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歐洲,有著和中國同樣古老的文明歷程,期間,繁盛的手工藝令人嘆為觀止,雖然其中不少門類最后也都歸于湮滅,但這并不妨礙一些傳統(tǒng)工藝在當代歐洲大放異彩,并成為行業(yè)的標桿和領導者。
比如黃金加工。歐洲對黃金的重視古已有之,在《荷馬史詩》中,提到“黃金”的地方有170多處,古希臘文獻提到宙斯神像由黃金裝飾而成。1873年春,德國人海因里?!な├锫业搅恕逗神R史詩》中特洛伊城的遺址,并出土了金杯、金耳環(huán)、金鐲子、金扣子、小金條、以及帶有“特洛伊崇拜物像”的金冕。兩頂華麗的金冕雖然已在地下埋藏了三千多年,卻依然光彩奪目。到了羅馬帝國時期,黃金的地位有增無減,就像金戒指,不僅作為權(quán)力的象征,還能作為個人紋章使用。
歷史上對黃金的情有獨鐘,使得歐洲在黃金加工方面有了深厚的積淀,同時也讓今天歐洲的金飾設計受益匪淺。現(xiàn)在提到意大利珠寶,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金飾,就是因為從古代伊特拉斯坎時期(伊特拉斯坎位于今天意大利中部最負盛名的奢侈品產(chǎn)地托斯卡納地區(qū),這個古代王國后被羅馬吞并,但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伊特拉斯坎,卻奠定了早期意大利珠寶工藝的基礎,并孕育了許多擁有精湛傳統(tǒng)工藝的小手工作坊)開始,黃金便作為珠寶材質(zhì)中的首選,成為意大利珠寶工匠探索的對象,歷代傳承創(chuàng)新。以至于今日意大利黃金鍛造技藝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
愛書之人,應該對每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活動并不陌生。這個由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德國國家圖書館和萊比錫市政府聯(lián)合舉辦,吸引了世界上幾十個國家的圖書設計藝術家參選的活動,反映了當今世界書籍裝幀藝術的最高水平(它的前身是德國于1914年開始舉辦的六年一度的“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覽會”)。從1991年至今,約有180種書獲得了“世界最美的書”稱號?!笆澜缱蠲赖臅痹u委會,由來自世界出版大國的著名書籍藝術家和藝術設計大師組成,其評選標準也十分苛刻:形式與內(nèi)容的統(tǒng)一,文字圖像之間的和諧;書籍的物化之美,對質(zhì)感與印制的水平的高標準;原創(chuàng)性,鼓勵想象力與個性;注重歷史的積累,即體現(xiàn)文化傳承。
書籍出版對現(xiàn)代社會的意義,在此無需贅述。萊比錫舉辦的“世界最美的書”,其權(quán)威能獲得業(yè)界一致認可,恰恰是植根于歐洲歷史上對書籍裝幀長達千年的熱情。公元800年左右,愛爾蘭的修道士們把幾何圖案、動物形象、基督教主題和東方的基本花紋色彩結(jié)合在一起,制作了具有獨特裝飾風格的杰作——《凱爾斯圣經(jīng)》。從查理曼大帝(768-814年在位)開始,歐洲宮廷也開始贊助手抄書籍。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里,工匠們制作了大批以象牙雕刻封面,裝飾著瑰麗寶石的書籍。到了13世紀,歐洲修道院圖書裝幀的精美程度達到頂點,各種尺寸的標題、分欄、大小寫字母、分欄標題、圖畫……成為現(xiàn)代出版物版式的鼻祖??梢哉f,沒有歐洲裝幀工藝的傳承,以及其在印刷時代的進化(如今,裝幀設計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門類了),我們今天讀到的書報雜志,恐怕不會是如此模樣。在此,我們不妨以威廉·莫里斯為例,來觀察一下中世紀的裝幀工藝傳統(tǒng)如何走向現(xiàn)代化,相信能給正處于困境中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不少啟迪。
威廉·莫里斯于19世紀末在牛津大學接受教育,在那個工業(yè)文明侵蝕人性的時代,威廉·莫里斯癡迷于中世紀虔誠、勇敢、浪漫的精神力量。1890年,莫里斯在離家不遠處建立了凱姆斯科特印刷廠,致力于復興古代裝幀技術。他深入研究了中世紀書籍裝幀的各個技術環(huán)節(jié)(包括紙張、墨水、裝訂裁切、字體設計等等),并親自完成了包括封面、邊欄、界欄、起首押花字母等六百多項設計。凱姆斯科特印刷廠雖然只印刷了52種書籍,但件件堪稱精品。
威廉·莫里斯曾說:“如果有人問我,最重要和我最渴望的藝術是什么,我的回答將會是:一所漂亮的房子。如果有人接著問我,第二重要和我第二渴望的藝術是什么,我的回答則會是:一本漂亮的書。欣賞好的房子和好的書,感到他們的自尊和舒適,我覺得是終極的,需要人類社會為之努力奮斗的目標”——一位偉大工匠的追求,由此可見一斑。