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衍紅
【摘要】早期智力教育的基本原則是:一、無壓力原則,二、隨機原則,三、快樂原則,四、強化原則。我們的經(jīng)驗,就是不必制定什么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隨意而為,興之所至,效果很好。孩子學得輕松,把學習當成了游戲,沒有厭煩感。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是受孩子的請求才教的,我們從來都是應孩子要求學什么,學夠了、心滿意足了,或到了吃飯睡覺的時間了才放下。我們覺得,孩子把識字和閱讀當作一件樂趣,而不是負擔,一點都不夸張。這樣,她既有了快樂的童年,又學到了許多知識,豈不是兩全齊美嗎?
【關(guān)鍵詞】無壓力原則;生活中識字
有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心得體會:孩子的記憶力很好,家人許久之前說過的話,他仍然記憶深刻,半年甚至一年前去過的地方一眼都能回憶起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生理學告訴我們,0至8歲的孩子處在大腦高速發(fā)育期,我們成人的腦重量是1500克,而孩子到八歲時腦重量已達1250克,達到成人的80%,伴隨著大腦的高速發(fā)育,孩子的記憶力驚人,而孩子的記憶是機械記憶、形象記憶為主———看見什么就記住什么,很多家長驚嘆孩子的記憶力好,半年甚至一年前去過的地方孩子一眼就能回憶起來正是這個原因;同時漢字是象形文字,對孩子而言就是圖像和符號,學齡前兒童正處在記憶這些圖像和符號的最佳時期,所以三至八歲是幼兒識字的關(guān)鍵期,錯過這一時期,學習同樣多的內(nèi)容要多花六至七倍的功夫。
自從1952年中央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暫行規(guī)程》中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不進行識字,不舉行測驗”以后,識字教育一直作為一個塵封的課題在幼兒園無人涉足,在較長的時間內(nèi),幼兒園里沒有系統(tǒng)識字,小學生沒有系統(tǒng)的閱讀,這種宏觀教育錯位直接導致大部分的人走向社會后不會寫文章。隨著現(xiàn)代社會幼教領(lǐng)域所涉及范圍的不斷拓展,人們開始以新的觀念,新的角度重新認識幼兒識字。我們知道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所以識字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或幫助幼兒更好的閱讀。腦科學研究證明,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化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出生后的頭三年,聽、說、讀、寫各神經(jīng)中樞在幼兒5歲時已趨于定型。從大腦皮層的發(fā)育順序看,閱讀神經(jīng)中樞的發(fā)育先于說話神經(jīng)中樞。兒童識字的最佳時期是3-6歲,少兒閱讀的最佳時期是6-12歲,在3-6歲之間,所有正常的幼兒沒有明顯的努力,也不需要正式的幫助,就完成了對符號漢字的掌握。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shù)幼兒園提倡幼兒學英語,但是反對學母語,識漢字,這與過去的教育政策有很大的關(guān)系。以致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幼兒的學前閱讀技能后,仍有很多人從各種角度來解釋這句話,反對幼兒識字。小學生要認識2000個漢字(一般要等到四年級時),才能比較流利的閱讀不帶拼音的書和報。閱讀的最佳年齡是6歲開始,如果到11、12歲再來解決這一問題就為時已晚。五六歲的孩子正是求知欲最旺盛的年齡,他們很喜歡看書,但識字不多,這不僅大大阻礙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語言發(fā)展,也會影響他們學習其他學科的進度和興趣。各種閱讀教育都應放到孩子6歲以后進行,這是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錯誤認識。因此,我們必須為幼兒識字正名,為小學生大量閱讀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與一名母親的雙重身份的我接觸到以上文獻,十分有認同感,但學齡前識字也要掌握一個度,不要矯枉過正,許多幼兒園采用通過一些識字教材,這就難免會造成小學化的現(xiàn)象,在學齡前幼兒識字方面我也積累了些許經(jīng)驗供大家參考:
一、在生活中識字
人對文字的把握,它需要四個方面的支持,即聲音、圖象、語義和符號。只有當人們將四者緊密結(jié)為一體的時候,才能真正認識漢字。現(xiàn)在,三、四歲的孩子口頭語言的能力已經(jīng)相當強了。他們對許多在于身邊的客觀事物,不但能夠識別它的圖象,叫出它的名稱,而且還能夠?qū)λ囊馑加幸粋€初步的理解。唯一缺乏的是已經(jīng)認識的客觀事物的名稱、圖象、語義與指稱或標志它的文字掛起鉤來。我們應把符號加入到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讓視覺、聽覺同時刺激大腦。
(一)在家庭生活中的識字教育
孩子還很小的時候,推著小車,整個小區(qū)轉(zhuǎn),給她讀一讀樓號、單元號。后來轉(zhuǎn)遍了小區(qū)里所有的花壇,認識了花壇里的告示牌。孩子說話很早,有時遇見一些簡單的字我們就問她,她也很開心的說。孩子對這個游戲真是樂此不疲。認識的字多了,好奇心就強了。食品袋上、廣告牌上、水桶上等等吃的、穿的、用的,凡是她所能入眼的字,不認識的總會不停的問,非常想弄明白上面寫的是什么,特別的感興趣。
