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龍
“清官”一詞,大約出現(xiàn)在魏晉時期,但當時這個詞的含義,并沒有清正廉潔之意,只是指地位顯貴而工作清閑的官職。
在那個時候,清正廉潔的官兒,不叫清官,叫“循吏”。顧名思義,循吏是奉法循理的官員,他們“上順公法,下順人情”,他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知謀出眾,他們重家宣教、造福一方,“所居民富、所去見思”。政業(yè)績都卓然出眾,為世人敬仰。
“循吏”一詞,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首創(chuàng)《循吏列傳》,此后歷代史家、歷朝正史沿襲《史記》,基本上都為循吏立傳。有學(xué)者遍閱二十五史,發(fā)現(xiàn)各代《循吏傳》的擇人標準都定得十分高,可說是好中選優(yōu),優(yōu)中選粹,百千萬中擇一?!妒酚洝窌r間跨度為三千年,其《循吏列傳》只寫了五個人;《漢書》至《清史稿》,時間跨度兩千多年,其間的《循吏傳》,不過記載了四百余人,其中不少人還只是簡單一筆。
在中國歷代循吏序列中,孫叔敖是一位重要的角色,他是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寫的第一個人物,因此歷來被尊為“循吏第一”。大致在南宋晚期之后,民間語言系統(tǒng)大量出現(xiàn)“清官”一詞,沒有了“清閑”的含義,專指清正廉潔的官員。后來,“循吏”一詞被“清官”取代,因此孫叔敖又被稱為“古今第一清官”。
孫叔敖是何許人?有什么樣的事跡?何以當?shù)谩肮沤竦谝磺骞佟敝u?
孫叔敖(公元前約630年一公元前593年),楚國人,曾任楚國令尹。
荀子在他的《非相》中說,“楚之孫叔敖,期思之鄙人也”。荀子僅比孫叔敖晚三百年,并且長期擔(dān)任楚國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zhèn))令,他的話應(yīng)該是可信度很高的?!捌谒贾扇恕?,也就是身處鄉(xiāng)野的農(nóng)民。而令尹卻是楚國最高的行政長官,被后人視為“楚相”,其實令尹還有兵權(quán),權(quán)力大過丞相,相當于將相合一,可說是位高權(quán)重。作為“期思之鄙人”,孫叔敖走過了怎樣的人生軌跡而最終成為楚國的令尹呢?
期思鎮(zhèn)西南不遠,有一座丘陵,地方史志稱其為“敦蛇丘”,老百姓叫它“埋蛇嶺”?!都尉腹淌贾尽罚ó敃r期思屬固始管轄)曾將這里稱為“寢野歧蛇”,列為縣中八景之一。而古詩“居人尤指埋蛇冢,過客重尋臥草碑”之句,也提到了這個地方,據(jù)說這是孫叔敖留下的一處遺跡,跟孫叔敖童年時的一段故事有關(guān)。在古代,很多人相信,“期思鄙人”孫叔敖能成為楚國令尹,與他少年時的這個故事大有關(guān)聯(lián)。而這個故事,跟后世司馬光砸缸不無共同之處。
如今期思鎮(zhèn)民間還流傳著這個故事。有一次,少年孫叔敖外出干活,在路上遇到一條長著兩個頭的怪蛇,小孫叔敖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全身的血液一剎那好像凝固。當?shù)赜蟹N說法:“見兩頭蛇者必死”!但巨大的恐懼并沒有擊倒孫叔敖,他愣了片刻,用手中的農(nóng)具打死了那條蛇,然后挖了個深坑,將怪蛇埋了進去。
回到家,見到母親,恐懼感壓倒了孫叔敖,他放聲痛哭起來。母親忙問緣故,孫叔敖說:“聽說見到兩頭蛇的人必死,我剛才看到了一條,恐怕要跟母親永別了!”他母親問道:“蛇今安在?”他如實回答:“我怕再有別人看到,因此打死它埋掉了?!蹦赣H聽了安慰他道:“我聽說有陰德的人,上天會給他豐厚的回報,你不會因此死去。”
在古代,“德陰德”的說法盛行,很多人相信,孫叔敖?jīng)]有死去,甚至后來能當上楚國令尹,都與這個事情有關(guān)。如漢代大學(xué)者劉向曾做《孫叔敖母贊》云:“叔敖之母,深知天道。叔敖見蛇,兩頭歧首。殺而埋之,泣恐不及。母日陰德,不死必壽?!倍媳背瘯r期著名文學(xué)家庾信曾寫《孫叔敖逢蛇贊》:“叔敖朝出,容悴還家。母氏顧訪,知埋怪蛇。爾有陰德,陽報將加。終為楚相,卒有榮華。”
