丈夫的態(tài)度上,她在新婚之夜把自己屈辱的遭遇告訴克萊,而克萊不再認可她時,她十分包容,天真地想要以死謝罪,在最后克萊仍然舍她而去時,苔絲卻絲毫沒有怨言,并找種種理由為其辯護,她把過錯歸因于自己的不純潔和罪惡,認為克萊的遠走是她的責任,甚至還苦苦地等待丈夫回心轉意。另一方面苔絲的軟弱也表現(xiàn)在屈從于環(huán)境。鄉(xiāng)里人對她的議論她從沒有反抗過,她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別人非議她時,她卻認為自己是“有罪的”,“老是把自己看做一個罪惡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領地”,這體現(xiàn)了苔絲在一定程度上傳統(tǒng)性格上的缺憾。
在遭受世人非議時,苔絲有過不屈從,但是她依然無法卸下精神上的十字枷鎖,守舊勢力的影響是龐大而深遠的,那個時代對人性的扭曲是根深蒂固的,她無法真正意義上成為它的對立面。她不像倔強又頑強的簡愛,也不像不滿足于世事的愛瑪,無法真正擺脫道德的批判,沒有站在自己的立場為自己爭取權益,這些都體現(xiàn)了她那由環(huán)境影響決定了的性格中不可擺脫的軟弱性,這也是導致她命運悲劇的主觀因素。
三、哈代的宿命論——命運悲劇
苔絲的生命是短暫的,直到死亡之前她都仍然是純潔的,她的毀滅也是必然的。而導致苔絲毀滅的原因除了時代因素和自身性格的因素外,還有命運的安排,“命運”即“一種不可知的支配人類的力量”,即哈代的宿命思想。
哈代命運觀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環(huán)境。哈代于1840年出生在英國南部農村的一個石匠手藝人家庭,哈代的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父親從事教堂的修繕工作,哈代從小就跟隨父親出入教堂。父母和環(huán)境的影響,決定了青少年時期哈代的宗教傾向,并且在他以后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雖然如此,但他并不是當時宗教觀的踐行者,他反對這種對人的思想的禁錮,在作品中把掙脫桎梏、爭取自由作為對命運的歌頌基調。勞倫斯曾這樣評價過哈代:“哈代的作品有一股自然的強烈的感情力量”。這種感情力量來自于他對弱者的同情,尤其是對當時處于社會底層的被壓迫女性的深深同情。在人物無可避免的悲劇中,他認識到社會的深刻危機,但由于思想上的局限,只能歸因于無法捉摸的命運,在其作品中始終也帶著永遠擺脫不了的宿命論思想。
哈代的命運觀在苔絲的人生悲劇中有很大的體現(xiàn)。哈代認為苔絲的悲劇是無力回天的事實,這是他以一個作家的直覺來感受到的,但他又不能解釋人物命運的悲劇,只好用宿命論去解讀。作者在苔絲命運中安排了太多的巧合來推動一系列悲劇的發(fā)生,于是主人公被一種冥冥中不可知的力量支配著,在一次次的陰差陽錯中改變著命運,境遇每況愈下,無論怎么反抗也無濟于事,作品流露出一種在劫難逃的濃烈的宿命思想,表現(xiàn)了哈代內心深處的悲觀主義情結。
主人公苔絲的一生坎坷遭遇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生的不斷探索,具有深刻的意義,折射出作者為保護婦女權益做出的一種努力。作者的理想雖然在當時社會無法實現(xiàn),但這種思想對推動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對以后的文學和社會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哈代,鄭大民譯.苔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張志清.哈代筆下的上帝與苔絲的悲劇命運[J].宜賓學院學報,2010(07)
[3]李曉璇.苔絲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