孩子從小就喜歡公交車,現(xiàn)在依然。小時候,我們在路邊看車,順便認識了幾路車的數(shù)字、車牌上的英文字母和車前面的公交線路。如果有機會坐車,就告訴他兩邊的建筑物:商店、超市、醫(yī)院、賓館等等?;氐郊椅覀冞€要一起寫一寫公交車所經(jīng)過的站點,這一點很管用,詞匯量大大的增加。
有一段時間,孩子特別喜歡看天氣預報,這就讓我們認識了山東的各個地區(qū)以及全國的各大城市。生病常去醫(yī)院的時候,我們又玩起了看病的游戲,認識了醫(yī)院的各個科室和人體的各個器官,通過給我們看病,會寫了自己的名字和幾歲的數(shù)字。孩子從小就喜歡看《西游記》,而且特別喜歡看《大鬧盤絲洞》,一開始時,需要我們幫她尋找這張盤,我就向她介紹尋找的方法,先找序號,再看盤上的字。有一次,一家人開車在街上走著,孩子指著一家美發(fā)店的招牌,念道:“**絲”,我表示很詫異,也很欣喜。她解釋說是《西游記》盤上認識的。類似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在這個過程中,識字與否基本是由她自主決定的,我很少主動教導,只是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指點一下。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識字教育
幼兒一日在園的時間大約十個小時左右,占去了幼兒一日近一半的時間,教師若能利用好這些時間,由于幼兒之間的影響與帶動作用,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點名。
把孩子的名字做成字卡,用字卡點名的方式代替喊學號叫名字。教師可出示字卡,問:“這是誰?”久而久之,孩子們很快認識自己的名字,并漸漸認識同伴的名字,由自己的名字開始激發(fā)對漢字的興趣。班中的區(qū)域卡就是用的幼兒自己書寫的名字裝飾成的,有時離園時,有個別幼兒發(fā)現(xiàn)未插卡的竟也能認讀并幫著插入相應的卡袋中。
2、區(qū)域活動操作卡。
將名字卡做成三段式操作卡。幼兒照片一張,幼兒照片與名字的圖片一張,幼兒名字一張,幼兒通過對應照片與名字的反復過程,最終達到認識名字的結(jié)果。
3、字卡提示。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細節(jié),如提示孩子們“安靜閱讀,正確翻看”;“上完廁所不要漏肚皮,將上衣塞進褲子里”,“輕輕走路、輕輕說話”等等,教師以往都用口頭提示,不妨將這些提示語制成字卡,用符號貼在適宜的位置提醒幼兒,將枯燥的行為轉(zhuǎn)化成符號游戲,大大引起了孩子的興趣。
4、教學中的穿插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活動中教師將教學中重點的詞語與圖示穿插出示,與語言故事、繪畫內(nèi)容、歌曲等相結(jié)合,幼兒記憶更形象,記憶更深刻。因此,在各科教學活動中,把圖象的、符號的、聲音的、語義的信息一同作用于孩子的大腦,讓孩子樂學、好學。
例如:在美術(shù)教學活動中,根據(jù)需要教師用謎語導入,先出示謎面:“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思維和積極性,字卡和謎面展示也進一步使幼兒抓住畫畫的特點,并無意識地認識了漢字。
這個時期的識字并不一定會逐個認識,但會留下一個整體印象,這在女兒身上驗證了。一日,我與女兒穿過“西五路”,女兒對著路牌念到“西五道”,由此可見,“道路”在她的印象中是一個整體,并不能很好的區(qū)分開。但在實踐中,漸漸進行再次分辨、記憶,最終達到認識漢字的目的。
二、在早期閱讀中識字
原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孩子的閱讀開始越早,閱讀時思維過程越復雜,對智力發(fā)展就越有益。七歲前學會閱讀,就會練成一種很重要的技能———邊讀邊思考邊領(lǐng)會?!?/p>
人們經(jīng)過對眾多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以及眾多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少年大學生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他們中98%以上的都是早讀者,早讀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智力發(fā)育、智商提高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而造就了巨匠和神童。
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形成,能激活兒童的大腦思維,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記憶能力———這對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和健全的人格至關(guān)重要;越早學會閱讀的兒童,終其一生都會有以讀書為樂;越是喜歡讀書的孩子,學習能力越強。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父母的表率,對幼兒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與先生都非常喜歡看書。家中隨處可以見到書。床頭柜上、茶幾上、沙發(fā)上、餐桌上,甚至是衛(wèi)生間里,更不用說書房中那布滿一面墻的書架上。想看時隨手就能拿到。至于閱讀的時間與內(nèi)容,從沒刻意去選擇過。睡醒賴床時、飯后休閑時、衛(wèi)生間如廁時……總之,只要有空閑,我們都會拿起一本書來讀,讀書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自從有了女兒,家里自然增添了許多嬰幼兒讀物。小東西自然會受影響。每天都會嚷著讓我們給講故事,尤其是每個月到報刊亭去取雜志,是她最開心的事,那神情就是“如獲至寶”,當她還只有1歲時,但已經(jīng)能拿起嬰兒畫報看得有滋有味了。