今天看來,這樣的因果認定顯然屬于無稽之談,孫叔敖后來成為楚國令尹,與這件少年往事不會有多大關(guān)聯(lián)。但這個故事卻也展現(xiàn)了少年孫叔敖的仁厚,在面對偌大的生死壓力時,他還想著別人,所以后來蘇軾寫詩贊他“愛人忘己特埋蛇”。從史料看,這個故事在當時應(yīng)該傳播很廣,給孫叔敖樹立了極為陽光的形象,劉向《新序·雜事篇》中說,他剛當上令尹,就獲得了廣泛的信任,“未治而國人信其仁也”。
孫叔敖出任令尹,當然另有原因。有史料認為,他是楚國貴族之后,因家庭出現(xiàn)重大變故,成為“期思之鄙人”,因此他才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出任令尹。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孫叔敖有機會擔(dān)任令尹,跟楚莊王的夫人樊姬大有關(guān)系。有一次楚莊王上早朝,很晚才回宮。樊姬就問他為什么這么晚才回來,莊王說,我跟我的賢相談得十分開心,不知不覺就很晚了。樊姬問:“賢相為誰?”莊王答:“虞丘子。”于是樊姬“掩口而笑”。莊王覺得奇怪,就追問她為何而笑。樊姬說道:“我有幸服待大王,不是不想得到大王的專寵,但職責(zé)所在,還是向您推介了好幾位美女。這個虞丘子擔(dān)任令尹已經(jīng)很多年了,卻沒有向您推薦一位大賢。如果他知道另有賢才而不推薦,那是不忠;如果沒有發(fā)現(xiàn)賢才,那說明他沒有慧眼和才智。無論如何,他怎么能被稱為賢相?”
第二天上朝,莊王把樊姬的話告訴虞丘,虞丘慚愧地稽首道:“樊姬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庇谑撬鲃愚o職,推薦孫叔敖接替自己?!皩O叔敖相楚,莊王卒以霸,樊姬與有力焉”。
不過,這顯然也不是孫叔敖能出任令尹的根本原因,應(yīng)該是他具備成熟條件后的“實至名歸”。
那么,“期思之鄙人”孫叔敖如何成為全國矚目的令尹后備人才呢?
期思鎮(zhèn)坐落在淮河之南、大別山之北,境內(nèi)地勢起伏,河湖密布。這里有一套設(shè)計巧妙的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河流彎道和田軒的自然坡度,設(shè)閘蓄水,旱時抬高水位、可放水自然澆灌,澇時降低水位、可自然排澇。這套水利設(shè)置借助自然條件,幾乎不用人力。當時楚國的地盤降水量大,水災(zāi)頻繁,成為制約楚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瓶頸。期思一帶臨近淮河,更是常受水旱災(zāi)害困擾?!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記載:“孫叔敖?jīng)Q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币簿褪钦f,在這小區(qū)域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治理中,孫叔敖展現(xiàn)了他過人的才華。
大約就在這項頗有創(chuàng)造性的水利工程中,孫叔敖脫穎而出,而期思陂所帶來的巨大益處,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在這項大工程中,他不僅展現(xiàn)了杰出的水利設(shè)計能力,也顯現(xiàn)了過人的組織才能,因此,“莊王知其可以為令尹也”。大約在這樣的背景中,這位“期思鄙人”走上楚國廣闊的政治舞臺。
出任令尹后,孫叔敖大展拳腳,開鑿芍陂(后稱安豐塘,位于今安徽省壽縣城南),治理湖北的沮水和云夢澤,給予楚國農(nóng)業(yè)革命性的影響,對振興楚國經(jīng)濟起到巨大作用。
不僅如此,此后他還展現(xiàn)了杰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施教導(dǎo)民”,使楚國“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他所訓(xùn)練出來的軍隊十分強大,在爭霸中原的戰(zhàn)爭中,他與楚莊王協(xié)同指揮,一戰(zhàn)而使楚國取代晉國,成為諸侯的霸主。
綜上所述,孫叔敖的功績是卓著的,有功于國,奉法守職,持廉至死。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孫叔敖“奉職循禮”,把他列為“循吏”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