記得有一次,孩子問我:“媽媽,什么是熊餅果子”,我馬上尋找四周,發(fā)現(xiàn)路邊小吃攤上,標注著“煎餅果子”,就馬上與她找找“熊”與“煎”的區(qū)別,這樣游戲好玩的方式,她非常喜歡,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類似的字找不同。
“開卷有益”促使我們會定期去書店轉(zhuǎn)轉(zhuǎn),或雜志、或小說、或?qū)I(yè)書籍……抱回一堆,回家之后便找個合適的地兒,一家三口便各自尋找快樂去了。有時大聲朗讀出來共享一下,有時也會有兩人共搶一本書的情況,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也造就了家庭的書香氣。
有一本老本的“西游記”是從右向左念的,她認了半天,小聲念出來,“記游西”,我們一家人笑了半天,看孩子也逐漸從書中找到各種樂趣。
(二)每天堅持親子閱讀。
在西方國家,孩子8、9個月便進行閱讀訓練,至孩子五六歲便能獨立閱讀了??芍袊脑S多孩子仍然是依靠入學后識字,八九歲才能進行獨立閱讀,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閱讀期。因此要堅持講故事給孩子聽。不管孩子是否聽得懂,都不要喪失信心。正是從大人們讀書給他們聽開始,寶寶發(fā)展了他們在概念上對閱讀的理解,這將決定他們學習閱讀的能力。
身為一名學前教育者,我比較關(guān)注孩子的早期閱讀,并遵循從生活中識字的原則,快樂無壓力,并雷打不動地堅持每天睡前親子閱讀。閱讀時,我會讓孩子自己選擇故事書,并從故事書上的目錄開始選擇故事,此時,是對幼兒識字的鞏固與強調(diào)。因此,孩子的識字量慢慢積累,在五歲左右就已經(jīng)能獨自進行閱讀,甚至是沒有畫頁、插圖的書籍。識字量的增加為孩子的讀書提供了可能,而閱讀大量的書籍,開闊了孩子的視野,同時也增加了孩子的知識量,見多才能識廣嘛!這也就更能激發(fā)孩子看書的興趣。
說實在的,孩子認字早,跟這些細節(jié)有關(guān)。其實這絲毫不費家長什么口舌和心思。相反,家長也能從和孩子的交流中獲得樂趣,孩子認識了字,家長也很有成就感??梢哉f,孩子高興,家長也愉快。
我們的經(jīng)驗,就是不必制定什么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隨意而為,興之所至,效果很好。孩子學得輕松,把學習當成了游戲,沒有厭煩感。在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是受孩子的請求才教的,我們從來都是應孩子要求學什么,學夠了、心滿意足了,或到了吃飯睡覺的時間了才放下。我們覺得,孩子把識字和閱讀當作一件樂趣,而不是負擔,一點都不夸張。這樣,她既有了快樂的童年,又學到了許多知識,豈不是兩全齊美嗎?
這樣學的缺點是不夠系統(tǒng),但好處是,隨時隨地學習,利用點滴時間;同時,不影響其他知識的吸收,使她從小對什么都感興趣。這也使她不至于知識面或社會閱歷單一。
教育書上說,早期智力教育的基本原則是:1、無壓力原則,2、隨機原則,3、快樂原則,4、強化原則。我覺得很有道理。如今,凡是故事,她基本上都是自己看。爸爸、媽媽的書他也愿意翻一翻,看不懂的就問??偠灾矣X的順其自然就好,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關(guān)鍵是不要給孩子造成壓力甚至是膩煩的心理,反而得不償失。
理論研究認為,在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一個兒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學習好和心智發(fā)展快慢的最基本條件。而閱讀能有效的培養(yǎng)兒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兒童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時特別是課外閱讀時,每個兒童都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讀物,并能持續(xù)地以濃厚的興趣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這樣就易于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并可遷移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綜上所述,為幼兒提供接觸和探索文字的環(huán)境和機會,強調(diào)讓幼兒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有著明確目的的活動中來了解文字的功能和運用文字,一定能發(fā)展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使幼兒插上有力的雙翅,飛向成功。
現(xiàn)代腦科學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齊格勒,芬·史蒂文,霍爾.“當代心理學視點”系列叢書,《大腦發(fā)育及社會政策》,耶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